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留置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导管留置技术
1PICC的方法
PICC导管留置技术作为一种静脉通道的建立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于长期静脉输液、静脉化疗、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面积烧伤特别是伴四肢烧伤等。由此,根据不同用途,可选择肘部静脉血管、锁骨下静脉、股静脉。而肘部静脉血管为最常使用,依次选择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2、3]。
1.1肘部静脉血管PICC的操作方法:病人平卧,穿刺侧手臂与躯体成90度,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长度,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的长度,即为插入导管的长度。建立无菌区,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导管,然后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再穿刺。穿刺成功后将导管插入所量的长度,修剪导管长度,保留体外5 cm导管,安装连接器,抽回血和冲管,常用2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20 ml以脉冲式冲管,然后正压封管。最后连接肝素帽,用透明无菌敷料贴固定[4]。
1.2锁骨下静脉PICC的操作方法:病人平卧,测量自穿刺点至胸骨柄下达第三肋间的长度,即为插入导管的长度,一般为10~12 cm。建立无菌区,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导管,然后再穿刺。穿刺成功后将导管插入所量的长度,修剪导管长度,保留体外5 cm导管,安装连接器,抽回血和冲管,常用1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10 ml冲管,然后正压封管。最后连接肝素帽,用无菌透明敷料贴固定[5]。
1.3股静脉PICC的操作方法:病人平卧,穿刺下肢外展20度。测量自股静脉穿刺点至脐上
2.5 cm处的长度,即为插入导管的长度。建立无菌区,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导管,然后在股动脉内0.5 cm处股静脉穿刺点呈30度角穿刺。穿刺成功后将专管插入所量的长度,修剪导管长度,保留体外5 cm导管,安装连接器,抽回血和冲管,常用2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20 ml冲管,然后正压封管。最后连接肝素帽,用无菌透明敷料贴固定。
2肘部静脉血管PICC的影响因素
2.1个别病人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继而引起血管紧张素的分泌增加,导致全身血管痉挛,管腔缩小,导致与血管壁间摩擦力增加,置管阻力增加,可能出现置管困难,甚至失败[6]。
2.2血管因素:头静脉内静脉瓣膜较多,部分病例汇入锁骨下静脉,在穿刺置管过程中易损伤血管内膜或出现导管顶端异位;贵要静脉管径粗、直、静脉瓣少,在置管体位下是最直、最短的途径。宋江敏等[7]报道PICC并发症中头静脉20.8%,肘正中静脉8.1%,贵要静脉5.7%。故贵要静脉作为首选血管。
2.3穿刺体位:王莉莉等报道穿刺体位对PICC的影响。对持续平卧位穿刺成功置管至肩关节后改坐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持续平卧位一次成功率86.7%,一过性静脉炎1
3.3%;而先平卧位后改坐位一次成功率100%,一过性静脉炎3.3%。所以先平卧位后改坐位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然而因体位改变破坏了局部无菌区域,穿刺局部感染增加,此穿刺方法可在常规方法失败时采用。
3PICC并发症
3.1穿刺点出血或渗血不止:PICC的穿刺针较粗,局部反复多次穿刺损伤加重;部分有凝血功能异常;穿刺后上肢过度活动等;可导致穿刺点出血或渗血不止。只有力求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若穿刺点出血或渗血不止,可局部压迫数分钟常能止血;若仍然有渗血,可在穿刺处皮肤行荷包缝合结扎,再轻度加压包扎止血。
