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2)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2篇)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2篇)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的学科。

通过学习管理心理学,我深刻领悟到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的态度和行为对员工的工作动力、领导力以及员工满意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管理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管理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管理者的态度对员工的影响是巨大的。

管理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员工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动力。

一个积极、乐观、支持和鼓励员工的管理者,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还能够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忠诚度。

而一个消极、压抑、不公正对待员工的管理者,则会导致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热情减退,影响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组织绩效。

其次,在学习管理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有效的沟通对组织内部的合作和协调非常重要。

管理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能力,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

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更好地满足员工的期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忠诚度。

同时,良好的沟通还可以减少信息的扭曲和误解,提高组织内部的合作效率,促进组织的发展与进步。

另外,在学习管理心理学的过程中,我认识到领导风格对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领导风格适合不同的情境和员工。

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特点和情况,选择适当的领导风格进行管理。

例如,在需要员工积极主动发挥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管理者可以采用民主式的领导风格,鼓励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力。

而在需要快速决策和高效执行的情境中,管理者可以采用权威式的领导风格,明确权责,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在学习管理心理学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的共同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动机、行为规范和工作满意度。

管理者应该注重塑造和维护良好的组织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

只有在一个以信任、公平、互惠和尊重为核心的组织文化中,员工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组织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2)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2)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概述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者在组织中实施决策和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在现代组织中,管理者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需要与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管理心理学的案例,探讨管理者在组织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改进管理效能。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拥有多个生产线和数千名员工。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内部管理不善,公司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其中包括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下降、生产效率低下、高离职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决定聘请一位管理心理学专家,通过分析和改善管理过程和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问题分析在对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之后,管理心理学专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不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期望: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期望缺乏明确的认识,导致工作难以自主承担和完成。

2.缺乏正向激励和奖惩机制:公司对员工的表现缺乏明确的奖惩机制,导致员工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3.没有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公司内部沟通和反馈机制不畅通,员工无法及时获得关键信息和反馈。

4.缺乏成长和发展机会:公司缺乏给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的计划和政策,导致员工的职业发展受限。

管理心理学解决方案基于上述问题,管理心理学专家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以帮助公司改善管理效能并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期望管理者需要明确地向员工传达工作目标和期望。

这包括明确的工作任务、时间要求、质量标准等。

此外,将员工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进行对接,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建立正向激励和奖惩机制为员工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工作并提高绩效。

奖励可以包括工资调整、晋升机会、学习培训等。

同时,也要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对工作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

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确保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知觉管理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知觉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客观事物进 行解释和组织,使之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结构。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 的感知,包括形状、大小、距
离、方向等。
时间知觉
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时间特性 的感知,包括时间的先后顺序 、时间长短等。
运动知觉
是指个体对物体运动特性的感 知,包括速度、方向等。
他人知觉
他人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认 知和理解,包括对他人的动机 、情感、意图等方面的认知。
他人知觉对个体的人际关系和 团队协作产生影响,影响组织
的整体绩效和氛围。
他人知觉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包括个体差异、沟通 方式和文化背景等。
他人知觉的管理需要关注人际 沟通、团队协作和文化差异等 方面,以提高组织的团队协作 和人际互动的效果。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知觉具有将客观事物整体属性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即使只 提供事物的部分信息,也能感知到事物的整体。
选择性
由于人的心理资源有限,在同时呈现多个刺激时,只能选 择其中一部分优先加工,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恒常性
当客观事物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时,由于人的经验和心理 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的知觉印象会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 知觉的恒常性。
管理心理学第二 章知觉管理
目录
• 知觉概述 • 知觉的形成过程 • 知觉与管理 • 知觉偏差 • 知觉与管理决策
01
知觉概述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 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 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各 种感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对 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不仅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物 理特性,还取决于个体自身的 知识、经验和心理状态。

