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语读书笔记精选

合集下载

老子的思想读书笔记摘抄(3篇)

老子的思想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老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又称《道德经》。

该书以简洁、深邃的语言,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老子》的读书笔记摘抄,旨在梳理和总结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二、道与德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章)摘抄:这句话表明,道是超越言语和名相的,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

道是宇宙的根本原理,是永恒不变的存在。

2.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八章)摘抄:这句话强调了“上善”的境界,即像水一样,无私地滋润万物,不与人争斗,却能接近道的本质。

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二章)摘抄:这句话揭示了道的生成过程,即道是万物的根源,通过不断的生成和演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4. 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摘抄:这句话表明,道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而不是逆自然而行。

三、无为而治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七章)摘抄:这句话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领导者不主动干预,让万物自然发展,却能实现治理的目的。

2.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也。

(第六十六章)摘抄:这句话表明,伟大的国家应当像水一样,处于低处,容纳万物,从而成为天下的交汇点。

3.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第五十七章)摘抄:这句话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具体方法,即用正道治理国家,用奇计用兵,以不干预的方式取得天下。

四、人生哲学1.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四章)摘抄:这句话强调了知足的重要性,即知道满足于现状,不追求过度的物质享受,才能避免辱没和危险。

2. 悔之者少矣,知足者常乐。

(第十六章)摘抄:这句话表明,后悔的事情很少,知足的人常常快乐。

3.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十二章)摘抄:这句话强调了不争的智慧,即不与人争斗,才能避免纷争,赢得天下。

五、结语《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读书笔记摘抄《论语》(精品8篇)

读书笔记摘抄《论语》(精品8篇)

读书笔记摘抄《论语》(精品8篇)读书笔记摘抄《论语》篇1《论语》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对人生、道德、教育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

他认为,仁爱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德之一,是人类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了“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仁在其中”等观点,强调了人要有爱心、要有道德、要遵守礼仪。

这些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此外,《论语》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教育的重要观点。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而不是只注重知识的学习。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他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和热爱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自我提升,不断学习新知识,同时也要思考、探索,以实现自我价值。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论语》中有些观点比较抽象,需要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含义。

此外,《论语》中也有一些观点存在争议,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断思考、探索,以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论语》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让我认识到了人生、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论语》中的思想为指导,不断学习、探索,以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断思考、探索,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读书笔记摘抄《论语》篇2现代的社会里,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

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

假期里,我又一次捧起《论语》这本书,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29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29篇)

《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精选29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读书笔记篇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此刻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果,种种可能都思考清楚。

反反复复,举棋不定。

用当今主流的眼光看来,这种人都是能够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谨慎,精打细算。

由此看来,“三思而后行”是夸赞人谨言慎行的。

但是,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却并不赞成以季文子为例的“三思而后行”。

“三”在古文中多作虚词,当“多次”讲。

季文子是鲁国大夫,十分计较个人得失。

这人思考事情反复不定,办事过于谨慎。

孔子说:“思考两次就能够了。

”为什么是两次而不是多次思考呢我想,这就牵扯到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讷于言。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倡君子之道。

何谓君子君子也是血肉之躯,但是办事讲究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

这就是季文子的谨慎之所以不为孔子所称赞的缘故。

孔子所说的“敏于行”,并不是说毫不思考后果地草草了事。

孔子是要人们斟酌计划两次。

因为有“敏于行”作为基础,所以第一次思考便就应定下了大致脉络,第二次思考只但是是锦上添花,查漏补缺罢了。

由此看来,第三、第四次的的思量便纯数剩余了。

这种状况和我在考场上的境况大致相同。

第一遍填完答卷,整个试卷就明白了打半。

这时候的胜负其实几乎成了定局,只但是还就应检查一遍,以防有小节有亏。

但是别说时间无多,就算有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下去,我也不会做。

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第三次视察考卷,虽然更加细致谨慎,但是不免患得患失,特别是在一些改动过的大题目上,往往疑心大盛,先前的果断全都抛诸九霄云外了,当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倒坏了事。

