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2020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全国)2020年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示意图与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
A.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B.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C.氯化钠的形成
D.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2.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A.B.
C.
D.
3.“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
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读数为 a mL;随后又倒入部分该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b mL,则该学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
A.大于(b-a)mL B.等于(b-a)mL C.小于(b-a)mL D.无法确定
5.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
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A.X2Y5B.X2Y3C.XY2D.X2Y
6.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 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2. 8g
B.4. 4g
C.5.2g
D.7.2g
7.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
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C.实验过程②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只需要足够的氧气
D.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
8.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
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图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
查资料可知:碱石灰由NaOH和CaO组成,其作用是吸收H2O和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
B.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
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
D.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
9.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
3
2CaCO CaO+CO 点燃。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
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生成CO 2的体积
B .生成CaO 的质量
C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已知某气体由H 2、CO 2、CO 、CH 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点燃气体,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上有浑浊出现。
那么对该混合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 ) A .可能是H 2和CH 4 B .可能是CO 2和CO C .一定含有CO 2
D .一定含有CO
11.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生活中的化学
B 安全常识
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 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C 化学规律
D 物质的鉴别
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 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
A .A
B .B
C .C
D .D
12.石墨烯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是目前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石墨烯是一种金属材料
B .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C .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D .石墨烯可应用于制造新能源电池
13.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是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14.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
..
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B.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1 C.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多D.反应后分子种类不变
15.已知:3222
MgCO+2HCl=MgCl+CO+H O。
将MgCO3和CaCO3的混合物ag加入足量的100.0g稀盐酸中,固体完全溶解。
将产生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产生沉淀10.0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4.4gCO2
B.混合物中含1.2g碳元素
C.混合物的质量范围是8.4<a<10.0
D.反应中消耗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14.6g
16.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类分类标准
A 类别一:硅、氧气、铁
类别二:二氧化碳、氯化钠、
硫酸铜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
质和化合物.
B 类别一:离子、原子核、质
子、电子
类别二:中子、分子、原子
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
C 类别一:铁、铜、镁
类別二:水、二氧化碳、氢气
类别三:氯化钠
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
气体、液体.
D类别一:试管,蒸发皿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
类别二:集气瓶、量筒
A.A B.B C.C D.D
1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
B.加热的饱和溶液的KNO3和饱和溶液的Ca(OH)2(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18.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则y表示的是
A.高锰酸钾的质量
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19.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一定量的Ca(HCO3)2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此过程CaCO3不分解).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
A.B.
C.D.
2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 与 b 质量差是生成氧气的质量
B.P 点处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C.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
(a-b)g 32
D.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
21.已知:CO+CuO Δ
Cu+CO2.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
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y表示的是()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22.实验室测定大理石主要成分的含量时,取16g含杂质的大理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加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205.6g,则该大理石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A.62.5% B.72.5% C.80% D.82.6%
2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
B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碳气体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
水,振荡
C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观察颜色
D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
A.A B.B C.C D.D
24.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
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1,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A.15:16B.15:14C.5:4D.15:8
25.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实验I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_____色固体。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气体a在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实验三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27.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宏观现象:按图A所示装置,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
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2)实验B中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具备的性质是_____。
(3)实验C通过_____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
5
的结论。
(4)实验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A、B……H八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有如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C都是一种无色液体,B、H是黑色固体,D是无色气体,E、F都是白色固体。
试推断:
(1)B在反应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和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为单质,其余均为氧化物。
F为黑色固体,G 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A与D、E与C分别含相同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通过光合作用可实现转化①。
推断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G_____________.
(2)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
(3)C与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0.如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液体,E,F是固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物质F为红色金属,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D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若E为淡黄色固体,在C中燃烧发出_____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在D→F的反应中,体现出物质D具有_____性。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状态变化,分子间距变小,不符合题意;
B、水分子通电时变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
子,一个氧气分子需要两个氧原子,所以微观电解示意图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C、钠失去电子,氯得到电子,分别变为离子,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27℃的速度小于127℃的速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过程中木炭质量逐渐减少,因为氧气过量,最终木炭被反应完,质量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B、刚开始未反应时二氧化碳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反应完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氧气应有剩余,不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解析:B
【解析】A、由题可知:“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是说该机器很小,跟分子一样属于纳米级的,并没有标明能直接观察到分子;B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分子机器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即物质的结构改变,所以物质的种类改变,是化学变化;C. 分子机器的驱动需要能量:电能、光能;D. 由题中信息可知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不相同;选B
4.C
解析:C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初次读数时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读数为amL,实际体积大于amL;倒入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b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bmL;则该学生实际加入的液体体积小于(b﹣a)mL,故选C。
【点睛】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知: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A、化合物X2Y5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5=108≠76;故A不正确;
B、化合物X2Y3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3=76;故B正确;
