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血证治法
• 孙氏分析吐血的病因、症状,而区别为三种: 内衄、肺疽、伤胃。 • 孙氏认为“凡吐血之后,体中但自������ ������ 然,心中不闷者,辄自愈。”
• “假令烦躁,心中闷乱,纷纷呕吐,颠倒不 安”,则是瘀血内停的表现。
• 干地黄丸:
• “治血虚劳,胸腹烦满、疼痛、瘀血往来。藏 虚不受苦,气逆不得食”。 • 药用参、术、苓、草、麦冬、干姜等补中益胃; • 加干地黄、当归、干漆、大黄、䗪虫,蝱虫等 消瘀理血。
• 《千金· 诸风· 论杂风状》认为:“诸急卒病, 多是风。”因此,把偏枯、风痱、风懿、风痹 等都归于“中风”范畴。
• (1)关于外风:《千金方》遵循古说,认为 中风多因外风引起,在治法上多用驱风散邪, 如大小续命汤之类。 • (2)关于内风:《千金方》虽无类中之名, 却已有类中之实。 • 孙氏认为,劳心嗜欲,摄养不慎,是造成中 风的重要内因。 • 孙氏还指出,内热是中风病机中的重要因 素。
• 《外感热病篇》:“斑色 红者属胃热,紫者热极, 黑者胃烂,然亦必看外证 所合,方可断之”。
• ② 方证方面:晋唐医家对伤寒热病的治疗, 创造了不少极有效验的新方。 • 陈延之《小品方》葳蕤汤,治冬温、风温及春 月中风伤寒,证见发热,咽干喉痛等证,方由 姜蕤、白薇、石膏、杏仁、甘草、麻黄、独活、 芎藭、青木香等组成。
• “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 也。 ”
• (4)内视、调气
• 所谓“内视”是一种专意存想的养生法,古人 有“存思”、“存想”之称,起源于道家的方 术。
• 最早在《素问· 刺法论》有记载,认为“内视” 法可以调动人身正气,预防外邪干扰,所谓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 古人通过调气中的呼气法,治疗五脏疾病。 • 早在梁·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记载:“呼气有 六:吹、呼、唏、嘘、呬、呵,皆出气也”。
• 4)安神定志
• 孙思邈还提出进食时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指 出:“人之当食,须去烦恼”,“不得暴嗔”, 同时应注意“食勿精思,为劳苦事”。
• 5)调和气味
• 饮食有气味,气味调和,则能生精养形,使颜 色滋荣,体力充沛。 • “食气相恶则伤精……食味不调则损形”,说 明饮食气味不调,有损于形精。
• 调气法辅以叩齿、咽津,把调气与咽津配合起 来,古称“胎息”和“胎食”,
• (5)食宜、食养和食疗
• 食宜:知饮食宜忌;食养:以饮食调养;食疗: 以食物治病。 • 1)“食不欲杂” • “关中土地,俗好俭啬,厨膳佳馐,不过菹酱 而已,其人少病而寿;江南岭表,其处饶足, 海陆鲑肴,无所不备,土俗多疾,而人早夭。”
• (五)伤寒温病方论 • 1、对《伤寒论》的研究 • “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医濬哲,多所防御, 至于仲景,特有神功。” • 孙氏研究伤寒,有独创的方法,即所谓“方证 同条,比类相附”。
• 把太阳病分为桂枝汤法、麻黄汤法、青龙汤法、 柴胡汤法、承气汤法、陷胸汤法,以及杂疗法 等,各法之下,有证有方。
• (2)养阴生津 • 太阳阳明篇中, “阴虚”、“亡血”、“亡 津液” ,少阴病也有黄连阿胶汤清热存阴。 • 孙氏“生地黄煎主热方”(生地汁、麦冬汁、 生地骨皮、生天门冬、栝蒌、葳蕤、石膏、知 母、竹叶、蜜、姜汁等)
• 3、重视温疫,详论证治 • (1)《千金要方》伤寒一篇,包括了瘟疫的 内容 • “时行温疫,是毒病之气”,其发病多“转相 染着”,与“伤于四时之气”不同。
• 孙氏积极提倡“食疗”,其原因是药物治疗往 往有许多副作用。 • “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
• (6)服食、服水
• 所谓“服食”是指古人为了强身益寿而进服一些 方药。 • 孙氏服食法,还具有三个特点: • ① 根据季节服用 • ② 因人而施 • ③ 先去病邪,在补养之先,首先考虑除积,化 瘀祛虫。
• 卷一为医学总论, 卷二至三十,列有妇产、 婴孺、七窍、……脉法、 针灸等。
• 《千金翼方》为补充《千金要方》而编集的。 成书于孙氏晚年,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 共三十卷。189门,合方、论、法2900余首。
• 包括本草、妇人、 伤寒、色脉、针灸等。
二、学术理论
• (一)治学主张 • “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 卷。”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 《甲乙经》、《皇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 经脉,……” • 他还要求医生精通周易的哲学思想,掌握阴阳 消长变化的规律,更应该涉猎经史百家书籍, 以丰富知识。