谨慎是人沉稳的表现,但是过于谨慎了,却是小器,拘泥于琐屑之中了。

所谓“物极必反”,如此“三思而后行”,就只有坐失良机,自己吃自己种下的苦果了。

《老子》读书笔记(精选5篇)

《老子》读书笔记(精选5篇)

《老子》读书笔记(精选5篇)《老子》读书笔记(精选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子》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子》读书笔记篇1“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真正的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

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

”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

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乱为、妄为。

通过阅读,我不仅理解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老子思想中的辩证法的意味。

我特别欣赏老子的“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过他。

我在想,非要争什么呢?如果你出色,如果你获得大家的认可,你就不算不与人争,你也照样是出类拔萃的。

这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对生活,对人与对事的一种豁达的态度。

你不争了,倒是胜者,如果争了,有时反而会是两败俱伤。

人人都知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针锋相对的后果,往往便是鱼死网破。

“不争”不是没有能力争,而是气定神闲,豁达处事的不想争。

同样的,“宠辱无惊”也给了我类似的启发。

在《汉语词典》收录的“宠辱无惊”的解释就是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这不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宠”指“受宠”,“辱”指“受辱”,无论受宠或受辱都不在乎,指的就是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宠辱无惊。

比如,当你来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你的能力很强,工作很出色,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被委以重任。

老子读书笔记摘抄

老子读书笔记摘抄

1.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2.老子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6.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9.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13.道德二字,已经被后世庸常流俗化,多用于人伦琐事之意。

世无大道,妖异邪僻者以道居之;世无上德,妄人自鸣功德。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就是这么简单。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语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关于《论语》读书笔记摘抄1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

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

道德更多的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

所以论语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序P3),但却通篇没有定论。

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弟子体会到什么是“仁”。

或许后来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传弟子为了能让后人能够受到如师在侧般的指导,才从先师的生活中截出一个个片断,整理出一部《论语》。

(当然,这纯属我的想象,没有什么依据)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去读它。

个人认为,与其风格比较像的一部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

我们怎样读《世说新语》的?我想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需要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的),一定不会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论——我们大都会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

我觉得,其实闲谈的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

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达什么。

或许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解来得好一些。

当然,这是读书的高境界。

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

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

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

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

关于《论语》读书笔记摘抄2在日渐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传统文化犹如滋养人心的甘泉。

而《论语》这一剂儒学文化的圣品,无疑对当代人的修身为人、处世待世有着深厚的指导意义。

在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论语》,虽没能深入领悟,却也获益匪浅。

《老子》读书笔记

《老子》读书笔记

《老子》读书笔记《老子》读书笔记(精选5篇)《老子》读书笔记篇1《老子》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籍,它让我深深地思考了关于道德、哲学和政治的许多问题。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将分享我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在阅读《老子》的过程中,我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和启发。

它的语言简洁而深刻,让人深思。

老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让人难以忘怀。

在《老子》中,老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思想。

他强调了自然和无为的重要性,认为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避免过度干预。

他还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观点,认为语言无法完全表达真正的道,我们需要超越语言和概念的束缚。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章节是“道经”和“德经”。

这两个章节涵盖了老子对于道和德的深入探讨,让我对这两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特别喜欢“道经”中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它让我意识到道的存在是无穷无尽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向道学习。

在阅读《老子》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疑惑。

例如,老子对于道德和政治的看法似乎有些矛盾,他既强调了个人自由和无为,又提出了君主的职责和义务。

此外,我也认为老子的某些观点可能过于绝对和理想化,无法完全适用于现实世界。

总的来说,《老子》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它让我深入思考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和政治问题,让我更加关注个人自由、道德修养和政治制度的问题。

我相信,《老子》将会在我的人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引领我走向更加智慧和自由的人生道路。

《老子》读书笔记篇2《老子》读书笔记一、简介《老子》,也被称为《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哲学著作,由春秋时期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

该书主要探讨了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包括道、自然、无为、柔弱等,主张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二、深入分析1.无为而治《老子》的一个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即强调顺应自然,不做强制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

