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课程教案:基础会计授课教案

课程教案:基础会计授课教案

一、教案名称:课程教案基础会计授课教案二、课时安排: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3. 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记账方法。

4. 能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简单的会计分录和账簿登记。

四、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会计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解释会计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介绍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3. 会计科目的分类讲解资产类科目的分类和特点。

讲解负债类科目的分类和特点。

讲解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分类和特点。

讲解收入类科目的分类和特点。

讲解费用类科目的分类和特点。

4. 记账方法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规则。

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演示账簿登记的步骤和技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会计知识。

3. 互动教学法: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账簿的登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会计分录和账簿登记的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基础会计学》等。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讲解会计概念和示例。

3. 会计分录和账簿登记练习题:用于学生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4. 会计模拟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经济活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会计基本概念和作用:使用教材或教参,详细讲解会计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3. 讲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通过示例,解释会计要素的分类和会计等式的应用。

4. 讲解会计科目分类:分别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类科目的分类和特点。

基础会计学课程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学课程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学课程-电子教案第一章:会计基础概念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1.2 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1.3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4 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会计分录与记账凭证2.2 账簿与日记账2.3 总账与明细账2.4 会计报表与账户余额第三章:账户式记账法3.1 资产类账户的记账规则3.2 负债类账户的记账规则3.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记账规则3.4 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记账规则第四章:财务报表分析4.1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4.2 资产负债表分析4.3 利润表分析4.4 现金流量表分析第五章: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5.1 会计政策的概念与分类5.2 会计政策的运用与变更5.3 会计估计的概念与分类5.4 会计估计的运用与变更第六章:存货的核算与管理6.1 存货的分类与确认6.2 存货的核算方法6.3 存货的盘存与处理6.4 存货的管理与控制第七章: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7.1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7.2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7.3 固定资产的报废与处置7.4 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第八章:应收账款与坏账管理8.1 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8.2 应收账款的核算方法8.3 坏账损失的估计与核算8.4 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第九章:税收与企业会计9.1 税收基础与税务会计9.2 增值税的核算与管理9.3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与管理9.4 其他税种的核算与管理第十章:会计软件的应用10.1 会计软件的类型与功能10.2 会计软件的安装与使用10.3 会计软件的日常操作与维护10.4 会计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短期金融负债的核算11.1 短期金融负债的确认与计量11.2 短期金融负债的核算方法11.3 短期金融负债的利息核算11.4 短期金融负债的风险与管理第十二章:长期负债的核算12.1 长期负债的确认与计量12.2 长期负债的核算方法12.3 长期负债的偿还计划12.4 长期负债的管理与控制第十三章:所有者权益的核算13.1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确认13.2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法13.3 利润分配的核算与处理13.4 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分析第十四章:会计期末调整14.1 会计期末调整的目的与原则14.2 会计期末调整的项目与方法14.3 会计期末调整的会计分录14.4 会计期末调整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第十五章:审计与会计信息质量15.1 审计的概念与目的15.2 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5.3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与保障15.4 审计报告的编制与使用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会计基础概念重点:会计的定义与作用、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基础_教案(3篇)

会计基础_教案(3篇)

第1篇课程名称:会计基础授课对象:中职二年级学生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对象。

- 掌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2.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

- 能够正确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 能够进行简单的账簿登记和结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节:会计概述- 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对象2.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3. 第三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4. 第四节:会计凭证和账簿- 会计凭证的种类和填制方法- 账簿的种类和登记方法教学重点:1.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 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登记方法教学难点:1. 会计基本假设的理解和应用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运用3. 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登记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会计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会计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

4.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会计吗?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第一节:会计概述- 讲解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和对象。

