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
《地形图的判读》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6ed71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6.png)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不是要求只认识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成果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资料,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学直观理解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绘图,着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3.通过活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2.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地形图(附解析版)
![等高线地形图(附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8c4c4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3.png)
专题03 等高线地形图一、等高线地形图:读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各题。
(1)该图中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
(2)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地形部位②是:____①、②、③、④四地形部位,适合攀岩运动的是____。
(3)该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是____米,①山顶的海拔范围是____。
(4)图中“小河”两字所在河段的流向是____。
图中河流有甲、乙、丙三条河流,其中画错的一条是____,理由是____。
(5)如果图中A点的温度是12.4°C,那么B点的温度是____°C(6)地理兴趣小组同学进行爬山运动,A和B所在地,爬山比较轻松的是____;为什么?____。
(7)甲、乙、丙、丁适合修建水电站大坝的是____。
二、解题技巧:1、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线都是一些闭合的曲线,即使在某一张图上有断开的现象,也会在相邻的图上闭合。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要做到“一读二看”:“一读”是指读数值,读数值可知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等高距等;“二看”是指看疏密和看形状,看疏密可知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看形状可判断不同的山体部位。
2、易混淆的概念:(1)山峰与盆地:山峰与盆地等高线上的数值分布相反(如下图)。
①山峰:等高线数值中心大,四周小;表示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等高线数值中心小,四周大;表示中间低,四周高。
(2)山脊与山谷山脊与山谷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如下图)①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
②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
1、地形类型:利用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形类型,小于200米是平原;200~500米是丘陵;大于500米且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大于500米且边缘等高线密集、内部等高线稀疏的是高原。
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表起伏特征举例平原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较小亚马孙平原高原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青藏高原山地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喜马拉雅山丘陵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东南丘陵盆地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2、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的表示方法如下:地形部位等高线表示方法山峰(山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递减,一般符号为“▲”顶)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鞍部两山峰等高线之间的低矮处,形似“马鞍”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陡崖(峭多条等高线重叠处壁)盆地(洼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外向内递减地)3、坡度判读: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https://img.taocdn.com/s3/m/6c90501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e.png)
怎样识别等⾼线地形图上的⼭峰-⼭脊-⼭⾕-鞍部-陡崖等?怎样识别等⾼线地形图上的⼭峰,⼭脊,⼭⾕,鞍部,陡崖等?等⾼线地图就是将地表⾼度相同的点连成⼀环线直接投影到平⾯形成⽔平曲线,不同⾼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地表显⽰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象,若地表出现平坦开阔的⼭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皆有制作标⽰说明,让使⽤者⽅便使⽤,主要图⽰有⽐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位偏⾓度常见地形:⼀、圆顶丘:等⾼线表⽰宽松,近於环线,表⽰周围低地或接近⾼地⽽凸起的独⽴⼩丘。
⼆、锥形丘:等⾼线成环形线,愈近⾼处,愈密集,多见於⼭地,状如锥形。
三、⼭额:将近⼭顶倾斜峻急之处,斜坡忽然缓平凸出,状如⼈额,由此过后⾄⼭顶等⾼线表⽰此部份特别宽阔向下弯去。
四、斜坡凹形地:为斜坡上低陷⽽浅窄之地,或平原伸⼊⾼地的低浅部份.常为流⽔通过,两侧有棱分隔,形态和⼭⾕极相似。
五、陡壁:棱线末端⼴阔⽽陡直,称做陡壁,临近河⾕或海岸常见之,等⾼线在此特别密集。
六、⼭肩:棱线上部或下部都显得峻急,中部却是缓平,称做⼭肩,等⾼线表⽰中部特别宽阔。
七、⼭脊:为⼀条狭长⽽两侧陡急的⾼地,顶上可能平坦,⼴阔或成⼑⼝等形状,两侧坡度则可能均匀⼀致,或⼀侧急直,⼀侧缓和,多见於⼴阔平坦地区,此外,地势较周围⾼耸⽽绵长的,也可视为⼭脊,等⾼线表⽰⼭脊成椭圆形线。
⼋、⼭坳:位在⼀条狭窄上,两⼭间的低下处,河流从此相背分流,与鞍部⽆明确分别,通常以两侧宽阔⼜缓斜便於跨越的⼭坳,其鞍部两侧较为狭窄险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道路等⾼线表⽰⼭坳,⾃低地向上弯去。
九、鞍部:也是⼭脊上两⼭间的低浅处,但略⽐⼭坳为⾼,如鞍部地形狭窄⽽深下,⽤来作横跨⼭脊两侧的道路,则称做⼭隘参考资料:摘⾃百度怎样通过等⾼线辨认⼭顶鞍部⼭脊⼭⾕陡崖⼭顶凹地⼩环圈,区别要看⽰坡线;⼭顶短线向外指,凹地短线向⾥边。
等高线地形图__最全版
![等高线地形图__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bc2bd5d15abe23482f4d4f.png)
盆地: 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相对较 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
山地的基本要素:
山顶、 山谷(集水区)、 山脊(分水岭)、 鞍部、 陡崖
山脊
山谷
陡崖
分层设色地形图 晕渲图 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晕渲图 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试一试: 下列有河流发育及流向正确的( A )
山
300
200
100
A
脊 100 200 300 B
山
300 200 100
C
谷 100 200 300 D
2、分别沿着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 顶,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确的是(C)
