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篇1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推荐》,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完美的善良的。
我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
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自我被老师忽视遗忘,期望自我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我,证明给大家看,自我是多么的优秀。
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
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厌恶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厌恶这个老师。
为什么会厌恶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超多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用心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
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我在课堂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仅是知识的理解,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潜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之前,我就应怎样做呢?我需要认真思考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理解的是什么?最难理解的是什?”“我就应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用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就应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超多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读后感7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读后感7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读后感(精选篇1)《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之作,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著。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
他提倡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写了很多关于教育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
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有生动的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通过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应该怎样教。
著作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有怎样教育后进生的建议,有给未来教师的建议,有关于智力的开发,有对写教育日记的指导,有怎样开展集体备课,有的谈到作业的检查等,写的相当详细。
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很多建议都让我受益颇深。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懂得了一个教师所应明白的道理: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艺术,需要经验,需要技巧。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空泛的大道理。
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在每字每句里,都渗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热爱。
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都结合了自己多年教学当中的教育事例。
他对教育的阐述形象精准,加以精辟的理论分析,一针见血地点明了教育的真谛。
通读全书,感悟很多,但总的来说,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真正为学生着想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是为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服务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14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14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篇1《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
拿起这样一本厚厚的书,读了前面的10个建议,其实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第一条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可能有先入为主的原因吧。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总是希望自己能把学生教好,在期末的时候获得喜人的成绩,可是往往总有一些让我头疼的学生,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有的孩子甚至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掌握不了,就这样使得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第一条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看书时不由得想起我们班的小南同学,她是一个让我很是头疼的孩子,因为她的成绩让我很为她着急,我在教室只要有时间都会帮她补习,讲了一遍不明白又讲一遍,两遍不行就三遍,但是就算这次会了,等到下次又不会了,我每次都会很生气,我也很烦恼,总觉得是不是自己在教授时讲的不够清楚呢?看到作者的建议,其实我是自己对学生的要求高了,把对他们的要求统一了。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我们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也就告诉我们学生要“个别对待”。
我们要按学生的分层,分别要求学生,分别对待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待他们。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给教师的建议》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给老师的建议》优秀范文〔通用7篇〕《给老师的建议》优秀范文〔通用7篇〕《给老师的建议》优秀1有一种书,应该放在书桌上,旁边还要放上笔记,时不时地要摘抄几句,时不时地要停下来考虑一番,而且越读越是景仰敬畏,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
《给老师的建议》就是这样一本书。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宏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赏识与关爱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基层学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历,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教育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是最能深化表达其赏识教育思想的。
赏识教育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老师的赏识与关爱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它可以集中表如今下面两个方面:首先,老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师爱是老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保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妙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到达良好的教育效果。