- 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作用。

2.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讲解会计基本假设的含义和作用。

- 讲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涵和重要性。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解释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强调会计的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财务信息的功能1.2 会计要素介绍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解释各要素的含义和重要性1.3 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讲解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和会计分期介绍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一致性和实际成本原则第二章:会计记录和会计科目2.1 会计记录的方法介绍会计记录的两种方法: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强调复式记账法的应用和重要性2.2 会计科目的分类讲解资产类科目的定义和主要包括的内容解释负债类科目的含义和主要包括的内容介绍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概念和主要包括的内容2.3 会计分录解释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演示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强调会计分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第三章:会计凭证和账簿3.1 会计凭证的分类和作用介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定义和区别解释会计凭证在会计记录中的重要作用3.2 账簿的分类和设置讲解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的定义和区别强调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的重要性3.3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介绍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步骤:凭证的审核、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演示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具体操作第四章:财务报表4.1 财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财务报表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财务报表在决策和评价企业经营状况中的作用4.2 主要财务报表的内容和格式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定义和内容讲解各财务报表的格式和编制方法4.3 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解释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演示如何分析财务报表并解读其中的信息第五章:会计循环和会计政策5.1 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讲解会计循环的步骤:确认、计量、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强调会计循环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5.2 会计政策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政策的定义和作用介绍会计政策包括的内容:计量基础、资产折旧方法、收入确认方法等5.3 会计估计的概念和作用讲解会计估计的定义和作用强调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第六章:存货的核算6.1 存货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存货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存货类型强调存货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6.2 存货的核算方法讲解存货的常见核算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演示各种核算方法的计算过程和应用6.3 存货的清查与处理介绍存货清查的方法和程序讲解存货损失的处理方式和会计核算方法第七章:固定资产的核算7.1 固定资产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固定资产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固定资产类型强调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7.2 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讲解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改良、处置等会计处理方法演示固定资产核算的计算过程和应用7.3 固定资产的折旧解释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目的讲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第八章:应收账款与坏账损失的核算8.1 应收账款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应收账款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应收账款类型强调应收账款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8.2 应收账款的核算方法讲解应收账款的确认、计价、核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演示应收账款核算的计算过程和应用8.3 坏账损失的核算解释坏账损失的概念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坏账损失处理讲解坏账损失的会计核算方法第九章:利润的形成与分配9.1 收入的概念与分类解释收入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收入类型强调收入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9.2 费用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费用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费用类型强调费用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9.3 利润的计算与分配讲解利润的计算方法:毛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等讲解利润分配的程序和方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第十章:会计信息与现代企业管理10.1 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解释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强调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评价和监控经营活动的作用10.2 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讲解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和主要措施强调内部控制对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10.3 会计信息披露与市场监管解释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和目的讲解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程序和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存货的核算重点环节:存货的核算方法补充说明:存货的核算方法是会计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会计基础的教案(3篇)

会计基础的教案(3篇)

第1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

2. 掌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 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4. 培养学生的会计基本素养。

教学重点:1. 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

2.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教学难点:1.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具体内容。

2.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基础》2. PPT课件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会计吗?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会计的作用。

2. 教师总结: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和报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新课讲授1. 会计的概念-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和报告- 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 会计的职能- 记录职能:记录经济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 汇总职能:对经济活动进行汇总、分类和归纳。

- 分析职能: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

- 报告职能:向有关方面报告经济活动的结果。

3. 会计的对象- 企业的经济活动- 个人的经济活动- 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三、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请谈谈你们的理解。

2. 教师总结:会计是一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和报告的经济管理活动,具有记录、汇总、分析和报告的职能,其对象包括企业的经济活动、个人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

二、新课讲授1. 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为会计主体。

- 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将长期持续经营下去。

- 会计分期假设: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进行会计核算。

- 货币计量假设:会计核算应当以货币计量单位。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第一章:会计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基本假设。

3. 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与职能2. 会计目标3. 会计基本原则4. 会计基本假设5. 会计要素6. 会计等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基本原则、基本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基础会计教材。

2.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动画等,以便直观展示会计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基本原则、基本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概念。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账户与会计科目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2. 掌握账户的分类和会计科目的设置。

二、教学内容1. 账户的概念和分类2. 会计科目的设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账户的概念、分类和会计科目的设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基础会计教材。

