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调查及原因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调查及原因对策分析

摘要: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危机。大学生的信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本文决定从阐明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当代大学生信仰的重塑。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一、关注大学生信仰的必要性

信仰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生活方式,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行。作为深层次的精神导向和精神支柱,信仰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精神生活。信仰作为一种巨大的力量,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曾反复强调:“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

生已经超过三千万,伴随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时刻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尤其是信仰状况,科学把握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是摆在广大教师乃至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

根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2010年对首都13所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积极关注与国家利益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高度评价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对2009年我国政府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隆重举办国庆60周年庆典、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新农保”助9亿农民安心养老等工作的满意度都达到90%以上,同时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和大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呈现出了不稳定性、低位性、多元性和务实性的新特点,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在大学生中很有市场。由信仰的绝对主义到信仰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当代大学生在信仰信念、价值目标取向上表现出了一些迷茫和困惑,他们中一部分人的信仰逐渐走向了平庸、低调甚至是失落。

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还有的学生感

到“说不清楚”。与此相对的是,一些低级的信仰现象也盛行起来,各种封建迷信现代迷信广泛流行,还有各种明星崇拜、权钱等“实用”崇拜,在广大青年大学生中都很有市场。

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之所以会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危机,我认为这与我们当前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有很大关系,因为它暴露出了我们信仰教育的弊端。正如有学者指出,讨论我国当前信仰失落这一课题,不是应当有什么信仰信念的问题,重点也不是该不该有信仰的问题,而是应该反思信仰教育的实践问题。因此,如何对传统信仰教育进行改造和创新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

三、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成因分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势必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调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迷失或信仰动摇是难免的社会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的理性认识不够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其身体和生理机能处于成熟高峰,心理发展迅速,处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同时,他们的人生实践经验匮乏,对外界的认识经验不足,因而对一些错误思潮识别能力不强,往往容易上当受骗、迷失方向而做出错误判断,常常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心理。

另外,从大学生自身来看,作为受教育主体,相当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抓得较紧,把就业和考研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动力,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没有什么用处,进而忽

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理论的学习,甚至认为像这类课程不学自己也会,也能掌握。所以,生活在现实教育体制中的大学生们,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不关心树立什么信仰,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他们只关心现实的自身利益。

(2)转型期的社会变化

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信仰危机,从本质上来讲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体系断层的现象,即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传统社会和文化特质的一种断裂”的一种表现。这种断裂主要表现为: 伴随着社会的变迁,由传统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日渐衰落所带来的旧的信仰体系(父辈一代的主流信仰体系)的逐渐解体。这一过程又由于现代社会特质向各个领域的渗透而得以加速。而新的适应现代性社会特质的信仰体系又由于缺乏支持的基础而尚未建立,这就出现了价值体系转型时期的断层现象。

信仰的发展终究是不能脱离经济基础的,不发达、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决定了社会全体成员的信仰不可能处于同一先进水平。有人内心信仰,有人口头信仰;有人自觉明白地信仰,有人“只知其然”地信仰;有人深刻、系统、一贯地信仰,有人肤浅、零散、功利地信仰,等等。所以,当全球化大潮扑面而来、自由的经济激发出自由的思想时,人们终于有勇气,也有可能表达出各不相同的价值观和信仰追求,表面上整齐划一的信仰格局被轻而易举地打破了。

(3)西方多元文化的侵蚀和苏东剧变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学者大肆鼓吹“文化趋同化”和“文化同质化”,试图用资本主义文化来主导世界文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利用其经济、政治、军事优势来控制世界各国外,还试图利用其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促使社会主义国家抛弃马克思主义信仰。20 世纪后期的苏东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了低谷,一时间国际上反对共产主义的思潮一浪高过一浪,这种情况自然会使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

(4)现实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吸收和借鉴了世界上大量优秀的东西,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人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意识,如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等。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过程,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也乘机而入,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混乱,影响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等原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日渐暴露,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以及腐败问题、社会信用下降等问题,都严重困扰着人们的实际生活,也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特别是信息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点,现代传媒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以其特有的优势——传递迅速、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形象具体、导向性强等特点,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