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原理——原色、间色、复色
色彩心理学基础
色立体 色立体是借助与三维空间的透视理论,立体的表现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一种色彩坐标体系。这种坐标的构成方式,可以帮助你学会从平面的角度分析理解色彩在空间的延续。
色相 色相是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指色彩的相貌而言,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通常的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100色。
c 弱对比
这种对比关系明暗反差小,视觉效果模糊。
色彩原理-色彩调和的原理
色彩调和是从音乐理论中引进的概念,是指各种色彩的配合取得和谐的意思。
色彩的调和有两层含义:一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形态,一般认为“好看的配色”,即能使人产生愉快、舒适感的配色是调和的。二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手段。色彩的调和是就色彩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就无所谓调和,两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过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因为两种以上的色彩在构成中,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对比。过分对比的配色需要加强共性来进行调和;过分暧昧的配色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协调。从美学意义上讲,色彩的调和可以说是各种色彩的配合在统一与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和谐。
色彩理论
一、色彩原理
色彩原理-原色、间色、复色
色彩构成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深入步入色彩的殿堂。
原色 原色是指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颜色。而原色则可以混合出许许多多其他的色彩。在依顿色相环中红、黄、蓝为三原色,他把这三种原色的标准定为:
红:不带蓝也不带黄味的红色。
明度 明度示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一般用明度轴来表示。
纯度 纯度示指色彩的纯净的程度,可以用纯度阶段表现。
绘画色彩知识.1
绘画色彩常识一、光与色的关系自然界各种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色彩都是由于光的存在而产生,没有光就见不到色彩。
光的光源很多,有太阳光、月光、荧光以及灯光、烛光、电焊光等等。
前者是天然光,后者是人造光,色彩学是以太阳光作为标准来解释色和光的物理现象的。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太阳光谱的可见光部分中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
这七种色光的每一种颜色都是逐渐地过渡到另一种颜色的。
其中蓝色处于青与紫的中间,蓝和青区别甚微,青可包括蓝。
在色彩学上,我们把红、橙、黄、绿、蓝、紫这六色定为标准色。
按光谱序列红色的波长最长,橙色次之,黄、绿、蓝再次之,紫色光波长最短。
它们的波长大约在十万分之八厘米之间,一百万个光波的波长连在一起还不到一米长。
由于光的照射,一切物体才呈现出原来的种种颜色,其原因即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的作用。
当白色的阳光照射在物体上,由于物体质地的不同特性,它必然吸收一部分色光,这反射出来的色光,即是我们肉眼所见物体呈现的色彩。
例如红旗的固有色是红色,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这个红旗的“红”,是由于太阳光中橙、黄、绿、青、蓝、紫六种色光基本被红布所吸收,而把红光反射出来的结果。
绿布则是反射出绿光而吸收了其它六种色光的结果,余此类推。
黑色的物体对色光是基本全吸收,白色的物体则是基本全反射,而灰色则是每种色光有部分吸收与反射。
这里所说的白与黑仅仅是相比较而言,在自然界中绝对的纯色是没有的。
黑有种种不同的黑,若以浓淡论之,有深黑、浅黑,若以色彩的冷热来说,有的黑里带红,有的黑里偏青。
画人像时,头发、眉毛、眼睛虽然同是黑,但仔细观察一下,则各部不一样。
一般来说,质地粗糙、颜色深的物体对于色光吸收的多,反射的少,这类物体固有色强,如皮毛、丝绒、陶罐、棉布等。
反之质地光滑、颜色淡的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得少,反射较强,固有色就减弱,如瓷器、金属等。
从以上分析可了解到:色彩一方面凭借光而呈现,同时色彩又依附于物体而存在,色彩和物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离开了具体的物体,就没有具体的色彩。
美术色彩理论知识点
美术色彩理论知识点美术色彩是绘画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对于艺术创作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对于提升美术作品的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些与美术色彩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一、色彩的分类1.原色:指无法通过混合其他颜色调配而得到的色彩,包括红色、黄色和蓝色。
原色是色彩世界的基础,也是其他颜色的来源。
2.次要色: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包括橙色、紫色和绿色。
次要色位于原色的中间位置,具有中性色调,常被用于创作温和、柔和的画面效果。
3.补色:指对应原色的颜色,例如红色的补色是绿色,蓝色的补色是橙色。
补色之间呈现强烈的对比,相互衬托,可以增强画面的鲜艳度和对比度。
4.中性色:指不带有明显颜色色调的颜色,包括灰色、黑色和白色。
中性色常用来调和和平衡其他色彩的鲜艳度。
二、色彩搭配原则1.对比搭配:通过使用补色、冷暖色的对比等方式来增强色彩的鲜明度和对比度。