人民大2024孙健敏《管理心理学(第2版)》PPT第6章 情绪与压力

人民大2024孙健敏《管理心理学(第2版)》PPT第6章 情绪与压力
情绪能够使个体针对不同的刺激事件产生灵活自如的适应 性反应,并调节或保持个体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情绪的组织功能
1、情绪与工作记忆 情绪的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工作记忆。
2、情绪与决策 情绪不仅影响对信息选择和加工,还影响认知决策与风格。
3、情绪和创造性
预期结果 (包括预期情绪)
认知评估
四、情绪调节 (一)积极情绪调节 (二)消极情绪调节 (三)情绪调节的手段 1、关注 领导者可以提高自己对团队成员的情感需求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情绪关系的关注度,同时 提高自己觉察他人情绪的能力。 2、改善 团队领导可以通过对员工灌输积极情绪,来改善团队情绪氛围,进而提升员工工作热情、 团队士气和营造团队和谐的人际关系。 3、奖励 当组织中情绪氛围不佳时,组织中的情绪处理者会主动采取富有建设性的技巧和手段来处 理组织中的有害情绪。
(二)压力的后果
过高的工作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情绪、行为和身体。
工作压力对情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压力会导致人们表现出焦虑、压抑、神经质、易激动、 紧张、厌烦沮丧等情绪状态。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焦虑情绪的产生,同时焦虑也是压力产生 的主要心理状态之一。
工作压力对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作效率低、缺勤、离职以及决策失误等方面。关于压力与 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它们呈倒U形的关系。
二、情绪的功能
(一)情绪的动机功能
情绪的动机功能又称情绪的调节功能,指情绪对人的活动 起发动、促进和调控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 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的完成任务。
(二)情绪的信号功能
情绪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人们可以凭借一定 的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和思想愿望。
(三)情绪的适应功能

北语22秋《管理心理学》作业2-学习答案

北语22秋《管理心理学》作业2-学习答案

北语22秋《管理心理学》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领导者的资格与经历也是产生因素
[A.选项]权威
[B.选项]权力
[C.选项]影响力
本题参考选择是:C
2.根据布雷克管理方格图,下列管理方式中对工作抓的最紧的是( )
[A.选项]8.4
[B.选项]3.7
[C.选项]2.8
[D.选项]9.2
本题参考选择是:D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
[A.选项]个体心理
[B.选项]群体心理
[C.选项]组织心理
[D.选项]病理心理
本题参考选择是:D
4.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佳的管理方式为( )
[A.选项]9.1型管理方式
[B.选项]1.9型管理方式
[C.选项]1.1型管理方式
[D.选项]9.9型管理方式
本题参考选择是:D
5.企业组织要在适应外界变动和变革中追求一种平衡()
[A.选项]绝对
[B.选项]相对
[C.选项]动态
本题参考选择是:C
6.个体实际所归属的群体称为( )
[A.选项]正式群体
[B.选项]参照群体
[C.选项]实属群体
[D.选项]非正式群体
本题参考选择是:C
7.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中,把研究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称为 ( )。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历史发展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历史发展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 想历史发展
诸子百家中,儒、道、法三家对后代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
儒家倡导人本、明德、中庸、修己立人。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讲究法、术、势相 结合,在管理的制度、技巧、权威等方面提出了 不少见解。 道家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精神是以“道” 为中心,讲求“无为而治”,偏重与对管理的规 律、方式和艺术的探索 。
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汉代 董仲舒将儒家学说定为独尊,并将之逐步体系化,成 为社会主流思想。这一时期,管理思想,尤其是人力 管理思想逐步精细化。从《吕氏春秋》、《淮南子》、 《论衡》,到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以及刘劭的《人 物志》,再到魏晋时期的玄学、北齐颜之推的《颜氏 家书》等的理论中都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
1、强调天人合一。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易传·文言》
2、彰显变易。 《系辞》曰:“一阖一辟谓之变。” 。《周易》作为一个系统, 是动态、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实际上就是现代管理所谓的动态系统。
3、强调进德修业《易传》反复强调学问思辩、进德修业,挖掘人的德性。为 了实现管理的最终目标,管理者应具有宽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修养。例 如乾卦强调在成为最高管理者之前后要采取的不同决策;坤卦和泰卦说的 是内刚外柔的品行和宽厚远大的胸怀;中孚卦说的是管理者具备的诚信品 格;谦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具备中谦和退让的品德;比卦、同人卦、观卦和 咸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当亲比下民,体察民情,关心民众疾苦,有的放矢, 制定相关策略,实现宏大的管理目标等。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 想历史发展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二、形成阶段 时期:先秦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开 端,也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产生和奠基时期。 特征:各种管理心理学的思想百家争鸣,是管理心 理学的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