老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目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假如老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好心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
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人活到老学到老,这永远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古人早就说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一本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专著,但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每句话皆让人感觉都是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
虽然时间离我们已有几十年了,虽然这本书的背景是在前苏联,但对于我们中国现在教育,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的意义。
书上说: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
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
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通过阅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借此机会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各位进行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著。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
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
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
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建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
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感心得(通用8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感心得(通用8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感心得篇1《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上海市北郊学校的郑杰校长写的,这本书是站在现代化、信息化时代从教师的角色对教师的建议,而不是教育教学的某个领域。
郑杰校长把他的“一百条新建议”分为四部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以及“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
“做自己的主人”书中提到“做自己的主人”,提倡我们做自己的主人绝不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认识自己;二、自己选择;三、按自己的方式教书;四、自己评价自己。
在第三点“按自己的方式教书”中,我感触颇深。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使是同一个教案,不同老师来上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教。
如今网络信息发达,有很多资料可以共享和借鉴,但借鉴归借鉴,不能全部照搬,你就是你,不要做别人的影子。
“作品是历史,教材是传统,学生是时代人”,社会在发展,我们在传统教学上还应该多加入现代的元素,与时代接轨,这样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会学得更好,而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学习,在准备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开阔我们的视野,不固步自封。
“学会赞美真的很难”我们对学生总是挑剔、批评多于赞美,或者说我们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赞美过学生,我们对他们总是抱有审视的眼光,想在他们身上挖掘更深的潜力却不由自主地运用了高姿态的谈话语气。
我们担心学生得到赞美会骄傲自满“翘尾巴”,增长虚荣心,而更多时候,是学生偶尔得到一两句好话就出现“受宠若惊”、“不知所措”的表情。
书中说:“这种力量来自于深度的不信任……我们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
”赞美学生并不难,重要的是我们能放下心里的怀疑,对于孩子来说,你的一句话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现在都在提倡学生要减负,这是让老师给学生减负,而给自己减负也非常重要,关键在于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
《给教师的建议》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
《给老师的建议》优秀〔通用5篇〕《给老师的建议》优秀〔通用5篇〕《给老师的建议》优秀1假期里,带孩子去看病,公交车上暑气逼人,刚坐下,就听见一声惊喜的呼唤“老师”,我回过头,一个大男孩朝我笑着问出一句话:“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很想张口能叫出他的名字,可是我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拼命搜索,但是却毫无印象。
一路攀谈,知道他如今一家公司上班,干的还不错。
知道我和孩子去看病,他就一路陪同,直到将一切安排好,他才和我辞别,可是我却仍然没能记起他的名字。
可是他的一句话却让我认识到了作为老师的我们对孩子的心灵关注尤为重要。
“老师,上学时你还给我缝过衣服呢。
”上班已经十五年了,教过的学生已超过千人,可回过头来看我的却是那些平时不太关注的学生。
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会发芽,但假如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的四十倍。
这是为什么呢?苏力贝克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假如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即使是,短至几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
那我们口中经常提及的叛逆的、上课捣乱的、一无是处的所谓的“学困生”是不是也常处于黑暗之中,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应忘记给他们一缕“光”一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这一缕又一缕的光,看似微弱,看似微缺乏道,但它拯救的,可能是他〔她〕们的整个人生啊!借用《给老师的建议》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我们当老师的,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上站住脚。
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他不仅是供应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给老师的建议》优秀2作者在一开场就提出了一个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学生昨天上课时都懂了,但今天上课时,却已经模糊甚至忘记了。
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理解还不等于知识”。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10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10篇)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篇1借假期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这本书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
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
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属于智力问题,是先天因素造成的。
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
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