对比搭配常用于强调画面的重点或创造冲击力强烈的艺术效果。
2.类似搭配:通过使用相邻或相近的色彩来创造和谐、柔和的画面效果。
类似搭配常用于表现平和、安宁的场景或情感。
3.单色搭配:通过使用同一色彩的不同色调和明暗度来创造单一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效果。
单色搭配常用于表现特定的情感或主题。
4.色彩分割:通过在画面中使用不同色彩区块的分割和划分来营造节奏感和动态感。
色彩分割常用于抽象、装饰性的艺术作品中。
三、色彩运用技巧1.明暗变化:通过改变色彩的明暗度和亮度来表现画面的光影效果和空间感。
明暗变化对于创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非常重要。
2.色彩温度:通过使用冷色和暖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冷色常用于表现冷静、冷淡的情感,而暖色则常用于表现热情、温暖的情感。
3.色彩饱和度:通过调整色彩的饱和度来表现画面的明快度和浓淡度。
饱和度高的色彩会呈现明亮、鲜艳的效果,而饱和度低的色彩则会呈现柔和、柔美的效果。
4.色彩协调:通过运用色彩搭配原则和色彩运用技巧来达到画面整体的和谐、统一的效果。
色彩有哪些分类
色彩有哪些分类色彩有哪些分类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中,人们视觉感受到的色彩非常丰富,按种类分为原色,间色和复色,但就色彩的系别而言,则可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类。
下面,店铺为大家详细地讲讲色彩分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色彩的种类: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为原色。
原色能合成出其它色,而其他色不能还原出本来的颜色。
原色只有三种,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三原色为品红(明亮的玫红)、黄、青(湖蓝)。
色光三原色可以合成出所有色彩,同时相加得白色光。
颜料三原色从理论上来讲可以调配出其他任何色彩,同色相加得黑色,因为常用的颜料中除了色素外还含有其它化学成分,所以两种以上的颜料相调和,纯度就受影响,调和的色种越多就越不纯,也越不鲜明,颜料三原色相加只能得到一种黑浊色,而不是纯黑色。
间色由两个原色混合得间色。
间色也只有三种:色光三间为品红、黄、青(湖蓝),有些彩色摄影书上称为“补色”,是指色环上的互补关系。
颜料三间色即橙、绿、紫,也称第二次色。
必须指出的是色光三间色恰好是颜料的三原色。
这种交错关系构成了色光、颜料与色彩视觉的复杂联系,也构成了色彩原理与规律的丰富内容。
复色颜料的两个间色或一种原色和其对应的间色(红与青、黄与蓝、绿与洋红)相混合得复色,亦称第三次色。
复色中包含了所有的原色成分,只是各原色间的比例不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红灰、黄灰、绿灰等(此处表示列举省略)灰调色。
由于色光三原色相加得白色光,这样便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色光中没有复色,二是色光中没有灰调色,如两色光间色相加,只会产生一种淡的原色光,以黄色光加青色光为例:黄色光+青色光=红色光+绿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白色光=亮绿色光色彩的色系:有彩色系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为基本色。
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说产生的千千万万种色彩都属于有彩色系。
有彩色系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
色彩理论
色彩理论色彩分类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中,人们视觉感受到的色彩非常丰富,按种类分为原色,间色和复色,但就色彩的系别而言,则可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类。
种类1.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为原色。
原色能合成出其它色,而其他色不能还原出本来的颜色。
原色只有三种,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三原色为品红(明亮的玫红)、黄、青(湖蓝)。
色光三原色可以合成出所有色彩,同时相加得白色光。
颜料三原色从理论上来讲可以调配出其他任何色彩,同色相加得黑色,因为常用的颜料中除了色素外还含有其它化学成分,所以两种以上的颜料相调和,纯度就受影响,调和的色种越多就越不纯,也越不鲜明,颜料三元色相加只能得到一种黑浊色,而不是纯黑色。
2.间色:由两个原色混合得间色。
间色也只有三种:色光三间为品红、黄、青(湖蓝),有些彩色摄影书上称为“补色”,是指色环上的互补关系。
颜料三原色即橙、绿、紫,也称第二次色。
必须指出的是色光三间色恰好是颜料的三原色。
这种交错关系构成了色光、颜料与色彩视觉的复杂联系,也构成了色彩原理与规律的丰富内容。
3.复色:颜料的两个间色或一种原色和其对应的间色(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相混合得复色,亦称第三次色。
复色中包含了所有的原色成分,只是各原色间的比例不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红灰、黄灰、绿灰等(此处表示列举省略)灰调色。
由于色光三原色相加得白色光,这样便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色光中没有复色,二是色光中没有灰调色,如两色光间色相加,只会产生一种淡的原色光,以黄色光加青色光为例:黄色光+青色光=红色光+绿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白色光=亮绿色光色系1.有彩色系: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蓝、紫等为基本色。
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说产生的千千万万种色彩都属于有彩色系。
有彩色系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
