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摘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上做过努力,但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扭转, 弊端越来越严重,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长方式及所产生的弊端,并对如何转变经济增方式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集约型转变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即内 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两类,即粗放 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 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
益,早在1987年党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
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 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
由此,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 历史性转变。
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合理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然而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在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 “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 又积 累了较多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为以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 “一 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国际收支不协调和自主创新能力 低下为表征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表现为以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 矛盾和问题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不仅使我们为经济增长所付的代价日益 增大,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矛盾性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大明确把以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明我们的发展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表明我们需要的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牺牲未来换取高速度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向全党全国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要的是发展质量,而不是GDP数字。
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
“增长”注重的是速度的提高、总量的扩张,而“发展”更注重各种关系的协调,突出了“好”字当头的总要求。
经济增长是指产出数量上的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包含数量上的增加,也包括结构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的长期发展战略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重大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复杂得多。
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即粗放型增长方式;二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则要复杂得多。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等方面的转变。
更强调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简单一点说,就是按照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和区别。
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经济发展既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劳务产出量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包括整个社会面貌的变化,经济发展就是社会全体成员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和区别。
首先,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次:第一,从内涵上讲,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
经济增长方式只反映经济活动的数量关系的变化,而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反映经济活动的数量关系的变化,更加注重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结构的优化和社会的和谐,涵盖经济结构、质量、效益、分配、消费、环保、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第二,从价值取向上讲,经济发展方式相对于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多维性。
在价值取向上,经济增长方式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具有一维性,片面追求经济领域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经济发展方式则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具有多维性,不仅注重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更加强调经济系统协调性、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共享性。
第三,从衡量指标上讲,经济增长方式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三个指标进行衡量;而衡量经济发展方式,除了以上GDP指标以外,还包括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社会制度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等多项综合性指标。
其次,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经济发展方式,都是促进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手段、方法和模式,其转变都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方式,是对经济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升华。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量的积累的必经阶段,并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借鉴的经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离不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它必须建立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量的积累的基础之上,但它又不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要突破这个阶段,实现经济增长方式量的进一步优化和质的最终提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和实现关键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和思考李志忠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更加明确的要求,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昭示着我们党指导经济发展的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新理念的确立。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的是数量扩张,主要是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增加经济总量,虽然也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但它主要是注重利用科技来达到增加经济总量这个目标。
我们说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要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片面追求量的增加,必然会带来许多问题。
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中出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等一系列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和稳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近年来片面追求GDP量的扩张相关。
简单地把增长当作发展的结果,很难保证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要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
这样的发展目标,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发展方式,显然是依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难以实现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比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有一词之差,但其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是因为发展方式除了追求经济效益,注重量的增加外,还讲求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其强调的是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讲求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增长方式只回答了在要素投入方面用什么办法做大“蛋糕”的问题,而“发展方式”不仅在要素投入上回答怎样做大“蛋糕”的问题,而且在发展道路上回答了用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什么样的资源环境代价做大“蛋糕”和做大的“蛋糕”怎样分配的问题。
由此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经济发展实践中处理“快”与“好”关系的经验总结,是立足于化解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而提出的。
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了多年袭用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表述。( )
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了多年袭用的转变“经济增长方题目:党的十七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赋予经济发展更加丰富的内涵。
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上述材料显示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哪些主要信息?(2)、请结合材料分析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是如何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的?答案:(1)、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所以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2)、①近两年,我国投资过热,出口顺差偏大,而国内消费相对不足,尤其是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这种实践状况,客观上要求我们改变主要靠投资拉动的片面认识,要让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共同发力,而且主要要靠扩大消费需求来拉动。
②、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整体效益不高,加上技术、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走“两高两低”(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任重道远。
尽管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仍然脆弱,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但要看到,发展现代农业前景广阔;发展第三产业的潜力也非常巨大。
所以我国正是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形成了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正确认识。
③、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浪费严重,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突出矛盾,单纯依靠生产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这已经成为制约提高经济增长的整体效益和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答:(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重大意义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
a.经济发展方式复杂化。
经济增长是对不同时期的产出量而言,主要指数量增加;经济发展则不仅要求有数量增加,而且要求有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b.更加注重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单纯的经济增长,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各方面,其实质在于全面的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质量和整体协调。
c.内涵更加丰富。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重大战略。
原有的发展方式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因此,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经过长期探索,现在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是,从促进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要求看,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只有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协调,才能打破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长期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展观 ” 形成 时期 。这 一时期 人们对 发展 的理解 从经 济领 域逐 渐 扩 展 到资 源 、 环境 、 口和社 会等 多 人
个领 域 。《 新大英 百科 全书 》18 ) (90 将经 济增 长和经 济 发展 列 为两 个 辞条 , 明确 区分 了二者 之 间 的
关 系 。钱 纳里 明确指 出经 济发展 就是经 济结 构 的成 功 转变 , 即从 一 个 相对 固定 的结 构 向另 一个 结 构 的多维过 渡 。1 8 9 7年联 合 国通过 的《 东京 宣言 》 更是将 持续 性 、 等 、 会公 正 、 平 社 安全 等列 为 经济
数量增 长 、 模扩 张等 , 规 经济 发展 则要 求更 多兼 顾非 经 济 ( 社会 ) 面 , 方 如收 入 分 配 、 生态 环 境 、 人均 福 利等 , 从这 个意 义上说 , 济增 长是 经济发 展 的基 础和 手 段 , 经 而经 济 发 展 是经 济 增 长 的 目的和 归
宿 。因此 , 我们 决 不能把 完成 经济增 长 指标 简单地 等 同于 实现经 济发 展 , 对经 济工作 的考 衡更 要把 视 野从增 长扩 大到 发展 , 防止 出现“ 增长 无发 展” “ 要 有 、正增 长 负发展 ” “ 、 高增长 低发 展 ” 现象 , 努力 形 成经济 既持 续增 长又健 康 发展 的 良好 局面 , 或许: 这 是将“ 转变 经济增 长 方式 ” 调整 为“ 变经 济发 转
