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三年灾害

合集下载

1950年到2019年中国的自然灾害

1950年到2019年中国的自然灾害

1950年到2019年中国的自然灾害(1)三年大饥荒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

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西方学者也称其为大跃进饥荒(2)7.28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

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1] 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3)03年非典据世界卫生组织8月1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

自7月13日美国发现最后一例疑似病例以来,没有新发病例及疑似病例。

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4)08年南方大雪灾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是指自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国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

中国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5)5.12汶川大地震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

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1] 。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建国后三年灾害

建国后三年灾害

建国后三年灾害1959年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每公顷等于1万平方米,合15市亩,计6.8650亿亩),成灾(收成减产80%以上为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灾情报告》第378页)。

其中成灾占受灾面积比例30.8%,与历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影响十分严重,本年1—4月,河北、黑龙江出现严重春旱,影响300万公顷农作物,黑龙江受旱达4—5寸深,为历史罕见。

4—5月的霜冻造成华北、黑龙江5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

与此相反从2——6月,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

3—6月,东部沿海和华北地区又发生风雹灾害。

进入夏季,旱灾、洪涝情况开始对移。

6—8月出现江淮流域的大旱灾,到7月下旬受灾面积达82.2万公顷,持续到8月上旬扩大到黄河以北和西南内陆,受灾面积达2276万公顷。

7月下旬,河北、北京、黑龙江地区突降暴雨,山洪骤发,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

7—9月,东南沿海遭到5次台风侵袭,最高达12级,使120万公顷农田受灾。

本年灾害从受灾面积看已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灾害种类繁多,在部分地区轮番发生。

除旱灾、霜冻、洪涝、风雹外,还出现了建国以来不多见的蝗灾、粘虫灾、鼠灾。

本年全年成灾人口为8043万,超过1949—1958年平均数80%以上,其中山东、湖北、四川各占1000万。

本年春荒人口达9770万人(主要指缺粮人口,包括外流逃荒、营养病、破产度荒、卖送儿女、非正常死亡人口),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2.87倍。

1960年1960年,继1959年大灾害后,全国大陆除西藏外又发生了建国后严重的,也是近百年少有的特大灾害,受灾面积达6546万公顷,成灾面积2498万公顷,受灾面积居建国五十年首位(《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第35页,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自然灾害分类及影响

自然灾害分类及影响

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后者的时间 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 小时。它的形状 。
(4)减轻台风灾害的措施
(1)加强台风的监测与预报 (2)加固防洪大堤 (3)加强防护意识与自救能力
2、 干旱
(1)概念区 别
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 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 太阳的外部结构
厚温亮密 度度度度
太阳大气的结构: 光球层
紫 外 线 波 段 拍 摄 的 太 阳

边缘为色球层









黑子实际上
光球层
并不黑,只是因 为它的温度比太
太阳光球常 出现一些暗黑的 斑点,叫作黑子。
阳表面其他地方 低,所以才显得 暗一些。
黑子
色 球
耀 斑
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 增大、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人员伤亡
生理伤害(死亡、伤残等)
1、两方面 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等)
2、影响因素
灾害的强度
年龄、性别、收入、 个人对灾害的 居住条件、健康状况 应急反应不同
人员伤亡不同
表 现
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易受自然灾害的损伤 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
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
3.请你谈谈应该如何防御地震? a.平时的措施;b.地震来临时;c.地震后;
动物预兆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峰群迁闹轰轰, 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摘要:一、前言二、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1950 年代,土地改革与三大改造四、1959-1961 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五、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六、1978 年,改革开放七、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八、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九、2020 年,新冠疫情十、结语正文:一、前言自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已经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危机。

这些危机不仅考验了我国的政治稳定性,还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这些危机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二、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从此,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三、1950 年代,土地改革与三大改造1950 年代初,我国展开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随后,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三大改造。