有彩色系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具有三大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
色彩三要素名词解释
色彩三要素名词解释一、色彩的三要素:红色、橙色、黄色。
在绘画中,我们常用“红、橙、黄”来形容颜色。
“红”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颜色的三原色,即红色、黄色和蓝色。
“橙”是二次色,也叫“间色”,包括黄橙、橙红和深黄、橙褐等。
“黄”是三次色,由红和蓝混合而成,也叫“复色”。
它有红黄、柠檬黄、桔黄、土黄、中黄等。
红、橙、黄都是饱和度极高的纯色,而紫色与蓝色也是饱和度很高的色。
它们称为“间色”。
这三种颜色相加不会得到更深的色。
绿色则是在色彩三要素中,饱和度最低的颜色。
它既不属于“原色”,也不属于“间色”,而是“复色”。
它由红、黄、蓝三原色混合而成,所以又叫“复合色”。
红色是最响亮的色,所以叫“强烈色”。
在三原色中它占最多的比重,所以看上去最鲜艳。
黄色也是最鲜艳的色,所以叫“明亮色”。
但是因为黄色的纯度较低,所以也叫“淡色”。
由于黄色的明度较低,所以又叫“灰色”。
蓝色是一种颜色很暗的颜色,由于它占色彩总量的比例最小,所以被称为“弱色”。
绿色是其他两种色的调和色,所以被称为“间色”。
因此,蓝色和绿色可以分别被叫做“蓝色调”和“绿色调”。
蓝色,既不是红色也不是黄色,它是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一种颜色。
正因为它的纯度最低,所以叫“淡色”。
在三原色中它占的比重最少,所以被称为“间色”。
如果把白色作为三原色的话,那么在白色里蓝色和黄色的成份最多,橙色的成份最少。
因此,三种色彩的搭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但是要想使色彩和谐,就必须让各种颜色都占一定的比重。
色彩的搭配应该根据主色调的明暗,同类色或者邻近色的远近来决定。
如果整个画面的主色调明亮,那么所选择的颜色的纯度也应该较高。
反之,如果整个画面的主色调比较暗,那么所选择的颜色的纯度也应该低些。
绿色是大自然中使人最愉快的色彩。
因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力、安静、平衡与和平。
绿色是三原色中的原色。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还是我们身边的绿色物体,它们的生长和发育都离不开绿色。
自然界中,绿色的物体几乎随处可见。
颜色分类思政元素
颜色分类思政元素
颜色分为原色,间色,复色;原色红黄蓝被分为三个基本色,不能用其他颜色调配出来。
但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其他各种各样的颜色;间色,由两个原色混合的色彩叫间色;复色,就是两个间色或一个原色混合得的,复色包含三原色的成分在里面。
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亮度、饱和度。
HSB模型以人类对颜色的感觉为基础,描述了颜色的三种基本特性:
(1)色相是从物体反射或透过物体传播的颜色。
在0°到360°的标准色轮上,按位置度量色相。
在通常的使用中,色相由颜色名称标识,如红色、橙色或绿色。
(2)亮度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用0%(黑色)到100%(白色)的百分比来度量。
(3)饱和度(有时称为彩度)是指颜色的强度或纯度。
饱和度表示色相中灰色分量所占的比例,它使用0%(灰色)到100%(完全饱和)的百分比来度量。
在标准色轮上,饱和度从中心到边缘递增。
所谓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是指在专业课程中“嵌入”思政元素,也不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而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即“育人元素”。
“融入论”和“嵌入论”在很大程度是“思政补丁”。
“课程思政”不等于专业课程思政化,也不是专业课程中或课堂结束后,转而进行思政上的引申和靠拢。
就是说如何“挖掘”专业课程固有的“思政元素”作用于学生,让其学会以专业为基础,从专业中引发
和专业相连的问题,从而达成思政教育,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的目标。
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而言有着积极的作用。
绘画色彩基本原理解析,读懂这一篇就够了(强烈建议收藏)
绘画色彩基本原理解析,读懂这一篇就够了(强烈建议收藏)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耐心读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目录:1.引言2.光与色彩的关系3.固有色与环境色4.原色、间色与复色5.色彩三要素6.色彩的心理7.色彩的冷暖一、引言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怎样去认识和掌握色彩,怎样使色彩在绘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色彩写生中,训练直观的视觉能力和表现能力。
同时,还要懂得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色彩的使用方法和规律。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者才能相得益彰。
二、光与色彩的关系想要学好色彩的运用,首先要了解有光才有色彩,物体本身并不具有色彩,而是光投射到物体后,通过吸收和反射才产生色彩的,就像我们在黑暗中看到所有的物体皆为黑色。
有光才有色彩在这张图中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光对物体的影响三、固有色与环境色物体固有色分为两种情况:1.不透光物体: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2.透光物体: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环境色:是指一个物象与另一个物象的互相反照,即光照射在物象所呈现出的固有色反射到临近物象上所呈现出的第二次呈色现象。