2.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动画等,以便直观展示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账户和会计科目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账户的概念、分类和会计科目的设置。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及设置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章:会计分录与会计账簿一、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会计的记账方法和会计要素3. 学会编制会计报表和进行会计分析4.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定义、目的、职能和基本原则2.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3. 会计科目和账户:科目的分类、账户的设置和管理4. 会计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双重记账法和会计等式5.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分录的编制、试算平衡的检查和调整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methods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应用3. 实践操作法:进行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会计内容3. 案例:收集或编写实际会计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4. 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积极性2. 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情况,评估其掌握程度3.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测试:组织测试,评估学生对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掌握水平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解和练习3. 课程进度: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授课时间和进度,确保课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实际应用,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手操作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练习,增强其动手能力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其交流和表达能力八、教学效果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其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2. 作业和练习:通过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评估其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测试:通过组织测试,评估学生对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掌握水平4. 课程报告或论文:通过评估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论文,了解其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九、教学措施1. 解答疑问: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其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2.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其提高会计能力3.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指导其改进4. 鼓励与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其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其学习会计的兴趣和动力十、教学拓展1. 参观企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的会计实际运作情况,提高其对会计的认识和理解2. 会计软件操作:教授学生使用会计软件,提高其会计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3. 会计比赛:鼓励学生参加会计比赛,提高其会计知识和技能,培养其会计专业素养4. 学术交流:邀请会计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了解会计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十一、教学辅助材料1. 教材补充资料:提供相关的会计案例、实例和图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3. 培养学生具备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概念、职能、目标、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和计量。

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账户的结构和功能。

4. 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的概念、编制方法和规则。

5. 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会计案例,让学生参与实际会计处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练习法:布置会计实务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安排1. 第一章:会计概述(2课时)2.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3课时)3.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2课时)4. 第四章:会计分录(2课时)5. 第五章:财务报表(3课时)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30%)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30%)3.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会计实务的运用和分析能力(40%)六、教学内容6. 会计循环:会计分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期末账项调整,结账和试算平衡。

7. 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的概念,会计软件的类型和功能,会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

8.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变更,会计差错及其更正。

9. 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背景,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

10.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学习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4. 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定义、目的、作用和基本原则。

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和会计等式的构成。

3. 会计科目:常见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4. 会计核算方法: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5.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分析内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核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加深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会计模拟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3.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的会计案例资料。

4. 会计模拟实验工具:提供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实验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会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会计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会计概述和会计要素2. 第3-4周: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3. 第5-6周:会计核算方法4. 第7-8周:财务报表的编制5. 第9-10周:财务报表分析和会计实验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会计等式的运用、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核算程序、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周:会计概述和会计要素的教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

3. 介绍会计的基本要素。

4. 推导和解释会计等式。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章节二:会计科目与账户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掌握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分类2. 会计科目的作用3. 账户的设置4. 账户的管理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2. 介绍会计科目的作用。

3. 讲解账户的设置。

4. 讲解账户的管理。

板书设计:1. 会计科目的分类2. 会计科目的作用3. 账户的设置4. 账户的管理章节三:会计记账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

2. 了解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

教学内容:1. 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2. 会计凭证的编制3. 会计凭证的审核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

2. 讲解会计凭证的编制。

3. 讲解会计凭证的审核。

板书设计:1. 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2. 会计凭证的编制3. 会计凭证的审核章节四:会计账簿与财务报表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2. 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教学内容:1. 会计账簿的设置2. 会计账簿的登记3. 财务报表的编制4. 财务报表的分析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账簿的设置。

2. 讲解会计账簿的登记。

3. 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

4. 讲解财务报表的分析。

板书设计:1. 会计账簿的设置2. 会计账簿的登记3. 财务报表的编制4. 财务报表的分析章节五: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学会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账簿的登记。

4. 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5.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基本原则和假设。

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等式。

3. 会计科目:常见会计科目的分类和应用。

4. 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的定义、编制方法和规则。

5. 账簿登记: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和程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分录和账簿登记。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编制会计分录和登记账簿。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

2. 教案: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3. 讲义:教师自制的讲义,包括重点知识和案例分析。

4. 会计软件:用于实践操作的会计软件。

5. 账簿模板:用于学生练习登记账簿的模板。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

3. 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会计软件操作和账簿登记方面的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的总结报告。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实践环节:每章结束后安排一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会计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分录和账簿登记。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编制会计分录和登记账簿。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会计基础》课程公开课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公开课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公开课教案一、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会计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分录、财务报表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会计要素;(2)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分录的编制;(3)能够分析财务报表,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教学内容2.1 会计的基本概念(1)会计的定义;(2)会计的作用;(3)会计的基本假设。

2.2 会计要素(1)资产;(2)负债;(3)所有者权益;(4)收入;(5)费用。

2.3 会计科目(1)科目的概念;(2)科目的设置;(3)科目的分类。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和运用会计知识。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

4.2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

4.3 案例: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介绍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5.2 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讲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假设。