3.2穿刺局部疼痛:主要发生在血管条件差的病人,且多次穿刺后才成功,加重了对血管和周围组织操作而引起[8]。在穿刺前对血管条件进行充分评估;进行心理疏导,解除紧张情绪,取得良好的配合;由有经验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穿刺;穿刺前可行局部热敷,术肢活动和按摩以使血管尽可能充盈;尽可能选择粗、直、弹性好、分支少的血管,尽可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如经过多次穿刺者,置管后行理疗7天;必要时可外涂扶他林乳剂;如疼痛影响睡眠,可酌情应用安眠药。
3.3对导管材料过敏:置管后24小时内患者不能耐受的酸胀、轻度疼痛,查体见术肢轻度肿胀,沿静脉走行可触及串珠样包块,可确认病人对PICC导管材质过敏,应立即拔出导管,穿刺处消毒包扎。术肢行理疗及外涂喜疗妥乳膏,以促进术肢康复,术肢适度制动。
3.4导管破裂或导管渗漏:常因暴力冲管,或用高压泵推注高浓度制剂;锐器划伤导管;留置中贴膜使用不规范,贴膜边缘未贴在路呃式接头的硬端,而是柔软的导管上,导管长时间弯折扭曲,导管损伤致导管破裂或导管渗漏。
3.5导管端异位或漂移:PICC导管端异位常因导管穿刺过程中病人配合不理想,偏头不到位,术肢与躯干未成直角度;血管穿刺选择了分支较多的静脉;或病人血管畸形。对患者常规讲明置管目的、意义、怎么配合的重要性,尽量选择
贵要静脉,其次为正中静脉、头静脉,避免选用分支多或有畸形静脉使用。因其穿刺成功率低,导管进入侧支循环的机率较大,导致送管失败。穿刺过程顺利,术后经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定导管位置,如提示导管未送入上腔静脉而是颈内静脉或胸壁静脉,可在影像室应用导丝将导管重新送入上腔静脉。PICC安置后剧烈活动或猛烈咳嗽等,导致上腔静脉压力升高,则是导管产生折返导致移位原因。强调安置PICC后避免剧烈活动或猛烈咳嗽,如在此情况下出现颈部包块及疼痛,应及时照片确定PICC导管的位置,若发生漂移,应重新效正。
3.6 导管堵塞:未严格行正压脉冲式封管;封管时应用了小于10 ml的注射器,导致导管尖端三向瓣膜结构的破坏,血液反流进入导管;应用导管抽血后,冲管不彻底;持续应用脂肪乳,未严格执行每4小时冲管1次;术肢持重物;病人活动、咳嗽、便秘时静脉压力增大,使血液反流至导管;肿瘤病人血液黏稠度高,处于高凝状态;长期留置,容易形成涡流致导管血栓形成。所以必须严格执行正确封管,才能减少堵塞。若导管堵塞后应在6小时内处理,此时血栓形成时间短,对溶栓药物敏感。可予生理盐水20 ml加尿激酶10万U或生理盐水20 ml 加肝素钠12 500 U缓慢静脉,保留20分钟抽出后再静推回抽,如此反复,导管再通后用生理盐水20 ml正压封管。如果失败,应拔除导管。
3.7 导管脱出:导管固定不合理;更换贴膜方法错误;穿脱衣服或睡眠时意外拔出。用蝶翼交叉方式固定,更换贴膜轻柔,并从下向上撕去,可避免将导管带出;改用术肢衣袖,可避免穿脱上衣时将导管拔出;睡眠时妥善保护好导管,防意外拔出导管。
3.8 导管脱落进入体内:由于导管渗漏修剪导管、更换减压套简及路呃式接头时,导管与路呃式接头衔接不紧。如发生导管脱落且进入体内,应立即行股静脉穿刺送入导丝将导管取出。
3.9 机械性静脉炎:与PICC插管未到位、送管速度太快或快慢不一及导物的附着、病人的个体差异、病人配合情况有关。各种因素导致PICC插管留在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而锁骨下静脉与上腔静脉流量相差很大,一旦输入刺激性强药物及高渗液或生物制剂,就会产生对血管壁的强大刺激作用,从而引起局部静脉炎。送管速度太快或快慢不一会损伤静脉瓣及内膜,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手套上滑石粉微粒带入引起异物附着后的炎症性反应。不同个体其排异反应能力不同,强者便产生排异反应;也与导管材料的组织相溶性有关。病人不配合,特别是情绪紧张导致血管痉挛,增加机械性损伤,而致静脉炎。
3.10 PICC导管感染:有报道其感染致死率为3%[9]。张蕾蕾等[10]认为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使用过程中肝素帽和可来福接头保护不当,消毒不严密及病人的个体差异,是造成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意病人的选择,从而有产地避免PICC导管感染。
3.11 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高危因素是血液高凝、血液滞缓、血管壁损伤。而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PICC后包扎过紧致血管受压致血液滞缓;封管不当、血管壁损伤;在PICC后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