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孔乙己》教案设计
《孔乙己》优秀教案(精选16篇)
《孔乙己》优秀教案(精选16篇)《孔乙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致含蓄的布局。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尝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亮、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悟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认真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亮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中引导同学结合时代背景,深化分析和思索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比比较,了解封建末期学问分子的心态。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伴侣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爱《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会它简单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二、资料助读1、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旧存在,孔孟之道仍旧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挽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时,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讲课文,注重分析。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对重点词汇、成语、典故的讲解,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教师强调鲁迅作品中的批判精神,以及《孔乙己》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以下书面作业:
a.根据课堂学习,概括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并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进行分析。
b.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社会环境描写,阐述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朗读、复述、概括、分析、评价等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情境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人物、情节、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社会背景理解:学生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有限,可能难以理解鲁迅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4.阅读策略:学生可能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如概括、分析、评价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典故。
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简要介绍《孔乙己》这篇课文,包括创作背景、故事梗概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五篇】.篇一篇二一、讲读分析第二部分(第4节至第9节)。
1.交流漫画作业,加深对孔乙己的印象。
2.指名朗读第4节至第9节的内容,思考:(1)孔乙己一出场就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他为什么会成为嘲笑的对象?别人嘲笑他时,他怎样答对?表现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学生回答,点明:从他外貌特征看,他既穷困潦倒,又要摆读书人的架子,显示出比“短衣帮”高贵。
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毒害,总脱不下那件破长衫。
既穷又懒,衣服又脏又破,那件长衫十多年不补,不洗。
付酒钱时还要“排”。
一个“排”字,传神地刻画出他摆阔的情态。
“夹些伤痕”,又说明在他身上发生过某些事件。
从他语言特点看,满口“之、乎、者、也”,难懂,表现他的迂腐不堪。
当别人揭他“偷”的疮疤时,他的表现是“不回答”,逆来顺受;当别人再挑衅时,他“睁大眼睛”辩解;别人揭穿事实后,他窘得“涨红了脸……”自我解嘲以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样抓住特征进行描绘,使一个心灵受到侮辱的形象,跃然纸上。
性格刻画入木三分。
比如,在他被侮辱之时,他仍要表现出高人一等,知书识理,满口“窃书不能算偷……”以表现自己的斯文。
可见,迂腐可笑到何等程度。
(2)孔乙己为何只好向小伙计说话?向孩子们说话?孩子对他采取什么态度呢?从教写字和吃茴香豆的事情中反映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孔乙己感到孤苦寂寞,只好和孩子们说话,以求得安慰。
他社会地位低下,和劳动人民一样处于社会底层,而又由于迂腐和品行不端,更为低下,连小孩都看不起他。
一个“配”字,极其深刻地揭示了他十分低下的社会地位。
教写字和吃茴香豆二事,反映了孔乙己的善良,也进一步刻画其麻木不仁,迂腐可笑。
“回”的四种写法,其实很少这样用,但孔乙己是受科举制度愚弄毒害的知识分子,常把一些无用的字看作学问与本领,可见毒害之深。
热衷于功名利禄,对小伙计不仅夸耀,而且灌输做掌柜往上爬的思想(“多乎哉?不多也”的来历:别人说孔子多才多艺,孔子说:“多吗?不多啊。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篇一设计目的:《孔乙己》一文的对话描写在全文中占很大的比重,理解文中有关人物的对话,对把握全文、领会主旨有着特殊的作用。
本设计拟从人物的对话切入,以对话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领悟鲁迅先生“画眼睛”“勾灵魂”之白描手法及其作用。
进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及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
设想及步骤:一.以师生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教师举例阿累的《一面》引发学生回忆文章里面有关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指导学生得出感受:每处笔墨均极为简省,可描写的人物形态特点却逼真感人。
让学生体会到肖像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由此引出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时常用的“白描手法”(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同时向学生进一步介绍:在鲁迅看来,一位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还有“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感情,便是连面目身体也表示着(《鲁迅全集》第4卷第466页)”的另一高超手法,从而将话题由外貌描写方面自然过渡到语言描写方面。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入手,去分析其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从而导入对新课《孔乙己》语言描写这一成功范例的探究性学习。
二.明确人物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话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对话的概念广义的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话,主要指两个人之间的口语交流,即“会话”,但也包括一个人有时的“独白”。
“言为心声”,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2.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话的段落,并指出其中哪些段落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让学生在文中用序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标出。
三.师生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对话1.学生找出文中的七个对话段,并明确其中有五个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学生回答,教师必要时加以指点)。
2.师生先就找出的五个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对话,依次展开讨论。
孔乙己教案教案8篇
孔乙己教案教案8篇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应认真准备详细的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设计教案时,我们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孔乙己教案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孔乙己教案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作者)《孔乙己》拓展练习一、(20XX?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孔乙己》一文的3、4、7、8自然段、完成下列题。
(9分)1、孔乙己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各种笑声,然而这些笑声往往是与轻松、欢乐无关的。
请仔细品味选文中的笑,说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3分)答:____▲________▲____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性格中包含着柔情和顽强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方面。
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个性也是不止一面的。
请联系上面文字,说出你对此的理解。
(3分)答:________3、下面的句子都用到了总是这个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7篇)孔乙己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理清情节结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认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二、重点和难点: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要素。