观察都市霓虹夜景,灯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当我们绘画的时候,影响物体的三大因素即为: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四、原色、间色与复色(文中只说明绘画三原色,不包括色光三原色)三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为原色,原色能合成出其他颜色。
原色只有三种,所以我们称之为三原色三间色:将三原色中任意二种原色相混合,就得到一种间色又称二次色复色:一种间色与另一种间色相混合,就得到了复色又称为三次色。
五、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相:即为每种色彩的相貌与名称。
其中可分为彩色与无彩色:不同的颜色互相混合,可以调出数以万计的颜色明度:明度指色彩间深浅层次程度,也叫色彩的亮度。
同一种色之间的明度差、不同色彩之间的明度差,所以明度对比也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内容。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度或纯净饱和的程度,也称彩度。
色彩的分类
色彩的分类:色彩分为原色、间色、复色和补色四类。
在颜色中不能再分解的,并能调配其他色彩的色,如红、黄、蓝也就是原色,即三原色。
由两种原色调配其他色彩混合面是成的色,叫做间色,如红与黄配为橙色,黄与蓝配为绿色,蓝与红配为紫色……复色由两种间接色调制而成的色如:橙配绿为橙绿色等等。
补色是指原色中的一种再间接色,或者和复色相配而现出的色。
以上四种色,依次又换之为第一次(原色)第二次色(间色)第三色(复色,复色)也可以叫做再间色色彩的三要素:三要素指的是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
它们有不同的属性。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特征和相互区别。
色彩因波长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网膜,人便产生了不同的颜色感受。
色相具体指红、橙黄绿青蓝紫。
它们的波长各不相同,其中红橙黄波长较长,对人的视觉有较强的冲击力。
蓝绿紫光波较短。
冲击力短。
色相主要体现事物的固有色和冷暖感。
纯度指的是色素的饱和程度。
色彩的纯度体现事物的量感,纯度不同,即高纯度的色和低纯度的色表现事物的量就不同。
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纯度是最高的。
每一色中,如红色系的桔红、株红、桃红、曙红,纯度都比红色低些,它们之的纯度也明度是指色彩的深与浅所显出程度。
所有的颜色有明与暗的层次差别。
这层次就是“黑”白“灰”。
在红橙苏绿青蓝紫七中,最亮的明度最高的橙绿次,红青再次之,最暗的是蓝色与紫色。
色彩的变化即深浅的变化,就使得色彩有层次感,出现色感的效果。
色彩的冷与暖。
绿蓝紫色相能给以文静、凄凉近似于冷的感受,而红橙相能给人以热烈、温暖兴奋近似暖的感觉。
在冷色和暖色也有层次关系,有的偏冷,如紫红,柠檬黄,蓝紫,有的偏暖,如桔红,桔黄,蓝绿。
凡是感觉重的色都是是色相饱和度的色,饱合低则感觉轻松。
非彩色的搭配:黑白是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搭配。
白字黑底,黑底白字都非常明晰了。
灰色是万能色,可以和任何彩色搭配。
也可以帮助两种对立的色彩和谐过度。
如果你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色彩,那么用灰色试试,效果绝对不会太差。
色彩构成
教学目的:因为有了色彩,世界才会精彩纷呈;因为有了色彩感觉,人类才能准确、完整地接受这精彩纷呈的世界。
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够感知色彩;但是后天的教育、感染、熏陶、训练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环节,靠严格的科学训练,从对色彩的理性认识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力和色彩感悟力。
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和学习内容,在色彩构成教学环节中,从色彩的性质、特征出发,选用适当的习作为图例研究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从而达到熟练组织各种色彩构成并显示色彩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的主观意识对色彩的反映。
装饰色彩并非大自然色彩的展现,即不是写生色彩(不同于画家调色板上的色彩),而是结合生活、生产、经过提炼、夸张,概括出来的,能美化人民生活,是人们心理作用的理想化色彩。
装饰色彩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如色彩的要素,各种色彩互相混合的关系,对比、调和的原理,色彩的感性研究,色彩的感觉训练等等,为了系统化、条理化的学习,我们把色彩基础训练分解成若干个以单一因素为主的课题进行训练无凝是必要的。
(如以明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色相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纯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等)。
一、构成将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称之为构成。
二、色彩构成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叫色彩构成。
造形表现,在总体上应该是指形式和色彩的作用,而不是模仿自然或者通过模仿自然来获得幻觉联想。
2.色彩的产生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
色彩原理——原色、间色、复色
色彩构成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深入步入色彩的殿堂。
原色原色是指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而原色则可以混合出许许多多其他的色彩。
在依顿色相环中红、黄、蓝为三原色,他把这三种原色的标准定为:红:不带蓝也不带黄味的红色.黄: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黄色。
