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体系及其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体系及其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迅猛发展,全球资本与中国内地的廉价劳动力在东部沿海地区不断结合。

这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带来了中国城市空间布局的巨大变化。

先通过数据来看看城市体系结构的直观变化
数据来源:《新中国 50 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85—2007)》
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的典型事实
(一)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单近年来趋于稳定
总结1949—2007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同改革开放以前,特别
是同1984年以前相比,我国城市化增速明显加快。

统计显示,城市化率1949—1984年由10.6%仅上升到23%,年均增加0.35%;从1985—2000年由23.7%迅速上升到36.2%,提高12.51%。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2007年末城市化水平达到44.9%,年均增加0.96%。

从城市数量上看,1985—2007年期间,累计新设城市390座,合并与撤销城市58座。

其中1985-1998年期间城市数量急剧增加,以撤县设市为代表的新城市大量出现,从1985年324座增加到1998年最高的668座但自1998年以来,我国设市城市总数量开始趋于稳定,至2007年全国共有城市656座。

城市平均人口规模相应体现为在1985—1997年期间明显下降,但1998—2007年以来开始保持持续上升趋势。

(二)大中小城市都有较快增长,城市规模分布从“双峰状”演进到“单峰状”
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数量的变化,我国整个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也发生了巨
大的调整和变化。

从数量上看,1985 年我国共有地级及以上城市165 个,人口超过100 万的城市仅有21 个,2007 年增加到287 个,13 个城市人口超过400 万,10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17 个。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也由52 个增加为226 个,50 万人口以下城市则由245 个增加到430 个;20—50 万人口规模城市的比例在2000 年之前不断增加,但之后开始持续下降;100—200 万和200 万以上城市比重在开始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2000 年以来上升趋势明显;图2 刻画的是我国221 个固定地级及以上城市1985、1995 和2005 年城市规模对数的Kernel 密度图。

我们发现,从1985 到1995 再到2007 年,城市相对规模具有明显的两个特征:一是整体曲线不断向右平移,表明大中小城市规模都获得了较快增长,中小城市不断晋升为大中型城市,城市平均规模和大城市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二是从形状上看,我国城市规模分布1985—2007 年从“双峰状”演变为“单峰状”,集中趋势明显。

(三)城市规模政策已由“严格控制”实现向“协调发展”的重大转变
自 1984 年以来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当中,国家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城市规
模政策。

如市领导县的新体制的推行等都带来了整个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内生性变化。

本着“谨慎初战,务求必胜”的原则,1998 年之前以“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市规模控制政策为主,自 2000 年以来,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则逐渐开始提上日程。

接下来我准备探索我国城市体系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和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模式”是否形成,但是好像比较深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