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7 浙教版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说课教案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说课教案(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科学第三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是以大气层为切入点,以天气要素和气候变化及影响因素为线索编排的。
《大气层》这节课的学习既巩固了七年级第一册中《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又是第二章学习中起着知识铺垫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力图能使学生在科学资源观、环境观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观等方面得到教好的发展。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的特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图表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思想情感目标: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规律难点:理解对流层的特点二、教法与学法八年级学生对地球、空间科学的学习,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和积极的学习热情。
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分析能力还不强。
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直观、形象的实物图,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分析,并且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的体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对流层的教学中,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理解对流层的特点。
三、知识主线地球有无外衣学生分层地球外衣的厚度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地球外衣的成分及作用轻轻地推进广口瓶中。
2、拿掉细绳,把塑料袋反面衬在广口瓶里,用细绳在外面的塑料袋边缘紧扎在广口瓶的瓶口上,试着用手指轻轻地将塑料袋拉出瓶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直观、形象的感受到大气的存在,营造了乐于思考、乐于动手、愉快的课堂气氛。
[问题1]:你拉袋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二)、讲授新课,引导探索[问题2]:生活在地球上的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出示图片)大气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主要集中在地面[问题3]:假如地球失去了这层“外衣”,你认为会怎样呢?(出示没有的大气层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学生讨论:①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大气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大气层》《大气层》教材设计授课对象:八年级教授者:章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课时:第一课时 45分钟教材分析本章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一节《大气层》。
本节首先通过读图,分析了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在掌握大气垂直分布的基础上,尝试对大气的分层,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
最后着重介绍了对流层的特点,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空气对流的形成机理。
学情分析1、大气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是真实存在又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空气的对流活动。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要求他们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或创设形象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
2、学习这节内容对接下来的温度、大气压等内容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的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掌握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够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并说出大气层的作用。
②能够正确解读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及其特点。
③能够准确说出大气的五个分层。
④能够描述出对流层的特点以及空气的对流运动的形成机理。
2、过程与方法①联系实际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并自主归纳大气层的主要作用。
②仔细观察并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说出大气温度的分布特点。
③根据大气温度的分布特点,小组讨论,对大气进行分层。
④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归纳总结出空气对流运动的形成机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大气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大气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现象中探究问题本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气层的垂直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对流层的特点以及空气对流运动的形成机理。
教学方法呈现法、演示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器材:铁架台、对流管、酒精灯烧杯、线香、橡皮泥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触发思维(5分钟)大气层的存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首先,老师播放有关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无线电交流的简短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提出问题:在月球上直接讲话听不到声音,而在地球上可以直接听到,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讲解: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的环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地球外面包围着一层大气。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一节《大气层》。本节主要介绍地球大气层的基本构成、各层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大气层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课本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气层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应用。具体包括:
1.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球大气的分层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和探究精神;
2.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各层大气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 反思总结:总结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
作用与目的:
- 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大气层知识。
- 通过拓展学习,加深对气象学的理解。