5.3 讲解会计要素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概念和特点。

5.4 讲解会计科目讲解科目的概念、设置和分类。

5.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

5.6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解答学生疑问。

5.7 总结课堂内容总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2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课程教案:基础会计授课教案

课程教案:基础会计授课教案

基础会计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账户和会计科目。

3.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日常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与职能讲解会计的定义、目的、职能和目标,让学生理解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

2. 会计的基本要素介绍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并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账户和会计科目讲解账户的概念、分类和作用,介绍常见的会计科目及其性质。

4. 日常记账方法讲解会计记账的方法和规则,包括借贷记账法和会计分录,让学生掌握记账的基本技巧。

5. 编制财务报表讲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要素、账户和记账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财务报表的编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PPT和案例资料。

2. 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精神。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课时:会计的基本概念与职能2. 第3-4课时:会计的基本要素3. 第5-6课时:账户和会计科目4. 第7-8课时:日常记账方法5. 第9-10课时:编制财务报表6. 第11-12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7. 第13-14课时:小组报告与评价8. 第15-16课时:期末考试七、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会计教程2. PPT: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会计知识。

3. 案例资料: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报表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2周: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与职能。

基础会计公开课教案

基础会计公开课教案

基础会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掌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理解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作用1.2 教学内容会计的定义和职能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以及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作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以及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2.1 教学目标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理解会计等式的含义和应用2.2 教学内容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会计等式的含义和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会计等式的含义和应用练习法:学生进行会计等式的练习2.4 教学评估课堂测试:学生进行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测试练习册: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3.1 教学目标掌握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理解账户的含义和作用3.2 教学内容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账户的含义和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以及账户的含义和作用练习法:学生进行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练习3.4 教学评估课堂测试:学生进行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测试练习册: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第四章:记账方法和会计分录4.1 教学目标掌握记账方法的基本原则理解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4.2 教学内容记账方法的基本原则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记账方法的基本原则,以及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练习法:学生进行记账方法和会计分录的练习4.4 教学评估课堂测试:学生进行记账方法和会计分录的测试练习册: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第五章:财务报表5.1 教学目标掌握财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理解主要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5.2 教学内容财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主要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以及主要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财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以及主要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第六章:会计循环6.1 教学目标理解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掌握会计分录到财务报表的转化过程6.2 教学内容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会计分录到财务报表的转化过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流程图演示:通过流程图演示会计循环过程练习法:学生进行会计循环的练习6.4 教学评估课堂测试:学生进行会计循环的测试练习册: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第七章:账户式记账法和日记账7.1 教学目标掌握账户式记账法的原理和结构理解日记账的功能和记账规则7.2 教学内容账户式记账法的原理和结构日记账的功能和记账规则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账户式记账法的原理和结构演示法:演示日记账的记账过程练习法:学生进行日记账的练习7.4 教学评估课堂测试:学生进行账户式记账法和日记账的测试练习册: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第八章:财务报表分析8.1 教学目标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财务比率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比率指标8.2 教学内容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重要性财务比率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比率指标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企业的财务报表并进行比率分析练习法:学生进行财务比率分析的练习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重要性第九章:会计软件应用9.1 教学目标理解会计软件的作用和分类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9.2 教学内容会计软件的作用和分类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软件的作用和分类实操演示法:演示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练习法:学生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9.4 教学评估课堂测试:学生进行会计软件操作的测试实操练习册:学生完成实操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第十章:会计伦理与职业素养10.1 教学目标理解会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会计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10.2 教学内容会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会计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伦理案例,讨论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会计职业素养的实践应用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会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重点解析本文为基础会计公开课教案,共包含十个章节。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3. 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教学步骤:1. 引入会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章节二:会计记录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会计科目和账户。

3. 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科目和账户3.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教学步骤:1. 介绍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如凭证、账簿和报表。

2. 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3. 解释借贷记账法的原理,通过实例演示其应用。

板书设计: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科目和账户3.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章节三: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教学目标:1.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

2. 理解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3. 掌握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

教学内容:1. 会计分录的编制2. 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3.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区分借方和贷方。

2. 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其重要性。

3. 演示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1. 会计分录的编制2. 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3.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章节四:资产的核算教学目标:1. 掌握资产的分类和特点。

