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镜术后并发症的统计

合集下载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作者:卢庆弘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8期髋关节置换术是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治疗手段,它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但术后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 如脱位与半脱位、假体松动下沉、感染、骨折、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肢体不等长、假体术后损坏、血管神经损伤等,现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1 脱位与半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上都带来了痛苦。

主要原因有[1]:①人工股骨头直径过小应力过于集中,脱位发生率增高。

使用小股骨头(22 mm)可使脱位发生率明显增高,使用限制性衬垫则降低。

目前一般使用股骨头直径为28 mm,髋臼直径≤54 mm。

②有效股骨颈长度过短。

如果髋臼假体植入位置太高或太偏内侧或选择股骨颈假体太短,股骨柄假体置入在内翻位,股骨近端骨组织去除过多,会引起股骨颈长度过短,从而导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减低,关节容易脱位。

③股骨假体颈部与髋臼缘的撞击。

髋臼假体置入后,必须彻底清除髋关节周围骨赘或溢出的骨水泥,否则这些硬物在髋关节活动时会起到杠杆作用,极易造成关节脱位。

④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或松解过度。

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张力,可能是导致关节脱位的重要原因。

⑤术后护理不当或康复失控[2]。

过屈、过度外旋、内收等极易脱位。

为避免术后脱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3,4]: ①术中保持正确的前倾角,前倾角过大或过小均易发生脱位。

插入假体时,可在假体柄孔内插一斯氏针控制正确角度,防止击入时假体转动。

②适当扩大髓腔,不宜过大,同时假体座外侧紧贴大粗隆,增加抗扭转力矩,避免假体松动旋转而改变前倾角。

③髋臼帽置入角度要正确,站立时正常髋臼开口缘与地平面呈45°角,向前倾与矢状面成40°角。

人工髋臼帽的安装角度应力求在生理状态, 保证人工关节活动度大,且稳定。

髋臼帽前倾角度过大易发生前脱位,过小或后倾易发生后脱位。

髋关节镜治疗髋臼盂唇损伤5例报告

髋关节镜治疗髋臼盂唇损伤5例报告

髋关节镜治疗髋臼盂唇损伤5例报告发表时间:2013-04-10T11:12:51.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权松涛叶晔[导读] 运动损伤致髋臼盂唇撕裂、或者髋臼唇的退行性变是髋部,特别是腹股沟处疼痛的原因之一,发展后可导致关节退变。

权松涛叶晔(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运动医学科河南洛阳 471000)【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422-01运动损伤致髋臼盂唇撕裂、或者髋臼唇的退行性变是髋部,特别是腹股沟处疼痛的原因之一,发展后可导致关节退变。

同时髋臼唇的损伤是髋关节脱位不能复位或创伤后髋关节反复脱位的原因之一。

以往多采用切开手术方法治疗。

我科2011年2月~2011年12月间利用髋关节镜进行探查,镜下对盂唇撕裂部位行清理、修整术,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髋臼唇撕裂5例,男性3例,女性2例。

年龄22~56岁,平均41.3岁;左侧2例,右侧3例。

运动损伤3例,髋臼发育不良2例,术前MRI提示髋臼水肿3例。

5例患者均表现屈髋或某一体位时腹股沟区疼痛,症状并非持续存在,有时仅持续数秒;行以下几种检查可引起腹股沟处的疼痛:(1)屈曲、内收、内旋髋关节(髋臼唇前上撕裂)1例。

(2)被动过伸、外展、外旋髋关节(髋臼唇后部撕裂)1例。

(3)髋关节在外旋、充分外展位急速屈曲,然后外旋、外展、内旋2例。

(4)髋关节伸、外展、外旋,然后屈曲、内收、内旋(髋臼唇后部撕裂)1例。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入路患髋屈曲外展位。