说明:为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本文的教学侧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基本特征,认识小说的要素。
为了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有意识地按照熟悉内容→理清情节→了解环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的过程来分步进行。
由于时代的差别,加上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学生比较缺乏,可能会增加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教师应对这方面内容作适当补充说明。
又由于这篇小说是以几个生活片断组材的,情节的连贯性不强,教学时,可以以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解决情节结构问题。
要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出有关规律性的知识,不可硬灌。
三、突破口为什么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说明:选定这一突破口,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的活动,促使他们进一步钻研课文关注人物形象问题。
因为这一突破口涉及两个人物,提示学生通过作比较的方法从人物的作用,与中心的关系等方面作思辨。
了解小伙计的作用,也就解决了情节结构问题;了解了孔乙己的作用,可以学会确定主要人物的方法,同时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
四、基本教学流程:(一)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默读单元教学要求,并作圈画、批注。
2、交流圈画批注的内容,教师作归纳、补充。
说明:这一过程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习的方向,把握学习重点,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采用默读的方法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一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初读课文,熟悉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提纲,以小伙计的口气叙述孔乙己的遭遇。
2、抽学生复述,全班补充、修正。
3、教师作引导,明确:(1)小伙计所见所闻孔乙己的遭遇,就是这篇小说的情节(小说要素之一)。
《孔乙己》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孔乙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孔乙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朗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通过孔乙己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教学重点:1.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2. 理解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乙己的内心世界。
2. 培养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能力。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孔乙己》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参考文献。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对新课产生兴趣。
2. 文本分析(15分钟)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理解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3. 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孔乙己为什么总是被人嘲笑?2. 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了他的命运有何影响?3. 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问题?4.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身边的现象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乙己这个角色的看法。
2. 选取一个与孔乙己类似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 推荐一本关于文学鉴赏的书籍,简述其内容特点及对你的启发。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孔乙己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来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的反应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鲁迅的作品,如《阿Q正传》、《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讽刺手法。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孔乙己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在社会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和同情。
(2)认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孔乙己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在社会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2. 深刻领会课文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了解其在社会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和同情。
(2)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
5.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阅读更多鲁迅先生的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孔乙己》,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并简要介绍阅读体会。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孔乙己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鲁迅讽刺手法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鲁迅同情底层人物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认知。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3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2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咸亨酒店,今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小说,去认识一位读书人——孔乙己,去听听他的声音,说说他的为人,评评他的人生。
(板书课题:孔乙己)(导入环节使用情境法,把学生先带入情境中,并简单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读孔乙己的声音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很容易辨认,因为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今天我们先来读读孔乙己的语言,听听孔乙己的声音,说说孔乙己的为人。
(《孔乙己》的品读方法很多,许多成功的案例,有从“半”字入手的,也有抓住“手”做文章的,还有抓住“笑”来解读的,这次也是受“一词立骨”的启发,抓住“声音”来拎起全文,品读人物)请大家阅读课文4-11小节。
看看孔乙己都是在什么情境下发出声音的?要求:用——划出孔乙己说出的话或发出的声音,用[]划出说话时的神情姿态,外貌动作。
(学生边找边读边小结)生1:在课文第4小节中,别人说他“偷书”时,他辩解了。
师:你能读一读他的辩解吗?生1有模样有样的朗读。
生2:他跟小朋友抢豆时说话了。
师:是“抢”还是?生2:是护!师:你能不能一边做做孔乙己护豆的动作一边读一读他的语言?生2煞有其事地表演读,老师适当指导其动作。
生3:孔乙己还在教小伙计识字时说话了。
师:你能跟你的同桌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对话吗?生3和同桌一起演读生4:孔乙己还在最后一次出现时说话了。
师:大家基本上都找到了孔乙己有内容的声音了,还有一次他被大家说得只能用“之乎者也”这样大家都半懂不懂的语言来掩饰,这是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生5:是在别人嘲笑他没有进学时,他发出的声音。
师:很好,我们通过寻找并朗读找出了孔乙己在不同时候,不同情境下发出的声音。
一起总结如下:屏显1:1、“偷”“窃”之辩2、进学之痛3、教茴之诚4、护豆之呆5、断腿之悲师:孔乙己从开始还能辩白,到后来的哀求,最后只是在别人的笑谈中用手默默地“走”开了,留下的是一个苍凉的背影。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能够欣赏并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和同情心。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孔乙己》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 欣赏并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
2. 分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欣赏并分析课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孔乙己》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3)解读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坚强意志。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范文6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范文精选6篇(一)教案范文:《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底层社会人物孔乙己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并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技巧。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孔乙己》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技巧,包括揭示社会问题和塑造形象的手法。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故事的主要内容及思想。