A.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③容易· B.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④容易 C.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②难 D.沿线路③和线路④上山难度一样
(1)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D别是 A.1:1000和1:50000 B. 1:2000和1:50000 C. 1:5000和1:20000 D. 1:20000和1:5000 C (2)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 分别是 A.350米和200米 B.300米和250米 C.300米和350米 D.200米和300米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5种基本地形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800米 > 500米 200米- 500米
0米-200米
地表 起伏不 坡度较 起伏 大,边 陡,沟 程度 缘陡峭 谷较深
等高 中间疏 线特 四周密 密集
征
坡度和缓 稀疏
四周 高中 间低
中间 疏四 周密
平坦 广阔
稀疏 平直
6、海底地形判读
中图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等高线、分层设色图
![中图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等高线、分层设色图](https://img.taocdn.com/s3/m/10ea95dcf46527d3240ce0b5.png)
(记忆)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
山的等高线 中间高 四周低 山峰在地
图上一般用
“ ”表 示
请看《地理图册》 13页
“几种地形的等高线”
鞍部
(理解) 鞍部——
相邻两座山峰 之间的连接部 位
缓坡
(理解)
缓坡—— 坡度缓 等高线稀疏
陡坡
(理解)
陡坡—— 坡度陡 等高线密集
陡崖
(理解)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形图
书本25-27页
请齐读书本25页
等高线
(理解)
将一定范围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 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A B
F E
CD
A B
F E
C
D
等高线
(记忆)
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深线
等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高
距
相
等
等高线地形图:
将某个区域的某 种地形上的各点用等 高线的方法绘制在同 一个平面图上,就形 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五种地形的特点比较: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500米 500米 200 〜 高度 以上 以上 500米
不定 200米以下
地面起 较平 崎岖 伏程度 坦
崎岖 中间低、 较平坦 四周高
几何图 形区分
常见的陆地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陡崖—— 等高线重合在一 起
山脊
(理解)
山脊——
两边低 中间高 等高线向低处弯 曲
山谷
(理解)
山谷——
两边高 中间低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容易发育成河流
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顶的高度范围
![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顶的高度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595339d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b.png)
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顶的高度范围
求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范围
【解析】该图等高距为100米,所以图中山峰至少为400米,也就是最低海拔高度为400米,但该图没有画出下一条500米等高线,说明山峰没有达到这一个高度,但可能是499.99……米,但不会达到500米,因为如果够500米,就会再画出一条等高线了。
如下图所示
因为山峰海拔不到500米,所以不可能有500米的等高线画出。
山峰的实际海拔高度范围就是:
500米 > 山峰高度≥ 400米
【方法】山峰的海拔范围,大于等于其最内圈等高线海拔,小于内圈海拔加等高距。
【拓展】求下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范围。
请在留言处作答。
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地理等高线地形图](https://img.taocdn.com/s3/m/41ee8d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6.png)
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
01
了解地形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帮助人们了解地形特征,
从而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路线和进行户外活动。
02
判断地理位置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地理位置,例如山峰、山谷、鞍部等位
湖泊
湖泊在地形中表现为低洼地带,等高 线地形图上表现为闭合的等高线区域, 且数值较低。
04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例分析
山地等高线地形图实例
总结词
陡峭、峰峦叠嶂
详细描述
在山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形陡峭,山峰和山谷的形态清晰可见。由于地势较高,水往低处流, 形成溪流、瀑布等水文特征。此外,山脊和山谷的走向、坡度以及山峰的位置也是地形图中的重要信息。
陡崖
陡崖是地形高度变化较大的地 方,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为等
高线密集的区域。
如何判断坡度、坡向和倾斜度
坡度
坡度是坡面的倾斜度,可以通过 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等高 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峭;等高线
越稀疏,坡度越平缓。
坡向
坡向是坡面的朝向,可以通过等高 线的形状来判断,等高线呈环形则 表示无坡向;若等高线呈直线形状 则表示有坡向。
绘制等高线
地图输出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等高距和 等高线密度绘制等高线,同时根据需要添 加颜色、标注等信息。
将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输出为纸质或电 子版地图,供人们使用和参考。
02
等高线地形图的构成要素
高程
01
高程是指某一点相对于某一基准 面的垂直高度,通常以米为单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高程用于 表示地形起伏和地势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
![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https://img.taocdn.com/s3/m/ddcf4bc1195f312b3169a5ee.png)
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谷、山脊的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教学上一直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地方,自己心里明白却不知道怎样让学生也理解,我觉得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是比较容易的,在地形图上山峰一般用黑色的三角这一图例来表示,难区分的是山脊和山谷。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在课前用我们农村常见的泥巴先制作出一个山体的模型,上面包含了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然后在模型上用不同颜色的铁丝表示等高线,同时根据制作的模型画出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为上课做准备。
