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是什么意思
何为“三味”,古人有多种说法:
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
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回答者:凉风过耳-试用期一级3-4 10:20
何为“三味”,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三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寿镜吾的孙子寿宇撰文又提出了新的说法,他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意味。笔者认为这才是三味书屋的真义,因为这种说法很能反映屋主寿镜吾先生的思想情操,鲁迅曾说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个饱学秀才不仅有学问,而且思想很清高,不屑当官作老爷,也不许自己的子孙应考、买官。并且,三味书屋的办学宗旨也是培养学生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爷。
佛法中无诤三昧的意思
佛法中无诤三昧的意思《佛法中无诤三昧的意思》无诤三昧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诤”,简单来说就是不与他人起争执、争斗。
“三昧”本义是正定,即将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的一种状态。
无诤三昧就是一种安住于不诤的正定境界。
从衍生注释来看,在佛教的修行体系里,这体现了一种超凡的精神境界。
当一个人处于无诤三昧时,他能深刻理解世间万物的因缘和合,明白事物的多面性,所以不会执着于自己的观点而去和别人争辩。
这种境界并非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对事物本质洞察后的坦然。
赏析这一概念的话,它像是平静湖面上不起波澜的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各种争论,无论是对观念的争执还是对利益的抢夺,而无诤三昧就如同黑暗中的明灯,指引人们走向内心的平和。
它教导人们放下无谓的纷争,以宽容和智慧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至于作者方面,这一概念源于释迦牟尼佛的教导,经过历代佛教高僧大德的传承、阐释和弘扬,成为佛教精神内涵的一部分。
**运用片段****例子1**我有一个朋友,叫阿强。
他这人特爱抬杠,不管什么事,只要和他观点不一样,他就非要争个高下。
有一次,我们讨论一个关于人生意义的话题。
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快乐,他却认为是要功成名就。
我们俩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佛法中的无诤三昧。
要是我能像处于无诤三昧境界那样,就不会这么执着于让他接受我的观点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像每朵花都有自己的颜色。
我凭什么要求他和我想的一样呢?这简直就是自寻烦恼。
从那以后,我再遇到和别人观点不同的时候,就试着先冷静下来,不再像以前那样冲动地去争辩。
**例子2**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在网络上到处跟人吵架的人?那些键盘侠们,不管什么话题,他们都要插上一嘴,然后把争论演变成一场骂战。
我就想啊,如果这些人能了解一下无诤三昧就好了。
这无诤三昧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包容的大门。
你看,大家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都不一样,观点有分歧太正常了。
就像一群鸟儿,有的喜欢在树林里筑巢,有的却偏爱悬崖峭壁。
“三味”与“三昧”
“三味”与“三昧”作者:刘明彰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08年第09期有这样一个句子:说起暑假的实践活动,个中三味,请听我慢慢道来。
这个句子中的“三味”一词用错了,应该是“三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没有弄明白“三味”与“三昧”的基本意思,再加上这两个词词形上太相似,便将“三味”与“三昧”混同起来了。
那么,“三味”与“三昧”究竟有何区别呢?先说“三味”。
“三味”一词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先生在文章中提到的“三味书屋”,位于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的故居附近,是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
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历来说法不一,综述起来主要有下面五种基本说法。
第一种,三国时的学问家董遇曾说过,冬天是一年中多余的时间,夜晚是一天中多余的时间,阴雨天是晴天多余的时间,劝勉人们应当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来努力学习。
宋代文学家苏轼对董遇的这一说法极为赞赏,曾作诗说“此生有味在三余。
”后来,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认为,学习中就要凭借“三余”精神努力进取,并据此将“三余书屋”改为“三味书屋”。
第二种,《增广诗句题解汇编》卷四载李淑《邯郸书目》:“诗书为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意思是说,经书如肉汤,史书如肉块,子书如肉酱,说读这三类书正如品尝这三种食物一样,各具特色,风味迥异,称之为“三味”,因而将书房取名为“三味书屋”,寓含博览群书之意。
第三种,古语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
”意思是说,读四书五经之类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经典史记如尝丰盛的菜饭;而读诸子百家学说,则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作料。
“三味”取名于此。
第四种,当年的房主人,鲁迅的塾师、清末秀才寿镜吾认为“读书有味”,加之书屋后园子里种了梅花和桂花两种树,称为“二味”,合起来便是“三味”。
第五种,寿镜吾的子孙对“三味”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
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
