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 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1
Page 12
小学生心理问题4
攀比 爸爸妈妈常常拿孩子的成绩与别的小朋友
比较,于是,很多同学开始会过分在意别 人的看法,不甘心输给别人。于是,就样 样想跟着别人,变得浮夸,害怕落于人后 。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攀比心理。而这种 攀比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的比较,还表现 在物质,金钱,甚至是外貌的比较。
Page 生7 这种自责的心理,使自己陷入悲观,失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2
不自信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 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 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 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我知道很 多同学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 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 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 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他们 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
(1)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意识。 (2)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 (3)能承受挫折。 (4)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5)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 (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 (7)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 (8)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Page 6
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1
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 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 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 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 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若是以“为老师,父母学习”的观念为 学习动力的同学,在成绩退步,经容易产
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
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 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 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 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以自我为中心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在家里都是“小
皇帝”,“小公主”,有些同学把这种感 觉带到学校。希望老师,同学都围着他转 ,凡事只想着自己,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不愿为他人做出一点牺牲,否则就感到委 屈、受不了 。这就是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 。
Page 13
Page 14
小学生心理问题5
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
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 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 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 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 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Page 15
小学生心理问题6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必是每个爸爸妈妈的心愿。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 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 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 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有些同学不堪重负,出现了以下一些情况,同学们 可以对比一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烦恼。
Pagຫໍສະໝຸດ Baidu 9
Page 10
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3
叛逆
由于同学们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 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 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 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逆反心理,容易偏激,由于 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 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 面思考,喜欢索隐猎奇,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 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
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 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 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 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 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 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 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 态。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既是一个生物性的个体,也是一个社会性的个体。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也受 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 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 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育红实验小学
2019
一、什么是健康? 健康一词,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躯
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例如,《现代汉语小词典》(商 务印书馆1980年版)对健康的解释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辞海》 (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把健康界定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 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这样理解显然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人
Page 8
妈妈带儿子去动物园看大象,大象周围有许多矮矮的 木桩,儿子的脑子里就产生了疑问:"妈妈,这么大的象, 一定很有力气,可是它为什么不挣断这细细的链子逃跑 呢?"他妈妈告诉他:"这头象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还很小很 小,当时就用这小木桩、矮棚圈着它,它当时很想挣断 链子跑出去,可是由于力气小,每次都失败了,于是就 失去了挣脱链子的信心。尽管它一天天长大,但不知道 现在自己有很大的力量,用力挣一下,就能逃出来。它 不敢这样想,当然也就不会这样去做,因而只好永远被 锁在这里,老死在这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