采用前外侧和前外侧辅佐联合入路。

前外侧入路定位于髂前上棘向下垂线与大转子上端处的水平线相交点。

前外侧辅佐入路定位于前外侧入路点下2cm处。

用腰穿针前外侧入路穿刺入关节间隙。

生理盐水可注入和吸出标志穿刺成功。

注入生理盐水以充分扩张关节腔。

紧贴腰穿针并按其方向穿入导针至腔内。

关节镜手术后患无穷 后遗症有哪些

关节镜手术后患无穷  后遗症有哪些

关节镜手术后患无穷后遗症有哪些关节镜手术,其实就是帮助治疗关节部位的疾病的一种方法,但是有很多患者会发现,做完关节镜手术之后,会存在一些后遗症,所以对这样的手术多多少少很多人是质疑的,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具体分析介绍一下,关节镜手术的一些优缺点,以及确实存在的一些影响。

关节镜是一种观察关节内部结构的直径5mm左右的棒状光学器械,是用于诊治关节疾患的内窥镜。

该器械从1970年开始推广应用。

关节镜在一根细管的端部装有一个透镜,将细管插入关节内部,关节内部的结构便会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来。

因此,可以直接观察到关节内部的结构。

关节镜不仅用于疾病的诊断,而且已经广泛用于关节疾病的治疗。

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开始主要应用于膝关节,后相继应用于髋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肘关节及手指等小关节等。

关节镜可以看到关节内几乎所有的部位,比切开关节看的更全面,由于图像经过放大,因而看的更准确,而且切口很小,创伤小,疤痕少,康复快,并发症少,有些情况下麻醉过后,即可下地活动,对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大有好处。

对关节疑难病症的确诊,对困扰患者多年的关节伤痛的治疗,关节镜手术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关节镜手术的优点1、切口小,美观,可避免晚期因关节表面和运动部位的瘢痕而引起的刺激症状;2、属于微创手术,痛苦小,术后反应较小,患者易于接受;3、术后早期即可活动和使用肢体,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减少护理人员和费用;4、并发症相对较少;5、基本不影响关节周围肌肉结构,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长期固定引起的废用和并发症;6、可以在近乎生理环境下对关节内病变进行观察和检查,有“把眼睛和手指放入关节内”之称,可对关节进行动力性检查,提高了诊断能力,某些疾病如滑膜皱襞综合征,是通过关节镜才确立的;希望每个人对这样的手术,都能够科学地认识,而且对这些关节部位的保养工作,也应该注重,因为毕竟有过这些部位受到疾病问题影响的话,对我们正常的行走活动也是不利的,所以大家要注意,了解更多的治疗和解决方法。

关节镜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

关节镜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

关节镜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
关节镜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通常根据具体的关节病变和手术治疗目的而定,常用的标准和评估方法如下:
1. 术后疼痛缓解程度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或可视化模拟评分(VAS)等方法,评估术后关节疼痛程度的变化。

常用的评
分标准包括疼痛程度、疼痛发作频率、疼痛发作持续时间等。

2. 功能恢复评估:通过功能评估量表,如国际膝关节功能评价(IKDC)、国际髋关节功能评价(Harris)等,评估术后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

该评估方法通常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指标。

3. 术后关节结构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等,
评估术后关节结构的恢复和改善情况。

常用的指标包括关节间隙宽度、软骨损伤面积等。

4. 满意度评估:通过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满意度问卷,评估手术治疗结果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5. 并发症和复发率评估:评估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

综合以上评估指标,可以对关节镜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关节病变和手术治疗目的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具体的评估指标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

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

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摘要】目的:了解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

方法:总结26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及动力髋内固定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

结果:手术26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及动力髋内固定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发生率为38.46%。

结论: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应根据发病因素进行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关键词髋关节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将因及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肢体肿胀影响术后康复,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而危及生命。

其中尤以髋关节术后发生率较高,我科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对26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及动力髋内固定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本文对其发生的原因和防治进行探讨研究。

