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板结的成因与解决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板结的成因与解决途径

作者:赵俭波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3期

摘要近年来,耕地土壤板结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作物产量及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分析了土壤板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为建立耕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板结;成因;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 S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261-01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关键,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1-2]。近年来,我国土壤质量恶化现象逐渐突出,农田可耕性变差,耕地越种越硬,地力越种越薄,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严重受阻,产量品质下降[3]。其原因主要是耕地土壤板结,透气性变差,耕地质量日趋下降,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给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4]。因此,笔者通过调查、试验总结出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1 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

1.1 耕作深度不够

随着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层层加码,各级政府的层层加补导致各类型的耕作旋耕机具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因旋耕作业可一次性完成耕耙,且地表平整,土壤细碎,省时省工,经济方便,深受农户的欢迎,但旋耕深度往往较浅,一般在实际工作中旋耕作业深度只有12~15 cm,并且由于农户连续多年多季旋耕作业,加之相关农艺技术不配套,使耕地形成坚硬的犁底层,进一步导致耕作层越来越浅,最终形成严重的土壤板结。

1.2 化学肥料使用不合理

由于农业属于弱势行业,常规种植业的效益比较低下,农户既缺乏能力又不愿为养地加大投入。虽然知道过多使用化学肥料会降低农田质量、农产品质量,但为了追求产量,只有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特别是过量施用铵态氮类肥料和钾肥,引起土壤块状结构、团粒结构的破坏,最后也会形成土壤板结。

1.3 应用大型机械

由于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工作都由机械完成,导致大型机械频繁地在耕地里反复地碾压耕地,耕地长期受大型大马力重型农机在田间作业反复碾压、踩踏,在物理作用下形成土壤板结。尤其是在大雨过后,土壤中含水量较大,一经碾压,土壤板结的情况会更严重。

1.4 灌溉不合理

由于现在的农业不再靠天吃饭,遇干旱天气,很多农户会对农田进行灌溉,但由于不合理抗旱,采用大水漫灌,再加上气候干燥,大部分水分短时间内被蒸发,造成土壤表层的板结,也可能因造成洪涝产生的水沉现象,导致土壤团粒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形成严重的土壤板结。

2 解决土壤板结的有效途径

2.1 深耕与旋耕相结合

坚持推广全方位深松与旋耕作业相结合,每隔2~3年用深松机具深松1遍,深松深度在30~50 cm。深松后犁底层被打破,土壤耕作层加厚,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强,有利于作物扎根,扩大根系吸水吸肥范围和提高土壤对养分的吸收转化分解能力。因此,要坚持推广深松与旋耕相结合,既有利于防止耕地土壤板结,又有利于提高整地质量。

2.2 促进科学合理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农户合理施肥。认真扎实推广落实测土配方、测土施肥政策,科学引导种植户树立科学的施肥观,坚持测土配方、测土配肥的原则,增施有机农家肥,不盲目滥用化学肥料。为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国家应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普及及宣传工作,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到位率;二是政府部门应选择一批信誉度高、诚实守信、质量好的配方肥生产企业直接参与此项工作,建立建全肥料供应、质量抽查、技术服务常规化工作组织。销售过程中减少中间环节,直接让利于农户。配方肥销售服务网点可布点到乡镇甚至村级组织,为种植户搞好各种技术服务工作。

2.3 积极推广作物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养分含量的提高。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同时还能促进秸秆资源转化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又能增加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是防止土壤板结、改良土壤重要方法之一。据调查,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作物普遍增产10%,高的可增产15%~20%,同时还可使农户减少肥料的投入。

2.4 使用土壤改良调节剂

通过技术、物质鼓励和支持种植户,应用科技含量较高的物质土壤改良调理剂。土壤板结的主要形成因素是土壤的块状结构和团粒结构被破坏,调整改良剂中的硅、钙、铁等二价阳离子与土壤中的有机无机胶体能快速形成土壤团粒结构,解决土壤板结问题,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效果显著,调节板结土壤的固相、液相、气相三相比例,改善和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自然活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3 结语

总之,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是一项庞大、系统、长期的综合工程,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种植者能做到、能完成的事情。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财政补贴,无论是良好的方法,还是有效的措施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为此,国家应专门建立测土配方、配肥专项补贴、耕地深松专项补贴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建立并保障农田耕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二是加强培训,定期地对广大农民进行关于防治土壤板结的主题宣传或培训,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到土壤板结的危害,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产活动中注意防止,另一方面加强相关技术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怎样才能防止土壤板结;三是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惠及广大农民,因此政府部门应促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如用土壤改良调节剂改善土壤板结等。

4 参考文献

[1] 李连玉,孙连波.缓解土壤板结程度的途径[J].吉林农业,2003(4):21.

[2] 王立辉,周淑风.土壤恶化的原因及治理[J].吉林农业,2010(23):64.

[3] 王建堂.重视土壤酸化消除土壤板结[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14.

[4] 土壤板结不再是难题[J].中国农村科技,2001(3):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