四、1959-1961 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59 年至1961 年,我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大跃进”政策带来的后果,导致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五、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其目的是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然而,这一运动导致社会动荡,对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六、1978 年,改革开放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这一政策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七、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然而,在政府的积极应对下,我国成功渡过了这一危机,并在此后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八、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压力。

在政府的刺激经济政策下,我国经济逐渐恢复,并继续担任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的灾害概况

中国的灾害概况

中国的灾害概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而其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触目惊心。

中国坐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地区间差异显著,这在造就了我国许多著名的绮丽壮观景色的同时,也为我国诸多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埋下了隐患。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有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除火山爆发外,洪涝、干旱、蝗灾、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森林草场火灾等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均发生频繁。

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使我国历史上便成为灾害多发地区。

远到公元前3000年的史前大洪水以及历朝历代频繁的旱涝灾害,近到建国以来的各种灾害如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即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国总人口净减少1000万人;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1998年夏,长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等等。

历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使我国民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遭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进程。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间,经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核定发布,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620.3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704.1亿元。

据分析,2015年全国灾情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灾害发生频次偏少,灾情总体明显偏轻。

二是南涝北旱格局显著,受灾地区较为集中。

三是地震活动水平不高,西藏新疆受灾较重。

四是台风登陆强度大,浙江广东损失严重。

五是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影响局地。

(摘自《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2015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整体来看,我国2015年全国灾情总体偏轻,有关防灾减灾和救灾的制度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自然灾害是哪三年

自然灾害是哪三年

自然灾害是哪三年
三年自然灾害是1959年、1960年、1961年这三年。

三年自然灾害也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是指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

“三年自然灾害”的警示:
1、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生产力,增强人类改造力。

“大跃进”时期只强调了人的因素,片面地夸大精神的作用,而没有强调提高人掌握科学技术的素质;对于提高生产工具水平、认识自然界灾害作用,则没有予以相应的重视。

2、必须正确认识生产力状况,采取适应其发展的生产关系,否则将受到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惩罚。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推行大大超前的生产关系,必然要使损失大大超过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损失。

建国以来中国的大洪水(1949年-1998年)-中国建国后洪水

建国以来中国的大洪水(1949年-1998年)-中国建国后洪水

1949年以来中国的大洪水我国发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造成。

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受季风性气候影响,夏季炎热,暴雨集中,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特点,特别是影响降雨的天气系统,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动,西南涡的运动和热带风暴(或台风)的活动频度发生异常,常常造成我国大面积降雨,当各河流洪水遭遇时常常形成流域性大洪水或局部地区的特大洪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提高了抗御洪水的能力。

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各大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广大平原都处于最高洪水位以下,有的达10多米以上。

这些地区集中了我国2/5人口,1/3耕地和3/5的工农业总产值及大量的城市集中在洪水威胁区,防汛任务艰巨。

河道堤防的标准近期内也不可能达到很高标准,遇超标准洪水常造成防汛形势严竣,甚至洪水灾害。

因此正确了解我国洪水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对策,以减轻洪灾威胁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堤防标准不高,一般重现期在20年一遇。

本文按此标准,将1949年以来50年间的洪水挑选出来,就雨情、水情方面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从挑选出的15年27场洪水中可以看出:暴雨强度,持续时间和覆盖面积的多少是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据经验统计,大洪水年暴雨中心强度24小时降雨可达400毫米,面平均雨量当在200毫米以上,持续时间超过7天。

在年际变化上,具有重复性和阶段性,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个频发期是1949~1963年,第2个高频发期是90年代以后,1991~1999年。

1 1949年7月西江洪水雨情自6月22日至30日,西江流域不断出现大到暴雨,历时9天。

22~23日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柳江,左、右江以及红水河中下游。

23日最大日雨量融安县长安镇138毫米,隆安、都安、柳州均接近或超过100毫米。

27~28日雨区北移至柳江和桂江流域,27日桂江灵川站日雨量185毫米,28日柳江支流洛清江永福站日雨量300毫米,29日~30日雨区又南移至红水河、右江流域,以29日暴雨区范围最大,日雨量均超过100毫米。