1、临床资料26例患者,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7岁。

其中髋关节置换术15例,动力髋内固定11例。

术后4~14天,10例患者(髋关节置换术7例,动力髋内固定术3例)均出现下肢突发肿胀、疼痛、发硬,其中1例下肢出现红斑,高度肿胀。

经彩超检查,示下肢髂骨静脉血栓6例,下肢腘静脉血栓3例,胫后静脉血栓1例。

2、结果26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发生率38.46%。

经溶栓抗凝治疗10例患者8例痊愈2例好转。

3、典型病例患者,女,72岁,以右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一天入院。

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动力髋内固定术。

术后7天出现右下肢肿胀,疼痛,进行性加重,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右侧股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用降纤酶、尿激酶、低分肝素、肠溶阿司匹林等抗凝、溶栓治疗21天,右下肢疼痛及肿胀消失。

复查彩超股深静脉血栓消失、血流通畅。

4、讨论1999年吕厚山报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病率为47.1%[1],西方国家报道为45%~84%[2]。

手术后并发症监测指标

手术后并发症监测指标
手术后并发症监测指标
统计月份:
监测指标
发生例数
监测指标
发生例数
非预期的二次手术发生率(%)
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术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手术后出血或血肿发生率(%)
手术后伤口裂开(%)
手术后深静脉血栓(%)
手术后生理/代谢紊乱发生率(%)
手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源自手术后肺栓塞发生率(%)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
手术后髋关节骨折发生率(%)
手术后感染发生率(%)
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
注:1.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科室当月手术总例数
2.科室当月手术量总量统计值:例。

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

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

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结果:7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无患者发生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切口甲级愈合。

结论: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假体脱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压疮等,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预防的。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老年人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種修复手术,主要用于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髋关节疼痛,髋部骨折,髋关节肿瘤,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疼痛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以及髋关节修复术后关节不稳等原发性和继发性骨关节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的提高[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理论和技术的改进,现在临床上已广为应用,但其患者多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复杂,手术创伤大,技术要求含量高,手术难度大,手术并发症也随之增加。

常见并发症主要有假体脱位、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等。

我科自2005年2月~2010年5月共开展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在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5年2月~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1例,其中男37例,女34例;年龄57~88岁,平均69.3岁;病程2~9年,平均4.8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1例,股骨颈骨折12例,老年性骨关节炎伴关节疼痛不能活动20例,髋关节肿瘤2例,类风湿关节炎伴关节疼痛不能活动5例,双髋发育性脱位晚期1例;单侧病变者68例,双侧病变者3例;合并冠心病9例,高血压病13例,糖尿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

髋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71例

髋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71例

2019年2月第26卷第4期髋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71例沈烈军李展振陈文锋张文桥曾平肖兴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中青年患者髋关节疼痛的首位因素,指由于股骨和髋臼解剖形态异常,且于髋关节运动终末期股骨近端与髋臼边缘出现异常接触或碰撞,从而造成盂唇和髋臼边缘的软骨损伤,进一步导致髋关节疼痛,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和髋关节屈曲时内旋受限[1-2]。

本研究旨在探讨髋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和疼痛的影响。

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71例,均拟行髋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术前检查结合影像学证实存在髋关节撞击损伤,既往无髋关节手术史。

其中男性29例,女性42例;年龄18~45岁,平均(28.9±3.6)岁;术前髋部疼痛6~18个月,平均(11.3±1.8)个月。

2 方法2.1 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骨折牵引床会阴柱包裹后的直径不小于12cm。

患侧髋关节伸直位、外展10°中立位。

轻度屈髋,放松关节囊并利于牵引,牵引程度为髋关节腔内出现真空影且关节间隙达到8~10mm。

充分内收髋关节后内旋。

牵引时间尽量短,不超过1.5h。

采用C型臂X线机术中透视检查方法确认髋关节牵开。

于大粗隆顶点上方先确立外侧入路,经过臀中肌与臀小肌前部进入髋关节内,注意避免损伤盂唇。

然后在70°关节镜监视下通过由外向内的方式做前外辅助入路,用Arthro Care射频切开两入路之间的关节囊,探查髋关节内病变情况,依次为软圆窝、关节腔、盂唇、髋臼。