蓝: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蓝色.间色由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后的色被称为间色。
那么,三原色就可以调出三个间色来.它们的配合如下: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以上原色色像混合所得的橙、绿、紫既是我们所说的间色.复色由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称为复色。
复色的配合如下:黄+橙=黄橙红+橙=红橙红+紫=红紫蓝+紫=蓝紫蓝+绿=蓝绿所得得六种复色为: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
这样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了一个有规律的12种色相的色相环,如同彩虹的接续,在这个色相环中,每一种色相都有它自己相应确定的位置。
色彩原理—色相、明度、纯度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一般人往往只停留在对色彩的表层认识,也就是对红、黄、蓝、绿(色相部分)等较纯颜色的分辨。
如果碰到淡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浅”字,重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深”字,而一旦遇到中间调的色就称之为“旧”了. 这种对色彩简单地认识,对要进入美术专业学习的人来讲是远远不够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对色彩原理不够理解所致.如何走进神秘,丰富的色彩世界,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我们不妨借用色立体的结构原理,来说明构成色彩理论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以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阐述方便,我们先弄懂有关名词的概念和图列演示。
色立体色立体是借助与三维空间的透视理论,立体的表现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一种色彩坐标体系。
这种坐标的构成方式,可以帮助你学会从平面的角度分析理解色彩在空间的延续.色相色相是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指色彩的相貌而言,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
通常的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100色.明度明度示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一般用明度轴来表示。
静物色彩归纳
十、静物色彩归纳的要点: 色彩归纳的要点在于造型的图案化、构图的完性和色彩气氛的夸张营造。
十一、静物色彩归纳优秀作品欣赏:
纯艺术表现
归纳训练
五、色彩的基本原理:
1、色彩的基本原理: 2、 色彩的四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冷暖。 3、色彩的对比:当两个色块并置在一起时,它们就会产生对比。根据对比的 种类可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
色相对比
明度对比
纯度对比
冷暖对比
4、色调与色彩的协调: (1)色调:即色彩的基调,也就是色彩的一种基本倾向。
传达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有力的表 达人与人的情感、友谊。能在不知不 觉中左右我们的情绪、精神、以及行 动,导致人们不光停留在对于色彩的 一种主观感受中,更扩展到人们需要 去了解和研究色,以及它与人的行动、 心理之间的关系这一科学方面来了。
兴奋
嘈杂
6、色彩的联想:当人们看到某一色 彩时,就产生某种特殊的情感和联想。 例如中国人生活习俗中,红色让人联 系到喜庆、节日;在西方白色让人感 到神圣和纯洁等等。同时色彩还能给 人冷暖感、兴奋和安静感、华丽和质 朴感、活泼和抑郁感、柔软和坚硬感。 再一个色彩还能与味觉、听觉、心情 相联系并产生联想
写生
归纳
构成
三、色彩归纳的特点:
色彩归纳的特点就是
概括、 提炼、 主观、 理性, 其训练之中带有较强的创新和主观意识。
格尔尼卡
女孩与船
马蒂斯
《红色的餐 桌》
舞蹈
音乐
四、色彩归纳与纯绘画艺术的不同:
观察方法不同、表现的内容不同、艺术风 格不同、艺术功能不同。总之, 纯艺术品具有观 赏性和收藏性,它给人以美的、心灵的滋润和 精神上的享受。色彩归纳是设计艺术的基础训 练课程,它属装饰实用艺术范畴,它装点着人 们的生活环境,给人以舒适和美的享受。现在 由于艺术的多元化,以及现代艺术时尚越来越 趋于装饰化,纯艺术品也越来越简洁归纳化, 其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了。
色彩的三属性
色彩的三种属性:色相,纯度(饱和度),明度。
一,色相 色相,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
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1,原色:红,黄,蓝组成了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RGB(红绿蓝)印刷三原色:CMY(青色、品红色、黄色)黑白灰属于无彩色。
2,间色:某二种原色相互混合的颜色。
橙=红+黄绿=黄+蓝紫=蓝+红三原色、三间色为标准色。
3,复色:由三种原色按不同比例调配而成,或间色与间色调配而成,也叫三次色,再间色。
因含有三原色,所以含有黑色成分,纯度低,复色种类繁多,千变万化。
4,补色(对比色):一种颜色在色轮上所处位置的对面的色。
红 <---> 绿黄 <---> 紫蓝 <---> 橙二,纯度:一种颜色的纯净度(新鲜程度)。
当一种色彩变浅了,或添加了它的补色变灰了,或者加黑加灰,它就会减低纯净度(新鲜程度)。
三,明度:一种色彩有多亮多暗,与黑色和白色有关。
(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色彩的特性:冷暖。
一,暖色暖色由红色调组成。
比如红色、橙色和黄色。
它们给选择的颜色赋 予温暖、舒适和活力。
二,冷色冷色来自于蓝色色调。
譬如蓝色、青色和绿色。
这些颜色将对色彩 主题起到冷静的作用。