三年大饥荒

三年大饥荒

三年大饥荒三年大饥荒在什么时期答:三年大饥荒在1959年至1962年这三年发生了建国以来面临最严重粮食危机,又被称为“三年大饥荒”和“三年困难时期"。

是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使全国大部分省市发生了大面积的自然灾害,而周总理用三杯酒换三亿斤粮食的故事也是在这时候发生的。

1961年,周总理在庐山开会,开完会议后特意到南昌视察,因为自从南昌起义以后周总理已经有34个年头没来过南昌了,不过周总理这次是有备而来的.周总理一行到达南昌后江西省委书记杨某某和主管农业的刘某某书记亲自接待,在江西宾馆接待周总理。

席间,刘某某书记最为积极,他春风满面地举起酒杯对总理说“您今天来南昌,同志们都非常高兴,一定要敬你杯酒”,旁边的省委书记也迎合着说,总理来一次不容易,我们一起敬总理一杯酒。

闻言,周总理站了起来,但没有举起酒杯,而是双手交叉在胸露面带微笑地说:某某同志啊,你要敬我酒可以,但是有个条件,我喝一杯酒,江西就要增加一亿斤的外调粮食,我干三杯,就要增加三亿斤外调粮食。

刘某某听到总理这番话后沉默了,手中的酒杯也变得沉重起来。

跟总理一行开会的谭政林也附和着总理,说道:老刘啊,总理都这么多年没来南昌了,三杯就三亿斤嘛!总理看刘俊秀这么为难的样子便说道,某某同志啊,我有调查过江西今年的粮食产量情况,江西老表口粮多,再增加三亿斤还是可以的。

刘某某一咬牙,站起身来走到周总理面前说道:国家有困难,我们应该大力支持,三亿斤就三亿斤。

周总理听到此话后高兴地举起酒杯,连饮了三杯白酒,说道:“好啊,三杯酒,三亿斤啊!解决了难题,周总理心情也变好了并说道:江西的同志照顾大局。

后面江西群众响应号召,省吃俭用凑齐了15亿斤粮食,调到了各个缺粮地区!。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人民公社1959:遭遇严重自然灾害

人民公社1959:遭遇严重自然灾害

人民公社1959:遭遇严重自然灾害谨以此文,敬献给伟大的人民公社一.1959年到1961年,史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在这时期,受不可抗拒的连年自然灾害影响,中国农业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引起我国经济全面衰退。

刚刚成立的人民公社在1959年遭遇到了严重困难和挑战。

1959年,农村农作物受灾面积为66,944万亩 [65,571万亩],受灾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42.67%,占到播种面积的31.34%。

在所有自然灾害中(旱、涝、雨、雹、洪、虫、病、冻、霜、疫等等),旱灾是主要灾害,它波及到豫、鲁、川、皖、鄂、湘、黑、陕、晋等二十个省区,旱灾面积达到50,711万亩 [50,710万亩],占到全部受灾面积的75.75% [77.3%]。

旱灾面积超过5亿亩,远远超过50年代帄均每年受旱面积数1.74亿亩 [1.73亿亩],也远远超过全国帄均每年受旱面积数 3.13亿亩[3.22亿亩](依据1950到1995年42年间统计)。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42年里,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5亿亩的年份仅有三次 [四次],这是其中一次(另外二次[三次]是1960、1961 [和1978] 年)。

1959年是建国10年来旱情最重的年份。

(注:这里是依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的数据计算。

而括号[]中的数字则是《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中的数据,两者有些差异。

) 更严重的是,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在全国主要产粮区省份:1959年受灾最严重的十大灾区省份包含了中国十大主产粮区省份的九个,这九个主产粮区省份的受灾面积合计占到了总受灾面积的79.54%。