2、上课时根据实物模型和依据实物模型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找出什么是山脊和山谷,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它们的特征和区别,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一组弯曲等高线凸出方向指向海拔高处的为山谷;凸出方向指向海拔低处的为山脊。
3、在同学们理解的差不多的时候通过大量习题加以巩固,并最终熟练掌握。
我觉得要上好这节课让同学们多动脑、多动手、多思考是最主要的,以上是我在教授这节课时常用的方法,我把它总结出来,希望同行们多多指教,提出宝贵意见。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https://img.taocdn.com/s3/m/7962f446be1e650e52ea9962.png)
“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陡坡与缓坡的识别 山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凸坡与凹坡的识别 凸坡阻挡视线
地势从高到低等高线先疏后密---凸坡 地势从高到低等高线先密后疏---凹坡
五、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步骤
1、先看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 2、找出海拔的高低 点及地势变化 3、找出地图中的 主要地形
650
A
A
B
600 500 400 300 200
B
高程差计算方法: 高小-低大≤ H<高大-低小
650
A B
A
600 500 400 300 200
B
陡崖相对高度H:(n-1)d≤H<(n+1)d
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
两点相对高度的计算
1、等高线上任意两点 的相对高度
B A
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 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 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150
100 200 200 150
100 100
150 100
200 150 100 150 100
示坡线
---表示海拔降低方向的短线
三、不同地形的表示方法
山顶、鞍部、陡崖
山脊与山谷
A
B C
D E F
几种特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新月形沙丘
梯田
火山
判断五大地形类型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 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 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弯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 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
怎么看等高线地形图
![怎么看等高线地形图](https://img.taocdn.com/s3/m/7fff27b9f121dd36a32d82e7.png)
怎么看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地形名称:(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7)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
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8)阳坡与阴坡:等高线地形图中,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
阳坡与阴坡的确定要联系南北半球与纬度。
2.相关线面:(1)示坡线:画在等高线一侧,由地势高处指向地势低处(2)脊线: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3)槽线: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4)分水岭: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5)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3.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
在地图上用海拔高度表示地面高度;等高线图上所标的注记数字均为海拔高度,非相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的数值可能比海拔高度小,也可能比海拔高度大。
★选点: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如疗养地建设一般要考虑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等条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常常要求学生根据光照条件选择适宜地点修建疗养院。
★选线:a)选择交通路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地形地势,要考虑距离长短,路线平稳等因素。
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须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的通过河流,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地段。
b)在选择引水路线时,不要仅仅被远近所迷惑,而应考虑水往低处流这一关键,以确定较合适的引水线路。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https://img.taocdn.com/s3/m/e18673677e21af45b307a8d5.png)
≥500米,<600米
200≤H <400(交叉相减) 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相对高度,一是求最大可能相对高度,二是求最小 可能相对高度。 公 式:(n-1)d≤H<(n+1)d
最小 相对 高度
最大 相对 高度
(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200米,≤300 米
1.高度计算 (1).相对高度的计算 (2).陡崖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估算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3). 闭合等高线的数值
(3)在下图中用虚线表示出集水区域
集水面积
淹没面积
3.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
A.KLOP线
C.KMNQ线
B.KMOP线
D.KRQ线
(2)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
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
合理的路线是( A.KRQPT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 )
A.③④ B.②③ A.山脊、山谷 C.山谷、山脊 C.①② D.①④ B.山脊、山脊 D.山谷、山谷 (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和判读
1.相对高度的计算
例:该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多少? AB的相对高度:
B A
300<H <500 600<A <700 300<H <500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判读
1.相对高度的计算 2.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3.判断气候特征 4.区位选择如选择点、线、面 (1)选点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 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 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 域阔深的避风港湾 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等高线地形图PPT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94c204360cba1aa911dab2.png)
A点的海拔: 50< H <300 A
悬崖顶的海拔: 250≤H <300 悬崖底的海拔: 50< H ≤100 悬崖的相对高度:150≤ H <250
350
250
300 250
<300
200
150
100
100
>50
50
-
0
19
例4
C处地形相对高度是多少?