色彩的对比一,明度对比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 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二,纯度对比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
三,补色对比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
初识色彩知识三原色总结
2.间色 由两个原色混 合得间色。
色彩的三间色: 红 +黄 =橙 红 +蓝 =紫 黄 +蓝 =绿
3.复色
颜料的两个间色或一种原色和其 对应的间色(红与绿、黄与紫、 蓝与橙)相混合得复色,亦称第 三次色。复色中包含了所有的原 色成分,只是各原色间的比例不 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红灰、黄 灰、绿灰等(此处表示列举省略) 灰调色。
暖色调
冷色调
色彩的大小
色彩的轻重
色相
(二)明度
指颜色的明亮程度(高、中、低), 色彩中比较亮的叫高明度,低的 叫低明度。 如:赤橙红绿青蓝紫有彩色中, 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则最低。 同一颜色中,加入黑色后,明度 降低,加入白色后,明度升高。
(2)明度
*明度越高,色彩越浓,越亮。
*明度越低,色彩越深,越暗。 *明度最高的色彩是白色,明度最低的色彩是黑 色,均为无彩色。
•
• •
(3)纯度
混入无彩色,纯度就会降低,其中: 混入白色,明度越高,彩度越低;混 入黑色,明度,彩度均降低。
调色盒
色彩运用
1、色彩的性别
女
男
2、色彩的味道
酸
甜
苦
辣
色彩的冷暖
颜色有冷暖之分。
让人感觉温暖的色彩是暖色。红、橙、黄等颜 色使人想到阳光、烈火,属于暖色系。暖色系会给 我们带来热闹、鲜艳、愉快、动感等印象。 蓝、蓝绿等颜色与黑夜、寒冷相联,让人感觉 寒冷的色彩称为冷色。冷色系会带给人沉稳、冷峻、 寒冷、凉爽、整齐的印象。
*有彩色的明度,越接近白色者越高,越接近黑 色者越低。
*依明度高低顺序排列各色相,则为黄、橙、绿、 红、蓝、紫。
(三)纯度
色的强弱程度叫“纯度”,又叫饱和度或鲜亮度,饱和度 高的叫叫高纯度,饱和度低的叫低纯度。无彩色黑、白、 灰没有纯度概念,只有明度概念。 原色成分含量在70%以上为纯度高 原色成分含量在30%-- 70%为纯度中 原色成分含量在30%以下为纯度低
色彩原理
色彩原理色彩原理一、色彩三要素与色彩的形成不论任何色彩,皆具备三个基本的重要性质:色相,明度,纯度,一般称为色彩三要素或色彩三属性。
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就如同人的姓名一般,用来辨别不同的人。
明度:光线强时,感觉比较亮,光线若时感觉比较暗,色彩的明暗强度就是所谓的明度,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
通常以某彩色的的同色名纯色所占的比例,来分辨彩度的高低,纯色比例高为纯度高,纯色比例低为纯度低,在色彩鲜艳状况下,我们通常很容易感觉高彩度,但有时不易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容易受到明度得影响,譬如大家最容易误会的是,黑白灰是属於无彩度的,他们只有明度。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二、颜色的的类别原色:红、黄和蓝(用其它色彩调配不出来的原色)间色: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
复色:三原色或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
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饱和度不同的复色。
同种色:颜色产生不同明度变化,称同种色。
如将翠绿色加白或加黑出现的许多深浅不同的绿色,这深浅不同的绿色为同种色。
同类色: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
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类似色: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
邻近色: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
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
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构成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深入步入色彩的殿堂。
原色原色是指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而原色则可以混合出许许多多其他的色彩。
在依顿色相环中红、黄、蓝为三原色,他把这三种原色的标准定为:红:不带蓝也不带黄味的红色。
黄: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黄色。
蓝: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蓝色。
间色由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后的色被称为间色。
那么,三原色就可以调出三个间色来。
它们的配合如下: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以上原色色像混合所得的橙、绿、紫既是我们所说的间色。
复色由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称为复色。
复色的配合如下:黄+橙=黄橙红+橙=红橙红+紫=红紫蓝+紫=蓝紫蓝+绿=蓝绿所得得六种复色为: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
这样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了一个有规律的12种色相的色相环,如同彩虹的接续,在这个色相环中,每一种色相都有它自己相应确定的位置。
色彩原理-色相、明度、纯度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一般人往往只停留在对色彩的表层认识,也就是对红、黄、蓝、绿(色相部分)等较纯颜色的分辨。
如果碰到淡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浅”字,重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深”字,而一旦遇到中间调的色就称之为“旧”了。