书中的那个“费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他和我常认定的笨学生非常相似,我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她“懂了、会背”为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我读了这本名叫《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这是一本用我们的爱和经验写出的书,是我们幼儿教师职业的真实写照。
我读了之后让我感到既亲切又实用,既感动又欣慰,既切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又有较大的成就感,欣慰的是能为自己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让我深深领悟到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是怎样来当幼儿教师的.,使自己的所做所谓有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使自己心中有了一个书中有很多教育成功的案例,让我从中书中找到了不断完善自己的金钥匙。
从小受妈妈的影响我喜欢上了幼儿教师这个行业,小时候就常常听妈妈说:“宁愿少打三斗粮,也不当着孩子王”,而我却偏偏喜欢上了幼儿教师这个行业,我有莫大的成功和无限的喜悦,其实,我们的职业"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
的确如此,我们每天的工作练就了我们不怕吃苦、勇于承当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是"爱",我们要学会热爱,用无限的爱去关心每一位孩子,关心每一位家长。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用自己无微不至的爱去主动关心每一位幼儿,用我们广博而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幼儿,使他们感受来自老师的母亲般的温暖的同时也要和我们的学生成为好朋友,努力让每一位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感知、获得进步的同时,使每位孩子在幼儿也能享受到家的温暖,使每位孩子都能够喜欢上幼儿园。
使每位孩子享受到我们幼儿教师们伟大的“爱”,这种爱就是伟大的“师爱”!《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收获居然不小。
书中提到了教师要学会赞美,赏识。
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十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十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十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1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能够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为我们指明前行的道路。
我拜读了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的心豁然开朗。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听得入了迷,连做记录也忘记了。
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
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这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很多人都疲于应对工作中的琐事,整天是事情在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找事情。
做事情,一样的时间有人也在忙于工作,教学,可是如果没有热爱,如果没有思考,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没有主动去研究,最后就会一无所获。
读书应该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
教科书不断改革,学生的生活接触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越来越通畅。
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我们要在工作中读书﹑学习,从而可以让自己知识渊博,让学生感受的教师的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进而教师能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启发和向往,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仅背诵必修课教材只会让他们死记硬背于是更加迟钝。
而要减轻他们脑力劳动最有效手段是扩大阅读范围。
阅读的材料要让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因为儿童感到的惊奇和赞叹会刺激唤醒大脑使其加强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举了他自己一个名叫费佳的学生的例子。
费佳在应用题和乘法表上有障碍,苏老师发现原因在于他注意力不集中根本记不住条件。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优秀9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优秀9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篇一《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一些原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条建议引发了我对以往教学行为的深刻反思。
在学困生方面,以往,面对学生的“不会”,我们经常会责怪学生:“都已经讲过了,你为什么还不会呀!”、“同坐在一个教室里,别的学生都会了,你为什么不会呀!”等等。
有时候想想,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再想一想,就认为这是不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呀,小学这么简单的数学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会的。
但是看了第一页到第二页的一段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读完这段话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爱,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学生谈心,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真心帮助他进步,并通过谈心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制订出符合孩子自身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最后,在这条建议中我对提到的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很感兴趣。
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
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通用7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通用7篇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对自我成长的记录,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目标,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思路,厘清自己的想法,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给教师的建议》心得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篇1本条目开始谈论兴趣,就像我们都知道的那样,一个学生如果对一件事情有兴趣,那么其他的问题都不再时问题,因为他有解决问题的力量,这就时兴趣的力量。
书中总结了一些兴趣的本源:1、认识本身就时兴趣之源。
让我还是尝试用举例子来说明这里的兴趣时什么吧。
虽然我们生活之中都能看到【火】这个东西,于是我们想要去了解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课堂之中老师的引导也好,自己阅读书籍也罢,这里有种对火强烈需要了解的欲望,就是认识本身的兴趣。
2、发掘万物的实质,寻找其因果也是重要源泉。
在我们完成初期的大致了解一些与火有关的知识之后,我们又开始寻找答案。
为什么会产生火?什么情况下/什么物质会产生火?火与温度与水之间的关系时什么?这种想要了解火的实质已经火与其他东西之间的关系的这种感觉,也是兴趣的源泉。
3、把知识加以运用。
如果说前期的了解存在有思想大脑层面的话,运用知识则是把这个兴趣提升的重要方法。
就如同我们做的那些小实验一样,火苗的几层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温度时不一样的,农村用柴火烧出来的食材为什么跟天然气的味道不一样。