- 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气层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拓展。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气象观测数据、卫星图像、大气层的模拟实验、相关的科普文章和视频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气层的结构和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网络资源:引入相关网络资源,如气象数据、航空航天资讯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大气层(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上第2章第1节大气层教学设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我们在爬山时,常会感到越爬到高处,气温越低。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大气温度只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登山时,人登得越高,大气温度越低。
2.为什么哈勃望远镜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哈勃望远镜在离地球表面580千米高空的轨道上运行,而大气层在85千米以上的地方,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这里太阳辐射强,这层银白色的外壳主要可以反射热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二)大气的分层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自主学习:主要依据是什么?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哪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活动:大气每一层的高度及气温分布特点如何?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2.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
3.大气层还像一件外衣,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
拓展延伸——视频: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护思考与讨论: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是由天体的撞击而形成的。
地球上有大气,因此:有风云雨雪等气象变化;昼夜温度差比较小;很少有这样的环形山。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小组合作: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具体变化规律是什么样的呢?高度变化趋势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55~8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12~5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0~12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整理观看视频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直观的感受大气层的意义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又能与他们合作的能力给出表格,学生合作起来较容易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千米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对流层从地面向上约17~18千米(赤道地区)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从地面向上约8千米(两极地区)观察“大气的分层”图,回答问题:天气现象发生在哪一层?(对流层)飞机在哪一层飞行?(平流层)航天飞机能到达哪一层?(暖层)人造卫星在哪一层为我们工作?(外层)阅读: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教材50页)思考:1.臭氧层有什么作用?(“遮阳伞”臭氧层吸收了99%以上的紫外线)(三)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配套教案 2-1大气层
第一节、大气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二、教学难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视频播放】小行星撞击月球现象(其中阐述了撞向地球变成流星体的现象)师:为什么小行星撞向地球和月球的现象不一样呢?生: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师:对,因为有大气覆盖在地球表面,称为大气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初步了解大气层的概况。
二、新课讲授发展能力【图片展示】这是一张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师:大气主要集中在地球表面1000Km的高度内,但它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1000Km以上,大气已经十分稀薄,而到了5000Km,大气已经接近于真空了。
(一)大气的重要性师:那它对于地球有什么意义呢?【小组讨论】如果地球也像月球一样没有大气,会怎么样呢?教师总结:1、保护地球,阻挡小天体的撞击2、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3、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比较小4、阻挡一部分紫外线辐射5、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
(二)大气的温度师: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科学家都对大气进行了探索,早在1804年,卢塞卡乘坐一个氢气球进入7Km的高空研究大气【图片展示】图中是他乘坐的氢气球师:在他随着氢气球上升的过程中,他发现大气的温度在不断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测得了大气在不同高度处的温度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读图】这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介绍纵坐标表示垂直高度,横坐标表示温度)你能帮我找到卢塞卡到达6Km高空时的温度值吗?怎么找?那你们能找到600Km高度处的温度吗?师:学会了看这张图,你能从这张图中归纳出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吗?【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完成任务一:填表归纳师:了解了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你能解释一些现象吗?【思考1】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思考2】为什么哈勃望远镜(约600Km高度)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三)大气的分层【小组讨论】对大气进行分层,完成任务二:在图中用虚线画出分层情况师:科学家们也和大家一样,以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为主要依据,但他们还综合考虑了大气的密度、组成物质等特点,将大气分为了5层,我们来看一下。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7 浙教版
展示:图2-3大气的分层
1、日出:霞光是由于空气分子散射而造成的。尤其在日出、日落时分,大气层较厚,散射作用更明显,最易产生霞光
2、晴空万里:由于阳光被大量空气分子所散射,蓝色和紫色的光就减弱得最多,大部分蓝光、紫光被反射回太空。所以天空是蔚蓝的。而透过大气层的光只剩下波长较长的黄、橙、红色光了,固世上万物显得色彩艳丽。
3、有雾的天空: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凝结现象。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充沛;二是地面气温低。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
第一节大气层
展示:幻灯片1-----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
师讲:这是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而我们却在地球上,很难直接看到。但是我们能否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大家说说看
生说: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人呼吸着空气;云、雨等现象不断地发生在大气中;飞机在大气中飞翔……
展示:一系列图片
师讲:但是处于赤道附近的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接近6000米)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为什么?
展示:图片----乞力马扎罗山
生答: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
提问:大气的质量虽然只相当于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却分布在地球外围20xx~3000千米大气层中,在这厚厚的大气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是不是一直递减呢?