术中作者单位:316000 浙江舟山市定海广华医院关节科通信作者:沈烈军,Email:63530349@ 探查见患者均有盂唇撕裂,且撕裂部分位于髋臼前上方(11点-3点),部分患者有pincer畸形,予刨削器磨除多余的髋臼骨赘直至髋臼处均匀渗血,使用Smith&Nephew 缝合铆系统缝合撕裂的盂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护理(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护理(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护理(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护理(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总体生存质量,报告了14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包括感染、肺栓塞、髋关节脱位、血栓形成、褥疮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特别是感染为该类手术的灾难性并发症,常引起关节疼痛和残废,以致手术完全失败,虽然本组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但防治感染是非常重的,除严格备皮,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外,还做好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防治局部和全身感染病灶。

康复护理是骨科治疗和护理的重部分,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训练时期的康复训练有针对性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成功。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预防;康复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被认为是髋关节疾病和骨折的最佳治疗手段。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总体生存质量,10 a成功率已超过90%[1]。

我科2000年至2005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48例,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48例中,其中男67例,女81例,年龄48岁~82岁,平均年龄64岁。

其中股骨头坏死16例,股骨颈骨折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张6例,髋臼骨折10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36例。

其中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72例,全髋关节置换76例。

所有病例手术均采用髋后外侧切口。

1.2 结果本组病例术后14 d~25 d出院,出院时伤口均愈合拆线。

无一例发生感染、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并发症。

1例发生髋关节脱位,经再次手术后痊愈出院。

所有患者对手术疗效主观评价满意。

随访12个月~24个月,均基本达到生活自理和不负重工作。

2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2.1 感染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关节置换术失败。

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材料为人工髋臼以及人工股骨头,过去由于医疗水平不够发达,两者的材料均为金属材质,并发症较多,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除了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还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以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

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有哪些①髋关节脱位: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案,但在术中依然会有风险的发生,在术后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髋关节脱位就是其中一个,也是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髋关节脱位主要包括前脱位和后脱位,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一个月至三个月之内,术后的频繁活动也与脱位有关,下床时过度伸腿也有关,当然手术过程中的复位不当也有一定联系。

②术后感染:有研究表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约为4%左右,术后感染很容易造成术后恢复缓慢,也有可能存在较高的病残率。

引起术后感染的原因较多,手术环境、伤口清洁不当、术后伤口处理不当都有可能造成术后感染的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合理的使用预防性的抗生素,术前和术后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干预措施,尽量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出现可能造成致命性的肺栓塞。

由于手术人群老年人居多,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的康复以及活动会逐渐减少,更加增加了血液的凝固,从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④假体磨损:人工髋关节的假体磨损,垫跟头之间磨坏或碎了,这是假体磨损和碎裂的并发症。

还有假体松动,髋关节置换术后,因为活动太早或不合理的运动,在骨头跟人工假体之间骨头没长好,过度暴力会引起假体松动,松动就出现关节疼痛、不舒服,这样的患者可能需要做翻修手术来治疗。

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时间在临床上医生常喜欢将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的康复分为短期和长期两部分。

短期康复包括在极少或没有辅助器械的情况下行走,放弃使用止痛药,转而服用简单的非处方药物,一般在10至12周内就能康复。

髋关节镜手术切口研究新进展

髋关节镜手术切口研究新进展

髋关节镜手术入路研究新进展摘要近年来,髋关节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治疗髋关节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系统综述了髋关节镜手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手术入路、切口技术、手术目的、滑膜切除范围及关节镜灌洗用药方面的进展。

研究表明,外侧入路、无柱技术、改良纵向关节囊切开术及“比基尼切口”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均表现出色,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手术的核心目标是评估和治疗各种髋关节病变,改善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滑膜切除术在治疗滑膜相关疾病方面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而关节镜灌洗用药在术后管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新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推动髋关节镜手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手术入路和切口技术的最新研究在髋关节镜手术中,外侧入路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为髋关节提供了良好的可视化效果。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侧入路在处理髋臼盂唇撕裂、股骨髋臼撞击症(FAI)和脓毒性关节炎等疾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Diulus等和Ross等的研究强调了关节镜在这些疾病治疗中的益处。