这种思想反映了老子对人类社会政治秩序的批判,他认为过度的人为干预会导致社会混乱。

《论语》的读书笔记8篇

《论语》的读书笔记8篇

《论语》的读书笔记8篇篇一:《论语》的读书笔记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

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篇二:《论语》的读书笔记每一则语录虽然都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几个赋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眼前,是什么__这么精炼,表达又这么生动、形象呢?不知道?我来告诉你,是《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对于知识,“学”只是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和“习”结合起来,只有用丰富多彩的知识点缀自己的大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朋友从远方千里迢迢的赶来,我们应该感到无比快乐与荣幸,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增加友谊,这样难道不开心吗?我们做人要坦坦荡荡,光明正大,不要不被人了解就杞人由天,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对待事物。

论语中的读书笔记摘抄(3篇)

论语中的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学而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摘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仅要勤奋刻苦,还要时常复习,以巩固所学。

同时,结交远方的朋友,相互学习,也是一件乐事。

在他人不了解自己时,不生气,不怨天尤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2.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摘抄: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积极主动,勇于请教他人。

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羞于向他人请教,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摘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加以借鉴。

二、为政篇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摘抄:这句话强调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复习,我们可以发现新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可以成为他人的老师。

2. 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摘抄: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而要广泛涉猎,具备多种才能。

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摘抄: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

只有学而不思,容易陷入迷茫;只有思而不学,容易误入歧途。

三、八佾篇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八佾》)摘抄: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饮食、居住等方面不追求过分奢华,而在工作和言谈举止上要严谨认真。

2.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八佾》)摘抄: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要追求美好,避免恶行。

而小人则相反。

四、里仁篇1.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摘抄:这句话告诉我们,居住在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地方是很美好的。

如果我们选择不居住在仁爱之地,又怎能称得上是明智之人呢?2. 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老子读书笔记(精选20篇)

老子读书笔记(精选20篇)

老子读书笔记(精选20篇)老子读书笔记(精选20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子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子读书笔记篇1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这一时期,白舸争流,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据【汉书·艺文志】,先秦学说有十家,为儒,道,陰陽,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司马迁的这篇文章就是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重要传记,他把老子,庄子,申子,韩非子合为一传,是后人研究先秦道家法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早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也直接对本文所传的其他三人有较大影响,被太史公列在文章之首。

文章中记载了老子的生平轶事及其后代的状况。

老子哲学的根本观点是“天道”,“道”是天地万物之先,是本源。

“道”没有意识的作用,只是自然如此,即万物皆生于自然,万物的生灭有其自然的道理。

“道”就是宇宙的最高原理。

从“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哲学态度,他认为人贵能知道宇宙间的不变的通则,物极必反,所以才以“去且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婬志,是无益于子之身”来规劝孔子。

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诚如太史公所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子是老子之后到家学派的最主要代表。

司马迁认为“其学无所不窥,然要其本归于老子之言”。

庄子在老子学说的基础上,对道家哲学作了进一步发展,建立了一个更为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认为庄子善于行文措辞,但空设语言,还喜欢攻击当时的其他的学者,只是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一些解释。

事实上,庄子思想与老子思想有较大的不同。

老子从“道”悟出“常”,庄子却悟出“变”。

他认为天地万物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是天道的运行,自然的演变。

所以庄子主张人应当超脱一切欲望的束缚和情感的纠缠,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论语读书笔记(15篇)_9

论语读书笔记(15篇)_9

论语读书笔记(15篇)论语读书笔记1作为当今的父母大多认为,子女的教育是自我最大的课题。

我也不能脱俗,总期望自我的女儿能欢乐健康地长大,总怕自我没有教育好她。

女儿11岁了,开始构成自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了。

我不想把我的强加给她,所以,我买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丛书,期望她会从中有所启发。

《论语》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认真阅读的第一本。

我以前没有系统地读过《论语》,和女儿一齐读时才发现,我许多为人处世的原则原先都能够在书中找到依据。

我很遗憾,以前没有认真的阅读过《论语》,更期望女儿能够从中有所“悟”,如愿的话,女儿会从中大获裨益的。

孔子的学习观,我十分欣赏。

他提倡学习不仅仅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这与当今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是很一致的。

