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特点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特点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同时,影响投资增长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变化特点
经过3年治理通货膨胀的努力,199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1993年的%降至%,1997年在惯性作用下进一步滑至%。1998年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新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开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加大了国债投资力度,投资有所回升;1999年由于国债发行时机没有把握好等原因,造成了投资一度滑坡,增速降到%的低谷;这个问题后来得到了重视,从2000年开始,投资增长率逐年提高,2002年达到了%。
近年来投资增长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全社会投资中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国有投资增长对全社会投资“影响力”较大,投资增长机制仍不完善。第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十分紧密。投资很大程度上成为宏观政策的调节手段,主要表现为在经济增长率过高、通货膨胀严重时,减少投资抑制经济过热;在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增长率持续放缓时,增加投资防止经济过冷。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生特点突出,可
持续性和自主增长能力不足。
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资本形成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比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以下各表如无特别说明均同。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
投资分类变动呈现以下特点:
1.从所有制性质上看,个体和其他经济等非国有投资已取代国有投资升至首要地位
1997~1998年,启动内需主要是依靠国有投资的增长,其中1998年国有投资增长率分别高于集体、个体和其他投资增长、和个百分点,国有投资增量部分占全部投资增量比重比1997年上升12个百分点,达到66%。1999年以来,国有和集体投资效益下降,积极性也随之降低。1999年,二者各增长%和%,分别低于个体和其他投资约4个和个百分点;2000年,集体投资有所回升,国有经济投资受上年基数较大的影响仅增长%,低于个体和其他经济投资和25个百分点;2001年国有经济投资增长回升到%,与此同时,个体投资和其他投资则逐步适应经济环境,保持了稳固的上升势头,增长率从1997年的%和13%提升至%和%。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投资增量占全部投资增量的比重由1997年的约37%提升
到约63%,占据了首要地位;2002年,国有和其他投资增长17%,集体经济投资增速提高到%,个体投资继续保持高达%的增长率。可以判断,我国非国有投资已经具有启动迹象。
图2分经济类型各项投资增长率
2.从管理渠道上看,投资重点从基本建设逐步转向更新改造和房地产投资
政府国债投资主要反映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因此政策性投资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是影响基本建设投资的变化。根据不同投资的增长情况,可以分析政策性投资和非政策性投资因素作用程度的变化。表2显示,1998年,基本建设投资是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增长率是最高的,达到%,另一方面其在总投资增量中的比重是最大的,为%,这主要是由于扩大内需政策在初始阶段重点放在基本建设投资上,因此政策性因素对投资影响度很大。1999年,基本建设投资受上年基数较大因素的制约增长率只有%,在投资增量中的比重降低到%,但政策性投资力度仍然很大,而更新改造投资受控制加工工业项目政策的影响,同比下降了%。2000年,投资重点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始由维持短期经济扩张的基本建设投资转向具有中长期性质的更新改造投资上来。当年基本建设投资增速为%,在投资增量中的比重维持在%。更新改造投资增速升到%,比重达到%,为近十年来
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其他投资增幅明显提高,2001年二者在投资增量中所占比重分别为%和%,房地产投资已成为投资增长的主体贡献部分。2002年投资态势有所反复,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率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比重提高了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前期国债投资项目需注入大量后续资金,更新改造投资增长%,比重下降了将近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长%,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比重降低了8个百分点,但这一情况在2003年1、2月份得到扭转,国有及其他类型投资中更新改造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再次提高,分别达到%和37%。这种情况表明,政策性因素对投资增长的影响力度开始下降,非政策因素影响力度正在逐步提高。
表2全社会投资增长情况和增量占全部投资增量比重
图4各项资金来源构成比重
从增长率和比重看。自1997年起国家预算内资金保持了较快增长,1998年和1999年分别达到71%和54%的高速度,到2001年逐步降至%的水平。国家预算内投资在全部投资中比重由1997年的%稳步升到2001年的%;国内贷款增速波动较大,波幅处在3%到17%之间,但其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始终维持于20%左右;利用外资从1997年到2000年一直是负增长,2001年才开始扭转这一态势,比上年微增了%。利用外资比重呈逐年下降之势,由1997年的%下降到
2001年%;自筹和其他资金除1999年增长较低外,其他年份均比较稳定,处于10%以上,比重始终保持在67%以上,2001年为%。
从贡献率看。根据各项资金来源名义增长率以及其构成,我们得出其名义贡献值。1996年,受政策收缩影响,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对全部投资资金来源增长的贡献率仅为个百分点,1997年略微回升到个百分点。1998年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以
来,国家预算内资金对投资资金来源的贡献率大幅上升,1999年达到个百分点,2001年为个百分点;1997年至2001年,国内贷款贡献率由个百分点上升到个百分点,变动情况与预算内资金相类;利用外资贡献率一度从1997年的-个百分点滑到1999年-个百分点的低谷,2001年外资形势好转,贡献率转升为个百分点;自筹和其他资金贡献率2001年为12个百分点,比1997年大幅提升了个百分点。
投资资金来源体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国家预算内资金近年来保持较高增长,有效平衡了因外部环境恶化造成的外资减少的负面冲击,改善了对投资资金的预期,稳定了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的信心。第二,国内贷款的执行受两方面制约。一方面,商业银行为适应金融改革要求,必须降低呆坏账比率,而优质的贷款对象较为缺乏,客观上造成银行贷款谨慎,超额准备金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为配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