我们通过生活中运用到的火结合起来,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驾驭知识】的情感,这种情感会让他们的自我感觉非常的棒,以至于对此类事物的兴致越来越高。
我的收获:兴趣的重要性实在太大了,其实一个老师一旦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产生了兴趣,那么几乎就成功了一半了。
我想后面一定会涉及的如何激发孩子兴趣的内容,对那样的内容我倒是很期待哦。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篇2最近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与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进行心灵的交流。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篇文章里谈到了怎样对待后进生问题,读过之后,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有感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有感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有感篇1最近我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感受很深,特殊是本书内第三章内讲到我们教师要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讲得很有道理,我也很有同感。
书中讲到: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要关注我们在活动中习以为常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关注我们在教学中的每一句话评价、每一次互动。
这些细节都能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表达出教师的教学策略。
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一次活动方案时,都要注意教学细节的预设,让细节成就精彩的课堂;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准时捕获精彩的细节,擅长发觉并利用课堂上孩子的亮点甚至缺点,奇妙、精确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让这些细节为精彩的课堂增辉。
在我组织的一次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个体育嬉戏中,虽然是个传统的嬉戏,但是我班的孩子始终特别喜爱玩。
这个嬉戏能提高幼儿快速四散跑和躲闪力量。
在一天早上晨间活动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你想玩什么嬉戏,孩子们又异口同声地说:“老狼老狼几点钟”,从这可以看出孩子对此嬉戏始终比拟兴趣。
活动时我扮演老狼,当我抓住了一两只小动物之后,我依旧像以前一样让被捉住的小朋友站在一边等待,等待着下一轮。
但我发觉被捉的幼儿只得站在边上,不能参与嬉戏,我想这样对孩子也不好。
于是我急中生智,拉起被抓住的“小动物”往自己的“洞里”拖,嘴里还叨唠着,“天黑我要吃掉你们”。
没有被捉住的孩子一下子紧急起来,施豪大喊道:“咱们要把他们救出来”,对呀!可以给幼儿制造救助的时机,于是我给幼儿讲解新的嬉戏规章,当教师说:“老狼休息了”,全体幼儿可一拥而上去救他们的同伴。
另外我还提出要求:“救小动物时,你要留神,不要再让老狼捉了。
”这时孩子们开头想方法了,一些孩子吸引老狼,另外的孩子趁我不备抓住自己的同伴就跑。
“胜利了!胜利了!我们救出小动物了。
”这时每个幼儿开头欢呼雀跃,也把嬉戏推向了高潮。
通过这项活动,我感觉到在各项活动中应当做一个有心的教师,有心留意孩子,有心观看孩子,那你才能进入孩子的童心世界,教育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在我们的周围,往往有这样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影响纪律;成绩不及格影响平均分;品行不端正影响他人;行为不规范影响集体荣誉;一句话,他们是“后进生”。
于是,为师者在埋怨“后进生”的同时,更是把与“后进生”作斗争当作班级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热讽,或严盯死防,或冷落惩罚,或驱逐出“班”。
总之,大家都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后进生会搅混“班级”!可以理解:现在学校里都在搞各种考核,平均分、升学率、及格率是校长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考核排名结果与奖金、评先、职称直接挂钩,与名师、名校评选直接挂钩,与学校、老师的前程直接挂钩……试问,谁能不食人间烟火?但,理解不等于赞同。
没有人会否认教育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她的崇高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超越、对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现实得失的教育非但无法让人体验崇高,反倒让人觉得为师者是多么功利,多么自私,多么目光短浅!静下心来想一想,学校有强弱,师资水平有高低,办学条件有差异,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呢?一个后进生对班级而言是五十分之一,而对他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哪个后进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呢?哪个孩子希望自己成为“后进生”呢?他们不是一直在努力吗?只是,被不小心折断了自己飞翔的翅膀,有谁知道他们的痛,他们的委屈?其实,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
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
而问题的根本恰恰在我们为人之师的教育者身上。
由于教师的所作所为使得其他学生对差生侧目而视,使得差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怎么做得到的总是批评、训斥,甚至嘲笑、讽刺、漫骂……,干脆将错就错,破罐子破摔,竭尽捣乱之能事,叫你头痛没商量。
有多年教育体验的老师都知道,当一届届的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头脑活络、吃苦耐劳、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阔路相遇,大老远跑过来叫声“老师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逢年过节,跟你贴心地电话拜年或登门探望的还是这些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7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7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一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之后》,静下心来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我们老师提出了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围绕一个主体,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也有生动的实际例子。
苏霍姆林斯基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干渴的灵魂,用心潜读,就仿佛与作者进行了心灵对话,我们会收获很多的人生哲理。
书中谈到,有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一课,听课的教师听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记录,课后一位邻校教师问他,"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
"之前我听过语文老师说过这个故事,当时我就被其中的话语所感动,当我在网上读到这段时,我的心还是为之一震。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确,有句名言说得对:"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所以,读书吧!常读书和长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涵,既不能忽视的短处,又要努力想方法补救。
读完《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说一句:"读书能使我的头脑变得更丰富"。
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
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篇1我作为一名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为自己学,为教育事业而学。