这种对色彩简单地认识,对要进入美术专业学习的人来讲是远远不够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对色彩原理不够理解所致。
如何走进神秘,丰富的色彩世界,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我们不妨借用色立体的结构原理,来说明构成色彩理论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以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阐述方便,我们先弄懂有关名词的概念和图列演示。
色立体色立体是借助与三维空间的透视理论,立体的表现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一种色彩坐标体系。
这种坐标的构成方式,可以帮助你学会从平面的角度分析理解色彩在空间的延续。
色相色相是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指色彩的相貌而言,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
通常的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100色。
明度明度示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一般用明度轴来表示。
纯度纯度示指色彩的纯净的程度,可以用纯度阶段表现。
有了识别这三中色彩的能力,你就初步掌握了色彩变化的规律,无形中开阔了自己的色域。
使你认识色的能力不只停留在表层,而是走上科学的识别色彩、理解色彩的专业化道路。
色彩原理-色相对比因色相的差别色彩对比关系被称为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一种相对单纯的色彩对比关系,视觉效果鲜明,亮丽.一般来讲色相对比可借色相环做辅助说明,根据色相环排列的顺序我们把相对比归纳成六个方面,说明它的对比规律和视觉效果.1、同一色相对比所谓同一色相,是指两个颜色在色环上位置十分相近,大约大5摄氏度左右.在对比关系上也就是一个色与相邻的另一个色的对比,因为两者相距非常近,故色中的同种因素多,产生的对比效果就弱,在色彩学中被称为同一色相对比,从视觉的角度讲也可以称为弱对比。
2、类似色对比类似色相的概念是指两个颜色在色相环上的位置大约在45度左右,距离较近,两色之间色差不大。
就对比而言,它们的对比关系被称为类似色对比,从视觉的角度讲属于中弱对比。
比较同一色相对比,它显得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不失和谐。
3、对比色对比对比色相的两色在色相环上相距较远,两色之间的共同因素相对减少,在色环上的距离大约在100度左右,两色对比被称为对比色对比,它们的视觉效果鲜亮、强烈,也被称为中强对比。
4、互补色相对比互补色相对比是指两色的位置在色相环直径的两端,是色距最远的两个色,这两色相距180度,那么它们的对比关系则是最强烈、最富刺激性的,在色彩学中被称为互补色相对比,就视觉来讲则是强对比。
5、全色相环色相对比全色相环上12色或6色的对比,称为全色相环色相对比,但由于色相很多,容易产生杂乱、不安定及难以形成统一效果的缺点,因此在组织色彩时一定要注意色块大小面积的处理和色调的选择。
6、全色相秩序对比这种对比手法主要是指色相的推移,可在色相环上取全色相的1/3、2/3或全色相进行秩序推移,这种方法构成的画面使色彩有光感,显得绚丽夺目。
熟练掌握色相对比的方法会为每个初学色彩者今后运用纯色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使你从中感悟、体验到色相之间的无穷变化和强烈的表现力。
因色彩明度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关系被称为明度对比。
色彩明度关系有着两个方面的含义:1、色彩自身的明暗关系(不加黑、白色)2、色彩混入黑、白色后所产生的明暗关系。
我们这里讲的明度对比,是根据第二种含义而言,也就是将色彩混入黑、白色后所产生的明暗现象如何进行组合、搭配使之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色彩明度的差别一般以色立体明度推移为基础,常用的是以孟塞尔色立体为例进行分析。
孟塞尔色立体的明度轴步度均匀地由白-黑为11个色阶组成。
0-10两端为黑和白,1-9为不同明度的灰。
明度轴由下至上表明了明度变化是逐渐有规律地形成的。
为了讲解的明确、易懂,我们也可以暗明度轴所示数字的顺序把明度关系分为三个层次:a 0-3,为低明度(黑至深灰)b 4-6,为中明度(中灰)c 7-10,为高明度(浅灰至白)明确了明度的三个层次后,我们将要谈谈明度的对比关系。
明度的对比关系也可以归为三个类别:a 强对比这种对比关系黑白反差大,视觉效果刺激。
b 中对比对比关系适中,视觉效果平和。
c 弱对比这种对比关系明暗反差小,视觉效果模糊。
色彩原理-色彩调和的原理色彩调和是从音乐理论中引进的概念,是指各种色彩的配合取得和谐的意思。
色彩的调和有两层含义:一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形态,一般认为“好看的配色”,即能使人产生愉快、舒适感的配色是调和的。
二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手段。
色彩的调和是就色彩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就无所谓调和,两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不过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因为两种以上的色彩在构成中,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对比。
过分对比的配色需要加强共性来进行调和;过分暧昧的配色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协调。
从美学意义上讲,色彩的调和可以说是各种色彩的配合在统一与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和谐。
色彩调和的原理:1、互补色平衡论从色彩视觉生理角度上讲,互补色的配合是调和的。
因为人在视觉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的补充平衡。