三昧真火,是佛教用语与道教说法的结合。
“三昧”乃佛教用语,音译为“三摩地”,是修行至一定境界而得。
“真火”是道教的说法。
其实,三昧真火,就是禅定中自性当中本有的,非凡火可比。
南师曾讲过大阿罗汉走的时候,不用柴火,而是用自己的三昧真火,于定中将自己焚化。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的修炼文化中,但凡是修为比较深的人,都能修炼出三昧真火。
但是他们的三昧真火并不是放出体外攻击敌人,而是一种类似于真气的东西,在自己体内运行,强身健体,提升自己的修为。
在《西游记》中,不光红孩儿有三昧真火,孙悟空也有,太上老君亲口说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
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
”。
李渔《闲情偶寄》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李渔《闲情偶寄》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蟹予于饮食之美,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
此一事一物也者,在我则为饮食中之痴情,在彼则为天地间之怪物矣。
予嗜此一生。
每岁于蟹之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
同人知予癖蟹,召者饷者,皆于此日,予因呼九月、十月为“蟹秋”。
向有一婢,勤于事蟹,即易其名为“蟹奴”,今亡之矣。
蟹之为物至美,而其味坏于食之之人。
以之为羹者,鲜则鲜矣,而蟹之美质何在?以之为脍者,腻则腻矣,而蟹之真味不存。
更可厌者,断为两截,和以油、盐、豆粉而煎之,使蟹之色、蟹之香与蟹之真味全失。
世间好物,利在孤行。
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和以他味者,犹之以爝火①助日,掬水益河,冀其有裨也,不亦难乎?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自食。
剖一筐,食一筐,断一螯,食一螯,则气与味纤毫不漏。
出于蟹之躯壳者,即入于人之口腹,饮食之三昧②,再有深入于此者哉?凡治他具,皆可人任其劳,我享其逸,独蟹与瓜子、菱角三种,必须自任其劳。
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而我食之,不特味同嚼蜡,且似不成其为蟹与瓜子、菱角,而别是一物者。
此与好香必须自焚,好茶必须自斟,僮仆虽多,不能任其力者,同出一理。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注】①爝火:火把。
①三昧:佛教用语,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85.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则气与味纤毫不漏8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予嗜.此一生(2)即易.其名为“蟹奴”(3)冀.其有裨也(4)旋.剥旋食则有味8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之为羹者,鲜则鲜矣,而蟹之美质何在?88.请你联系李渔的《蟹》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谈谈对“痴”的理解。
89.班刊编辑部准备出一期《文坛美食家》专刊。
为了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小徐同学和小钱同学从网上各找了一张图,你认为哪张图和本文相配呢?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
得共三味的成语什么意思
得共三味的成语什么意思1、得共三味不是成语,应该是得其三昧。
得其三昧,拼音是déqísānmèi,解释为指在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2、得其三昧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3、成语用法:作谓语;借指在方面造诣深湛。
扩展阅读愚公移山成语故事出处1、愚公移山成语故事出处是《列子》,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2、成语故事: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小学毕业复习资料按结构归类成语1、描写外貌的成语:身强体壮、骨瘦如柴、弱不禁风、五官端正、虎背熊腰、怒发冲冠、饱经风霜、容光焕发、奇装异服、和颜悦色、衣不蔽体、衣衫褴褛、慈眉善目、齿如珍珠、面不改色、面黄肌瘦、大腹便便、鹤发童颜、白里透红、体态轻盈、尖嘴后腮2、描写语言的成语:对答如流、语无伦次、义正辞严、滔滔不绝、油腔滑调、谈古论今、口是心非、甜言蜜语、花言巧语、信口开河、脱口而出、各抒己见、强词夺理、指桑骂槐、长吁短叹、无理取闹、巧舌如簧、语重心长、大言不惭、理直气壮、隐约其辞、口蜜腹剑、信口开河、豪言壮语3、描写神态的成语: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谈笑风生、得意忘形、全神贯注、泰然自若、呆若木鸡、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张牙舞爪、目瞪口呆、张口结舌、神采飞扬、趾高气扬、坐卧不安、温情脉脉、威风凛凛、漫不经心、神态自若、神色不惊、踌躇满志、悠然自得、耀武扬威、喜笑颜开4、描写动作的成语:察言观色、左顾右盼、瞠目结舌、袖手旁观、伸头缩颈、一饮而尽、洗耳恭听、眼疾手快、龇牙咧嘴、手忙脚乱、昂首挺胸、抓耳挠腮、摩拳擦掌、手不释卷、前俯后仰、上蹿下跳、大步流星、手舞足蹈、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拳打脚踢、蹑手蹑脚、指手画脚、摇头摆尾5、描写心理的成语:心花怒放、犹豫不决、胸有成竹、心慌意乱、惶恐不安、怒气冲天、沾沾自喜、提心吊胆、心领神会、心急如焚、心惊肉跳、喜出望外、悔恨交加、喜不自禁、满腔怒火、做贼心虚、追悔莫及、火冒三丈、焦躁不安、魂不附体、羞愧难当、忐忑不安、深恶痛绝、慷慨激昂6、描写品质的成语:视死如归、舍生取义、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刚正不阿、盛气凌人、落井下石、精忠报国、两袖清风、浩气长存、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坚强不屈、大义凛然、雪中送炭、拔刀相助、洁身自好、鞠躬尽瘁、明哲保身、营私舞弊、坚贞不屈、大公无私、一尘不染、循规蹈矩7、描写春天的成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暖花开、万紫千红、春满人间、春寒料峭、桃红柳绿、风和日丽、百花争艳、百花