无柱髋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通过消除会阴区域的柱状物,减少了与柱状物相关的神经损伤风险。

这种技术在实验室修复和FAI的减压中表现良好,被认为是未来髋关节镜手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改良的纵向关节囊切开术也在近年来得到应用,通过外到内的入路,在髋关节镜手术中进行股骨成形术和髋臼盂唇修复。

这种方法在手术中显示出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在术后随访中表现出较好的患者报告结果。

此外,针刺关节囊切开术避免了对髂股关节囊韧带的医源性切割,保留了关节囊的完整性。

这种技术在治疗髋臼盂唇撕裂和FAI时显示出显著的功能改善和较低的并发症率。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比基尼切口”技术通过水平皮肤切口减少了瘢痕增生,并优化了美容效果。

研究显示,该技术在肥胖患者中也表现良好,提供了优良的功能和美容结果。

对于具有较大钳子变形的患者,外到内关节囊切开术有助于保护盂唇和关节软骨,同时保留关节囊组织,在FAI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髋关节镜手术联合牵引床治疗髋关节病变22例的手术配合

髋关节镜手术联合牵引床治疗髋关节病变22例的手术配合

62中国乡村医药制后张口锻炼每日2~3次,感染得到控制。

2.2.5 心理护理 本例患者十分担心预后,加上口腔疼痛明显,心理压力极大,产生焦虑情绪,夜间不能入睡。

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加强与患者沟通,讲解放射性不良反应的治疗过程及效果,了解患者是否按时口服抗抑郁药,观察有无用药不良反应,遵医嘱睡前给予艾司唑仑辅助入睡,并请院内心理专科护士、医生协助安慰和开导患者,使其焦虑情绪逐渐缓解。

本例患者集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肤损伤、营养不良、感染及心理等多个护理问题于一身,增加了护理难度。

我科采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MDT 护理模式,将各专科护理能力集中发挥,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对并发症的发生及转归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也使责任护士在面临复杂临床护理问题和知识疑惑时得到支持与帮助,增强护理复杂病例的信心。

参 考 文 献[1]丁郭平. 营养素对慢性伤口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临床护理,2015,4(1):75.[2]杨惠莉. 癌症疼痛护理工作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173.(收稿:2018-12-06)(发稿编辑:陆 易)显,严重影响进食,进食依从性差,又因颜面部3级皮肤损伤,鼻饲管不易固定,拒绝插管,从而导致营养严重不足。

经血液检查提示白蛋白进行性下降,最低至26.2g/L ,且伴有贫血;皮肤损伤经连续换药10天仍迁延不愈。

多学科护理团队讨论后建议以静脉补充营养为主,辅以口服营养支持,同时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缓解口腔疼痛,后用吸管辅助吸吮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等。

两周后患者营养状况逐渐改善,伤口好转。

2.2.3 疼痛护理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疼痛的控制效果直接决定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本例患者口腔内多发溃疡,疼痛明显,又因害怕成瘾拒绝用阿片类止痛药。

经主管医生、疼痛管理专科护士会诊并解释,患者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后疼痛有所缓解,按要求进食。

髋骨骨折的并发症之坠积性肺炎

髋骨骨折的并发症之坠积性肺炎

髋骨骨折的并发症之坠积性肺炎作者:祝文涛来源:《家庭医学》2024年第12期有关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大约发生150万起髋部骨折。

临床上髋骨骨折的病死率非常高,骨折后1年内死亡率高达8.4%~36%。

其中老年人髋骨骨折多见,且由于各种原因,病死率远比年轻人高。

术后并发症是导致髋骨骨折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其中术后坠积性肺炎是髋骨骨折患者最常见和最重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之一。