2. 学会使用账户对资产进行核算。

3. 理解资产的计量和披露。

教学内容:1. 资产的分类和特点2. 账户的设置和使用3. 资产的计量和披露教学步骤:1. 介绍资产的分类和特点,如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 讲解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区分借方和贷方。

《基础会计》授课教案(标准)

《基础会计》授课教案(标准)

《基础会计》授课教案(标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账户体系。

3. 培养学生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与职能2. 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3. 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4. 账户体系与会计分录5. 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会计核算方法,账户体系,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2. 教学难点:会计分录的编制,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核算方法。

2.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3. 采用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的起源和发展,引出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职能。

2. 讲解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标准和规范。

3. 教授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

4. 讲解账户体系,使学生了解各种账户的性质和用途。

5. 教授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让学生学会通过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

六、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讨论:分组讨论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3. 案例分析:分组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个企业,分析其财务报表,提高财务分析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报表编制的掌握情况。

3.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评价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会计》2. 案例资料: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财务报表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与职能2. 第3-4课时:讲解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3. 第5-6课时:教授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4. 第7-8课时:讲解账户体系5. 第9-10课时:教授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6.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进行课堂问答和教学评价。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 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本概念及分类4.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5. 掌握日记账、总账和财务报表的基本操作和登记方法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1 会计的定义1.2 会计的作用1.3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2.1 会计要素2.2 会计等式2.3 会计核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3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分类及运用1.4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2. 教学难点:2.1 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的理解与应用2.2 会计分录的编制及试算平衡表的检查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知识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3.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五、教学安排:1. 课时:2学时2. 教学工具:投影仪、PPT、教材、案例材料等3. 教学过程:3.1 引入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5分钟)3.2 讲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0分钟)3.3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分类及运用(15分钟)3.4 案例分析: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20分钟)3.5 课堂讨论:检查试算平衡表的准确性(10分钟)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适当增加会计实际操作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结束时的简短测试,评估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会计基础》课程公开课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公开课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公开课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会计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1.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介绍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演示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1.3 会计准则与会计程序概述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讲解会计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2.1 会计科目的分类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收入类科目、费用类科目2.2 账户的设置与使用解释账户的概念和作用演示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2.3 会计分录与账户余额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分析账户余额的计算和运用第三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3.1 会计凭证的种类和作用介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解释凭证在会计记录中的重要性3.2 会计账簿的分类和登记讲解日记账、总账、明细账、备查账等账簿的概念和作用演示账簿的登记方法3.3 会计账簿的运用与分析讲解账簿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分析账簿数据,提供决策依据第四章: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4.1 财务报表的种类和作用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解释财务报表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4.2 会计分析的方法和指标讲解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介绍财务比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分析指标4.3 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实例演示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分析实际案例,运用会计指标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第五章:会计软件与会计信息化5.1 会计软件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软件的特点和功能讨论会计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推广5.2 会计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概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探讨会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5.3 会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讲解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分析会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会计基础》课程公开课教案第六章: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6.1 货币资金的分类与管理解释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概念和核算讨论货币资金的管理原则和内部控制6.2 应收款项的确认与计价讲解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的设置分析应收款项的坏账损失和风险控制6.3 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的审计概述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的审计目标和方法分析审计中可能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第七章:存货与成本计算7.1 存货的分类与核算介绍原材料、在产品、成品等存货科目的概念讲解存货的采购、销售和存储管理7.2 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阐述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成本计算方法分析不同成本计算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7.3 存货的审计与评估讲解存货审计的目标和程序讨论存货评估的方法和价值确定第八章:固定资产与折旧8.1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解释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确认条件讲解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和处置8.2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阐述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折旧方法分析不同折旧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8.3 固定资产的审计与评估概述固定资产审计的重点和程序讨论固定资产评估的方法和价值确定第九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9.1 负债的分类与核算介绍短期负债、长期负债、专项负债等科目的概念讲解负债的确认、计量和偿还9.2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变动阐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性质分析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原因和影响9.3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审计讲解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审计的目标和程序分析审计中可能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第十章:收入、费用与利润10.1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解释销售收入、其他收入的概念和确认条件讲解收入的计量、确认和分类10.2 费用的分类与核算介绍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费用的概念讲解费用的确认、计量和控制10.3 利润的计算与分配阐述利润的构成和计算方法讨论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政策选择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的理解是基础中的基础,学生需要明白每个要素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后续会计操作的基础。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1.2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1.3 会计要素及其分类1.4 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二章:会计基础核算方法2.1 会计记账方法2.2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2.3 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2.4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第三章:账户体系与会计等式3.1 账户体系的基本结构3.2 会计等式的建立与维护3.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3.4 利润表的编制第四章:货币资金与应收账款4.1 货币资金的分类与管理4.2 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核算4.3 应收账款与坏账的处理4.4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第五章:存货与固定资产5.1 存货的分类与管理5.2 存货的核算方法5.3 固定资产的分类与折旧5.4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处置第六章:流动资产及其他资产6.1 短期投资的概念与分类6.2 存货的后续计量与成本计算6.3 无形资产的识别与核算6.4 其他资产的分类与核算第七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7.1 负债的分类与核算7.2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与预收账款7.3 长期负债的核算7.4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核算第八章:收入、费用和利润8.1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8.2 费用的分类与核算8.3 利润的计算与分配8.4 利润表的编制与分析第九章:财务报告分析9.1 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与方法9.2 资产负债率的计算与分析9.3 利润率的计算与分析9.4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应用第十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10.1 会计政策的概念与分类10.2 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原则10.3 前期差错的识别与更正10.4 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与提升六、重点和难点解析6.1 短期投资的概念与分类:短期投资是指投资期限短、流动性强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基金等。