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在主产粮区无疑对1959年粮食生产和收成造成严重影响:十大主产粮区省份中包含了十大粮食减产区中的七个,这七个粮食减产区共计减产粮食2,797万吨,占全国总减产粮食的55.60%(见表)。

重灾区与重减产区也呈现出相同的匹配态势:受灾最严重的十大灾区省份中包含了十个粮食减产最重的七个省份,这七个重减产区的减产量也占全国总减产量的55.60%。

[宝典]人民公社1959:遭遇严重自然灾害

[宝典]人民公社1959:遭遇严重自然灾害

人民公社1959:遭遇严重自然灾害谨以此文,敬献给伟大的人民公社一.1959年到1961年,史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在这时期,受不可抗拒的连年自然灾害影响,中国农业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引起我国经济全陎衰退。

刚刚成立的人民公社在1959年遭遇到了严重困难和挑战。

1959年,农村农作物受灾陎积为66,944万亩[65,571万亩],受灾陎积占到耕地陎积的42.67%,占到播种陎积的31.34%。

在所有自然灾害中(旱、涝、雨、雹、洪、虫、病、冻、霜、疫等等),旱灾是主要灾害,它波及到豫、鲁、川、皖、鄂、湘、黑、陕、晋等二十个省区,旱灾陎积达到50,711万亩 [50,710万亩],占到全部受灾陎积的75.75% [77.3%]。

旱灾陎积超过5亿亩,远远超过50年代帄均每年受旱陎积数1.74亿亩 [1.73亿亩],也远远超过全国帄均每年受旱陎积数 3.13亿亩[3.22亿亩](依据1950到1995年42年间统计)。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42年里,农作物受旱陎积超过5亿亩的年份仅有三次 [四次],这是其中一次(另外二次[三次]是1960、1961 [和1978] 年)。

1959年是建国10年来旱情最重的年份。

(注:这里是依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的数据计算。

而括号[]中的数字则是《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中的数据,两者有些差异。

)更严重的是,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在全国主要产粮区省份:1959年受灾最严重的十大灾区省份包含了中国十大主产粮区省份的九个,这九个主产粮区省份的受灾陎积合计占到了总受灾陎积的79.54%。

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在主产粮区无疑对1959年粮食生产和收成造成严重影响:十大主产粮区省份中包含了十大粮食减产区中的七个,这七个粮食减产区共计减产粮食2,797万吨,占全国总1959年,中国十大主产粮区省份包含了受灾面积最严重的九大受灾区,粮食减产最严重的七大减产区省份《人民公社1959: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减产粮食的55.60%(见表)。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82年自然灾害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82年自然灾害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与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 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与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 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与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与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翻阅档案记忆中的三年自然灾害

翻阅档案记忆中的三年自然灾害

翻阅档案记忆中的三年自然灾害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翻开珍藏在河北省档案馆关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的那段历史真实记录的大量档案,仿佛大自然无情的面孔、人类为生存顽强抗争的画面又一幅幅再次映现在人们眼前⋯⋯。

重现那段大自然的惨烈和人民群众英雄主义交织的历史,不仅有利于丰富和积累人类抗御自然灾害的经验,汲取教训,而且对于促进当前开展的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有针对性服务“三农”,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阅档案透视特大自然灾害查阅河北自然灾害记录可以发现,1959 至1961 年发生的三年特大自然灾害在河北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其严重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自然灾害,河北因此也成为全国受灾最重的十个省份之一。

1959 年 1 至4 月,河北出现严重干旱,且集中在邯郸、衡水等主要产粮区。

6 月,有44 个县市前后和不同程度遭受风雹灾害,风力从6 至11 级,降雹严重地区积达尺至3 尺以上, 造成大量人畜伤亡。

7 月,各地降雨频繁并兼有冰雹,特别是7 月19 日至22 日全省各地连续降雨,且雨量分布不均,以张家口、承德、唐山等地最集中,唐山地区21 日至22 日,24 小时连降暴雨,雨量集中地区达400 毫米以上。