如今的孩子,不仅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注重本事和人际交往的培养。

而这些,孔子在许多许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辟的经典格言告诉了我们应当怎样去做。

我不认为女儿学了“见贤思齐”就能立志成为圣人,学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极孝,学了“学而时习之”就能学会学习,她的领悟需要时间,阅读《论语》只是对她的思想道德的一个启蒙。

论语读书笔记2今天是我读《论语》的第三天,虽然刚开始读此书有些内容让人难以理解,不过好在有注释和译文,我也觉得这本书简单了一些,在这本书里面我也很喜欢一句话“子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而不盛气凌人;小人盛气凌人,而不安详舒泰。

”因为君子和小人内在的心灵、思想和修养不同,自然他们的风格也不相同,就如君子就算很有学问、懂的很多,他们也很安静坦然,不骄傲;而小人就是傲慢无理,不安静也不坦然,总是想让别人知道他自已多有文化,多厉害,但其实品格与品性却与真正的君子差的多。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怀着一种平常心,脚踏实地,谨慎谦虚的面对各种复杂变化的情绪,用宽容坦率的心态,心平气和、镇定自如的去学习。

论语读书笔记(9篇)精选范文

论语读书笔记(9篇)精选范文

论语读书笔记(通用9篇)感谢学校开了读经典这门课程,我们语文谢老师带领着我们早晚吟诵。

在幼儿园的时候背诵过《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国学经典,我对古文化很好奇,虽然很多不太理解其中的涵义,但是谢老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慢慢就能体会书本中的道理,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老师告诉我们,《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核心著作,记载着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多么有用途,“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对我来说有些深奥,但是从读经典这几个月以来,加大了识字量,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朗诵能力,对学习尤其是学习语文助力不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认真读书,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书中篇篇经典,“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节我最喜欢,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我们要诚实守信,不撒谎,学习认真,温习功课,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和朋友的信任。

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说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做好这些,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性情。

当然这些很多是老师和父母讲给我听的一些理解,我要按照孔子说的那样要求自己更加努力的读好经典,不断提高自己。

看完了《诗经》再看《老子》,一部部不朽经书让我获益,并让我不禁迷惑:几千年前的先秦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这些道理的呢?但是这些字字珠矶的作品对我来说还是有些深奥了,咬牙读了几本后,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论语》上。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写,后来就成了《论语》。

中国历史从汉武帝开始,尊儒学为统治思想,《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它的推崇。

《论语》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论语》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论语》的读书笔记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的读书笔记1这是一本让人惊艳的武侠小说,整本书一气呵成。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汉武帝时期,在看完书后,查询了下相关历史,确实是有相关历史典故的,部分记得的剧情涉及到剧透,无法一一描述。

后来,在这本书的引领下,又关注了《长安十二时辰》《三国机密》等类似的小说,排名分先后。

《人皮论语》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故事剧情的前半部分都忘记了,只记得很好看。

(泪奔)故事大概讲述了,从汉武帝征西域,大宛的汗血宝马失踪,由此案追踪到皇权正统,真正的《论语》到底是在说什么,多少前人先烈在延续“真理”的故事。

故事线很隐蔽,充满想象力,绝对不是正常的帝王历史可以看到的,可以说是一本不能被记载的历史。

在这个故事里,所有剧情都是合理猜测,不禁会让人怀疑,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是真正的历史吗?还是胜利者的历史?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中间的学术和思想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多少人遭受到了政治迫害,汉武帝晚年一直想隐藏的秘密是什么,甚至不惜和太子刘据翻脸无情。

合理的猜测和推论,夹杂部分的历史故事的记载,玄妙的故事安排,层层叠叠的推进着,将我们引领到了一个历史的大迷宫中。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旁观者之所见,是当局者所经历的吗?《论语》的读书笔记2在这个盛夏中,我仔细地阅读了一本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一本中华经典读物《论语》。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它传递的是一种朴素而又>温暖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的言行的一本名著。