(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下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因此,我们称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第1节 大气层教案 浙教版
大气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2.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3.能用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给大气分层;4.探究大气的对流的形成;5.理解对流层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感受用图表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的能力。
2.学习并初步学会“尝试分层、体验分类”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中国“神七”发射成功以及奥运圣火的传递,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有关地球、宇宙知识的延续,也是后续知识天气、气候、大气压、风和降水知识的基础。
八年级学生已有了对月球表面知识及大气层日常知识的积累,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
本节内容主要是大气的垂直分层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所以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获取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在交流中完成生活经验到科学知识的内化和转移。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层特点,大气分层规律,对流层的特点及对流的形成。
难点: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通过实验探究对流形成,理解对流现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大气层播放视频《神舟七号》[设问]: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神舟七号飞船的返回舱表面有烧毁的痕迹?[引出]第一节大气层。
大气层指的是包围地球的所有大气的总称,又称大气。
活动2【讲授】大气的作用展示:幻灯片---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大气的厚度图片。
[设问]:哪些自然现象能证明大气的存在?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展开你们想像的翅膀,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说说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教师总结:(保护作用、生命存在的条件、温差减小、减少紫外线、陨石伤害等)活动3【讲授】大气温度观看视频《圣火登珠峰》[设问]:珠穆朗玛峰山顶冰天雪地山脚却是青草葱葱?为什么山脚和山顶的气温相差如此之大?[追问]:如果高度继续增加,大气温度的变化情况还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讲述: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乘上热气球一起进行太空旅行,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设计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层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提升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认知。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答案:大气层中的气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地进行垂直和水平运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大气层的动态变化对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对流层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云和降水,影响气温和湿度等。
6.请解释大气层的探测和监测方法及其意义。
-听讲并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验等活动,体验大气层知识。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同学进行讨论,加深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层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大气压强的存在。
4.案例分析: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如臭氧层对紫外线的吸收等;
5.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6.总结提升:通过问答、思考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经典教案《大气层》
第1节大气层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进行归纳总结与整理。
2.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培养探究能力与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2.培养STS思想,强化人文精神。
3.体会互动课堂的融洽气氛和探究的成就感。
1.大气温度的垂直规律及分层。
2.对流实验中观察对流现象,探究对流的成因。
1.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规律图掌握大气温度规律并进行分层。
2.探究对流的形成原因。
图片:黄山雾蒙蒙的山景、黄山云海奇观【提出问题】月球上也有这样壮观的云海吗?为什么?台风、云、雨、雪等现象的发生,我们无时无刻在呼吸,飞机在空中飞行,这些都与什么有关?【总结】是的,这些都与大气有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保护伞”——大气层。
一、大气的重要性【提出问题】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大气有关呢?【小组讨论】我们说大气是地球的保护伞,那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是的,大气对我们人类来说的确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平常我们所说的空气也就是大气,它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的高度内。
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如果我们把地球比作橙子的话,那么,大气就像橙子的皮那样,然而,它对地球而言却非常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知道空气的成分是什么吗?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是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水蒸气能成云致雨……)二、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展示情景图片:【提出问题】老师在欣赏图片时发现一个问题:山脚下绿草茵茵,而山顶上却都是积雪。
请同学们思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为什么山脚和山顶的温度会相差那么大呢?【提出问题】是否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就越低呢?有些学生回答不是,这是你们的猜想呢?还是你已经有什么依据了?那光有猜想还不行,我们来看气象学家帮我们测到的大气在不同高度时的温度变化图,看看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 教案
(一)、大气的重要性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呼吸,风、雨等天气现象。
大气的成分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读图2-1并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大气的作用(重要性):(1)保护地球。
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并概括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让学生观察图片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学生概括规律遇到困难时,教师参与并给予一定提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表意见)☆(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外太空气温高、辐射强比较什么颜色容易吸热?步骤:你认为白色纸和黑色纸哪种吸热快?遵循以下的步骤来验证你的猜想;按如图所示,点燃蜡烛,记录数据。
时间/分白色纸袋温度深色纸袋温度开始刻度朝上1分钟后结论:黑色纸比白色纸吸热_______(快/慢)八年级科学备课组总第19课时主备课者:余雪欢2011-9-16。
浙教版科学八上《大气层》课件】【精品】
浙教版科学八上《大气层》课件】【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大气层的结构”,详细内容涉及大气层的组成、各层特点以及大气层对地球生物和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层的结构,掌握各层大气的主要特点,理解大气层对地球生物和气候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气层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气层的结构及其各层特点。
教学重点:大气层对地球生物和气候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大气层模型、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直尺、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气层图片,提出问题:“大气层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通过PPT课件介绍大气层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层大气的特点。
3. 实践探究: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大气层对地球生物和气候的影响。
b.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大气层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大气层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层的结构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e. 外层空间2. 大气层的作用a. 保持地球温度适宜b. 防御宇宙射线c. 影响气候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大气层的结构及各层特点。
b. 解释大气层对地球生物和气候的影响。
2. 答案:a. 大气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空间。
各层特点: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中间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热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外层空间温度极低。
b. 大气层对地球生物和气候的影响:保持地球温度适宜,防御宇宙射线,影响气候变化。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2.1大气层》。在正式开始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但最后却没有下,或者是相反的情况?这个看似神奇的现象实际上与大气层密切相关。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揭开这个现象背后的奥秘。
3.对于研究性论文,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结论等方面的质量。在反馈中,可以指出论文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如何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如加强文献阅读,明确研究方法等。
在作业布置和反馈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通过作业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大气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压力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大气层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课堂纪律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学生容易分心。
2.教学方法: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强化。
3.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纪律管理:采用积分制等方式,鼓励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
2.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设置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3.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口头报告、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大气层(浙教版)教案
课文形象的把大气层比喻成为 地球的“外衣”,假如要你比 喻,你会说大气层像什么呢
返回舱为什么有被灼烧的痕迹? 宇航员的服装为什么都是银白色的?