据有关资料显示,1959 年全省受灾面积万亩, 其中旱灾万亩, 水灾万亩, 病虫灾万亩, 雹灾万亩。

本年成灾万亩,其中旱灾万亩,水灾万亩, 病虫灾万亩, 雹灾万亩。

受灾人口达万人, 其中成灾人口万人。

从受灾的面积看,1959 年河北的灾情是建国以前从未有过的,其特点是灾害种类多,除旱灾、洪涝、霜冻、风雹外,还出现了建国后不多见的蝗灾、粘虫灾、鼠灾等,且在部分地区轮番发生。

1960 年,灾害面积不仅超过以往,发生了1928 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旱情,而且是在1959 年灾害的基础上连续发生,大部分地区自1959 年秋冬就雨雪稀少,到1960年开始的春旱一直持续到初夏,有的地区300 至400 多天未下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后三年灾害
1959年
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每公顷等于1万平方米,合15市亩,计6.8650亿亩),成灾(收成减产80%以上为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灾情报告》第378页)。

其中成灾占受灾面积比例30.8%,与历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影响十分严重,本年1—4月,河北、黑龙江出现严重春旱,影响300万公顷农作物,黑龙江受旱达4—5寸深,为历史罕见。

4—5月的霜冻造成华北、黑龙江5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

与此相反从2——6月,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

3—6月,东部沿海和华北地区又发生风雹灾害。

进入夏季,旱灾、洪涝情况开始对移。

6—8月出现江淮流域的大旱灾,到7月下旬受灾面积达82.2万公顷,持续到8月上旬扩大到黄河以北和西南内陆,受灾面积达2276万公顷。

7月下旬,河北、北京、黑龙江地区突降暴雨,山洪骤发,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

7—9月,东南沿海遭到5次台风侵袭,最高达12级,使120万公顷农田受灾。

本年灾害从受灾面积看已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灾害种类繁多,在部分地区轮番发生。

除旱灾、霜冻、洪涝、风雹外,还出现了建国以来不多见的蝗灾、粘虫灾、鼠灾。

本年全年成灾人口为8043万,超过1949—1958年平均数80%以上,其中山东、湖北、四川各占1000万。

本年春荒人口达9770万人(主要指缺粮人口,包括外流逃荒、营养病、破产度荒、卖送儿女、非正常死亡人口),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2.87倍。

1960年
1960年,继1959年大灾害后,全国大陆除西藏外又发生了建国后严重的,也是近百年少有的特大灾害,受灾面积达6546万公顷,成灾面积2498万公顷,受灾面积居建国五十年首位(《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第35页,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以下简称《五十年汇编》)。

主要灾害是北方为主的持续特大旱灾和东部沿海省区的严重台风洪水灾害。

l—9月,从去年秋天开始就缺少雨水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华北、西北地区持续大旱,有些地区甚至300—400天未下雨,受灾面积达2319.1万公顷,成灾1420万公顷。

其中山东、河南、河北三个主要产粮区合计受灾1598.6万公顷,成灾808.5万公顷,分别达整个旱灾地区的68.9%和56.9%。

山东、河南境内的黄河等河流都长期断流,济南地区的800万人生活用水告急。

进入夏秋,旱灾扩展到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南方地区。

整个大陆省区除西藏外旱灾面积达38.46万公顷,是建国五十年来最高记录。

6—10月,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的台风和洪水灾害。

5个月里台风登陆11次,高于以往平均数近两倍。

台风过境时间高达10—20小时,高于往年平均数三倍以上(《灾情报告》第379页)。

台风造成暴雨频繁,洪水泛滥,广东、福建、
浙江、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11省受灾993.3万公顷,直接死亡5000余人。