其分类主要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进行划分。

6.2 存货的后续计量与成本计算:存货的后续计量主要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成本计算则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基础会计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教案》课件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解释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强调会计在企业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1.2 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介绍会计的基本假设(如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解释会计的基本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1.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介绍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解释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会计科目和账户介绍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科目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等)2.2 记账方法和会计分录介绍记账方法(如借贷记账法)解释会计分录的编制和登记方法2.3 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介绍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账簿的分类和登记方法第三章:财务报表编制3.1 资产负债表介绍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3.2 利润表介绍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利润表的编制方法3.3 现金流量表介绍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第四章:会计循环和会计核算4.1 会计循环的步骤介绍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解释会计循环中的各个环节(如记账、调整、结账等)4.2 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介绍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解释会计核算中的关键环节(如计量、分类、汇总等)第五章:会计软件和会计信息化5.1 会计软件的概念和作用介绍会计软件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5.2 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和会计行业的影响和价值第六章:管理会计基础6.1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解释管理会计的概念和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强调管理会计对企业决策的支持作用6.2 管理会计的基本工具和技术介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等)解释预算编制和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步骤6.3 经营决策分析介绍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解释最优化决策方法(如线性规划、决策树等)第七章:成本计算7.1 成本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成本计算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强调成本信息在产品定价和利润分析中的重要性7.2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介绍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定义和区分解释成本分配方法和成本中心的概念7.3 制造费用和管理会计探讨制造费用的分类和分配方法介绍管理会计在制造费用控制中的应用第八章:预算编制与控制8.1 预算编制的原则和程序解释预算编制的目标和原则介绍预算编制的基本程序和工具8.2 主要预算类型详细讲解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内容和编制方法强调预算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8.3 预算差异分析介绍预算差异的定义和分类解释预算差异分析的过程和方法第九章:财务分析与评价9.1 财务分析的目的和内容解释财务分析的目标和其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介绍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指标9.2 财务比率分析详细讲解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比率的计算和解读强调财务比率分析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中的重要性9.3 财务评价与投资决策探讨财务评价的方法和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介绍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十章:会计伦理与职业规范10.1 会计伦理的含义和重要性解释会计伦理的概念和其在会计职业中的重要性强调会计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10.2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详细讲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讨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督机制10.3 会计职业法律责任解释会计职业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探讨如何避免法律风险和职业违规行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是会计准则的基础,对于理解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式记帐
1、定义
2、特点:
1)只记录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及债权、债务的清算
因此只有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应付四种帐户。 2)优点:手续简单,节省会计核算的人力物力。 3)缺点:无法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没有会计核算所要求的稽核功能 例1:用现金1000元购买原材料
接银行通知:收到购货单位所欠货款
理解定义(1) 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有始(点)” 、“有终(点)”
期末余额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 +借方本期增加额 -贷方本期减少额
权益类帐户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利润)
借 帐户名称