3776米高的日本富士山
8844.43米高的珠穆朗玛峰
为什么山脚“春暖花开”,而 山顶却“冰天雪地”呢?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下降,顶部气温降到-83摄氏度以下。原因 是:本层几乎没有臭氧,而氮气和氧气等气体所能吸收的波长更短的太
阳辐射又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所吸收了。 • 暖层和外层:
它是靠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的。
公益广告
大气重要性
证明大气存在
说 明
巩 固
大气简介 想象没有大气
比喻大气
大气分层
思考 读图
拓展阅读 应用
学以致用
学生合作分层 各层特点
对比
科学家分层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为什么返回舱有被灼烧的 痕迹?
为什么宇航员的服装都是 银白色的?
高层温度高,太阳辐射强, 这层外壳主要可以反射热辐 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延伸阅读:为什么地球大气层温度变化趋势不同
简单地说, 是因为它们的热量来源不同。 对流层:
你能说说大气温度垂直分
布的规律吗?
高 度 ((千千米米))
大
85
气
的
温
55
度
垂
直
12
分 布
0
-100 -80 -60 -20 0 20 50
图
提示:
(1)图中纵轴和 横轴分别代表什么?
(2)图中温度的 变化曲线象什么?
浙教版科学八上《大气层》课件】【精品】
浙教版科学八上《大气层》课件】【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层的划分及其特点、大气对地球生物的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理解大气层对地球生物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大气层的划分及其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大气层相关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气层的划分及其特点,大气对地球生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层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气层PPT课件、地球仪、气温随高度变化的数据表。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物为何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生存。
2. 新课导入:介绍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引出大气层的概念。
3. 讲解:详细讲解大气层的划分、特点及其对地球生物的作用。
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气温随高度变化的数据表,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层对气温的影响。
5. 例题讲解:讲解与大气层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大气层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层概念2. 大气层的划分与特点3. 大气对地球生物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气层的概念及其划分。
(2)举例说明大气层对地球生物的作用。
2. 答案:(1)大气层是地球围绕在其表面的一层气体,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2)大气层对地球生物的作用有:保持地球温度适宜、过滤紫外线、提供氧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大气层的概念及其划分掌握较好,但对大气层对地球生物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大气层中的其他重要现象,如极光、臭氧层破坏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大气运动》:一篇科普文章,详细解析了大气运动的形式、原因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更多关于大气层的研究论文和科普文章,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对科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和热情,具备一定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学的兴趣不足,需要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际应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来进行培养。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任务,具备一定的自律性。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心,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课堂管理来进行调整。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来进行培养。
4.科学应用能力:学生将学习到大气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气象预测、航空等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气象学、气压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与大气相关的知识,如气象学、气压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3.网络资源:气象数据、大气科学研究论文等。
教学手段:
1.讲授法:讲解大气层的组成、气压与海拔的关系等基本概念。
2.实验法:进行气压计、温度计的使用实验,观察大气现象。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气运动的形式和原因。
4.案例分析法:分析气象预报、航空等领域的大气层应用实例。
5.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现象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2 1大气层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大气层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
这与未来学者喜欢的“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的方法是一致的。
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使他们感到力能应变,而起步之处便是学校。
具有未来概念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面向和适应未来。
由此设计了这一节面向未来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大气层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理解。
2、对对流运动的理解。
难点:1、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对对流运动规律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装水的对流管、药匙、高锰酸钾、线香、橡皮泥、大烧杯学生桌面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装水的对流管、线香、橡皮泥、大烧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嫦娥3号的月球车在月球上拍到月坑图片、太空中拍到的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对比,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月球上有那么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没有,是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层,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教师讲述: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就像是给地球穿了一件衣服一样。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