• 肝实热:左手关上脉阴实(沉而实) • 肝实热,目痛、胸满、气急塞,用泻肝前胡 汤。 • 肝虚寒,左手关上脉阴虚(沉而虚)……病苦 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食,腹胀、悒悒不乐, 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 • 治肝虚寒,胁下痛,胀满气急,目昏浊视物不 明,用槟榔汤。
• 胆实热:左手关上脉阳实(浮而实)……病苦 腹中气满,饮食不下,咽干头痛,洒洒恶寒, 胁痛,孙氏用泻热半夏千里流水汤治疗“精神 不守”症状。 • 胆寒证:左手关上脉阳虚(浮而虚)……病苦 眩、厥、痿、足趾不能摇,躄不能起,僵仆、 目黄、失神䀮䀮,胆虚寒也可有失眠,如大病 之后虚烦不得眠,往往属胆虚寒证。治宜温胆 汤。
• (二)大医精诚论 • 《千金要方》首列“大医习业”、“大医精诚” 篇。 • 1、高尚情操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 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 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 2、精湛医技 行欲方”。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
• (三)养生论述 • 1、养性 • “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既自善, 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 (1)抑情节欲 • “养性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 二难,声色不制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 虚精散为五难。”
• 在人体生理方面,反映于脉象有比较明显的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现象。
•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七中十分重视 “行不妄失,起居有常”的养生措施。 • 在具体方法上,认为“春冻末泮,衣欲下厚上 薄,养阳收阴。”
• 孙氏又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 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
• (2)“常欲小劳”导引、按摩 • “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故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义在斯矣。 ” • 同时更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使莫大 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 倡导一些适当的强身健体办法,如华佗五禽戏, 天竺国按摩十八法,老子按摩法等。
• (3)依时摄生
• 《列子》:“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 应于物类。”这种思想体现在医学上,即所谓 的“天人相应”。
孙思邈
一、生平著作
• 孙思邈,出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 享年百岁以上,经历了南北朝,隋、唐等朝 代 ,“弱冠善谈老、庄及百家说,兼好释 典” 。
• 孙思邈著作较多,其中以《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最为著名。
• 《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分30卷,23 3门,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 踰于此。”
• ①避六淫之邪;②免七情所伤;③脑力方面, 不应“大用意”;④体力上,不可“强用气 力”,“非其务勿行”;⑤注意饮食宜忌;⑥ 讲究食养;⑦常用“食疗” 。
• 孙氏还认为老年人必须经常适当运动,进行散 步、按摩、导引等锻炼。
• (四)脏腑虚实寒热辨证
• 脏腑虚实寒热的辨证纲领,是每脏每腑都具有 “实热”、“虚热”脉证,并且,互为表里的 脏腑又有“俱虚”、“俱实热”、“俱虚寒” 证各种情况。