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开始,这就成为了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有位专家这样评论: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相信你读了之后会感觉到既亲切又实用。
作为经验缺乏的新教师,我急需这样的专业书籍给予我指导,因此,走进它,简单朴实的话语,真切写实的案例,给了我以下一些启发: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说:“阅读可以使人领略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企及的事物。
阅读使我们超越了空间、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着。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所不及的广阔的生活。
”可想而知,阅读对于这样的一位名师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不仅成就了她的专业,还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爱阅读,可如今,参加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很少去阅读了。
有时候明明深有感触的东西,却不能很好地去表达出来,其实这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对教学技能知识的掌握以及写作的水平。
同时,好问的孩子们总是向我们提出疑问,天文地理无所不及,想我也总是被他们问蒙掉,不经常读书,怎么能自如应对呢。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所以,与书为友,相信我们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经验、能力都不同,如果老师不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那么教学活动肯定就会产生差异,导致一些孩子能力得不到提高。
因此,我认为还需要挤一点时间来观察。
观察也是需要方法的,并不是盲目地随便乱看,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安排和需要,有一定的观察重点,持之以恒,再结合“听”、“问”,走进孩子,慢慢积累,经验就会随之增长。
所以,多些时间来观察孩子,你的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7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7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篇1重温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比之前有了更接近自己教学工作的亲切感。
每读到一条建议,比之前理解和认识更深了一些。
有感于“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作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明白了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就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份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这不就是我们说的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吗?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能否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就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学生在个人成绩的看法。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正如作者说的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水,就会损害他的力气,到明天他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所以,更理解了“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不相同的。
”因此,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
这使我对从儿童兴趣出发来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
不光要从学科本身的兴趣点,更要关注儿童认知的兴趣点,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儿童个体的原有认知水平,来组织教学。
即我们所说的“一把钥匙开启一把锁。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教师和学生关系有相互信任,学生可以坦率自己,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该做的事情,发自内心,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都能取得成就,如同燃起了生命的火花和一条蹊径。
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弥足珍贵,一定要爱护好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曾几何我们因为自己的急于求成,因为没有足够的耐心,让这些火花散失,让我们所谓的差生就那么一天天落后下去。
那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有成就感呢?那就是分层次地布置学习要求。
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这几天,我又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拜读了一遍,越读越是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
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说到:“在绝大多数下,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讲的时间,不应超过5至7分钟。
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东西”。
这是多么深刻的表述啊!新课标同样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通过课前质疑、读中释疑、学后小结,这样全程参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怎能不高呢。
我认为,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做为教师,就必须学会“放弃”。
常说放弃是一种美丽,而教师如果放弃的是一直以来主宰的地位,我想这也是一种美丽。
那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呢?还是传道、授业、解惑?不。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热爱,点燃创造性的火星,设法使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
这与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创新、个性发展不是同样的道理吗?我想只要教师主动从“首席指挥”退居到“幕后策划”,把发展的空间全部留给学生,将心比心,以情换情,那我们的课堂内外就将永远如沐春风,充满欢笑了。
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教育丰碑。
他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汇总17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汇总1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汇总17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
这学期,有幸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
书中所谈的每一个问题,不仅配有生动的实例,而且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这些娓娓道来的教育教学实例,让读过此书的教师们,开阔了眼界,也提高了水平。
在这本书当中,苏霍姆林斯基一共谈及了一百条建议。
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我给自己安排每周读一条并写好摘抄和感悟,目的是督促自己做好坚持。
现整理如下:
一、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
而只是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
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规律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