本期减少额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合计 本期增加额合计
期末余额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 +贷方本期增加额 -借方本期减少额
借贷记帐法帐户结构运用举例
资产类帐户
借 银行存款
《会计法》
《会计制度》
❖ 电子计算机会计核算的会计制度规定
✓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 《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会计准则》
会计科目——分类
分类
❖ 按提供信息的明细程度和统驭关系
✓ 一级科目 ✓ 二级科目 ✓ 明细科目
❖ 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
✓ 资产类 ✓ 负债类 ✓ 所有者权益类 ✓ 成本类 ✓ 损益类
期初余额 100,000
发生额(-) 30,000
期末余额 70,000
借 原材料 贷
期初余额 20,000 发生额(+) 30,000
期末余额 50,000
资产(-)
资产(+)
借贷记帐方法的举例(2)
[例2] 所有者(股东)向企业投入资金 90,000元,已存入银行。
借 实收资本 贷
期初余额 10,000
期末余额 70,000
借 短期借款 贷
发生额(+)
- 30,000
期初余额 200,000
期末余额 170,000
资产(-)
权益(-) (债权人权益)
借贷记帐方法的举例(5)
[例5],某企业采购原材料100,000元,50,000元开出余额 70,000

期初借方余额
70,000
(1)50,000
(13)20,000
(12)30,000 (14)10,000
(25)40,000 (26)60,000
(27)15,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135,000
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90,000
期末借方余额 115,000
权益类帐户
借 应付帐款

期初贷方余额
70,000
资金
获 取 /支 付 流程

资源
数据、信息
转换流程
资金
销 售 /收 款 流程
客户
产 品 /服 务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资本的增减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其它会计事项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发生额(-) 50,000
期末余额 20,000
借 应付帐款 贷
发生额(+) 50,000
期末余额 50,000
借 原材料

期初余额 200,000
发生额(+) 100,000
-
期末余额 300000
资产(-) (所有者权益)
权益(+) (所有者权益)
资产(+) (债权人权益)
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
2、对登记数据具有内在纠错机制 3、登记规则简单
借贷复式记帐法
一、借贷记帐法的定义
二、借贷记帐法的特点
1、以“借”、“贷” 作为记帐符号
1) 借:帐户左方
贷:帐户右方
2)不同性质帐户采用不同结构:
借贷记帐法下帐户的结构
资产类帐户
(资产、成本、费用)
借 帐户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合计 本期减少额合计
会计基础培训
目录
1 总论 2 会计核算的内容和要求 3 会计科目/帐户/记帐原则 4 会计凭证和帐薄 5 帐务处理程序 6 财产清查 7 会计报告 8 会计档案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
会计假设
货币计量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会计6要素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用 ❖ 利润
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合法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帐户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 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设置帐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记帐方法的种类 单式记帐法
记帐方法 复式记帐法
记录方式不同
借贷记帐法 增减记帐法 收付记帐法 记帐符号不同
(2)50,000 (7)30,000 (23)50,000
(18)20,000 (19)40,000 (52)60,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130,000
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120,000
期末贷方余额 60,000
借贷记帐方法的举例(1)
[例1],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金额30,000元
借 银行存款 贷
会计等式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利润=收入-费用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会计6要素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用 ❖ 利润
会计等式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利润=收入-费用
财务与企业经营流程的关系



计划

控制
评价



会计信息系统




务 流
供应商
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
资产增加
(1)
权益增加
(3)
(4)
资产减少
(2)
权益减少
理解定义(2)
反映资金运动规律: 至少一个帐户反映“始点”,至少一个帐户反映“终点”
[例],企业用现金购买原材料,金额30,000元。
帐户1
帐户2
理解定义(3)
资金运动过程不会发生损失
1、全面反映资金运动(“来踪”与“去迹”) 即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等式:资产=权益
借贷记帐法帐户登记规律
项目 资产1 资产2 权益1 权益2 涉及帐户1 登记方向 登记金额 涉及帐户2 登记方向 登记金额
[例1] + -
原材料

30,000 银行存款 贷
发生额(+) 90,000
期末余额 100,000
借 银行存款 贷
期初余额 30,000
发生额(+) 90,000
期末余额 120,000
权益(+) (所有者权益)
资产(+)
借贷记帐方法的举例(3)
[例3] 企业归还银行借款30,000元,已从银行付出。
借 银行存款 贷
期初余额 100,000
发生额(-) 3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