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8月份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及地中海地区的金崇拜源远流长。六千年前埃及人就开始用天然金银合金做装饰品,五千年前两河流域男女贵族开始带金饰,四千五百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王朝时代出现了金链.黄金制品是西方古代文明的象征。最近,新疆伊犁的阿敦乔鲁遗址出土的约四千年前的包金耳环,进一步证实了金器由西向东传播的途径,东亚地区还没有发现同时期的黄金制品。夏商两代约一千年,中国境内出土黄金总共仅千克。二里头遗址和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和铜器,没有金器,表明金器还不是夏商王朝崇拜的重要对象。美国学者艾玛·邦克解答了中国黄金之谜,认为中原地区的黄金制品是商代开始通过周边民族传播而来的,战国时代才成为财富与权威的象征。。
中国文明是东亚文明圈的核心。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东亚文明圈通过新疆等草原地带和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有了间接沟通。小麦、绵羊、黄牛和冶金术等在中国的出现是青铜时代东西方接触的结果。草原的高牧文化也和东亚文明保持互动,这种沟通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形成。商代迎来驯化马牵引的轮辐式战车,周代又学会了骑马放牧和作战。游牧王国相继在欧亚草原涌现,欧亚大陆南北两大经济地带对抗加剧,经济形态的对立和互补也使游牧社会和农耕社会交流更为深入密切。
黄金作为草原地区储存财富的等价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自青铜时代以来中亚的部族首领或贵族形成了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来象征地位和权势的习俗。2000年,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乌尤克盆地发掘的阿尔赞2号坟冢,埋葬斯基泰贵族夫妇2人,出土金器5700多件,总重20公斤,绝对年代在公元前7世纪。马背民族崇拜太阳神,而能呈现太阳光芒的正是黄金。他们从阿尔泰山获取巨量黄金,打造成各种精美的装饰品,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流通于欧亚草原。草原丝绸之路又称“黄金之路”。
佩戴黄金饰品的习俗夏商之际从中亚草原传入中国北方地区,周代中亚草原游牧部落贵族的标志性特征黄金装饰的人身饰品、武器、马具在中国北方地区逐渐流行,并在战国晚期融入中原造型艺术中。汉代输入中国的金银器主要有凸瓣纹银器与水波纹银器,这些都是西亚波斯流行的装饰手法。西方的金银器也传入中国,1988年甘肃靖远出土的希腊罗马风格银盘,周围为宙斯十二神,盘中间酒神巴卡斯持杖倚坐在雄狮背上,人物突出醒目。唐代是中国金银器
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与当时吸收外来文化有密切关系,不仅有外国的输入品,还有中土仿制品。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窖藏,“胡汉交融”的风格明显,而鎏金浮雕乐人八棱银杯的西方艺术风格异常明确。
公元初年,古罗马著名人物老普里尼记载罗马帝国与东方贸易中支付了大量的黄金,丝绸与黄金等价。《管子》:“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先王……以珠玉为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在中国文化中比黄金和丝绸更贵重的是美玉,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崇拜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底色,金崇拜又增加了光彩。因此,中华文明成了复合文明。
(摘编自易华《金玉之路与欧亚世界体系之形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在公元2000年左右,以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便与作为东亚文明圈核心的中国文明有了间接的联系。
B.中亚草原的部族首领或贵族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来象征地位和权势,这类习俗在夏商之际传入了中国。
C.马背民族斯基泰人从阿尔泰山获取巨量黄金,打造成各种精美的装饰品,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流通于欧亚大草原。
D.中国唐代的金银器发展迅速,不仅有外国的输入品,还有本土的仿制品,这与当时“胡汉交融”有着密切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疆伊犁地区的阿敦乔鲁遗址曾经出土了大约四千年前的包金耳环,而东亚地区在同一时期并没有发现黄金制品。
B.东西方的接触使小麦、绵羊、黄牛和冶金术在青铜时代传入中国,而华夏文明是草原文化和东亚文明沟通互动的结果。
C.在古罗马帝国与东方的贸易中,与丝绸等价的黄金被大量用于支付;而在草原地区它却作为财富的等价物被大量储存。
D.《管子》记载:“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这说明黄金在两千年多前已经作为价值的尺度,具有了货币的性质和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金制品经草原丝绸之路由西向东传入中国周边民族地区,战国时代成为财富与权威的象征,华夏金崇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B.随着游牧王国在欧亚草原涌现,欧亚大陆南北两大经济地带对抗加剧,这成了文明冲撞融
合的契机,为文明远播扩展提供了动力。
C.李白《行路难》诗中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的句子,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金也曾获得与美玉同等的地位。
D.“丝绸西输”震动世界,“黄金东来”润物无声,将两者相结合能全面系统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和欧亚大陆文化的交流历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父啊,我的父啊
徐可
父亲是他76岁生日的前一天走的。那天上午,接到家中电话后,我争分夺秒地往回赶,傍晚到家时,父亲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双目紧闭,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一般,家人喊他,告诉他我回来了,没有反应;又让我喊,我握着他的手,一迭连声地喊:“父啊!父啊!”父亲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却哽咽得喊不出来了,一会儿,父亲终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眼晴也睁开了,仿佛刚刚睡醒一样。转瞬间,他又闭上了眼睛,我终是克制不住,跑到屋外捂着嘴啜泣,生怕被别人听到。过不多时,侄子过来告诉我,爷爷走了。我进去一看,父亲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一般。这一刻,距我到家仅十几分钟。
从小到大,我和父亲并不很亲。我们家乡有很多很奇怪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家境较好的、父母对孩子较娇惯的,叫“爸爸”“妈妈”或“娘”;家境较差的、父母对孩子没那么宠爱的,都单叫一个“父”“妈”,“父”后加语助词“啊”,叫“父啊”。我家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自然宠爱不过来,理所当然地是后者,父亲读过初小,算是一个文化人,当过村(那时叫生产队)里的会计。但是他太轻信别人,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空了,谁也不认账,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稍值钱一点的八仙桌之类被抬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地一个有名的小偷又光顾了我家,把能拿走的全拿走了。抄家、遭窃,都被年幼的我看见了,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冲突,他不仅不护着我们,反而责备我们。我自小很乖,不爱惹事,挨打算是少的了,但也有刻骨铭心的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不知为什么打我,一巴掌把我打得摔倒在地上,我捂着脸含着泪却不敢哭,心里恐惧极了。那时父亲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直到长大懂事后,听到村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我才对父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
在我19岁那年,我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那时交通不便,我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坐长途汽车到省城,再坐火车到北京。前往学校报到的那天下着大雨,大哥用自行车驮着我的行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