坠积性肺炎是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多因骨折、脑卒中、脑损伤等原因需要长期卧床。

其是由于患者呼吸道清除功能减弱,导致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难以咳出,蓄积在肺部而诱发的肺部感染。

年龄因素老年人是坠积性肺炎发病率最高的人群。

老年人因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衰退,咳嗽无力,气管顺应性下降,导致呼吸道内的痰液不易咳出,随重力流向肺底部,形成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患者因各类原发疾病需要长期卧床,日常活动受到限制,胸廓活动度降低且血流速度减慢。

由于重力及体位因素,双肺野后部长期处于充血、瘀血、水肿状态而引发炎性反应,进而诱发坠积性肺炎。

有研究指出,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与卧床时间呈正比。

原发疾病患者昏迷、颅脑损伤等,易出现咳嗽反射减弱及吞咽障碍,口腔内分泌物容易误吸进入气道,致使细菌入侵肺部,引起坠积性肺炎。

各种原因引起的肋间肌、呼吸肌麻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胸式呼吸,造成呼吸困难、呼吸变浅,加重气道分泌物在肺底的蓄积,引起坠积性肺炎。

此外,老年人群钙质流失,引起骨质疏松,发生骨折致使长期卧床,是坠积性肺炎发生的重要原因。

手术切口疼痛外科尤其是心胸外科及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术中使用气管插管,术后转送至ICU继续监护治疗。

在患者复苏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后,由于手术切口疼痛的限制,常不敢用力咳嗽排痰,导致痰液淤积肺底,引起坠积性肺炎。

口腔清洁程度部分手术后的患者及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及经口进食能力,难以自行完成口腔清洁,或是通过食物咀嚼吞咽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导致细菌残留于口腔内并繁殖;残留的细菌随着口腔分泌液移行至下呼吸道,可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手术并发症质量检测指标

手术并发症质量检测指标

手术并发症质量监测指标入选条件具体说明: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1)手术并发症(严重但可治疗)导致的死亡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出院情况为“死亡”的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三18岁,有ICD9-CM-3手术室手术编码,主要手术在入院后2天内进行或入院类型为择期手术,有潜在可能导致死亡的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

肺炎排除病例:1)诊断为创伤的患者。

2)消化系统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3)肝胆系统和胰腺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主要诊断中或其他诊断中,入院时已存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酒精中毒或ICD10诊断编码为280. 0 或285. 1的患者。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排除病例:1)年龄三90岁的患者。

2)新生儿患者。

3)入院时,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待排除病例。

4)入院时,已经出现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情况(主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或其他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5)与流产有关肺栓塞的或产后产科肺栓塞患者。

败血症排除病例:排除有合并下列情况的患者: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且主诊断为感染或败血症且患者住院天数W3天。

休克/心脏骤停排除病例:1)诊断为出血、创伤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2)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3)循环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休克/心脏骤停情况(主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或其他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5)与流产相关休克的患者。

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排除的患者:1)入院时,已经出现肺炎情况的患者。

2)诊断编码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

3)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2)手术后伤口裂开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腹部手术后裂开缝合术的出院患者。

关节镜手术方面的知识

关节镜手术方面的知识

关节镜手术方面的知识关节镜手术方面的知识一、什么是关节镜手术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使用关节镜器械,医生可以在不开放整个关节的情况下,通过小切口将镜头和工具插入关节腔内进行操作。

这种手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关节损伤、滑膜炎、关节炎等。

二、关节镜手术的优势1.微创性:关节镜手术只需要进行小切口,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2.准确性:通过关节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关节内部的情况,实时进行操作,能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3.低风险:由于手术切口小、创伤轻微,术后感染和出血的风险较低。

4.美观:关节镜手术的切口较小,术后留下的疤痕也相对较小,更美观。

三、适用于哪些关节关节镜手术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关节,常见的包括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等。