齐放、春回大地、春色满园、鸟语花香、草长莺飞、欣欣向荣、争奇斗艳、鸟语花香、群芳争艳、万物峥嵘、生机勃勃、柳暗花明、阳春三月、万木竞秀8、描写夏天的成语:夏天炎炎、骄阳似火、酷暑盛夏、夏阳酷暑、烈日当空、热风扑面、热不可耐、盛夏三伏、炎炎盛夏、烈日中天、夏意正浓、挥汗如雨、赤日炎炎、大雨倾盆、伏梢未尽、疾风暴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绿叶成阴、郁热沉闷、溽暑酷夏、汗流浃背、大雨涔涔、熏风拂拂9、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风瑟瑟、秋风习习、秋雨绵绵、秋风送爽、秋高气爽、秋菊怒放、秋色宜人、秋水长天、硕果累累、望穿秋水、天高云淡、黄叶纷飞、五彩斑斓、金桂飘香、平分秋色、叶落知秋、层林尽染、枫叶似火、万花凋谢、万里霜天、落叶纷飞、五谷丰登、金凤飒飒、秋风萧瑟10、描写冬天的成语:天寒地冻、风雨交加、瑞雪纷飞、鹅毛大雪、雪兆丰年、粉妆玉砌、银装素裹、冰天雪地、白雪皑皑、寒梅怒放、百花凋零、数九寒冬、雪窑冰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北风怒吼、寒冬腊月、雪上加霜、玉树银花、朔风怒号、松柏傲寒、踏雪访梅、山舞银蛇、千里冰封11、描写花草树木的成语:、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百花怒放、琼花玉叶、含苞欲放、奇花异草、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国色天香、沁人心脾、亭亭玉立、铁树开花、绿草如茵、杂草丛生、蔓草荒烟、古木参天、千姿百态、强干弱枝、枝繁叶茂、十围之木、高耸入云、花团锦簇、翠色欲流、高达挺秀12、描写山水原野的成语:崇山峻岭、依山傍水、千山万水、山鸣谷应、突兀森郁、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奇峰怪石、拔地而起、峰峦雄伟、千岩竞秀、重峦叠嶂、千岩万壑、山重水复、荒山野岭、波涛汹涌、波澜壮阔、漫山遍野、沃野千里、行云流水、原野辽阔、悬崖绝壁、名山胜水13、描写虫鱼鸟兽的成语:金蝉脱壳、闲云野鹤、蜻蜓点水、螳螂捕蝉、鸦雀无声、管中窥豹、鹦鹉学舌、飞鸽传书、百鸟朝凤、飞蛾扑火、河东狮吼、盲人摸象、声誉鹊起、跛鳖千里、哀鸿遍野、蚍蜉撼树、爱屋及乌、劳燕分飞、一丘之貉、蚕食鲸吞、趋之若鹜、鸠占鹊巢、凤毛麟角、鹅行鸭步14、描写生肖的成语:胆小如鼠、抱头鼠窜、鼠目寸光、猫鼠同眠、牛刀小试、初生牛犊、目无全羊、吴牛喘月虎视眈眈、卧虎藏龙、委肉虎蹊、照猫画虎、兔死狐悲、狡兔三窟、乌飞兔走、守株待兔、龙肝豹胎、群龙无首、云起龙骧、叶公好龙、一龙一蛇、打草惊蛇、画蛇添足、佛口蛇心马首是瞻、盘马弯弓、蛛丝马迹、青梅竹马、羊入虎口、十羊九牧、顺手牵羊、饿虎吞羊沐猴而冠、猴年马月、尖嘴猴腮、杀鸡吓猴、鸡毛蒜皮、鹤立鸡群、山鸡舞镜、牛鼎烹鸡鸡犬不宁、驴鸣狗吠、狗尾续貂、土龙刍狗、猪突豨勇、封豕长蛇、一龙一猪、狼奔豕突15、描写早中晚夜的成语:晨光熹微、喷薄欲出、金光万道、旭日东升、光芒万丈、白虹贯日、日上三竿、残阳如血、霞光万道、日薄西山、暮色苍茫、夜幕降临、漆黑一片、星光灿烂、玉兔东升、风清月朗、披星戴月、万籁俱寂16、描写风雨雷电的成语:疾风骤雨、狂风暴雨、栉风沐雨、风号浪吼、风平浪静、倾盆大雨、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和风细雨、电光火石、风调雨顺、风驰电掣、风吹雨打、风和日丽、风起云涌、风雨交加17、描写风景名胜的成语:名山大川、巧夺天工、湖光山色、美不胜收、风景如画、举世闻名、名不虚传、天造地设、鬼斧神工、气壮山河、五彩缤纷、心旷神怡、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叹为观止、光彩夺目18、描写人体器官的成语:唇亡齿寒、了如指掌、肝胆相照、明眸皓齿、摩肩接踵、眼疾手快、耳聪目明、耳目一新、牵肠挂肚、改头换面、胸有成竹、趾高气扬、脚踏实地、千钧一发、心腹之患、抓耳挠腮19、描写数量多少的成语、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一应俱全、无穷无尽、星罗棋布、车载斗量、不胜枚举、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屈指可数、微不足道、寥若晨星、凤毛麟角、微乎其微、绝无仅有20、描写时间长短的成语:长年累月、万古常青、经年累月、穷年累月、天长地久、白头如新、白驹过隙、河山带砺、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岁月如流、稍纵即逝、尺壁寸阴、弹指之间、昙花一现、斗转星移21、前后近义的成语:丰衣足食、丰功伟绩、三番五次、五颜六色、五湖四海、千姿百态、门当户对、眼疾手快、良师益友、同甘共苦、长吁短叹、殚精竭虑、龙争虎斗、拖家带口、心平气和、无边无际、开天辟地、装模作样、唉声叹气、残花败柳、天长地久、铜墙铁壁22、前后反义的成语:谈古论今、颂古非今、博古通今、深入浅出、唯唯诺诺、朝朝暮暮、是是非非、吞吞吐吐、抑扬顿挫、荣辱与共、朝秦暮楚、南辕北辙、赏罚分明、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明枪暗箭、上行下效、休戚相关、喜怒哀乐、寡不敌众、喜新厌旧、无足轻重、无中生有、朝不保夕23、描写色彩的成语:青红皂白、姹紫嫣红、漆黑一团、黑白分明、青云直上、桃红柳绿、白驹过隙、绿肥红瘦、碧海蓝天、万紫千红、面红耳赤、一碧千里、银装素裹24、形容活动的成语:井井有条、排山倒海、汗流如注、高歌曼舞、翩翩起舞、有声有色、快马加鞭、欢声笑语、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得心应手、吃苦耐劳、手忙脚乱、人声鼎沸、一鼓作气、纵身一跃25、描写学习态度的成语:专心致志、追本穷源、字斟句酌、循序渐进、目中无人、笨鸟先飞、三心二意、不求甚解、精益求精、自高自大、班门弄斧、夜以继日、不耻下问、不思进取、学而不厌、三心二意、虎头蛇尾、通宵达旦、励精图治、有的放矢、再接再厉、如饥似渴、锲而不舍、全神贯注26、描写体育竞赛的成语:争先恐后、奋勇争先、分秒必争、争分夺秒、养精蓄锐、一决胜负、百步穿杨、龙腾虎跃、舞枪弄棒、剑拔弩张、奋起直追、不甘示弱、棋逢对手、悬而未决、一决胜负、生龙活虎、跃跃欲试、大显身手27、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百战百胜、胜券在握、旗开得胜、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冲锋陷阵、剑拔弩张、溃不成军、丢盔弃甲、人仰马翻、血流成河、荷枪实弹、攻无不克、狼狈不堪、抱头鼠窜、震耳欲聋、刀光剑影、视死如归28、描写书画作品的成语:龙飞凤舞、铁画银钩、天马行空、入木三分、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大笔如椽、初写黄庭、信笔涂鸦、栩栩如生、丹青妙笔、龙蛇飞动、惟妙惟肖命字开头的成语1、命与仇谋[mìng yǔ chóu móu] 仇:仇敌。
三味书屋的三味指什么意思范文
正如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百草园是他儿时的乐园。