论语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它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古人有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想而知,熟读《论语》之后的人知识有多么渊博啊!在《论语》这本书中,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相信每个人都非常熟悉这句名言,而且也经常挂在嘴边。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20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20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20篇)《论语》读书笔记(精选20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读书笔记篇1坐在桌前,写《论语十则》读后感。

拿着《论语》摇晃了半天,也感不出个头绪来。

恍惚中似乎看见一缕魂儿头过纸背,飘荡在春秋战国和两三千年后的今天。

想当年,孔老人家为做官周游列国,历尽颠簸,费劲口舌。

不只是相貌不够酷,还是不太会做秀,反正最后没戏,只得回到老家教书。

为了多挣几个钱,收了三千弟子,只是混个温饱,最后也没发财。

就得了几束肉干,几片干鱼,很失败的样子。

说他是办学的祖宗,有可能的。

听说以前的私塾都挂他的画像。

现在私立学校是不挂他老人家的像了,不过收费比起祖宗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说他书教的好,似乎有点儿勉强。

据观察,他就的教学宗旨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由,会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懂不懂?自己去想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走在路上大伙儿互相讨论学习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凭兴趣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吧。

学的怎么样,全靠一个“悟”字。

悟好了,是老人家的功劳;悟不好就只能怪自己了。

反正已经收到了肉干,鱼片,“我是老师我怕谁?”后来要不是几个学生有出息,哭着喊着又是叩头又是膜拜的,他老人家才不会成为千古圣人。

嘿嘿,不信啊?你说他书教的好,让他拿特级教师证出来看看!教书不怎么样吧,说话也没什么水平。

那天不只怎么的跑到河边上憋了好半天,总算说了句有意思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弟子们历尽记录下来大呼高明。

其实就在他不远处有一位老农也在说;“不抓紧点种上,秋后就得饿肚子了。

”从战国回来,也不敢把自己的感想写到作文本上,那不是找死吗?还是按照“四勿”原则,端端正正的写上:要抓紧分分秒秒时间,刻苦努力,向孔子学习。

2023年《论语》读书笔记(15篇)

2023年《论语》读书笔记(15篇)

2023年《论语》读书笔记(15篇)《论语》读书笔记1自从200X年1月在新浪的博客上帖完了《道纪》全文以来,得到众多朋友的支持。

许多朋友更是参与讨论,其中的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

原本没有计划再续写一些内容,但是这段时间与众多朋友的交流所引发的思考似乎很有必要加以整理。

于是,就以附录的形式呈现出来,主要是因为这之中所牵扯的题目可能与“道纪”的论述没有必然的关联,而这之中的内容又是“道纪”的延伸。

关于“道纪”如何来指导生活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只要多读一读《老子》、《论语》就可以了。

就像我在第五章和第八章中所说的那样:“孔子思想与绝对光速宇宙观的符合使我们有了一个完整而丰满的思想用来替代与绝对时间宇宙观一起退到历史背景中的哲学”;“将‘孔老’思想组合在一起,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维之路。

在宇宙观转换的时候,在我们挥手告别哲学的时候,‘孔老’思想使我们有信心走向前方。

”但是,通过前面对孔老思想的分析,我们发现两千多年的传承已经将其中的很多思想改变得面目全非了,因此与其回答如何用道纪来指导生活这个问题,不如将《论语》之中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解用道纪的方法整理清楚,如此一来,《论语》就可以方便地指导我们的生活了。

学而时习之虽然在第八章中给出了我对“学而时习之”的理解,但我还是认为有必要在此处重提。

作为《论语》的第一句话,它实在是太重要了。

对这句话理解的误差,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论语》的整体看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第一章。

这几句话太过熟悉,特别是前两句,熟的让人从来不想其中的含义,习以为常自然地认为完全理解。

还有些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与思想无关,他们认为一个如此平常的现象,孔子有必要这样大呼小叫“不亦悦乎”、“不亦乐乎”吗。

但是我们真的理解了吗?让我们试着解释一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进而采用道纪的方法,也就是用自身的体验加以印证。

论语的读书笔记笔记(精品7篇)

论语的读书笔记笔记(精品7篇)