C、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14×1+16×2=46≠76;故C不正确;
D、化合物X2Y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1=44≠76;故D不正确;
故选B.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设原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8-x)g;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6-x)g;
Δ
CO+CuO Cu+CO
2
2844
(8-x)g(9.6-x)g
2844
=
(8-x)g(9.6-x)g
x=5.2g
故选:C。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②改通O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实验过程②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同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装置B的药品是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固体)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 和CO2;故选项正确;
B、缺少装置C,装置B增加的质量偏大,实验测得Cu、O个数比偏低;
C、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为二氧化碳质量;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4.4g×12
100% 1.2g
44
⨯=,由碳元素守恒可知,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1.2g,则一氧化
碳的质量为1.2g
12
100% 2.8g 1216
÷⨯=
+
;
则14.4g 仅含 Cu、O 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中氧元素质量为4.4g-2.8g=1.6g;铜元素质量为
14.4g-1.6g=12.8g,铜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12.8g1.6g
2:1
6416
=
:,该固体为可能是Cu2O或
者是Cu和CuO的混合物,再或者是Cu CuO Cu2O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将装置内的空气排除干净,一氧化碳有可燃性,防止加热后通入一氧化碳发生危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的体积应该从0开始增大,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的质量应该从0开始增大,不符合题意;
C、反应开始时由于温度未达到碳酸钙的分解温度,杂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随着反应进行,碳酸钙分解,固体质量减小,杂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直至反应停止,杂质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D、反应前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8
100
×100%=48%,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
质量分数为:16
56
×100%≈28.6%,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①由“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可知,其成分中没有CO2;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铜被置换出来,氢气、一氧化碳均能还原氧化铜为铜,故可推断其成分中有氢气或一氧化碳;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说明该气体是CO或CH4,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A。
11.C
解析:C
【解析】
A 、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该说法正确;②用生石灰不能吸附水中的异味,要吸附水中的异味,用活性炭,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
B 、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该说法正确;②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
C 、①高锰酸钾加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该说法正确;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该说法正确,故选项C 符合题意;
D 、①氮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也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氮气和二氧化碳中都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该说法不正确;②铜丝是红色的,铁丝是银白色的,可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2.A
解析:A
【解析】
A.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是一种非金属材料;
B. 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碳单质能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完全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
D. 石墨能导电,石墨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性质与石墨相同,能导电,可应用于制造新能源电池。
故选A
1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
32SO +O 2SO 一定条件;
A 、丙图中有2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项A 不正确;
B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 1,故选项B 不正确;
C 、该反应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二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C 正确;
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选项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反应示意图,首先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再依据化学方程式逐项进行解答。
14.B
解析:B
【解析】
A 、反应物中有单质参加,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反应前后化合价一定有改变,故A 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此反应可表示为:2 +3 → 2 +2 ,故反
应后生成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1,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C错误;
D、由微粒的构成及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碳酸钙10.0g,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计算过
程如下:
2232 Ca(OH)+CO=CaCO+H O
44100
x10.0g
↓
44100
=
x10.0g
,解得x=4.4g,故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正确;
B、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4.4g=1.2g
44
⨯,正确;
C、假如加入的固体只有MgCO3,产生了4.4g二氧化碳,故消耗的碳酸镁的质量为8.4g;假如加入的固体只有CaCO3,产生了4.4g二氧化碳,故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而实际加入的固体是碳酸镁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则混合物的质量范围是8.4<a<10.0g,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盐酸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设产生的水的质量为y,消
耗盐酸中HCl的质量为z,关系式为
22
H O CO2HCl
184473
y 4.4g z
,
184473
==
y 4.4g z
,解得
y=1.8g,z=7.3g,故消耗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g,错误。
故选D。
16.C
解析:C
【解析】A、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硅、氧气、铁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类正确,选项错误;
B、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均为带电的粒子,中子、分子、原子均为不带电粒子,分类正确,选项错误;
C、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
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铁、铜、镁常温下均为固体,水是液体,二氧化碳、氢气是气体,氯化钠是固体,分类错误,选项正确;D、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试管,蒸发皿均能加热,集气瓶、量筒均不能加热,分类正确,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分类的关键在于分类标准的确定。
1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H2O=Ca(OH)2溶剂被消耗,溶质析出,属于放热反应,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放热阶段,析出的溶质更多,待冷却恢复到原温度过程中,会溶解少量溶质,溶质质量会增加;故选项正确;
B、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加热的饱和溶液的KNO3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产生相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锌的质量大;故选项错误。
D、水通电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气体体积比为2:1,质量比是1:8;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至消失;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
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A、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至消失,错误;
B、钾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C、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等到完全分解后保持不变,正确;
D、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错误。
故选C。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A 、碳酸氢钙刚开始受热没有气体生成,故质量不变,当有气体生成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停止后,固体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B 、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碳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C 、当碳酸氢钙完全分解后,碳酸钙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D 、加热一段时间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增加,当碳酸氢钙完全分解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故选C 。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差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选项正确;
B. P 点处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剩余的高锰酸钾,选项错误;
C. 设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31632x (a b)g =- x= ()316a-b g 32
,选项正确; D.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选项正确。
故选B 。
21.B
解析:B
【解析】
A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开始固体中含有铜元素,不会是0,错误;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再加热,所以开始通入的一氧化碳没有参与反应,待试管中空气排尽,点燃酒精灯加热,此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一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 、开始固体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不会是0,反应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少,不会增加,错误;
D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故选B 。
点睛: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22.A
解析:A
【详解】
溶液增加的质量为205.6g-200g=5.6g ,增加的质量为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差,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10044100-44=56
x
5.6g ↑溶液质量增加的量
x 100=5.6g 56
x=10g , 石灰石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10g 16g
×100%=62.5%。
故选A 。
23.D
解析:D
【解析】
A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
B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向呼出气体样品和等体积的空气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盛呼出气体的瓶内石灰水变浑浊,盛空气的瓶内无明显现象,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C 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气体;
D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混合物中只有CaCO 3含有碳元素,设CaCO 3中Ca 的质量为x ,
40=121x ,x=103,设CaCO 3中O 的质量为y ,121=163y ⨯,y=4, CaO 中Ca 的质量为5-103=53
,设CaO 中O 的质量为w ,5403=16w ,w=23,混合物中O 的质量为4+23=143。
此混合物中Ca 元素与O 元素的质量比是5:143
=15:14。
故选B 。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