的确,能听油蛉低唱,听鸣蝉长吟,听蟋蟀弹琴,是多么享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事情啊。
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又是多么地有意思。
三味书屋的三味指什么意思范文
何为“三味”,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 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 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 “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 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鲁迅读书的“三味 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 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其三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 samadhi 的音译, 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 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 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 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 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 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 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
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 “隐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觉 真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而感到惋惜。
三昧是哪三昧
三昧(sānmèi)一词,来源于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教内外对此词皆有不同的论述和解释。
其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虑的能力,或者指修习所得的,发展了的集中力。
从而,它也就变成了可以使禅定者进入更高境界并完全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
“三昧”是个总括的概念,细分成为: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
其中,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一共有二十五种定论,交换修炼。
最终是为了得到“无生法忍”至“涅槃”的结果。
一、佛教中的“三昧”是梵语之音译,又作三摩地、三摩提等。
中文意思是“定、正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等持”等。
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
一般修行大都止心一处,不令散乱,而保持安定,这种状态称为“三昧”。
引用其他经论中的对“三昧”的解释如下:
1、《智度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又“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
又“诸行和合,皆名为三昧”。
“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
2、《法华玄赞》云:“梵云三摩地,此云等持。
平等持心而至于境。
即是定也”;
3、《法界记》云:“三昧者,理智无二,交彻熔融,彼此俱亡,能所斯绝,故云三昧也”。
二、“三昧”的作用和种类:三昧是心相应法,只在心相应时现前。
达到三昧的状态时,能生起正智慧而开悟真理。
三昧的种类无量无边,一般有华严三昧、法华三昧、般舟三昧、一行三昧、念佛三昧等。
人生三味剂故事中的三味剂谈谈人际关系
人生三味剂故事中的三味剂谈谈人际关系人生三昧是哪三昧(人生三昧的意思是什么)
1、人生三昧是哪三昧。
2、人生三昧是什么意思。
3、何为三昧?。
4、三昧的三是什么意思。
以下内容关于《人生三昧是哪三昧》的解答。
1.“三味”常用的意思有两个。
2.一个是佛教用语,指心专注于一境。
3.这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
4.另一个是指事物的诀窍或精义。
5.例如:“个中三味”、“文学创作三味”、“得其三味”中的“三味”都是“诀窍”或“精义”的意思。
6.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
7.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8.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9.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10.佛,意思是"觉者"。
11.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12.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13.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总结:以上就是编辑:【亚丫】整理原创关于人生三昧是哪三昧。
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的意思
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的意思
“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是一句佛教用语,主要用来描述一种超脱世俗、无相的状态。
“三昧”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指通过冥想、专注、正念等方式来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而“华”则是指这种修行所达到的美丽、光彩夺目的状态。
“无相”则是指超越了形象、物质的束缚,达到一种无所执着的境界。