论语的读书笔记笔记(精品7篇)论语的读书笔记笔记篇1《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

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

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

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

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

”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

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

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

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

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

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

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

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

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现在你就要珍惜时间。

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

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

”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

”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

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通用11篇)

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通用11篇)

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通用11篇)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通用11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通用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的读书笔记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学习有仅指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等。

学习的重要原则是学以致用,学了就要应用于实践中,而且要常温、常用、常练。

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方能学懂、悟透、灵活运用。

在学、用、练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会成长的快乐,达到热爱手头上的事儿的地步,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没有什么做不好的。

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远来造访,何其快乐!几千年来,真正读懂孔子的人都是他远方的朋友,跨越时空的交流,精神领域的深层对话,找到知音、找到心灵家园,那是人生最满足、最快慰的事情。

别人不了解自己,不必怨恨,报怨是修养不够。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应该了解你、理解你、认同你,干嘛非强求那么多人去了解你呢?你有实力、有魅力,首先应先推销给自己,然后再推销给别人。

让别人了解你、理解你、认同你,你自己应先了解别人、理解别人、认同别人。

论语的读书笔记2相比第一篇《学而》而言,《为政》的主要谈为政之道,但从文本章节而看,多有为讲孝,讲君子,讲道义的内容。

为政之道,孔夫子为什么需要谈论这些点呢?先说孝,孔子思想以“仁”为本,而孝又是“仁”的根本表现。

《为政》中,有四个人问孔子“孝”,问题大体相同,但孔子的回答却各不相同,从某些方面体现出孔夫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孟懿子和孟武子为鲁国大夫,孔子则基于当时的礼崩乐坏的情况回答他们。

孔子以礼相答,说孝应是礼制相符。

人为万物之灵,平民百姓会尽力侍奉自己的父母,他们朴素、孝顺,没有贵族的华贵,但用心敬父母。

《论语》读书笔记(原创5篇)

《论语》读书笔记(原创5篇)

《论语》读书笔记(原创5篇)《论语》读书笔记篇1《论语》读书笔记《论语》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这次我读了这本书,感受到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论语》的篇章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阐述了孔子的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观点。

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仁”,即爱人、尊重他人、追求和谐的社会。

这一思想贯穿于整部《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政治理想。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喜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且学习应该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不断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这句话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价值。

除了“仁”的思想,《论语》中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如人性、道德、政治、教育等。

这些问题的探讨,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深刻思考。

读完《论语》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孔子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论语》中的思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要我们在理解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语》读书笔记篇2《论语》读书笔记《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弟子编写的一部言行录。

这本书以孔子的言行为中心,围绕孔子教诲学生的言论和治学精神,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篇3《论语》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典籍,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论语读书笔记精选《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关于论语读书笔记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孔子论语读书笔记精选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

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

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

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

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一)为人之道。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

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二)处世之道。

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

《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

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

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

记得顾城写的一首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

人与人之间,即便走得再近,也还是会有可能产生距离。

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于丹在《心得》中借用《论语》之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第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第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

(三)交友之道。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于丹〈论语〉心得》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

可见,通过《于丹〈论语〉心得》,《论语》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交友方式:怎样交朋友,交怎样的朋友并要怎样维护友情。

(四)理想之道。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

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

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

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

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

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

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

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孔子论语读书笔记精选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

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改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

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我喜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

品味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

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

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

”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

茶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

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

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任着缺一不可的角色。

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味罢了。

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

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

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愉快之意。

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怡”的过程中,就又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教授语)不谋而合了。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

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

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

“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

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孔子论语读书笔记精选每一则语录虽然都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几个赋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眼前,是什么文章这么精炼,表达又这么生动、形象呢?不知道?我来告诉你,是《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对于知识,“学”只是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和“习”结合起来,只有用丰富多彩的知识点缀自己的大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朋友从远方千里迢迢的赶来,我们应该感到无比快乐与荣幸,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增加友谊,这样难道不开心吗?我们做人要坦坦荡荡,光明正大,不要不被人了解就杞人由天,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对待事物。

我知道了怎么学习,我知道了该怎么做人,《论语》十则让我懂了许多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