管理心理学第2章ppt

管理心理学第2章ppt

2.1.3 “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
所谓“自我实现人”假设,是指关于每个人都能在自 己行事的范围内做出决策自主工作,每个人都渴望发 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己的才能,具有实现自我价值 需要的一种假定说明。
代表人物:马斯洛,阿基里斯和麦格雷戈
2.1.3 “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
主要观点:(1)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要求工作是 人的本能;在适当条件下,人们是愿意工作的,因为 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就象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2.2 基于人性假设的管理
2.2.1 基于“经济人”人性假设的管理
(1)采用任务型管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生 产率,完成生产任务,对于人的感情和士气的责任, 是次要的。
(2) 组织是用经济性奖酬来获取职工们的劳动与服 从,主张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用惩罚来 对付工人的消极怠工行为。
(1) 管理重点的改变。“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 把注意的重点从人的身上转移到工作环境上,重视环 境因素,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 境、工作条件,使人们能在这种条件下充分挖掘自己 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能够充分 地自我实现。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从“自我实现人”的人 性假设出发,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既不是生产的指导者 ,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只是一个采访者。他 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为发挥人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 件,减少或消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2.1.4 “复杂人”人性假设
评析: 先进性:在充分考虑到人性、工作性质、组织情境等
管理过程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后,而提出的一种权变和 发展的观点。沙因的“复杂人”假设无疑更符合人性 的实际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局限性:只强调人们之间的差异性,而在某种程度上 忽视了人们共性的方面,因而是片面的。此外,“复 杂人”人性假设不能从“人”所处的个体的生产关系 出发去认识人的需要,认识人的工作积极性,因而, 它只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现象,却无法认识“复杂 人性”的本质。

大学《管理心理学》试题含答案(二)

大学《管理心理学》试题含答案(二)

大学《管理心理学》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领导四种。

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投射法和情景测验三种。

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效价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8、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纬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1、“霍桑实验”表明员工工作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

(错)2、智力测量是测量能力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

(对)3、气质是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对)4、管理理论是以不同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

(对)5、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

(错)6、所有团队都是群体,但是只有正式的群体才可能成为团队。

(错)7、管理理论是以不同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

(对)8、替代机制(或称补偿机制)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建设性自我防卫机制。

(对)9、采用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出所需要的行为并使之固化的过程叫行为塑造。

(对)三、单项选择题。

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灵活性低”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C )A、多汁型,B、胆汁型,C、粘液型,D、抑郁型、2、能力直接影响着( A )A、活动效率,B、性格特征,C、行为风格,D、兴趣爱好3、用双因素理论分析,下列选项中哪种属于保健因素( C )A、工作成就感,B、工作认可,C、人际关系,D、提拔晋升4、布莱克和莫顿的研究认为,管理绩效最好的领导风格是( C )A、9.1 类型,B、1.9 类型,C、9.9 类型,D、1.1 类型5、主要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的关系的群体是( B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参照群体,D、虚拟群体6、下列哪种测量不属于能力测量范围( D )A、智力测量,B、特殊能力测量,C、创造力测量,D、兴趣测量7、下列公式表述正确的是( B )A、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B、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C、领导有效性=f(领导作风,成熟度,环境)D、领导有效性=f(领导效率,被领导者成熟度)8、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直接原因是(BA、需要,B、动机,C、兴趣,D、信念四、多项选择题1、归因理论在解释行为时,如果把行为看做是由外部力量驱使的叫做( BD )A、内在归因,B、外在归因,C、个人归因,D、情境归因2、能力测量包括( ABC )A、智力测量,B、特殊能力测量,C、创造力测量,D、态度测量3、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 ACD )A、魅力型领导,B、学习型领导,C、变革型领导,D、诚信型领导4、一个体独立性进行性格分类,则可将性格分为( AC )A、场独立型,B、场相互型,C、场依存型,D、场超脱型五、名词解释16、群(团)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行为标准或准则。