”
感悟:学生掌握知识不仅仅是目的,而应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必须手段及工具。
教学的最高技巧在于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要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获取”知识即
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
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二、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感悟: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用强迫的方式逼着学生“就范”,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
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
三、让学生们把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
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
感悟:孩子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真实的操作体验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尽量为孩子提供这样的环境。
在美国,东敲西打学校的口号是:想,做,修补(Think, Make, Tinker),因为相信儿童在动手操作和建设的过程中,能学到无可取代的经验和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常会遇到设计的想法无法落实,碰到各种困难,但学校的氛围就是鼓励试错,以很积极的心态看待困境,允许孩子以“玩的心态”面对各种不顺利。
只要有足够的耐心,自有惊喜出现。
四、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
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感悟:教师自觉阅读,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
爱读书、有修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可以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教师的熏陶下爱上读书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只有亲近书本,喜爱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职业的幸福,拥有诗意的人生。
五、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手所掌握的和正在学习的技艺越高超,儿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
感悟: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
孩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实物,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实在感和兴趣感,从中不但收获知识,还愉悦身心。
当学生动手操作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从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探索,进而促进思维的创新与
发展。
六、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
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感悟: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王崧舟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第一个转化是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二个转化是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
教师的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
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
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
于永正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课内容很丰富,其实是我平时注意积累,注意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读书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
”
七、死记硬背的产儿,它的最不吉利的产物之一,就是书呆子气。
他们把教科书里的教材一块一块地背诵下来,为的是以后又把自己的知识一块一块地“倒出来”给教师看,得到一个分数。
这种随意识记
的“肥大症”,简直是要把人变成傻瓜。
感悟:学习是一种主动加工过程,只有你理解了的知识,才可能永久存储在你的头脑里面”。
按照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老师的观点,这些作业题目涉及的概念要互相联系。
也就是说,如果每个作业题目获得的知识,形成了知识“孤岛”,这样的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是低下的。
好教育追求的是通过有效的作业,获得的知识,就像计算机互联网一样彼此联系。
以提升记忆力为出发点的教育传统,在今天面临极大的挑战,教育必须改变,从原本以记忆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向以建立联系为主的教学,加强概念与概念之间、概念与原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概念和原理的网状式结构框架,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如果一个儿童只能看见事物、现象的表面的、有目共睹的一面,而他自己并没有深入到事物和现象的深处和实质里去,没有作出任何“发现”,没有体验过发现现象之间的出乎意料的相互联系的那种惊奇的情感,那么这种儿童进行识记是会感到困难的。
著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莱文(Robert E.Slavin)在其名著《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中学老师把一
堆杂乱无章的信息,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用几秒钟的时间记忆这些信息。
然后,这个老师向学生提问:“想象一下某个同学能在3秒钟时间内全部记忆住上面的那些杂乱无章的信息,你们如何评价这个同学”。
一个学生回答道:“这是一个天才”,另外一个同学反驳:“会发疯的”。
这个老师同意第2个同学的观点:“如果你的头脑中塞满了这些无用的垃圾,你将变成一个头号的傻瓜。
就学习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习是一种主动加工过程,它关注重要信息,摒弃不重要的信息,并且利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决定其重要与否。
只有你理解了的知识,才可能永久存储在你的头脑里面”。
教育心理学不反对记忆,是反对完全不能理解的记忆;教育心理学也不反对作业,相反还应该做家庭作业。
但是,按照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老师的观点,这些作业题目涉及的概念要互相联系。
也就是说,如果每个作业题目获得的知识,形成了知识“孤岛”,这样的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是低下的。
好教育追求的是通过有效的作业,获得的知识,就像计算机互联网一样彼此联系。
这样的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是高效的,这样的知识能协同,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八、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
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
行深入思考。
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感悟:教育日记能促进教师进行思考,积累经验教训。
把已做的工作进行反思、对某一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多方比较和分析,从而找出更好的办法,学会改变,学会创新;也可以提醒自己赶快多读书,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并在教育教学认识上有一个新的高度。
教育日记的确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