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集一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案(本学期总第1学时)

课题:《海燕》课型:新授主备人:曾清华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学习重点:

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介绍: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在他的关怀下,培养出整整一代的苏联作家。

2、《海燕》的创作和发表:

《海燕》写于1901年,是高尔基早期创作活动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诗。当时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海燕》就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所唱的歌。这种思想倾向的小说在当时是无法发表的。《信使报》拒绝发表,《生活》杂志拒绝发表。但小说的结尾部分《海燕》却被单独发表在1901年4月号的《生活》杂志上。据《生活》杂志的主编回忆说:“《海燕》在审查官审查时没有看出它有什么革命性的东西。”事实上,作品一经发表,沙皇当局很快就发现了“漏审的疏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下令查封了《生活》杂志。《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二、整体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几个场景画面?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第一幅画面(-):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第二幅画面(-):写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幅画面(-):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时,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

1、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

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

用“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的海燕。”的句式,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2、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形象和作者感情。

2、写话“海燕的宣言”(结合练习三)。

刘集一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案(本学期总第2学时)

课题:《海燕》课型:新授主备人:曾清华

学习目标:

1、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3、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

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象征手法:

1、定义:它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简而言之,象征就是根据

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通俗一点说,为了要说乙,因为甲跟乙有联系,所以只说甲不说乙,却让读者通过形象自己去领会乙,去理解抽象的乙的含义,就是所谓的“托义于物”。

2、作用: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说出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现

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3、用法:它体现在整篇文章或文章的某一段中,它是着眼于全文的构思。而

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它适用的范围是针对某一句话而言。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

二、合作探究

1、勾画文中具有象征手法的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海燕”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暴风雨”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海”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修辞和作用)

3、读了《海燕》一文,你思想上受到哪些启发?

三、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当你“面临生活的暴风雨”时,你会怎么做?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用《铺路石》或《牛》为题,写一篇散文,字数不定。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