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农村学校
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研究”
实施方案
——永川区松溉镇小学校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也被提上了日程。

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同时还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随着“农远工程”和“班班通”建设的全面实施,为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建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班班通”已经建成,以互联网和校园网为主干的教育信息化平台也正在逐步建成,这些设施设备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当前,新课改深入推进,《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提出,要求“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在信息化技术支撑和卓越课堂的建设中,将会需要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教学资源,如何更好的共建共享这些优质教学资源,显得非常重要。

我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保守自我经验,不善自我反思和学习提高,也局限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更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有很大的障碍。

此外,部分教师在使用班班通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的教学工作中,
级组、学科教研组、骨干教师、计算机教师等互相配合支持,分工协作,全体教师共同积极参与,以组织领导机构的确立为课题研究的前提,以确
保课题研究的阵地、人力、物资等及时落实到位。

其次,学校将加大硬件建设的财力投入,建设校园局域网络,成立信息中心,开发学校网站,建立资源平台,建好班班通,远程接收室,为课题实施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第三,学校将制定和完善制度体系,细化《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卓越课堂”考核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骨干教师评选奖励制度》、《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制度》、《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等制度,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引领教师将资源库中的各种优质资源使用到教学、科研、学生活动中去,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2、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优质教学资源共建机制的研究:
⑴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能的培训。

在课题的研究中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全员培养精通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极力争取培养出一批有思想、懂技术、敢创新的教育信息化人才。

我们将对教师实施五个层面的培训:
①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

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学科培训。

③科学研究方法的培训。

④教学设计方法培训。

⑤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⑥教师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培训。

⑵以示范学科和骨干教师引领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首先建立应用示范科目,培养校级、区级、市级骨干教师,以示范学科和骨干教师带头,推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课例与公开研究课,案例、论文、课件等优质教学资源,带动其他学科和教师共同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其次,在教育资源建设与开发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科研探索。

一是可
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从各种官方和其它免费网站里(国家免费人教版网站、重庆市技装中心网站等),筛选、下载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二是在其它著名网站里积极购买优质课件资源。

三是发动教师自制课件、创作论文、案例、课堂实录、习题库、课外阅读图书库等教学资源,丰富资源科的内容。

第三,以教导处、年级组和学科教研组为主要单位,从示范学科开始,逐步推行到各个学科,尤其是薄弱学科。

第四,学校将大力提倡原创,并在相关制度和考核中提出奖励办法。

学校结合教学常规考核提出教师自制教学课件资源的要求,骨干教师引领,全校教师参与,分类分层制作学科教学的课件,每人每期至少两个课件,上传教案至少两份,论文或案例一篇,习题库和试卷各一套。

⑶学校成立信息中心,主要有教导处负责,同时专设一名信息中心管理员,并且下设层层管理员,给予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管理员权限,对审核后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编排、筛选、归类、修改、更新,使之形成一种机制,将教学资源源源不断地充实到信息中心的优质教学资源库中。

3、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
⑴搭建网络平台,保障教学资源的使用。

建立学校网站、局域网络、学科ftp,QQ群等网络工具,为资源共享提高网络硬、软件平台。

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优先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设施设备。

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电脑访问网站,学校办公电脑,“班班通”设备来使用资源,尽可能让资源方便快捷高效的使用。

还可以通过班级QQ 群等,实时的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教师需及时填写资源使用反馈意见,以便资源的修改更新。

⑵成立信息中心,设立网络维护管理员。

由信息中心对网络空间进行合理分配,设立专人对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及时将资源使用情况反馈给教导处,根据教导处意见及时对资源进行更新、删除等工作。

⑶使用记载和考核,要求教师在教学常规工作中,做好班班通、多媒体使用记载,共享资源使用率达80%以上,将使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⑷加强校际交流合作。

在做好本校的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共享后,我们将定期与其他学校进行教学研讨,经验论文交流,参观互访,网络技术培训等。

尽可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其他学校交流,进一步实现与其他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促进本校优质资源的数字化,推动我校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优质教学资源评价机制的研究:
在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开发中,学校积极组织课件制作比赛,论文案例评选、优质课赛课、优秀教研组、优秀教师等,促进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并将这些比赛结果运用到教师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分配、评优评先当中。

此外,对于不同的教师,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个人研修计划,提出人人参与,人人提升的发展性评价目标,并将研修成长目标达成情况纳入业绩考核,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研究的预期成果
研究成果力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

主要材料包括:报告系列;优质资源库;论文集;制度集。

1、报告类: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

2、优质教学资源库(电子类):课件、教学设计、课例、课堂实录、习题库、试卷库、阅读库,优质网络资料、经典素材及其它有关资料。

3、论文集:教师在新模式下的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主学习能力的有关经验和做法等,包含论文、案例、心得、体会、学生作品等资料。

4、制度集:学校经完善后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长效机制。

5、网络平台: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建成校园局域网络、网上虚拟教研平台、学科教学平台。

(四)研究原则
1、创新性原则。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电脑的先进性、网络的丰富快捷,创作优质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

2、实用性原则。

教师们创作和收集的优质教学资源讲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渐进性原则。

课题的运转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科研创作能力,从而提升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4、整体性原则。

本研究讲渗透到课内学习时间,课外时间;渗透到学校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的各类活动,因此研究者要重视“点”和“面”的关系,使平时的教学活动,与整个研究系统的要求一致起来,以获取系统的整体效应。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故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⑴文献研究法:搜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推进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⑵比较研究法。

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比较研究。

纵向通过对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比较,横向主要通过它山之石和校际交流来实现,从而找到不足,推陈出新,更好的做好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

⑶行动研究法:在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过程中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实际问题,专家引领,团队合作,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⑷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总结反思,对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推广。

2、实验步骤
⑴ 2013年1月—2013年8月,筹备阶段。

主要是学习、研究,结合学校实际,讨论制定《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农村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研究》实验方案。

⑵ 2013年9月—2014年1月,实验的第一阶段。

建设课题研究交流的网络平台和相关资料档案;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开展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理念有培训活动,更新教师观念,提高各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⑶ 2014年2月—2015年8月,实验的第二阶段。

课题组开展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反馈共享过程中的各种意见,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和研讨;校级之间相互交流、互访;迎接总课
题组的中期评估工作。

⑷ 2015年9月—2015年12月,实验的验证和总结推广阶段。

完成课题验证、总结和实验报告,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迎接总课题组的课题验收工作,并向其他学校推广。

五、经费预算及来源
本课题预计需要经费五万元,主要由学校自筹,用于购买教学软件、硬件、书籍资料,人员培训学习、表彰奖励等。

六、课题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何英
副组长:黄浩
成员:龚恩洪李小平高城红
2.课题研究小组主研人员
周芝莲杨继芳宋世琼游时琼
唐焰张维英李廷海李培
(全体教师参与)
永川区松溉镇小学校
2013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