山东部分地区30多天里降暴雨19次,平地积水3—4米。

东北辽河、太子河泛滥,流量为有史以来最大,淹没辽宁、吉林等143.7万公顷,“鞍山、木溪等地区农田、村庄受到毁灭性打击”(《灾情报告》第378、379页)。

本年3—5、9月,东部和西北部发生严重霜冻灾害,波及21省区,受灾面积138.1万公顷。

3—9月,还发生了由南向北推进、波及,21省区的风雹灾害,受灾面积达392.26万公顷。

本年大灾害不仅面积超过以往,而且是在1959年灾害基础上连续发生,危害极大,成灾地区人口达9230万人,春荒人口高达12980万,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3.8倍。

另一个特点是旱、洪灾同时发生,反差极大,一个省内,部分地区暴雨洪水泛滥,另部分地区持续干旱,给救灾带来复杂困难。

1961年
1961年,全国连续第三年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受灾面积6175万公顷,仅次于上年,为建国五十年来第二位。

而成灾面积2883万公顷,为1994年以前最高(《五十年汇编》第35页),其中四分之一绝收(减产80%以上为绝收)。

成灾人口16300万,也超过了上年。

本年春荒人口高达21800万,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6.4倍,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从去年冬季持续到本年3月下旬,黄河、淮河流域1300万公顷农田遭受大旱,4—6月,旱情扩大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年内全国旱区受灾面积达3784.6万公顷,成灾面积1865.4万公顷。

其中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小麦比去年低水平又减产50%,湖北有67万公顷农田受灾。

倒塌损坏房屋504万间。

4—6月,江南珠江、湘江、赣江、闽江流域两次普降暴雨,洪水决口,泛滥成灾,水淹10个县市城……7—8月,海河、黄河平原连降暴雨,发生严重水涝灾害,其中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灾情是百年未遇的,受灾面积达16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54%,近100万公顷无收成。

到9月,灾区有60万公顷仍积水未退,聊城、沧州有3500个村庄被水包围,280万人断粮,沧州专区死亡人数占总人口4.9%,7月下旬至8月,东北局部地区遭受暴雨侵袭,山洪暴发,冲入伊春市,交通、电讯中断,工厂停工。

松花江流域7万公顷绝收。

8—10月,东南地区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遭受台风袭击11次,其中12级以上占9次,是建国五十年里最多的(《灾情报告》第82页)。

淹没180万公顷农田,造成损坏渔船、倒塌房屋、冲毁海堤、死亡人数的损失都超过往年。

“三年自然灾害”在建国五十年以来自然灾害史上是最严重的一次,高于任何一个时期。

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确实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确实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直接因素。

正如周恩来1960年10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第155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全国受灾最严重的有10个省: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前三名是山东、河南、安徽。

“(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编:《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科学出版
社1994年版,第38页)在五十年代末期十分低下的生产力状况下,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综合国力较弱,遇到持续三年的如此特大严重自然灾害,出现经济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三年自然灾害”在建国50年以来自然灾害史上是最严重的时期。

这三年受灾面积大大高于建国50余年来任何一个时期。

“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莫过于使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

全国粮食因灾减产情况,据统计,“由于一些地区连续三年受灾,全国共减产粮食611.5亿公斤”,“其中1959年受灾最严重,约损失粮食378亿公斤,其中以旱灾为主造成的损失约为260亿公斤”(《灾情报告》第67、第6页)。

1961年5月17日李先念给毛泽东的信中说:“目前国家粮食库存实在挖不动了,群众的底子也空了,余粮区、缺粮区都很紧,几个著名的高产区,余粮实在调苦了,农民生活水平大为降低。

”(《李先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9页)
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人,不承认1959、1960、1961年出现的经济困难与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有关。

《中国经济日报》1998年2月27日报导:《三年大饥荒源于大食堂》。

龚启圣在《近年来之1958——61年中国大饥荒起因研究的综述》一文中将近来西方学者(包括旅美中国学者)的结论归纳为三种:l、“过量的粮食征购”;2、公社化、退出权和生产滑坡:3、公共食堂和非理性消费。

对所有这些,笔者用一句话来回答——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