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ss1. 麦格雷戈X管理理论认为()重于个人需要。

A. 社会利益B. 社会道德C. 组织要求D. 社会文化正确答案: C 满分:2 分得分:22.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概念(即自我知觉)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A. 华生B. 威廉-詹姆斯C. 斯尔纳D. 马斯洛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3. 心理学家麦格雷格在他的《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所批判的X理论是对西方人性假设中的( )假设的概括A. 复杂人B. 现代人C. 经济人D. 发展人正确答案: C 满分:2 分得分:24. 人与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法律等因素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称为( )人际关系A. 社会性B. 阶级性C. 民族性D. 家庭性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5. ( )、评价要素、情感要素和意向要素是构成任何一种态度的四个基本要素A. 文化要素B. 认知要素C. 社会要素D. 情境要素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6. ()是指在组织系统中,层次相当的个人及团体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A. 上向沟通B. 下向沟通C. 平行沟通D. 网状沟通正确答案: C 满分:2 分得分:27.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1)观察者的( );(2)观察者的兴趣和爱好;(3)观察者的个性特征;(4)观察者的过去经验;(5)观察者的知识结构A. 需要与动机B. 能力结构C. 态度体系D. 人格特征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8. 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 )A. 行为方式B. 生活方式C. 学习方式D. 交往方式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9. ()是反映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内心态度体验。

A. 情绪B. 能力C. 性格#人格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10.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特点规律及其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管理心理学 第二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 第二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管理

❖(二)动机的产生
第二节 动机与管理
❖二、动机的功能 ❖(一)引发功能 ❖(二)指引功能 ❖(三)激励功能
管理心理学
第二节 动机与管理
❖三、动机的相互作用 ❖(一)动机的联合 ❖(二)动机的冲突
1.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管理心理学
第二节 动机与管理
❖四、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 ❖(二)社会性动机
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 ❖(三)留住优秀人才 ❖(四)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三、激励的机制 ❖(一)激励时机 ❖(二)激励频率 ❖(三)激励程度 ❖(四)激励方向
管理心理学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四、激励理论 ❖(一)双因素理论
管理心理学
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 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又称双因素理论,双因 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
LOGO
在管理上,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 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满足个体的需要,以一定的行 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 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 系统活动。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
❖二、激励的作用 ❖(一)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 ❖(二)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五、常见的激励方式 ❖(一)物质激励
1.奖酬激励 2.关怀激励 3.处罚
管理心理学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二)社会心理激励
1.目标激励 2.教育激励 3.表扬与批评 4.感情激励 5.尊重激励 6.参与激励 7.榜样激励
管理心理学
讨论与思考

教育管理心理学 (2)

教育管理心理学 (2)

第二章教育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第一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基础(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要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以活动的形态存在。

因此,教育的本质应该回答的是教育作为一种“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根本特征,它反映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反映其根本特征。

区别于动物,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美利坚百科全书》中写道:“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写道:“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从受教育者成长的角度和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角度给教育下了最广义的定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是教育总是与人的成长相关;二是能对人成长产生作用的不只是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活动。

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人。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的核心含义,也是教育的根本特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人类自从有了教育实践活动,便逐步有了对这种实践活动的认识与反思。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类对教育问题的认识还比较零散、不够完善,人类的教育思想尽管在不断积累、不断丰富,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形态,为此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教育学的萌芽期,未形成独立学科。

中国的孔子-《论语》:教育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西方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未成为独立学科。

2.教育学的形成阶段教育学的形成阶段是指教育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的时期。

15秋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5秋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5秋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与惯化了的( )A.行为方式B.生活方式C.研究方式D.交往方式正确答案A2.XXX在他的期望理论中强调,要调动、保持人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类关系:努力与成绩关系、成绩与奖励的关系、奖励与满足( )的关系A.他人需要B.社会需要C.组织需要D.个人需要正确答案D3.个人心理上的冲突中,“既想承包,又怕风险”的冲突形式属于()。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双重趋避式冲突D.趋避式冲突正确答案D4.社会知觉中,对他人认知会有以偏概全或以点概面的倾向,这是属于()。

A.首因效应B.定势现象C.晕轮效应D.投射感化正确答案C5.影响个别活动效率的主观因素首要是个别的本领与动机,但动机因素比本领因素( )A.次要B.更次要C.更紧张D.更无足轻重正确答案C6.美国心理学家XXX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良好的政策与管理、良好的下级监督、工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因素归为( )A.情境因素B.保健因素C.激励因素D.工作因素正确答案B7.管理心理学中所强调的群体规范包括(两个方面A.组织纪律B.社会标准C.传统规范D.正式规范精确答案D8.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A.XXXB.XXXC.XXXD.XXX和非正式规范)正确答案A9.美国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概念(即自我知觉)包括物资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B10.XXX的科学管理方法是哪种人性假设的具体表现()。

A.复杂人假设B.经济人假定C.自动人假设D.社会人假设正确答案B1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突出的是()的管理。