2. 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用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公平的待遇?请谈一谈你的经历。
Step 2:背景知识介绍(5分钟)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并引出本课文的主题。
Step 3:阅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15分钟)学生们分组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3. 孔乙己最终的结局是什么?Step 4:讨论故事的含义和主题(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故事中有哪些不公平的现象?2. 孔乙己为什么会成为社会的弃儿?3. 故事想要表达什么思想?Step 5: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创作特点和写作手法,如通过描写细节来塑造形象,通过对话揭示社会问题等。
Step 6:分析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的写作手法(15分钟)学生们分组讨论,分析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揭示社会问题和塑造形象。
Step 7:课文梳理和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故事的主要思想、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以及学生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作业一:请写一篇作文,你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感受和思考。
作业二:背诵和朗读《孔乙己》故事。
《孔乙己》优质课教案(九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课堂互动情况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但仍有部分 学生表现出被动状态,需要我进一步思考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氛围更加活 跃。
课堂节奏把握
在课堂节奏的把握方面,我觉得本节课稍显紧凑,部分环节未能充分展开。在今后的教学 中,我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重点内容得到充分讲解,同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和讨论。
神。
03
开展拓展阅读活动
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我将组织拓展阅读活动,推荐一些与《孔乙
己》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
力。
教学内容调整
增加背景知识介绍
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对作品背景不够了解,我打算在教学内容中增加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主题和人物形象。
家校合作
反思家校合作的状况,是否能够形成有效的 教育合力。
教学满意度
了解家长对教学的满意度,是否有需要改进 的地方。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了解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情况,与家长的沟 通是否顺畅。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效果反思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是否深入
在讲解《孔乙己》时,我注意到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学生对于孔乙 己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理解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 加强人物形象分析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04
教学目标实现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 内容是否完成。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课堂氛围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否有 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节奏把握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主人公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课文《孔乙己》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征,探讨其社会背景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讨论课文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梗概简要介绍《孔乙己》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概括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和他的遭遇。
2.2 语言与描写手法分析课文中的语言描写,如对话、独白等。
探讨作者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孔乙己形象的方式。
第三章:孔乙己形象分析3.1 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如善良、自卑、固执等。
讨论这些性格特点如何影响他的命运。
3.2 社会背景与个人命运探讨孔乙己所处的社会背景,如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人际关系等。
分析社会背景如何影响孔乙己的命运和发展。
第四章:幽默与讽刺手法4.1 幽默手法的运用分析课文中的幽默元素,如对话中的俏皮话、夸张表达等。
探讨幽默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4.2 讽刺手法的运用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物形象的讽刺等。
讨论讽刺手法在文中的目的和效果。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如关于封建社会的知识。
5.2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孔乙己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3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孔乙己形象的分析文章。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如阅读其他鲁迅的作品,扩展对鲁迅文学风格的认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与反馈6.1 教学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孔乙己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手法的鉴赏和批判能力。
6.2 教学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下5孔乙己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在默读浏览的过程中,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品读描写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文段,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品读描写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文段,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演绎法【教具准备】课件、人物对话片段缩印版、小黑板、硬币、碗等演绎辅助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中提到:“我曾问过先生,在《呐喊》中哪一篇最好。
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
我问它的好处,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风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乙己》,去看看孔乙己苦在何处。
(学生齐读课题、作者,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新授(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活动一:初识“苦人”孔乙己】1.默读课文,标注疑难字词。
读完告诉我,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孔乙己。
①落实自读,检查字词。
②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谈初印象)(教师:文中有没有哪一句话直接交代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引导学生找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PPT出示此句)(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出示PPT,提醒学生做批注。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教师:文章中提到站着喝酒的是哪一类人?预设:短衣帮。
教师:这类人是做什么的?预设:做工的人。
教师:他们只买什么?预设:买一碗酒。
教师:买了以后怎么喝的?预设:站着喝。
教师:穿长衫的呢?预设:坐喝。
教师:而且是?预设:要酒要菜。
教师:说明这类人比短衣帮?预设:富裕。
教师:所以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预设:他生活贫困、经济拮据、社会地位与短衣帮相同,进不了酒店坐喝。
教师:那他怎么又穿长衫?学生若回答不上来可继续引导:同学们在校每天穿校服代表什么?预设:我们是龙岗人。
/我们龙岗学子的身份。
教师:孔乙己穿长衫说明?预设:是他读书人身份的象征。