不同关节的关节镜手术操作方式和器械也有所不同。

四、关节镜手术的步骤1.麻醉: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手术情况而定。

2.切口:通过小切口将关节镜插入关节腔内。

3.检查:医生使用镜头观察关节内部情况,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4.治疗:根据观察结果,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操作,如清理滑膜、修复软骨、缝合损伤组织等。

5.结束:手术完成后,拔出关节镜,切口缝合。

五、关节镜手术的注意事项1.手术前准备:术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CT等,以便医生准确评估病情和手术方案。

2.手术后恢复:根据医生的指导,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以促进关节的功能恢复。

3.并发症: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较少,但仍有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术后需密切观察。

4.手术风险:关节镜手术的风险因素包括手术操作技术、术前病情、术后康复等多个因素,需慎重考虑手术获益和风险比。

六、关节镜手术的发展前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关节镜手术已经成为常见的微创手术技术之一。

在越来越多的关节疾病中,关节镜手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未来,随着器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关节镜手术的效果会更加优化,术后的恢复时间也会更加缩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

髋关节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性护理

髋关节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性护理

3.抗凝治疗
术前进行抗凝治疗,围手术期采用低分子肝素和 利伐沙班,均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少关节置换术后 脑梗死的发生率。
谢谢观看!
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预防呼吸道感染 :术 后平卧6 h后可适当抬 高床头,鼓励患者有 效地咳嗽、咳痰。每 1 h~2 h给患者翻身1 次,痰不易咳出时应 采取辅助方法,如用 糜蛋白酶+庆大霉素 雾化吸人,2次/d,必 要时吸痰。
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是指集体在产生创伤,感染后发生以胃 及十二指肠粘膜糜烂、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应激 性病变。中医学属“胃脘痛”、“泛酸”等病证范 畴。研究发现:应激性溃疡一般在应激发生后510d发病,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约为1.5%-6%,伴 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为46%,无出血死亡率约 为21%,时临床上死亡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其致病 原因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如严重感染、创伤、 大手术、颅内高压、药物、口咽炎症、饮食习惯、 年龄、情绪等。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胃酸的分 泌;胃肠粘膜屏障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4.全息针刺
调理胃肠功能,术后第一天麻 醉复苏后即可进行针刺。足三 里、中脘有缓解幽门痉挛、抑 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诸穴合用, 对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效果较好。
脑梗死的预防性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主要与脑血 管内血栓或其他栓子形成有关,也与患者的血流缓慢、血液粘滞度 增高等血液高凝状态及脑血流量灌注不足有关。髋关节置换手术过 程中会产生大量脂肪颗粒、骨水泥颗粒、微血栓等,动物实验发现, 栓子可以直接通过肺部的血管进入体循环,导致脑梗死的发生。而 在股骨假体置入过程中,血清凝血酶原、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维蛋白肽A及D-二聚体等浓度明显增高,术中股静脉扭曲阻塞及 术后补液不足等所致血液高凝状态是促发脑血栓形成的因素。

关节镜手术并发症和预防

关节镜手术并发症和预防

关节镜手术并发症和预防关节镜检查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介于1%-4.7%之间。

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者手术经验、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手术复杂性、多韧带和后交叉韧带损伤、手术次数和半月板修复比例。

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再次手术和感染。

术前仔细准备可防止许多潜在并发症。

手术复杂性与不良结局增加相关。

后交叉韧带重建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合并症和吸烟增加了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关节内结构损伤关节内结构损伤可能是膝关节镜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关节镜或手术工具的尖锐表面使得关节软骨表面磨损最常发生在关节镜医师经验不足的时候,关节过紧,或手术时间较长,特别困难。