A.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B.以结构为中心的管理C.以人为中心的管理D.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正确答案C12.不良的()、组织结构和个人因素是导致冲突的潜在因素A.交往B.行动C.沟通D.组织精确答案CXXX《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二、多选题(共12道试题,共24分。

2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5210

2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5210


判断误差
(4)立体(深度)知觉

生理线索

单眼线索

双眼线索
3、依时间特性不同
时间长短
节奏快慢 先后顺序
主观感受
4、运动知觉

真动 似动 诱动

自动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概念与规律

客观规律 主观原因
(二)知觉的整体性Fra bibliotek(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您生活愉快!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
内容介绍

一般知觉过程
社会认知的概念及其分类
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
第一节
一般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过程与分类
(一)什么是知觉
(1)从反映的观念看 (2)从信息加工的观念看
(二)知觉过程

搜寻选择信息 回忆补充信息 加工组织过程

解释与命名活动
(三)知觉的种类
1、依分析器不同
重,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岗位职责项目运维项目实施银青高速视频监控东毛隧道停车场项目全面实施ip设置贵州独平高速项目全面实施监控室机柜布线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我对部门很多产品从零学起刚到公司的时候感觉压力很大经过这些时间的认真学习和实际操作调整心态现已完全能融入公司的各项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中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主讲人:周瑛 2008年2月

四、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由道家提倡并产生广泛影响的管理原则。 “无为”是道或天道的一种重要属性,并非无所作为。 人道效法天道,就管理者来说,“无为”是指人人适应 自然,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过程。道家的管理 宗旨就是通过“无为”,最后达到“无不治”的管理效 果。具体来说,“无为而治”在管理实践中具有以下作 用: 第一,“无为”可以减少管理的心理阻力, 避免引起 反感。 第二,“无为”可以减少冲突。 第三,“无为”可以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先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另一 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德为先。提倡贤 人政治,崇尚以德治国,强调管理 者的道德素质,这是以儒家为代表 的古代管理心理的共同特征。古代 管理心理思想中还特别强调领导者 的表率作用,尤其在德的方面。
孔子
三、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堪称是中华管理智慧中的精粹。在管理 中,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折中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它,而 应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在哲理。中庸之道于 管理中的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观念: 1 、凡事要适度; 2 、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 3 、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 4 、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
五、衰落阶段
元明清时期,是古代管 理心理学思想的衰落时 期。这一时期管理心理 学思想除了一些微观技 术上的变化,整体上 “衰落”为其主要特色。

管理心理学第2章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

管理心理学第2章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

一、管理学基础理论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系统的人力 、财力、物力、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决策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 现组织系统的目标的过程。
2.管理理论的发展
早期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
传统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 (1)早期管理理论
管理心理学第2章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历程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发展历程
一、管理心理学的起源 二、管理心理学的开创阶段 三、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四、管理心理学今日的主题
一、管理心理学的起源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竞争向 垄断的过渡。
社会固有矛盾的存在和激化,并没有使工作效 率迅速提高,使企业主获得更多的利润.
战略管理思想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 势》,竞争力三部曲。
最大贡献:
五种竞争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威胁\买方砍价能力\ 供方砍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三大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集中化战略
一个价值链:设计生产销售发运以及其他支持活动的集 合体
案例分析:柯达破产事件
闵斯脱伯格的研究方向与方法同管理心理学是 一致的,但是他的观点在当时没有引起广泛 的注意。
一、管理心理学的起源
3.管理心理学名称的提出 1914年吉尔布里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中,
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概念。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维特(H. J.
Leavitt)出版了一本《管理心理学》,正式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使用“管理心理学” 这个名称。
• 2012年1月享誉世界一百二十余年,年营业收入最高 时超过200亿美元的著名企业柯达公司宣布破产。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管理心理学》考试题答案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管理心理学》考试题答案

1.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形成。

其形成的主要标志是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的《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2.00分)B. 利维特2.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什么理论?(2.00分)A. 人际关系3.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过渡时期是?(2.00分)A. 汉魏到隋朝4.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提出的。

该理论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2.00分)B. 美国心理学家5.管理心理学在国外心理学界被称为(),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重要的分支。

(2.00分)C. 组织心理学6.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产生时期是?(2.00分)D. 先秦时期7.在人性假设理论中,“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更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是()的假设。

