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课程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 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 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 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 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以及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第三个显著特点就 是要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中学习。
• ③从培养目标上看,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知识技能训练向信 息素养全面提升转变,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教材注意渗透人文教育, 克服了过去教材上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实现了技术能力 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构建。在教材设计中尽可能创造空间, 使学生有机会将知识、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 中,体验人文情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 任感。
• 2.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 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就技术内容而言是“非零起 点”,已经假定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 在原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课没有被列 为必修课,义务教育阶段将信息技术教育放在综合实践活 动领域。因此,进入高中的学生究竟学过了哪些基础知识 与技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 信息技术教学,第二个显著特点就是需要关注我们的教学 对象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和技能还需要 进一步加强或补充?哪些技术与方法需要归纳总结?
• 了解Excel的操作界面;掌握Excel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 问题所在:上述两例问题都是仅从技术技 能方面制定教学目标,一方面是目标单一, 没有从三维目标来考虑,不符合新课程理 念;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核心在教学目 标中体现不够或不全面(例1的核心应是了 解常见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 相互比较、选择使用;例2的核心应是能对 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并能从中发 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
• 第一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 • ①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 ②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 ③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 ④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

• ⑤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 理念理解和把握:
第三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第一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第二节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第三节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深入分析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一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 •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体系 •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特点
• 问题一:三维目标制定不准确、或不全面、或太空泛
• 【案例1】在教科版必修模块“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单元 中,一位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 1.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基本操作;
• 2.了解博客的概念;学会自己申请免费博客空间;学会网 络日志的发表方法,利用博客管理个人数字化资源的方法。
• 【案例2】在教科版必修模块 “表格信息加工”教学单元 中,一位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 ⑤注重问题解决与学科整合,促使学生亲身经历 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等信息技术过程;
• ⑥注重环境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 • ⑦注重技术思想与文化思想的挖掘,提高学生对
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的认识。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体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被列入技术学习领域,包括一个必修模块和五 个选修模块(见图3-1)。
• 第二节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 •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示例 • 三、教材分析常见问题的案例剖析
•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
• ①从内容侧重点上看,已经从过去的“操作”步骤叙述向 “问题”解决过程转变,克服了过去教材中内容与习题设 计侧重于软件的操作步骤,忽视信息技术在学习与实际生 活中应用的问题。从案例选材上看,大多选取贴近学生学 习和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易于理解并且有亲切感。
• 1. 以提升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
•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 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通过高中信息技术教 育要使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 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 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对 必修模块所依托的信息技术内容不宜过分提高, 要将课程重点转移到适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信 息素养的培养上。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第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转变观念,将教 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上, 而不再仅仅是操作技能。
学的设计
• 4.注重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 三、教材分析常见问题的案例剖析
• 教材分析的到位与否将直接决定教学设计 及教学实施的成功与否。实际教学中,一 些教师就是因为不重视教材分析或教材分 析不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以下我 们通过一些实际的课例来剖析由于教材分 析不到位而导致的一些教学问题。
• 大量实践表明,“任务驱动”、“问题解决”都是行之有 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 4. 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 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学生评价能力
的培养。要求学生“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 性和相关性”、“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 程及结果进行评价” 。新课程中提到的评价,不 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对信息、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 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而在过去的信息技术教 学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及训练是很少的,即使 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是少而又少。
• ④强调问题解决,倡导创新实践,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 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 ⑤鼓励积极表达,强调交流与合作;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创 造有特色的教学。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 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 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 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 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 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 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 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 观和责任感。”
• 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情感意识,促使学生主动 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
• ②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促使学生适应信息 技术的发展;
• 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促使学生 自觉地依法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 ④注重学生对信息、信息处理相关知识及信息技 术基本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把握信息技术的根 本;
• 关于各学段课程任务的轮廓性划分大致是这样确定的:小 学——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形成感性经验;初中——提高 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开始学习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 中的问题;高中——在持续经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 个性化发展,追求自由于信息文化的能力。
• 3.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确运 用
• 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不同于以往所讲的VB程 序设计,它不仅仅涉及到控件、对象及编程,而且还包含 对算法的理解以及对软件工程思想的挖掘;“数据管理技 术”要挖掘数据库技术思想和知识管理、知识发现等等。
• 6. 进一步强调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文 化性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基础性、选择性、操作性、创造性、综合 性、开放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 文化性。“提升信息素养”、“建构健康 的信息文化”便是这种思想的凸显。因此, 在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要注意渗透 信息技术人文方面的内容。
•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特点 1. 以提升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 2. 2.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 3.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的正确运用
• 4. 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 5.新课程在技术内容上更注重方法与思想的挖 掘
• 6. 进一步强调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文化性
• ②从活动设计上看,已经从过去的活动任务单一化向活动 任务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并在活动中体现多元化的评价, 克服了以往教材中活动设计脱离地区差异、脱离学生的心 理年龄与实践能力,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实际情 况。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从难易程度不同、地区信息技术 发展不均衡和学生个性差异等方面加以考虑,力求实现全 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 五个选修模块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 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 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选修部分充分 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的多样性特征。
• 各选修模块内容的设计既注意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 度反映前沿进展,同时又关注到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 的表达。
• 具体来说,选修部分的五个模块中,“算法与程序设计” 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 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 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 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 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体现教 育的时代性要求。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技术掌握 与使用过程中,逐渐领会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 及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为增强课 程选择的自由度,五个选修模块平行设计,相对独立。
• ④从编排结构上看,既注意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 和前瞻性,又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心理规律, 注意教材设计的灵活性、开放性,体例新颖,呈现方式灵 活多样。各模块内容根据地区差异、社会实际与技术发展 情况有合理延伸与拓展。
• 1、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 • 2.注重三维目标的多重构建 • 3.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对教学内容进行科
• 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第四个显 著的特点就是教学中要突出评价环节,通过评价 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反思。教师需要研究的是如何 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如何教会学生对 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
• 5.新课程在技术内容上更注重方法与思想的挖掘
• 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除了“信息技术基础”必 修模块外,还有五个选修模块,如“算法与程序设计”、 “人工智能初步”、“数据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应 用”、“网络技术应用”。各选修模块是沿着技术分类纵 向设置的 ,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适当对技术应用方法 和思想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 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 解和掌握技术运用的过程与方法。
• ①在从计算机教育转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当中,最关键 的转型就在于从关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转向信息素 养的培养。
• 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基 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新课程的基 本理念和实际教学活动的总目标。
• ③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以打造基础,提供人生发展的 基石为宗旨,在技术能力培养方面,不片面追求技术的 “深度”,而是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反映 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和前沿动态,以激发学生对新技术的追 求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5 4 3 2 1















































图3-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体系图
• 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为全体高中学生共同 学习的基础内容,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与九年义 务教育阶段及后续选修模块内容的衔接性、重复 度等,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也是学习后续选 修模块的前提。因为是整个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最 为基础的部分,必修模块一般在高中一年级上学 期开设。
• 课程标准还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一步说明 了分目标。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实际上就 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上突出对学生“信 息素养”的全面提升,包括信息意识、信 息道德、信息知识及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 决问题的能力。
• 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实Leabharlann Baidu中需要 注意7个“注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