展示发生在大气层的各种天气现象及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回答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说明了一点:地球上有大气层。
教师:那么,大气层对地球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请小组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作用。
讨论结果汇报:大气层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对地球具有保温作用。
提问:同学们在爬山时往往爬得越高感觉越冷,这说明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读图】阅读P47“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寻找分布规律规律:1.在0-12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大气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知道地球大气环境的重要作用;B、说出大气的组成和结构,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对比掌握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大气层------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2)能力目标:A、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
B、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
五、[教具设计]:大气垂直分层图投影片;多媒体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讲授过程]:(一)[导入]:有一句俗语;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提问:地到底有多厚?(我们上学期学过的-----6371千米)那天又有多高呢?生答:师讲:天有多高-----有两种说法:(1)真正的“天”,那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也就是在第一册第三章中讲的宇宙。
(2)一般所说的“天”,往往指的是在我们头顶上风云雨雪变化多端的低空以及更高的外层空间。
据人造地球卫星探测,大气高度在2000千米~3000千米高空。
可以形象地说,包在我们地球周围的一层大气,是地球“身上”穿的一件“外衣”。
今天我就开始学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层展示:幻灯片1-----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师讲:这是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
而我们却在地球上,很难直接看到。
但是我们能否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大家说说看生说: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人呼吸着空气;云、雨等现象不断地发生在大气中;飞机在大气中飞翔……展示:一系列图片1、日出:霞光是由于空气分子散射而造成的。
尤其在日出、日落时分,大气层较厚,散射作用更明显,最易产生霞光2、晴空万里:由于阳光被大量空气分子所散射,蓝色和紫色的光就减弱得最多,大部分蓝光、紫光被反射回太空。
所以天空是蔚蓝的。
而透过大气层的光只剩下波长较长的黄、橙、红色光了,固世上万物显得色彩艳丽。
3、有雾的天空: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凝结现象。
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充沛;二是地面气温低。
4、台风卫星图:台风是旋转极快的空气大漩涡,它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一种破坏力很强的风暴。
5、彩虹: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
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6、极光:太阳是一个庞大而炽热的气体球,在它的内部和表面进行着各种核反应,产生了强大的带电微粒流,并从太阳发射出来,射向周围空间。
当这种带电微粒流射入地球高纬度地区的稀薄的高层大气时,加上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与大气分子猛烈地冲击起来,就产生了发光现象―――这就是极光现象。
介绍:1、大气厚度: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
调查研究结果: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
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
在1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
(展示:幻灯片2------地球外大气圈的图片)2、大气重要性:虽然大气很薄,但是它对地球而言却非常重要。
讨论:大气对人类的作用?一、大气的重要作用大气是指包围地球大气圈的整体,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大气的任何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阻挡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保护层。
(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下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
因此,我们称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②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气体。
低层大气各成分的作用③深刻影响地球自然环境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塑造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生答:如果没有大气外层,连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没有;即使在你的耳边开炮,你也听不到一点声音;没有大气就没有天气变化;会易受陨石侵袭;温差也较大;二、大气的温度过渡:我们知道:地球的什么部位是终年积雪的?(生答:、、、、师问:为什么会这样?生答:因为太阳辐射少,热量小,气温低。
师讲:但是处于赤道附近的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接近6000米)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为什么?展示:图片----乞力马扎罗山生答: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因此,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