(2.00分)C. “经济人”8.管理心理学边缘学科的特点产生了两种取向的管理心理学,即()取向和管理学取向。

(2.00分)C. 心理学9.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是()理论的创始人。

C. 群体动力理论10.谁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2.00分)B. 莱维特11.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衰落时期是?(2.00分)A. 元明清12. 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介于( )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00分)C. 管理学和心理学13.经济人”又称“实利人”。

其假设起源于英国经济学家()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

(2.00分)C. 亚当.斯密14.从“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心理学家提出了()理论。

(2.00分)B. Y理论15.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2.00分)B. 实验法1.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4.00分)A. 现代管理心理学B. 古典管理心理学D. 行为管理心理学2.属于我国管理心理学存在问题的以下是()(4.00分)A. 理论西方化B. 理论学院化C. 发展滞后化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4.00分)A. 访谈法B. 实验法C. 问卷法D. 观察法4.霍桑实验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4.00分)A. 福利实验B. 群体实验C. 访谈实验D. 照明实验5.根据实验场地的性质差异,可以把实验法分为那哪两类?(4.00分)A. 现场实验C. 实验室实验6.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有?(4.00分)A. 理论基础不同B. 形成背景不同C. 研究侧重点不同7.我国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主要包含以下哪些方面()(4.00分)A. 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B. 经济全球化C. 团队化8.谈话法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要使谈话有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4.00分)A. 对谈话内容的记录应该系统、完整、详尽B. 注意把握内容与方向D. 事先拟好提纲9.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4.00分)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组织心理10.问卷法是管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在西方称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广义的管理心理学,是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组织或活动中与管理过程有关的心理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规律。

➢狭义的管理心理学,即经济管理心理学,其研究对象是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它研究经济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对管理效率的作用,如人的意识倾向(理想、世界观、信仰、兴趣等)、知识才能、性格脾气、情绪情感对管理效率的影响。

也研究各种管理措施,如思想教育、劳动竞赛、操作合理化、工资奖金制度、升级考核制度等措施,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这项试验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

在这项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①工场照明试验②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③“访谈实验”④观察研究——“群体实验”梅奥:人际关系学说➢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同泰勒的传统科学管理既有区别也有相同点。

相同点表现为:目标一致,两者都追求高的生产率;两者都认为个人与管理者冲突,责任应归于管理者;两者都追求管理者同工人之间的和谐或利益相关。

不同点表现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

➢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2)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人性假设与管理➢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又名为惟利人(Rational-Economic),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1、“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雪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几点:①职工们基本上都是受经济性刺激物的激励的,不管是什么事,只要能向他们提供最大的经济收益,他们就会去干。

②因为经济性刺激物是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所以职工们的本质是一种被动的因素,要受组织的左右,驱使和控制。

③感情是非理性的,因此必须加以防范,以免干扰了人们对自己利害的理性的权衡。

④组织要控制住人们的那些无法预计的品质。

2、“经济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经济人假设而制定的管理策略有下列几种:①组织是用经济性奖酬来获取职工们的劳务与服从。

②管理的重点主要摆在高效率的工作效益上,而对人们的感情和士气方面应负的责任是次要的。

③如果人们工作效率低情绪低落,解决办法就是重新审查组织的奖酬刺激方案,并加以改变。

二、“社会人”假设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社会人(Social man)假设是指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只有满足人的社会需求,才能对人有最大的激励作用➢社会人假设认为,人在组织中的社交动机,如想被自己的同事所接受和喜爱的需要,远比对经济刺激物的需求更为重要。

➢根据社会人假设,西方管理心理学提出了“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

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从社会人假设出发,要采取不同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策略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管理者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在完成任务上,而应更多注意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那些人的需要。

②管理者不仅要注意对下属的指导和监控,更应关心他们心理的健康,归属感与地位感。

③管理者要重视班组的存在、因此,在奖励时,不仅考虑个人奖酬,更应考虑集体奖酬。

④管理者的作用,不仅要抓计划、组织与控制,更要充当下级职工与更上层领导者之间的联络人,将下情(下级的需要与感情)上达。

管理者不是简单的任务下达者,而是给职工创造条件、方便、富有同情心的支持者。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1、“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观点➢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 Man)假设是指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感。

➢人的能力有大小不同,即使能力低的人,在他们的其他需求或多或少己获满足之后,也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求意义和任务完成的满足感。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又称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组织文化的结构➢组织文化结构是指组织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即组织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