在关节面之间迫使关节镜或其他工具,例如股骨和胫骨踝或肱骨头和关节盂,可能会对其表面进行严重度评分并导致进行性软骨畸形变和退行性关节炎。

应首先使用杠杆打开关节,并允许关节镜滑入所创建的手术空间中。

在膝关节手术中使用下肢固定器或杠杆杆,以及在肩关节、髋关节和踝关节手术期间牵引或牵引器械是有帮助的。

关节面之间插入关节内窥镜后,应保持撑开。

然后牵开内窥镜,将对关节软骨进行严重的评分。

最后,定位不良的入口经常使器械通过,操作更加困难。

通过用力按压器械,可以更好地改变入口部位或使器械端口进入关节面。

膝关节镜手术时,当切除髁间连接时,交叉韧带可能在半月板切除过程中受损。

使用膝关节韧带重建术时,当电动器械清创髁间窝时,完整十字韧带容易受到损伤。

因此,刨削头刀片应始终远离完整韧带。

关节周围血管损伤这是可能是最严重和破坏性的关节镜并发症。

最常见的血管损伤是直接穿透或撕裂的结果,但可能由过度液体外渗引起的压力导致。

当切除髁间接头时,尤其是在使用关节镜手术刀时,腘动脉在半月板切除术期间处于风险之中。

在半月板修复术过程中,腘动脉和静脉已被损坏,因为缝线向后放置。

现在大多数外科医生推荐后内侧或后外侧切口,显露关节囊并放置适当的牵开器,在半月板修复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护腘血管。

手术并发症质量检测指标

手术并发症质量检测指标

手术并发症质量监测指标入选条件具体说明: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1)手术并发症(严重但可治疗)导致的死亡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出院情况为“死亡”的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18岁,有ICD9-CM-3手术室手术编码,主要手术在入院后2天进行或入院类型为择期手术,有潜在可能导致死亡的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

肺炎排除病例:1)诊断为创伤的患者。

2)消化系统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3)肝胆系统和胰腺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主要诊断中或其他诊断中,入院时已存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酒精中毒或ICD10诊断编码为280.0或285.1的患者。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排除病例:1)年龄≥90岁的患者。

2)新生儿患者。

3)入院时,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待排除病例。

4)入院时,已经出现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情况(主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或其他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5)与流产有关肺栓塞的或产后产科肺栓塞患者。

败血症排除病例:排除有合并下列情况的患者: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且主诊断为感染或败血症且患者住院天数≤3天。

休克/心脏骤停排除病例:1)诊断为出血、创伤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2)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3)循环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休克/心脏骤停情况(主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或其他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5)与流产相关休克的患者。

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排除的患者:1)入院时,已经出现肺炎情况的患者。

2)诊断编码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

3)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2)手术后伤口裂开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腹部手术后裂开缝合术的出院患者。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

精品文档择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年季度科室: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子:手术并发症(严重但可治疗)分母:导致的死亡发生率:分子:手术后伤口裂开分母:发生率:分子:手术后肺栓塞或深静脉栓塞分母:发生率:分子:手术后出血或血肿分母:发生率:分子:手术后髋关节骨折分母:发生率:分子:手术后生理与代谢紊乱分母:发生率:分子:手术后呼吸衰竭分母:发生率:分子:手术后败血症分母:发生率:分子: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分母:发生率:分子:医源性气胸发生率分母:发生率:分母说明年龄≥18 岁,主要手术在入院后2 天内进行或入院手术为择期手术,有潜在可能导致死亡的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

年龄≥ 18 岁所有腹腔手术患者年龄≥ 18 岁,有手术与操作 ICD-9-CM-3 编码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

年龄≥ 18 岁,有手术与操作 ICD-9-CM-3 编码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

年龄≥ 18 岁,有手术与操作 ICD-9-CM-3 编码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

1.年龄≥18 岁,有手术与操作ICD-9-CM-3 手术室编码的所有择期外科出院患者。

2.入院类型记录为择期手术。

1.年龄≥18 岁,有手术与操作ICD-9-CM-3 手术室编码的所有择期外科出院患者。

2.入院类型记录为择期手术。

1.年龄≥18 岁,有手术与操作ICD-9-CM-3 手术室编码的所有择期外科出院患者。

2.入院类型记录为择期手术。

1.年龄≥18 岁,有手术与操作ICD-9-CM-3 手术室编码的所有择期外科出院患者。

年龄≥ 18 岁的所有出院患者。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