伊顿说:“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同时要求他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那么眼睛会自动将它产生出来。
正是靠这个事实的力量,色彩和谐的基本原则中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孟塞尔色彩调和论也是以部色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若把构成画面的各种颜色全部混合(或放在回旋转盘上混合),如果产生第五级明度的灰色,那么,色彩配合是调和的。
2、自然色彩秩序论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然色调的配合和连续性,成为人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
自然界景物的明暗、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登色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自然秩序即自然的规律。
例如,光线照射在一个物体上,必然会产生高光、明部、明暗交界、暗不、反光、投影。
物体的明暗和色彩变化是有秩序的、有节奏的、非常协调的,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用自然界的色彩秩序去评判色彩艺术的优劣,因此,色彩的调和要求各种色彩必须建立一定秩序。
色立体的色相系列、明度系列、纯度系列是按照一定秩序排列制作的,因此,在色立体中,任何直线的、圆的、椭圆的、螺旋形的......凡是有秩序的方向,所选择的配色都是调和的。
3、配色明快论在视觉上,即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配色才是调和的。
配色的调和取决于是否明快。
一般来讲,过分刺激或过分暧昧的配色都会使人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
变化与统一是配色的基本法则。
变化里面求统一,统一里面求变化,各种色彩相辅相成才能取得配色美。
4、面积比例论歌德认为原色和间色的和谐面积比是,黄:橙:红:紫:蓝:绿=3:4:6:9:8:6孟塞尔认为:构成画面的各种色彩相混合,只有产生中性灰时才能取得色彩和谐。
色彩和谐与面积比同时与纯度有关,因为红(R5/10)与青绿(BG5/5)同等的面积在回旋转盘上旋转混合并不会得到明度为5的灰。
显然是因为红的纯度高,而绿的纯度低之故。
他认为只有把红色纯度降低或红的面积减为青绿的一半,才能取得和谐。
总之,配色中较强的色要适当缩小面积,较弱的色要适当扩大面积,这是色彩面积均衡的一般法则。
当然,色彩的面积均衡的取得是一种色彩静态美的方法,如果在一幅色彩构图中使用了与调和比例不同的配色,有意识地让一种色彩占支配地位,那么将取得各种富有感染力的配色效果。
5、审美心理共鸣论能引起观者审美心理共鸣的配色是调和的。
由于各个民族以至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如性别、年龄等)、心理变化(如欢乐、喜悦、悲哀等)和生存的社会条件(如文化、科学、艺术、教育、政治经济等)、自然环境的不同,表现在气质、性格、爱好、兴趣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在色彩方面各有偏爱。
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时期,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理想也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色彩配合能形成富丽华贵、热烈兴奋、欢乐喜悦、文静典雅、含蓄沉静、朴素大方等不同的情调。
当配色反映的情趣与人的思想情绪发生共鸣时,也就是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人们将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色彩的和谐与愉悦,并强烈地产生色彩装饰的动机和占有欲。
因此,进行色彩设计必须研究和熟悉不同消费对象的色彩喜好心理,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
6、合目的论合目的性的配色是调和的。
配色必须考虑到用途(实用性)和目的(目的性)。
例如:用于仪表、交通信号、路标的色彩要求醒目突出,对比强烈的异色相配是适用的。
用于工作场所的色彩一般应选用柔和明亮的配色,要避免使用过分刺激、容易导致视觉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的对比强烈的配色。
建筑设计、室设计、服装设计、商业设计、工作设计等,由于使用功能的区别,都对配色有特定的要求。
色彩原理-色彩美与审美主体色彩美与审美主体有关,色彩本身无所谓美,只是美的客观条件,只有当色彩美的条件与人联系起来之后才产生色彩美的反映。
因此,色彩成为美的对象取决于人对色彩的感受和作出的评价。
有人爱红,有人爱绿,有人爱浓艳,有人爱清淡;同一色彩或一组色彩,有人觉得美,有人认为它并不美;甚至同一个人也会有时觉得它美,有时又不认为它美。
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认为,“美晋皆在其心”,色彩美不美由“人心”决定。
对色彩美的感受因人而异,因情而变。
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信仰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思想不尽相同;不同的人,由于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以及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对色彩也各有偏好;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遭遇、心境而产生情绪变化,对色彩的感受和审美心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所以,只有当色彩所反映的情趣与人们所向往的精神生活产生联想,并与人们的审美情绪发生共鸣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们的审美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人们才会感受到色彩美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