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手术后鼻内窥镜病灶清理术的护理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窦炎手术后鼻内窥镜病灶清理术的护理配
合
【关键词】鼻窦炎手术后医护鼻内窥镜病灶清理术
鼻内窥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在鼻科学的应用。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鼻腔创面多,术后易发生淤血、粘连和息肉再生,所以,术腔的病灶清理及护理极为重要。2006年5月~2008年4月,我科对57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均在内镜室鼻内窥镜下行病灶清理术,90%以上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后鼻内窥镜病灶清理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74例慢性鼻窦炎中,男386例,女188例,年龄14~76岁。其中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152例。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较严重者伴有头痛。病程2~30年。手术后均于表面麻醉鼻内窥镜下行病灶清理术。结果:治愈538例,好转36例。
2 术前准备
2.1 物品消毒硬性鼻内窥镜和鼻内镜吸管、上颌窦吸管、上
颌窦组织钳等手术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10h消毒灭菌,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冲净消毒液;导光束、冷光源系统用术必泰纱布擦拭消毒;弯盘、枪状镊、敷料用高压蒸汽灭菌。
2.2 器械准备鼻内镜冷光源系统和电视监控摄录像系统,观察记录系统、打印系统和纤维导光束、负压吸引系统等;角度为直向0°偏向30°、斜向70°视觉,直径2.7~4.0mm的鼻内镜硬管各1把;弯盘2个,枪状镊、鼻内镜吸管、上颌窦吸管、上颌窦组织钳各1把;无菌棉片、无菌方纱、1%丁卡因、5%利多卡因、1%麻黄素、明胶海绵、膨胀海绵、外用生理盐水等。
2.3 病人准备①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灶清理术的目的及操作的基本步骤和配合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嘱患者如操作时可能出现疼痛,此时不要移动头部或用手拉出硬镜,可讲话告诉医生或抬手示意,以免损伤鼻黏膜组织;
②血压监测:有高血压病史者,遵医嘱按时给予服用降压药,术前术中血压应控制在≤19/12kPa,以免术中渗血或出血过多;③手术体位: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头部抬高20~30°;④麻醉方式:根据病情选择不同表麻方式。一种是将无菌棉片浸入1%丁卡因加按1∶10万比例加入1‰肾上腺素溶液的药液中,吸满后略加挤压,在内窥镜直视下分别贴附于中鼻甲后端,鼻腔外侧壁接近蝶腭神经节处,中鼻甲前端和鼻中隔之间,并尽量接近鼻腔顶黏膜,棉片放置数量以完全覆盖鼻腔黏膜为准,作用5~10min后即可行病灶清理术,此法高血压患者慎用。一种是将1%麻黄素和5%利多卡因直接交替喷入鼻腔各个部位,反复喷2~3次,作用5~10min后即可行病灶清理术。缺点是麻醉不
够充分,对年老患者和疼痛敏感者不适用。
3 术中配合
3.1 配合要点①术前连接好各种导线,打开电源,接通负压吸引系统,注意各电源导线连接处不要短路,纤维导光束不可折叠扭拧。调整好摄像系统的焦距和方向,使鼻腔在显示器的成像是正位以便于操作;②各项操作动作配合要准确,严格控制吸引器负压为0.04~0.06kPa,在弯盘内倒入生理盐水以备吸引用;③所有浸泡的器械在使用前必须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3遍,以减少化学药品对组织的刺激[1];④镜面被血污染后应及时用消毒湿方纱擦拭,如镜面有雾可涂防雾硅油或蘸热生理盐水去雾,以保持术野清晰[2];⑤特别嘱咐病人不要随意移动头部,操作时动作轻柔,鼻内镜进出鼻腔要稳、准、轻,以免硬镜前端碰伤鼻黏膜;⑥护士必须熟练操作步骤,准确理解手术者发出的指令,双方密切合作,准确传递手术器械;⑦发现鼻甲与鼻中隔、鼻腔外侧壁粘连,则应细心分开粘连,放置涂抹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的明胶海绵防止再粘连。
3.2 病情观察及护理①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神志、面色表情等变化,其中血压的监测尤为重要,高血压是伤口渗血增多甚至出血的重要原因;
②术中观察并记录出血量,出血量的计算方法是将负压吸引瓶内的液体量减去术中用于冲洗的生理盐水量,加上止血用纱条含血量(每10cm纱条含血量1.5ml)即为术中总出血量;③术中注意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疼痛是术中和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并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3]。应告知患者疼痛是由于清理鼻腔创面血痂而引起的,疼痛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一般术后30min可缓解,以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④嘱病人不要把口腔内的分泌物吞下,以免刺激胃部而产生呕吐;⑤并发症的观察:眶内并发症主要为眶内血肿、视神经损伤。患者若出现眼痛、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眼球活动障碍等情况时,则提示有眶内受累的可能。颅内并发症常见脑脊液鼻漏,脑脊液鼻漏一般发生在鼻腔填塞物取出后,表现为从前鼻流出清水样涕,低头加压时流速加快或鼻孔流出的无色液体,干燥后不结痂,有咸味[4]。如发生并发症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对症处理。 4 设备保养
术毕冷光源系统按操作规程关机,器械使用完毕立即彻底清洁、防锈、保养。清洗消毒步骤严格按清水冲洗→酶洗→清水冲净→超声清洗机清洗→2%戊二醛浸泡30min→再清水冲净→吹干7个程序执行。管腔用专用软毛刷清洁并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要拆开清洗消毒最后上保养液。各导线用方纱清水擦拭后予术必泰消毒,悬挂晾干保存。纤维导光束忌扭曲、折叠、受压摆放,硬镜镜体特别是镜面不要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或受压,以免划伤和损坏而影响清晰
度。内镜系统属于精密贵重仪器,应专人保养、定期维护、专柜保存。
5 康复指导
向患者解释说明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向病人详细说明复诊的时间和地点。术后随访主要是在内镜室进行鼻内窥镜下鼻腔病灶清理术和综合治疗,随访时间主要根据术腔黏膜的3个转归阶段即术腔清洁阶段(早期)、黏膜转归竞争阶段(中期)和上皮化完成阶段(后期)而定[5]。第一阶段(早期)随访时间安排:术后48h至出院每天清理术腔1次,通过内镜清除术腔、上颌窦腔凝血块、分泌物和结痂,以加速创面愈合。第二阶段(中期)安排:术后第2、3、4周每周1次;术后第2个月每2周1次;术后第3~6个月每个月1次,以观察术腔上皮化情况,在内窥镜下则重点处理窦腔黏膜水肿、咬切去除囊泡及过度增生的肉芽组织,如发现鼻甲与鼻中隔、鼻腔外侧壁粘连,则解除术腔粘连并放置涂抹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的明胶海绵防止再粘连。第三阶段(后期)安排:术腔完全上皮化后,可逐渐延长随访的间隔时间,一般每半年复查1次,总的随访时间在1~1年半以上。怀疑鼻息肉增生患者,则延长随访时间。根据每次随访内窥镜下所见,及时做相应的处理和记录。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滴鼻、喷鼻及鼻腔冲洗等综合治疗的方法,注意休息,注意避免受凉,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不适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