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肋间神经痛(胁痛)六个秘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医治肋间神经痛(胁痛)六个秘方
治肋间神经痛(胁痛)秘方(6首)
36.1乙癸同源饮
【来源】周兰若,《浙江中医杂志》(6)1964年
【组成】北沙参(米炒)、生地、生鳖甲、制首乌各12克,麦冬、枸杞子、金铃子、生
白芍各9克,酒炒当归6克,牡蛎24克,藏红花1.5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滋肾养肝,活血软坚消肿。
【方解】本方系根据内经“乙癸同源”之理,参合前贤学说,采用魏玉璜一贯煎,并叶
天士治肝郁之法,结合临证实践经验,从育肾水以涵肝木,消肝肿入手制订而成。方用北
沙参、生地、麦冬、枸杞子滋肾阴;首乌、白芍、当归养肝血;生鳖甲、牡蛎软坚潜阳;
金铃子理肝气;配合红花、当归活血化瘀。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滋肾养血、活血化瘀、软
坚消肿之功。
【主治】右胁肿痛,证见胁脘瞀闷、噫嗳矢气、右胁痞硬有形,遇劳即疼,或按之压
痛、纳少、神疲、溲时清时混、便时鞕时溏,脉弦细或濡细,舌苔薄腻,或质红而苔白糙。
【加减】阴虚及阳,证见畏冷、早泄、阳痿者,加鹿角霜、巴戟肉、锁阳等;腰膂酸
楚、俯仰不利者,加续断、杜仲、狗脊、龟板、菟丝子等;若肝病传脾、脾虚失运,证见
纳少、脘闷者,去首乌,加白术、茯苓、神曲,砂仁、蔻仁、陈皮、川朴、合欢皮等;若
胁脘掣痛、大便时溏者,去首乌、麦冬,加乌梅、姜汁炒川连、党参、白术等;倘肝阴久
虚、五志之火偏旺、君火妄动,证见心悸、不寐者,加枣仁、远志、丹参、防己、五味子
等;如有夜热、盗汗、脉弦数者,加阿胶,银柴胡、橹豆衣等;如兼挟外感,证见发热、
头胀、头痛、脉数者,加荆芥穗、菊花、金银花、银柴胡、黄芩、青蒿梗、连翘等;如湿
阻气滞,证见身热、溲赤、口苦腻,脉濡或细数者,去麦冬、首乌,加茵陈、滑石、黑山
栀、龙胆草、黄芩、泽泻、赤苓、清宁丸等;胸痹窒闷者,加栝蒌皮、杏仁、薤白头等。
其余随证加减药物,不再一一举列,可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较好。
【附记】本方为陆文彬之师传秘方,用治右胁肿痛,确有效验。
36.2薤蒌四逆散
【来源】汪慎之,《浙江中医杂志》(6)1964年
【组成】酒炒薤白头、炒栝蒌皮、杭白芍各9克,柴胡、炒枳壳、炙甘草、广郁金各
4.5克,桃仁、制香附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舒肝理气,和血定痛。
【方解】本方以薤白通阳逐秽、解痉止痛;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芍药和血止痛、香附
调气止痛为臣;栝蒌清热涤痰、桃仁活血行瘀、枳壳利气宽胸、郁金行气破瘀为佐;甘草
甘缓和中为使,白酒助药力以上行直达病所。使气血通畅,痛自能定。此方舒肝理气、和
血定痛,面面俱到,故可适用于胁肋疼痛之症。本方熔舒肝理气、活血去瘀于一炉,不论
胁痛之由于肝气郁结,或瘀血停着均皆有效,即使原因不明之胁痛,亦具卓效。【主治】肋间神经痛(胁痛)。
【加减】胁痛甚者,酌加川楝子、独活各9克,香白芷6克,青橘叶4.5克;痛剧者,加
乳香,没药各3克;瘀血停蓄者,加刘寄奴6克,红花3克;咳嗽者,加光杏仁、炙苏子各9
克。
【疗效】治疗50例,服药3~8剂,均获痊愈。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
36.3双解散
【来源】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
【组成】川芎4.5克,枳实9克,生甘草6克,片姜黄9克,桂心3克,川郁金12克,五灵
脂9克,炒赤芍18克,金铃子、延胡索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活血舒肝、理气止痛。
【方解】胁痛,或因血不养肝而使肝气横逆,或因肝气郁滞,而使经络不畅。因而方
中用枳实、郁金、姜黄疏肝理气,通经止痛;川芎、赤芍、灵脂活血养血,以养肝脏;金
铃子、元胡同用,名曰金铃子散,善疏肝泻热,行气止痛;桂心通脉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有养血活血之功,能养肝使之不致横逆;善于疏肝理气,通经活络。经络通,胁痛自
止。
【主治】两胁或偏侧疼痛。可用于肋间神经痛。
【疗效】屡用效佳。
36.4肝郁得效方
【来源】高省身,《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全当归15克,赤白芍各9克,醋青皮12克,郁金9克,醋香附12克,广木香9
克,炒枳壳9克,陈皮、焦白术、云茯苓各12克,醋柴胡、甘草各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煎2~3次均可,早、中、晚餐后1~2小时温服。【功用】疏肝理气、和血散瘀、健脾和中。
【方解】本方根据“肝郁证”特点,采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融汇化裁而成。
方以当归为君,二芍为臣,以养血和血,清血疏肝,补而不滞,行而不破。又以郁金、香
附、木香、枳壳、青陈皮等为辅佐,使肝血通畅、肝气疏利而肝郁得解、肝病自祛。肝盛
必干犯脾胃,故用白术、茯苓健脾益胃;甘草和之。本方用柴胡,既为肝胆引经药,又具
有和解作用。拟取“木郁达之”之意,用醋炒可抑其升发,益其疏泄之功。本方在临床上对
一切肝郁及其诱发的各种病证,随证加减用之,每得良效。故名:肝郁得效方。【主治】胁痛脘胀、嗳气频作、消化不良、纳谷减少、身倦乏力、精神郁闷等。并治
慢性肝炎、肝硬变等病。
【加减】气偏虚者,加黄芪、党参;血亏者归芍加量,亦可加用丹参;肝瘀甚而致硬
变者加鳖甲、蒲黄、姜黄、元胡等;纳谷甚差者,加鸡内金、山楂、神曲、砂仁等;脾虚
甚者,加山药、扁豆,术苓加量;大便不利者,偏热加熟军,偏虚加郁李仁。【疗效】多年使用,效果颇佳。
【附记】如外感发热,此方剂不宜用。服药期间应忌辛辣肥腻物,并禁烟酒及郁怒过
劳等。
36.5肝脾双调汤
【来源】刘芝生,《新中医》(12)1986年
【组成】杭白芍、甘草各10克,连翘、厚朴各6克,薄荷3克,麦芽30克,上安桂末、
上梅片末、飞NB021 砂各0.3克(此3味另包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肝理气、理脾健胃。
【方解】本方以甘草缓肝,白芍柔肝,连翘散气分之结;厚朴下气除满、燥湿消胀;
麦芽助胃气上行资脾运,使浊气下降,除胀宽肠,且能缓肝解郁;冰片散郁火,通诸窍;
薄荷疏肝消食,下气消浊;肉桂抑肝木之横恣;NB021 砂制肝中相火妄行。诸药合用,
共奏疏肝理气、理脾健胃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肝脾不和、饮食不消、满闷肝痛、头痛目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