教师:在古代,长衫是传统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饰,穿长衫通常被认为是富裕的上层人士或有文化的人。
九年级课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课文《孔乙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孔乙己》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课前准备与教学资源2.1 课前准备准备课文《孔乙己》的文本材料。
收集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文章。
准备教学多媒体辅助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2 教学资源课文《孔乙己》原文。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
教学多媒体辅助材料。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方法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对课文《孔乙己》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和现实意义。
3.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
讨论并回答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特点,探讨其性格和命运。
3.3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短文。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4 课堂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孔乙己的理解和看法。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深入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评估方法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写作练习和讨论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反馈与改进提供针对学生写作练习的反馈,指导其改进。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帮助其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孔乙己的生活场景。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孔乙己为主人公的故事。
5.2 拓展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如鲁迅的其他小说。
引导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阅读俱乐部,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续)6.1 教学目标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抓住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4、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领悟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学习重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先生的《范进中举》,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先生有名小说《孔乙己》,也是讲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二、知识链接1、作者回顾: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
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
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南腔北调》等专集。
2、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较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一认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学习鲁迅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二理解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学习本文遣词造句的简炼精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难点: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
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道理的。
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
这又是为什么呢?学习之后我们可得到回答。
这篇文章是举世闻名的著作,情深意深含蓄深沉,必须认真阅读,积极思索,好好领会。
二检查预习,点出传神之笔。
谁能准确地回答: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这是一种怎样的特殊身份?学生回答后,点明:“孔乙己”是“绰号”,不是姓“孔”名“乙己”。
孔乙己三字出自旧描红簿,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大意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姓名都不知道,以“绰号”代名字,可想而知这个人物的命运不佳,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教学5篇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5篇《孔乙己》是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发表于《新青年》,后编入《呐喊》。
该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迂腐不堪、四体不勤,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1一、讲读分析第二部分(第4节至第9节)。
1.交流漫画作业,加深对孔乙己的印象。
2.指名朗读第4节至第9节的内容,思考:(1)孔乙己一出场就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他为什么会成为嘲笑的对象?别人嘲笑他时,他怎样答对?表现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学生回答,点明:从他外貌特征看,他既穷困潦倒,又要摆读书人的架子,显示出比“短衣帮”高贵。
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毒害,总脱不下那件破长衫。
既穷又懒,衣服又脏又破,那件长衫十多年不补,不洗。
付酒钱时还要“排”。
一个“排”字,传神地刻画出他摆阔的情态。
“夹些伤痕”,又说明在他身上发生过某些事件。
从他语言特点看,满口“之、乎、者、也”,难懂,表现他的迂腐不堪。
当别人揭他“偷”的疮疤时,他的表现是“不回答”,逆来顺受;当别人再挑衅时,他“睁大眼睛”辩解;别人揭穿事实后,他窘得“涨红了脸……”自我解嘲以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样抓住特征进行描绘,使一个心灵受到侮辱的形象,跃然纸上。
性格刻画入木三分。
比如,在他被侮辱之时,他仍要表现出高人一等,知书识理,满口“窃书不能算偷……”以表现自己的斯文。
可见,迂腐可笑到何等程度。
(2)孔乙己为何只好向小伙计说话?向孩子们说话?孩子对他采取什么态度呢?从教写字和吃茴香豆的事情中反映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孔乙己感到孤苦寂寞,只好和孩子们说话,以求得安慰。
他社会地位低下,和劳动人民一样处于社会底层,而又由于迂腐和品行不端,更为低下,连小孩都看不起他。
一个“配”字,极其深刻地揭示了他十分低下的社会地位。
教写字和吃茴香豆二事,反映了孔乙己的善良,也进一步刻画其麻木不仁,迂腐可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2、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范进中举》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因中举而疯的读书人范进,而今天这件课,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读书人孔乙己,去看看他的命运又如何?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课文,思考几个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语句,理解其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
2、分析感悟: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酒店的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
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
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三、重点研读: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明确人物的刻画方法
从刚才的分析中,孔乙己已经在我们心中刻下了这样的印象:这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贫穷、悲哀的小人物,但我想孔乙己在每个同学的心目中的形象肯定还有丰满,还要独特。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并明确作者的描写方法。
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明确: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在分析过程中,穿插学生的朗读,并适当板书)
四、深入探究
孔乙己是这样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任务,但他的悲剧命运却是在众人的哄笑中惨淡收场的。
(1)、课文共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
(2)、众人为何哄笑?
(3)、众人的哄笑让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孔乙己在众人的哄笑中“粉墨”登场,在众人的笑声中强自表演,又是在众人的笑声中惨淡谢幕,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
(4)、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小组探讨解决)
五、布置作业
1、自渎课文,进一步理解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2、感悟小说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