提问:大气的质量虽然只相当于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却分布在地球外围2000~3000千米大气层中,在这厚厚的大气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是不是一直递减呢?读图:2-2“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说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思考:约在600千米高空的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生答:高层大气气温高,太阳辐射强。
师讲:由此可见:大气的温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分开层次的。
因此整个大气圈具有成层结构。
温度先是降低,再是升高。
自地球表面向上,大气层延伸得很高,可到几千公里的高空。
整个地球大气层象是一座高大的而又独特的“楼房”。
不仅温度在垂直方向上有变化;而且其成分,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也发生着变化,世界气象组织把这座“楼”分为五层。
展示:图2-3大气的分层问题:A、各大气层是如何分层的?1、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
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
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
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
以南京为例,夏季的对流层厚度达17公里,而冬季只有11公里,冬夏厚度之差达6公里之多。
2、平流层:从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的这一层3、中间层: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85公里高空。
中间层顶部尚有水汽存在,可出现很薄且发光的“夜光云”,在夏季的夜晚,高纬度地区偶尔能见到这种银白色的夜光云。
4、暖(热)层:又叫电离层。
从中间层顶部到高出海面800公里的高空。
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在700公里厚的气层中,只含有大气总重量的0.5%。
据探测,在120公里高空,声波已难以传播;270公里高空,大气密度只有地面的一百亿分之一,所以在这里即使在你耳边开大炮,也难听到什么声音。
5、散逸层又叫外层。
暖层顶以上的大气。
它是大气的最高层,高度最高可达到3000公里。
6、地冕根据宇宙火箭探测资料表明,地球大气圈之外,还有一层极其稀薄的电离气体,其高度可伸延到22000公里的高空,称之为地冕B、各层的气温是如何随高度而发生变化?原因是什么(一)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
因此,离地面越高的大气,受热越少,气温越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二)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因为平流层大气中由于含有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三)中间层:这一层大气中,几乎没有臭氧,这就使来自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白白地穿过了这一层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在这层大气里,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气温已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或上对流层.(四)暖层:暖层里的气温很高,据人造卫星观测,在300公里高度上,气温高达1000℃以上。
所以这一层叫做暖层或者热层。
(五)散逸层:这一层大气的温度也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
C、对流层和平流层中,大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A、在对流层中,由于空气上冷下暖,使得热的地方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容易产生空气的上升运动,冷的地方因有空气流向热的地方,从而产生下沉运动,这样就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所以,对流层是以对流运动为主;B、而平流层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因此以水平运动为主。
D、在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师结:这是因为:低纬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活动旺盛,因此,对流层高度高;可达17~18千米;而高纬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所以,对流层高度低;所以,对流层的高度低,一般只有8~9千米;中纬地区则适中E、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与人类有何关系?对流层大气最靠近地面,几乎集中了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可能会产生什么天气现象呢?与人类有何关系?A、对流层大气最靠近地面,几乎集中了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在大气对流过程中,容易形成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B、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且水汽和杂质极少,故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列表归纳](四)总结与扩展:人们是这样比喻地球上的大气的:(1)大气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大气是地球的空调器;(3)大气是地球生命呼吸所需氧气的源泉;(4)大气是风云变幻的大舞台。
可见,大气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大气的垂直分层则是地球大气的主要特征,其中,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层次;各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最基本特征,它影响气流运动状况,进而产生不同的天气特征。
目前,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对大气的成分影响越来越明显,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1.参考书目(1)《地球的外衣——大气》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永恒的追求——可持续发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3)《高中地理教案》(上)王树声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年1~12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地球家园》自然之友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资料(1)电离层反射的只是普通的无线电广播采用的波段,对于波长较短的无线电波则起不到反射作用。
电视机采用的恰恰是波长较短的无线电波,这就是电视机为什么收看不到远处电视台节目的原因。
为了能收看到大洋彼岸的电视节目,科学家利用在赤道上空36000千米高度的静止地球卫星来传播电视信号,使生动的电视画面越过大洋或大陆,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中。
霞、华、虹和霓的形成霞的形成和天空产生蔚蓝色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由于空气分子的散射作用而造成的。
只不过当日出和日落前后时,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
据计算,太阳在地平线上时所透过的大气层厚度为白天太阳当头时所透过的大气层的三十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