因此,“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修行达到的美丽、光彩夺目的无相境界,是不会被破坏的,因为这种境界已经超越了世俗的形象和物质的束缚,无法被外界所破坏。
同时,这种境界也无法被重新破坏,因为它是通过修行所达到的一种自然状态。
这句话常常用来鼓励人们修行、专注、正念,以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写出描写人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写出描写人的词语是什么意思【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
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忘餐废寝】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
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遗物忘形】泯灭物我界限,指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遗形藏志】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遗形忘性】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同“遗形藏志”。
【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得其三昧】三昧:梵语,意为正定。
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
引申为诀窍或精义。
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
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砥志研思】专心致志,深思钻研。
【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
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废食忘寝】废:停止;寝:睡觉。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致志。
【聚精凝神】聚:集合,会集。
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凝神定气】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潜神默思】指专心致志,认真思索。
【潜心涤虑】指专心致志。
【潜心笃志】指专心致志。
【日旰不食】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同“日旰忘食”。
【日旰忘食】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
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昃不食】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
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昃忘食】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
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忘餐废寝】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
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忘寝废食】寝:睡觉。
废:废止,停止。
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连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
【心神专注】专注:专心致志。
把全部精神集中起来。
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心无旁骛】旁;另外的;骛:追求。
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用心用意】犹言专心致志。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闭花羞月沉鱼落雁出水芙蓉明眸皓齿美如冠玉倾国倾城国色天香鹤发童颜眉清目秀和蔼可亲心慈面善张牙舞爪愁眉苦脸冰清玉洁雍容华贵文质彬彬威风凛凛老态龙钟虎背熊腰如花似玉容光焕发落落大方弱不禁风大腹便便面黄肌瘦卓约多姿其貌不扬蓬头垢面瘦骨嶙峋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大腹便便膀大腰园披飞⒎?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回答者:友云睿 - 同进士出身七级 5-29 20:44 1)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大腹便便,膀大腰园、披头散发、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2)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身手敏捷、风驰电掣,动如脱兔,举目眺望、大步流星、昂首挺胸,手舞足蹈、张牙舞爪、(3)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呆若木鸡、目瞪口呆、神采奕奕、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眉飞色舞、张口结舌、挤眉弄眼、眉开眼笑、目不转晴(4)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举棋不定,忐忑不安、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六神无主、心神不定。
“游戏三昧”的禅学内涵与诗学意义