界人 口、 工业化 、 污染 、 粮食 生产 以及资源消耗按 现在 的增长趋势继 续不变 , ……最有 可能 的结 果是人 口和工业生产能 力这两个方面发生颇 为突出的 、 无法控 制 的衰 退或下 降”2 , [] 这不 得不使 人们对 发展 问题进行深刻反 思 。时任联合 国秘 书长吴丹 提 出的发展 是经 济增 长和社 会变革 的统 一 , 发展 的关键 是实现社会制 度 、 经济体制和社会组织形 式 由传统 向现代转 型 , 为 当时的 主流发 展观 。 成 8 0年代初 至 9 O年代 中期 , 发展 一经 济增 长 +社 会变革 +结 构 转变 + 可持续 ” 第 三代 发 是“ 的“
转变发展方式须先实现“三个根本转变”思想理论
转变发展方式须先实现“三个根本转变”思想理论
“三个根本转变”思想理论是指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三个根本的转变,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经济结构。
首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要从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创新驱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方式。
这意味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要从追求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为追求质量增长和效益增长的发展方式。
这要求要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由规模扩张向结构调整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转变经济结构是指要从传统人力密集型产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变为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并重的经济结构。
这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结构合理性和稳定性。
实现这三个根本转变的思想理论,旨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增长和效益增长转变,由传统的人力密集型产业主导向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并重的经济结构转变。
这对于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形势与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讲义教材
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潘金刚
2020/10/23
一、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 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 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 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 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 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 计算经济增长的速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水 平(5400美元)在2011年排在世界第87位。我们 离世界经济大国尤其是世界经济强国,还有很长 一段路要走。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法成为经 济大国,更无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在这方面, 英国、美国所走过的路,值得我们深思,其经验 值得我们借鉴。
2020/10/23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之路越来越艰辛。 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国光伏反 补贴的初裁结果,税率为2.9%至4.73%;5月 又宣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税初 裁结果,税率达31.14%至249.96%。7月, 德国企业SolarWorld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 ,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共 有25家欧盟企业上诉要求对中国太阳能产品 进行调查。欧盟很可能参照美国的裁决做出 对中国不利的结果。
2020/10/23
2012年11月美国失业率为7.9%,高于10月份的7.8% ,这还是2009年3月份以来,连续两个月低于8%。 欧元区2012年10月份失业率升至11.7%的记录新高 ,而欧盟失业率也触及10.7%的记录新高。
经济发展方式VS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VS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于党的纲领性文件中。
而之前,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一直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虽一词之差,但作出这样的调整,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寓意深远,意义重大。
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又有怎样的联系呢?笔者试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别在国际上,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也并非一开始就加以区分,如20世纪50年代,以刘易斯为代表的美国经济学家就将经济发展完全等同于经济增长。
后来在实践中,有些国家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甚至是“负发展”的现象。
瑞典发展经济学家缪尔达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社会改革的有机结合。
在理论上明确了经济增长有别于经济发展,进而把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相区分。
笔者认为,两者的区别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增长”和“发展”的含义有明显的差异。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前者指“增加、提高”,注重于量的扩张;后者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或扩大,这里既包括量的扩张,更注重质的提升。
其次,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有本质的不同。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或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了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可见,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通过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行的数量扩张,而且还包含了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并进,经济成果的合理分配,以及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毛概资料 (2)
1. 材料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七大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材料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1) 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是什么?(2) 怎样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途径是什么?(1) 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两个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实现“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第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第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不同时期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是偏重 于数量的概念。它的核算通常使用GDP总量、GDP增长率、 人均GDP三个指标。 经济增长方式:指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增 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化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 方式,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 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主要是指不同时期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 是偏重于数量的概念。它的核算常使用GDP总量、GDP增长 率、人均GDP三个指标 经济增长方式:指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增 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化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一、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一、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1、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主要是指不同时期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 是偏重于数量的概念。它的核算常使用GDP总量、GDP增长 率、人均GDP三个指标
一、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区含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更含有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 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 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过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它不仅要求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增长,更强调经济运行质量 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 具体来讲,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三个转变”: 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 资、出口协凋拉动转变; 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 同带动转变; 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 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目前,内外需结构不平衡,国内需求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oc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论断,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由提供,本站还提供以及经济学职称服务,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jjxlw/同以往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即把增长改为发展,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现代发展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有学者认为,经济增长是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则是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
即,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本身之外,还包括结构转型和制度变迁等。
显然,区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有益的,因为这种区分可以使我们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经济增长以外的各种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
按照国内外公认的解释,经济增长指的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强调的是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对不同时期的产出总量而言,主要指数量增加;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
经济发展不仅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改善等等。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两种经济增长方式:一是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即粗放型增长方式;二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明显进步,效益不断提高。
但由于我国客观存在的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大等基本国情,又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的实践,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辩证联系的。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
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经济发展。
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城乡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等都一解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我们所要实现的增长速度应该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增长速度,要实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走一条既有较高增长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有所区别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精神总体上一致,都要求从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化。
但是,具体来说二者还是有着递进性、发展性的区别。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向作用更清晰、更准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注重积极的推动,更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影响和作用,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强调数字的量度,它对社会既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又可以产生负向作用。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更高、范围更广。
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但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注重经济
质量意识,更强调经济发展的安全度与和谐度。
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更全面、更深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全面、更直接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偶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全社会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这样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内容。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两个字的改变,而是包含了更多丰富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理念上的深化,发展道路上的拓展,以及国际环境认识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