• 补益心肾之法:补心气,常用参、苓、远志、 五味、甘草等; • 益肾精则有两法:用草木药温润益精;用血肉 填精。 • ② 母劳补子: • 《千金方》记述了母劳则补子的方法,具体有 心劳补脾,脾劳补肺,肺劳补肾,肾劳补肝, 肝劳补心等。
• 大补气方: • 地黄(五两), 秦椒、 甘草(各一两), 骨皮、 干姜、 昆布(各四两), 白术、 桂心、 人参、 浓朴、 海藻(各三两), 羊肾(一具去膏), 羊 肚(一具去膏治如食法)
• 4、备急
• 《千金》称“甘草解百药毒”,其功“如汤沃 雪”,极其“神妙”。
• (七)方剂学方面的成就和特色 • 1、集方剂之大成:收集保存了大量唐代以前 的方剂,以及当时流传的不少验方。仅《千金 要方》一书,已有5300首之多。 • 2、化裁发展古方 • 3、组方配伍特色
• • • • • •
• 孙氏还认为伤寒太阳病的正治法只有三种:一 为桂枝,二为麻黄,三为青龙,至于柴胡汤, 承气汤等方,只是治疗变证所用。
• (2)鸠集历代医家有关方论 • ① 理论方面:如华佗对伤寒热病发斑深有研 究,他认为斑属胃热,其形成有虚实两途。 • 其一,始因伤寒“热毒在外,未入于胃(阳 明),而先下之,其热称许入胃……胃虚热入, 烂胃也。” • 其二,由于“病者多日,不以时下,则热不得 泄,亦胃烂斑出。”
• 2、虚劳 • 《千金》对五劳、六极、七伤的论述。 • 病因病机:①因虚致损;②因邪致虚;③因虚 邪滞。 • 虚劳病证:①正虚证状,②邪留证状 • 《千金》记载,虚损的病证不同病人,不同的 阶段,病证情况也有不同,或见虚证,或见实 证,或虚实相兼。
• 虚劳病证有虚,有实,有虚实相兼,孙氏论 治虚劳除补益之外,还有补中兼泻,以泻为补 以及寒温相济等法。 • 治以补益: • ① 重于心肾:孙氏认为,五劳发生,常见心 肾“二脏先损”,“心肾受邪,腑脏俱病”而 导致全身为病。
• 补剂兼泻:
• 对于正虚邪实的虚劳患者《千金方》在补益中 加以祛邪。
• 黄芪丸治肾气虚损,耳聋目糊,用参、芪、地 黄、石斛、羊肾、苁蓉、当归等补药,并加入 防风、羌活、细辛等。
• 以泻为补:பைடு நூலகம்
• 当虚劳病证以邪实为主要矛盾的时候,《千金 方》常纯用驱邪之法,邪去则所以存正。 • 寒温相济: • 温阳散寒,济以苦寒泻火; • 是甘寒养液,济以辛润宣通; • 是温补精气,济以甘寒濡润。
• 服食药物先后有序:草药(天冬、地黄、黄精、 乌麻),木药(茯苓、枸杞、柏子仁、松子 仁);石药(云母、钟乳石粉)。 • 孙氏对于水的功用作了论述,认为“可以荡涤 滓秽;可以浸润焦枯。”说明它既可除邪,又 可养正,有利于推陈致新。
• (7)养老
• “养老”专指老年人的养性,也包括老年病的 防治。
• “食养” 是用饮食以养脏腑之气,《内经》 说:饮食“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 • 孙氏主张结合季节特点,对饮食五味进行损益。 • 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 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 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 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 • 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盐,以养肾气。
• (2)关于“时行温疫”证治 • • • • • 春季:青筋牵病,属肝脏温病阴阳毒。 夏季:赤脉㩌病,属心腑藏温病阴阳毒。 秋季:白气狸病,属肺腑脏阴阳毒。 冬季:黑骨温病,属肾腑藏温病阴阳毒。 四季各十八日:黄肉随病,属脾腑藏阴阳毒。
• (六)杂病论治 • “中风”的原意是指被风邪所中伤。《素问· 风 论》:“风为百病之长”,又有五藏风的说法。
• 2)“常学淡食” • 《素问· 生气通天论》:“阴之五官,伤在五 味” 。《素问遗篇· 刺法论》:“欲令脾 实……宜甘宜淡。” • 孙氏继承《内经》之旨,特别重视大酸、大咸 伤人,他说:“咸则伤筋,酢则伤骨,故每学 淡食。”
• 3)饮食有节
• 孙氏认为“饥则伤气”,故“善养性者,先饥 而食,先渴而饮”,不令有饥渴之感。 • 孙氏更反对夜间饮食醉饱,他强调“夜勿过醉 饱”,“夜饱损一日之寿,夜醉损一月之寿。”
• 2、主于除热解毒,善用养阴生津
• 孙氏治疗伤寒,提出了“方虽是旧,弘之惟新” 的创新论点。最突出的有二点,主于除热解毒, 善用养阴生津。 • (1)除热解毒
• 解表清里:治“时气表里大热欲死方”(麻、 葛合升麻、石膏、寒水石、大黄、芒硝)。
• 治伤寒头痛壮热:(葱、豆豉、栀子、大黄、 黄连、黄柏) • 治时行热毒,变生外证,漏芦连翘汤:(漏芦、 连翘、黄芩、麻黄、白薇、升麻、甘草、枳实、 大黄,热甚加芒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