㊀㊀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23年9月㊀㊀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ep.2023第24卷㊀第5期㊀㊀(Social Sciences)Vol.24㊀No.5Җ语言文学Җ游戏三昧 的禅学内涵与诗学意义王㊀悦,张㊀勇摘㊀要:㊀禅宗 游戏三昧 指禅定后精神上达到自由无碍的境界,具有无分别㊁圆满自足的美学意蕴㊂由于 游戏三昧 的禅风符合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审美理想,所以进入诗学理论,进而影响了诗人的创作态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构思上, 游戏三昧 促使诗人突破拘执,达到挥洒自如的境界;创作风格上, 游戏三昧 推动诗人形成自然无迹㊁浑然天成的诗风;表达上, 游戏三昧 促使诗歌语言逐渐幽默化和通俗化㊂由于 游戏三昧 的大自在境界与 不可凑泊 的诗境是相通的, 游戏三昧 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喻指诗歌奥妙诀窍的重要诗学范畴㊂关键词:㊀禅宗; 游戏三昧 ;心灵自由;诗学意义;诗歌范畴收稿日期:㊀2022-09-26基金项目: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历代释家文论文献集成与综合研究 (22AZW011)作者简介:㊀王㊀悦,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E-mail: 937779614@;张㊀勇,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佛教诗学研究㊂在禅学上, 游戏三昧 是表达自由的重要范畴,指心无挂碍㊁随性自在㊂由于中国禅宗的自由精神深入人心, 游戏三昧 之说也逐渐扩展至其他方面,特别是诗学领域㊂元好问云: 笔端游戏三昧,物外平生往还 1 (‘巨然秋山为邓州相公赋“)㊂苏轼称赞释道潜的赠诗 超然真游戏三昧 2 (‘与参寥子二十一首“)㊂陈岩肖㊁张表臣等人在其诗话中也都以 游戏三昧 评价过苏轼作品的通达无碍①㊂当然,也有僧人加入到文学创作和批评活动中,并将对 游戏三昧 的理解融入诗学中,提出了一些独特的创作观,如惠洪提①陈岩肖‘庚溪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上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3页): 东坡谪居齐安,时以文笔游戏三昧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50页): 时出险怪,盖游戏三昧,间一作之也 ㊂101第5期王㊀悦 游戏三昧 的禅学内涵与诗学意义出 游戏翰墨 说①,道潜说 兴来即挥毫,游戏三昧前 3 (‘过玉师室观霅川范生梅花“)㊂可见, 游戏三昧 思想已进入诗学语境并产生了重要影响㊂目前,学术界对 游戏三昧 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既有对 游戏三昧 的系统讨论 4 ,也有对 游戏三昧 与参禅规范之关系的探究 5 ㊂周裕锴先生较早关注到 游戏三昧 与诗学之关系,他以苏轼㊁黄庭坚二人为例讨论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将 游戏三昧 从人生态度转化为艺术创作态度的表现与影响 6 ㊂禅宗 游戏三昧 对文艺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张培峰认为其在宋代文评中 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和艺术享受 7 ㊂而禅学的 游戏三昧 与文学的会通之处便是自在与法度 8 ㊂ 游戏三昧 是诗禅相通的一个重要基点,因此,在借鉴前辈成果基础上,本文拟探究 游戏三昧 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尝试理清这一范畴进入古代诗学理论的轨迹,为进一步探究诗禅关系做一些补充㊂㊀㊀一、 游戏三昧 的理论渊源与禅学内涵㊀㊀(一) 游戏三昧 的理论渊源中国禅宗 游戏三昧 思想的形成与佛教 游戏 思想和庄子 逍遥游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㊂ 游戏三昧 原本是佛家用语,在早期的汉译经典中以及注经中, 游戏 一词就常出现㊂‘大智度论“有云: 戏名自在;如师子在鹿中自在无畏,故名为戏㊂ 9 慧远云: 于此神通历涉名游,出入无碍,如戏相似,故复名戏㊂ 10 游 有教化㊁点化之意; 戏 在佛教中表示自由无碍㊂ 三昧 ,又译为 三摩地 三摩提 ,即般若三昧㊂‘大智度论“释 三昧 为 善心一处住不动 9 ,指排除一切杂念㊁内心平静的状态㊂在佛学中, 游戏三昧 的意思是佛菩萨通过 游戏 的方式专注正定而自在无碍地度化众生㊂此时, 游戏三昧 常与 神通 一词一起出现㊂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莲华经“中有 神通游戏三昧 11 ㊂‘楞伽经“云: 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㊂ 12 僧肇在‘注维摩诘经“中也说: 游通化人,以之自娱㊂ 13 可见, 游戏三昧 是菩萨的神通力之一㊂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 游戏三昧 也吸收了道家的自由思想㊂ 游 是庄子的重要思想,庄子将 逍遥 和 游 联系在一起,表示超越现实㊁无拘无束㊁精神上的绝对自由㊂ 逍遥游 指向心性自由,‘人间世“有 乘物以游心 14 ,‘德充符“说 游心乎德之和 14 ,‘庄子㊃田子方“有 吾游心于物之初 14 ㊂可见, 逍遥游 的主体是心灵,庄子之 游 是一种愉悦的境界㊂庄子借老聃的话 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①陈自力‘释惠洪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版),张勇㊁樊亭亭‘惠洪诗论四题“(‘中国诗学研究“2019年第1期)等都指出惠洪 游戏翰墨 说源于禅宗的 游戏三昧 ㊂201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人 14 (‘庄子㊃田子方“),表现出 游 的最高境界是 至美 至乐 ㊂庄子认为大美无美,也就是说, 逍遥游 的至境是 游 于 无 之中,即 无为 ㊂这是超功利的,是精神上的自适与自足㊂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庄子提出心斋㊁坐忘的修养功夫,即去除内心杂念㊁虚静澄明,正如‘山木“中所说的 虚己以游世 14 , 虚己 而顺乎大道,方能游向超然之境㊂与老庄一样,禅宗的最终目的也是解脱㊂禅宗在描述解脱的境界时,与庄子之 游 相似:夫道人之至游矣,履虚极,守妙明;饮真醇,住清白,断崖放足,空劫转身……入诸世间,真契游戏三昧,斯可谓至游矣㊂ 15禅宗将这种超脱自然的境界称为 游戏三昧 ㊂不过,庄子 逍遥游 倾向的是遨游于方外,是 游乎尘垢之外 (‘齐物论“) 14 ,是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逍遥游“) 14 ㊂而禅宗 游戏三昧 却是 入诸世间 ,慧能说: 于一切时中,行㊁住㊁坐㊁卧,常行直心 16 ,高峰原妙也说: 虽在尘中,游戏三昧 17 ㊂马祖道一更是提出了 平常心是道 ,认为禅道就在行住坐卧㊁应机接物之中,自然而然就是真正的无拘无缚㊂如此,禅宗便将把 游 导向了日常生活㊂(二) 游戏三昧 的禅学内涵宗宝本‘坛经㊃顿渐品“谓: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㊂ 18这里的 游戏三昧 形容的不是菩萨,而是 见性之人 ,指参禅者于当下识得自性本心,刹那间解粘去缚,达到 游戏三昧 境界㊂禅宗并不标榜 神通 ,‘五灯会元“卷第九中有一则公案:有梵师从空而至,师曰: 近离甚处? 