(230-200) ≤ H < (240-190)
• ②工业区选址
• 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节省建设 投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 ③聚落分布
• 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低平、 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山区聚落规 模小、数量少;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 分布在平原地区)。
B.植水稻 D. 营造混交林
读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 (1)该岛最高与最低点气 温差最大不超过 ℃
• (2)试分析A、B两地降水 的差异及原因。
• (3)在下框中绘制甲乙两 地的地形剖面图。
• (4)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 特征。
-
28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四周低中部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组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叚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
-
第4讲 等高线地形图
![第4讲 等高线地形图](https://img.taocdn.com/s3/m/5664f810a300a6c30c229f1c.png)
E
P
200m 250m
150m100m
Q
F
1.P、Q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Δ h=250m-100m=150m 2.E、F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若两地海拔为不定值,则两地相对高差为不 定值:(n-1)d < ΔH高差<(n+1)d (n为两地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E
P250m
200m
100m
(4)拟在该区建一大型水电站,用“//”标出最佳坝址,并说明理 由,同时用斜线画出图中被水库淹没的地区。 ①峡谷地带,坝体宽度较小,筑坝工程量小,投资省
②其上游为盆地,集水面积大;河流支流多,水流大 ③峡谷地带,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例: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图,完成问题。
(5)拟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 的是 。为什么?
400 200
300
判断A、B两点的海拔高度?
400 200
A
300
B
300m<A<400m
0m<B<100m
(2)“一条等高线两侧高度变化趋势相反” 中间高两侧低 A>500m
A
500m 400m
300m
B
判断A、B两点的海 拔高度。
300m
中间低两侧高 B<300m
400m
500m
例:判断图中A、B的海拔范围各是多少? A:150米>HA>100米; B:50米>HB>0米。
规律2: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例、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 是
B
。
A 0 2千米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https://img.taocdn.com/s3/m/ddc81f1159eef8c75fbfb3bd.png)
(3)等高线地形图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选建水库坝址: 水库坝址宜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 直落差大)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 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 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区域。
②与运输线路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 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交通线路的修建一般往往 与等高线平行,即“之字形”(盘山)线路。 如果一定要从地表经过山区,往往选择从鞍部 位置穿越。 引水线路的选择应遵循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 的原则。 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 过山脉、大河等。
南 (4)疗养院位于 (南 北)坡。 (5)已知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 17℃,此时D点的气温应在 14.6 ℃以下。 (6)图中a、b、c中,哪一条不属于河流的支 流?为什么? C,它是山脊线
(7)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 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为什么?
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等值线图
等高线(等深线) 等温线(水温、气温) 等压线(等压面) 等降水量线 等盐度线 等震线 等潜水位线 太阳高度等值线
……
等值线的特点
①同线等值; ②等值距全图一致(特别标出例外);
③等值线均为闭合曲线,等值线(除等高线外)一 般不相交、不重合;
④等值线疏密程度表示数值变化快慢。
(07江苏)2.图2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单位:米)”,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图回 答 (1)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 C 景观相符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 ) A.滑坡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谷、山脊的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教学上一直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地方,自己心里明白却不知道怎样让学生也理解,我觉得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是比较容易的,在地形图上山峰一般用黑色的三角这一图例来表示,难区分的是山脊和山谷。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在课前用我们农村常见的泥巴先制作出一个山体的模型,上面包含了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然后在模型上用不同颜色的铁丝表示等高线,同时根据制作的模型画出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为上课做准备。
2、上课时根据实物模型和依据实物模型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找出什么是山脊和山谷,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它们的特征和区别,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一组弯曲等高线凸出方向指向海拔高处的为山谷;凸出方向指向海拔低处的为山脊。
3、在同学们理解的差不多的时候通过大量习题加以巩固,并最终熟练掌握。
我觉得要上好这节课让同学们多动脑、多动手、多思考是最主要的,以上是我在教授这节课时常用的方法,我把它总结出来,希望同行们多多指教,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