➢第一层,表层文化,又叫实体文化。

这是指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所构成的实物文化,即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形态,它主要包括企业产品的结构和外表款式、企业职工劳动环境和员工娱乐休息环境,职工的文化设施以及厂容厂貌等。

➢第二层,中层文化,或称制度文化。

是指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传统习惯、领导风格、职工修养、人际关系等。

➢第三层,深层文化,或称精神文化、观念文化。

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存,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巾形成的独具本企业持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

➢现代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形成组织文化由表层到深层的有序结构。

实体的物质文化最为具体实在,构成组织文化的硬件外壳;制度文化是观念形态的转化,成为企业硬外壳的支撑;而精神文化则是观念形态和文化心理,为组织文化的核心。

组织文化的功能1、凝聚功能2、导向功能3、约束功能4、激励功能5、辐射功能6、协调功能组织文化的创建1 优化企业环境——组织文化的外壳2 提高企业产品品位——组织文化的载体3 企业家的培养——组织文化的源头4 重塑企业形象——组织文化的展现5 培育企业精神——组织文化的灵魂6 企业价值观的形成——组织文化的内核7 完善企业制度——组织文化的支架8 员工的选拔与同化——组织文化的维系组织文化的保持保持组织文化的具体方法:(1)雇佣合适的人和解雇不适合的人要控制的东西;(2)管理者(特别是高级管理者)反应关键事件和组织危机的方法;(3)管理和团队角色塑造、教学和训练;(4)定下奖励和惩罚的标准:(5)聘、选择、提升、从组织中开除的标准;(6)组织典礼、仪式和故事。

个体心理与管理➢一、社会知觉与管理➢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在管理中涉及到的大多为社会知觉的问题。

即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其研究范围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自己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社会角色的知觉等。

知觉防御(Perception defense)知觉防御是指人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忽视而不见或加以歪曲,以达到防御的目的。

➢二、角色知觉➢角色知觉是指人对于自己所处特定的社会与组织中的地位的知觉。

➢一个完整的角色知觉过程包括四个成分: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期望、角色评价。

➢角色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应该在社会与组织中所处地位的认识。

➢角色行为是指一个人按照特定的社会与组织所赋予角色的特定的行为模式而进行的行为。

一个担任商店营业员角色的职工,其在商店内的行为模式是,要有熟练的服务技能,丰富的业务知识,周到、热情的服务态度;而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与管理者的角色,其行为模式应该是,要完成多项领导行为与职能,包括群众组织者,群体教育者,群体利益代表者与维护者,信息使用和传播者的角色行为。

➢角色期望是指他人对一个人所应承担角色的希望与寄托。

➢角色评价是指他人对一个人的角色扮演的评论与估价。

影响角色知觉的因素:(1) 对角色认知的影响因素➢一个人对自己所应承担角色的认知受二种因素的影响:一是自我评价,二是个人的文化背景和家庭社会环境。

(2) 对角色行为的影响因素➢一个人能否按照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而行动,这受个人对角色认知的程度与自己的个性待征所制约。

在单位里的领导者,对自己所扮演的领导者角色的认知与意识愈深刻,他就能履行领导者的行为模式,承担该承担的领导责任,起到领导者的应有作用。

➢一般来说,不同个性的人,如外向型与内向型的人在履行角色行为时会有不同的表现,甚至会影响角色行为的效果,但是通过角色塑造,按照角色所规定的规范可以改变人的个性特征。

(3) 对角色期望的影响因素➢他人对某一人的角色期望受角色职务及平时的了解程度制约。

(4) 对角色评价的影响因素➢他人对另一人角色评价的高低,制约于对该角色的期望与该角色实际上角色行为的差距。

(5)角色知觉的实践过程➢从角色知觉的实践过程中可见,首先,角色知觉的实践过程是综合角色认知和角色期望,将主观可以与客观需要相结合,寻找明确的自我角色形象。

➢其次,体察客观的角色评价,吸收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并结合角色认知,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

➢第三,充分检验自己的角色,并根据角色评价确立自己固定的角色行为模式,最终达到角色确认的目的。

个性➢个性是由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组成的个性倾向和由能力、气质、性格组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机结合而成的。

➢个性倾向是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行为的积极性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是在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稳定的、经常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的基本特征:1. 差异性。

2. 稳定性。

3. 整体性。

4. 独特性。

5. 倾向性。

气质的差异与管理一、气质概述➢气质:是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