曰: 西天 ㊂师曰: 几时离彼? 曰: 今早 ㊂师曰: 何太迟生! 曰: 游山玩水 ㊂师曰: 神通游戏则不无,阇黎佛法须还老僧始得㊂ 19禅宗强调 自性即佛 ,重视自我的内在修行和自性的显现㊂南泉普愿禅师 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 19 ,杨岐方会禅师 天纵神悟,善入游戏三昧 20 ㊂禅家以 游戏三昧 形容禅师顿悟开解的状态,逐渐消解了 神通 ,完成了其由形容佛向形容人的转变㊂由此,禅宗 游戏三昧 是指随缘而禅㊁证悟入道后,精神上达到自在无碍㊁圆满自足又不失正定的境界㊂宋代圆悟克勤则以 大机大用 表示 游戏三昧 ㊂在克勤看来, 赵州吃茶 雪峰辊毬 禾山打鼓 德山棒 临际喝 等这些游戏之姿的开示方式, 千差万别会归一源,301第5期王㊀悦 游戏三昧 的禅学内涵与诗学意义可以与人解粘去缚 21 ,都是引导参禅者开悟自证的方便之举,是 大机大用 ㊂所谓 机 指禅机, 用 则是 真如 的显现, 大机大用 是通过禅机而直指本心㊁体悟真如,是 不滞名相,不堕理性言说,放出活卓卓地 21 ㊂‘碧岩录“引了一则桐峰庵主与僧人的对答,僧人问桐峰庵主遇大虫该如何,桐峰作 虎声 来回应,而僧人 作怕势 ,僧又说桐峰是老贼,桐峰当仁不让㊂克勤解释二人的来往为 见机而作 ,又引五祖的 神通游戏三昧,慧炬三昧,庄严王三昧 22 来形容㊂禅机对应 游戏 , 用 对应 三昧 ,如此, 大机大用 便与 游戏三昧 相通了㊂百丈怀海与黄檗希运的 戏 更为克勤赞叹:百丈一日问黄檗云: 什么处来? 檗云: 山下采菌子来㊂ 丈云: 还见大虫么? 檗便作虎声㊂丈于腰下取斧作斫势㊂檗约住便掌㊂丈至晚上堂云: 大雄山下有一虎,汝等诸人出入切须好看,老僧今日亲遭一口㊂ 22同样是机锋敏捷,黄檗作 虎声 来回应百丈的问题,百丈 作斫势 接住了黄檗的 戏 ,黄檗也随机应变,便要打㊂而最后百丈的话,其实是对黄檗之语作了肯定㊂克勤认为两人的戏有放有收,既 捋虎须 ,又 收虎尾 ㊂可见,在克勤这里, 游戏三昧 需要临机应变,自由抒发,收放自如㊂经临济一脉的发展, 游戏三昧 的内涵更加丰富宽泛㊂‘无门关“引 赵州狗子 公案,学僧问 狗子是否有佛性 ,赵州只答一个 无 字㊂佛门讲 众生皆有佛性 ,而赵州却说 无 ㊂实际上,这里的 无 并非与 有 相对,而是不涉及 有无 的 无 ㊂一个 无 字,直接将思路截断,不再执著于追问有无佛性,由此证悟众生平等,显得更为透脱自在㊂如此,我们便能理解‘无门关“中的 逢佛杀佛,逢祖杀祖㊂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㊂向六道四生中,游戏三昧㊂ 23 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的用意是为了破除执着,指参禅者需要目空一切㊁违背常规,打破祖师设下的关口,才能真正大彻大悟㊂这是一种 绝后再苏 的体验,也是 游戏三昧 的境界,宗杲称其为 临机纵夺,杀活自由 24 ㊂(三) 游戏三昧 的美学内涵游戏三昧 的立足点是无滞无碍,其本征特征便是自由㊂大悲妙云禅师有云: 生死去来,游戏三昧,天上人间,自由自在,明月清风,了无执碍 25 ㊂ 游戏三昧 的状态是纯粹的,指不黏著而达到精神上的愉悦㊂这与西方美学中的 游戏 不谋而合㊂康德将审美自由称为 游戏冲动 ,朱光潜解读时也说游戏 标志着活动的自由和生命力的畅通 26 ㊂席勒指出, 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27 ㊂游戏的状态是人最本真的状态, 游戏 的过程中需要虚空专一的审美心胸,方能达到真正的自由之境,宏智正觉有言: 虚通之门,游戏之径 15 ,奇然智禅师亦云: 不生奇特之想,不起拘滞之情,游戏三昧,自然现前,不二门中,自由自在 28 ㊂当主体处在游戏之中时,无有挂碍,纵横潇洒,才能超越一切时空㊁因果和世间种种束缚,自证真401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如,进入大自由㊁大自在境界㊂从这一维度来看, 游戏三昧 的内涵与这种美学特质恰好契合㊂游戏三昧 具有无分别㊁绝对待的特性,是心性上的圆满自足㊂禅门重视内心的自足,即证悟本心的真性,这就需要泯灭分别心㊂真净克文谓: 事事无碍,如意自在㊂手把猪头,口诵净戒㊂趁出淫坊,未还酒债㊂十字街头,解开布袋 29 , 猪头 淫坊 酒 和 净戒 看似矛盾,实际上本无分别,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本心具足佛性,一切现成㊂黄檗希运就多次指出这样的境界 本自具足 30 圆明遍照 直下便是,圆满具足,更无所欠 30 ,宏智正觉亦云: 本来具足,圆陀陀地 15 ㊂在 三昧 基础上入不二法门,游戏世间,如此,便能实现生命的自在圆成之美㊂综上,中国禅宗的 游戏三昧 源于佛教的 游戏 ,同时融合了庄子 逍遥游 思想㊂禅宗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证悟入道,逐渐消解了佛教中的 神通 ,并将庄子出世间的 游 引入日常生活中, 游戏三昧 成为一种随缘运用的一行般若㊂禅者以 三昧 为基础,自在拈弄,仿若游戏,无拘无束㊂这样的游戏是纯粹的㊁超功利的,其审美本质即是自由,具有无分别㊁圆满自足的美学意蕴㊂㊀㊀二、 游戏三昧 :从人生态度到创作心态㊀㊀(一) 游戏三昧 的人生态度禅宗 游戏三昧 的自由自足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一种随缘任性的人生态度㊂较早使用 游戏三昧 这一范畴的文人是王维,他在论画时说: 手亲笔砚之余,有时游戏三昧㊂岁月遥永,颇探幽微,妙悟者不在多言 31 ㊂ 游戏三昧 不仅是绘画之道,也可以看作是王维的人生态度㊂王维继承了禅宗的 无念㊁无住㊁无相 ,其诗云: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31 (‘酬张少府“)㊂所以,当诗人至 水穷处 时,能够惬意地 坐看云起时 ㊂其实,早在魏晋时期,‘维摩诘经“中恣意狂放的维摩诘形象对想要摆脱 世教 桎梏的文人名士就有着特别的意义㊂维摩诘游戏人间, 入诸淫舍 入诸酒肆 , 在欲而行禅 ,可谓是 火中生莲华 , 辩才无碍,游戏神通 ,这为文人调和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做出了示范㊂‘世说新语㊃言语“中刘尹问竺法深 何以游朱门 ,竺法深回答: 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 32 ㊂此回答颇具维摩意趣,即如果内心无染无著,那么 朱门 蓬户 便无分别㊂到了宋人这里, 游戏三昧 的人生态度更为普遍和强烈㊂苏轼屡次遭贬,经历坎坷,对禅宗 游戏三昧 思想体会尤其深刻㊂他有诗云: 人间本儿戏,颠倒略似兹㊂惟有醉时真,空洞了无疑㊂ 33 (‘和陶饮酒二十首“)人生如梦如幻,不如将此当作一场游戏㊂‘戏答佛印“中有句: 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33 , 破戒 的自在更加明显㊂501第5期王㊀悦 游戏三昧 的禅学内涵与诗学意义东坡所说的 游戏 儿戏 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玩世不恭,更多的是与佛教相联系,是一种解缚之后的愉悦自在㊂ 游戏三昧 的心态在黄山谷的诗中也随处可见,如 出门一笑大江横 34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的会心通达, 胸次九流清似镜,人间万事醉如泥 34 (‘戏效禅月作远公咏“)的洒脱无羁㊂黄山谷有一首‘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巴俗深留客,吴侬但忆归㊂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㊂东县闻铜臭,江陵换祫衣㊂丁宁巫峡雨,慎莫暗朝晖㊂ 34黄庭坚曾因元祐党祸而被贬入蜀,居蜀地八年之久㊂这首诗写于出川东归㊁途径巫山县之时㊂巫峡一带天气晴雨不定㊁变幻莫测,正如同人生的反复无常㊂他却以 戏 为标题,用幽默轻松的口吻将这些苦难说了出来㊂可见,禅宗 游戏三昧 已成为诗人的安身立命之道,诗人以随缘自适的 游戏 心态超越功利得失,摆脱现实苦闷,获得自我解缚的愉悦,从而达到了广阔而自由的生命境界㊂(二) 游戏三昧 对传统创作态度的冲击游戏三昧 对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有着深刻影响,在其创作心理上也会有所表现㊂中唐时期,禅宗大兴,皎然有大量以 戏题 戏赠 戏作 等为标题的诗歌,可见其作诗目的是 戏 ㊂他的诗大多轻松放旷,不少诗句中含有 狂 和 笑 字,如 才子会须狂 35 (‘戏呈薛彝“), 笑看风吹树 35 (‘出游“), 笑向闲云似我闲 35 (‘戏题松树“), 大笑放清狂 35 (‘戏作“)等㊂皎然所作的联句更显肆意狂放,如‘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 雅韵虽暂欢,禅心肯抛却 36 ,‘七言乐语联句“ 苦河既济真僧喜(李崿),新知满座笑相视(颜真卿)㊂戍客归来见妻子(皎然),学生放假偷向市(张荐) 35 ㊂这样的联唱诗是友人之间的唱和娱乐㊁玩笑调侃,如果以 温柔敦厚 的诗教标准来衡量,很难说是 有用 ㊂皎然在‘诗式“中提出 诗有五格 ,把 不用事 奉为第一格,认为诗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作诗不宜过于斟酌字句㊁竞用僻典,这应当源于皎然随缘自适的 游戏 心态㊂后来的权德舆等人循此思路进一步推进了诗歌的游戏化,蒋寅先生指出: 正因为权德舆集团与浙西文士集团的这种血缘关系,两者之间形成了实际上的承传关系,浙西联唱诗会中的游戏倾向作为基因最终在权德舆等人的台阁酬赠中得到发育,演化成风行一时的游戏诗风 37 ㊂权德舆与皎然㊁陆羽等人有较为深入的交往,难免会受到 游戏 为诗的影响㊂其诗‘离合诗赠张监阁老“便具有浓郁的 游戏 色彩,既表达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同时每个首字去掉部首组合起来又是 思张公 的意思㊂此外,他还做过很多如药名诗㊁卦名诗㊁星名诗等一系列 游戏 意味十足的创作尝试㊂601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宋代文人在诗歌创作上更是将 游戏 之心发挥到了极致㊂苏轼多次明确表示 游戏三昧 的诗歌创作态度,在‘戏和程正辅一字韵“的自跋中曰: 此诗幸勿示人,人不知吾侪游戏三昧,或以为诟病也㊂ 33 在‘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中说: 借禅以为诙 33 ,可见,苏轼是有意识地借 游戏三昧 为诗法㊂他曾评价黄庭坚 以真实相出游戏法 2 (‘跋鲁直为王晋卿小书尔雅“)㊂禅家主张在日常生活中高度入定而又以游戏心态对待世间万物,随缘乘化,如此便能进入觉悟的境界㊂ 真如 是不能言明的玄妙,禅师往往以 大好灯笼 庭前柏树子 等不合理路的回答来说明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明显答非所问㊂这给了诗人一个启示:要获得 真实相 ,无需苦心经营,而要在深通诗歌创作的奥妙㊁规律的同时,以 游戏 的方式进入诗境㊂实际上,与苏轼类似,宋代许多文人已经有意识地以 游戏 的态度对待诗歌创作㊂谢逸有诗云: 吾人共闲燕,翰墨相娱嬉 38 (‘与诸友分韵咏古碑探得罗池庙记以池字为韵“), 赋诗非不工,聊以助游戏 38 (‘游西塔寺分韵得异字“)㊂邹浩也说: 从来游戏常三昧,出语纵横无忌讳 39 (‘代书寄清老“)㊂这些都表达了作诗要随意而发㊁ 游戏 为之的观点㊂综上可知, 游戏三昧 既是一种人生态度,又进而内化为诗人的创作态度㊂在儒家传统的文艺观念中,诗歌常常被赋予 载道 的作用㊂随着诗人接受禅宗思想, 游戏三昧 突破了传统创作理念,无所拘执的创作态度使得创作主体的自身价值得到凸显,其丰富的情感得以展现㊂㊀㊀三、 游戏三昧 对诗学理论的影响㊀㊀禅宗 游戏三昧 的人生态度被引入诗歌创作后,对诗学理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构思㊁风格㊁表达等方面都有明显表现㊂(一)诗歌构思:挥洒自如㊁不可凑泊游戏三昧 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否定了对外境的执著,刹那间明心见性,获得心灵上的解脱㊂作诗和参禅都讲求真心妙悟,所以 游戏三昧 思想直接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构思方式㊂诗人即兴抒写㊁了无挂碍,由此获得精神愉悦,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㊂诗僧惠洪提出 游戏翰墨 说,即以认真但不执著的游戏态度进行创作,从而进入圆融无碍的境界㊂他多次表示诗歌是随缘而作, 非有意于工诗文,夙习洗濯不去,临高望远,未能忘情,时时戏为语言 40 (‘题自诗“), 于文字未尝有意,遇事而作,多适然耳 40 (‘题珠上人所蓄诗卷“)㊂那么,创作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从惠洪对黄庭坚的评价中可以窥见701第5期王㊀悦 游戏三昧 的禅学内涵与诗学意义一二:山谷在星渚,赋道士快轩诗,点笔立成,其略曰: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及一杯水,愿得青天化为一张纸㊂ 想见其高韵,气摩云霄,独立万象之表,笔端三昧,游戏自在㊂ 41 这是说创作构思时也当如 游戏 一般,无心牵挂㊁自在洒落㊁不拘一格㊂惠洪还明确将 游戏翰墨 与 作大佛事 并举,从本质上贯通了诗学与禅学:东坡居士,游戏翰墨,作大佛事,如春形容藻饰万象㊂……游戏翰墨,挝雷翻云㊂偶寄逸想,幻此沙门㊂ 40游戏三昧 促使诗人创作时心无挂碍,挥洒自如;而诗人妙观逸想,以 游戏 的态度对待诗歌创作,无滞无碍,便能进入正定三昧的境界㊂由此, 游戏翰墨 便进入了佛事体系,也为禅僧参与诗学活动赋予了合理性㊂此后,金人李纯甫两次提到 游戏三昧 与翰墨文章的关系: 道冠儒履皆有大解脱门;翰墨文章亦为游戏三昧 42 (‘重修面壁庵碑“), 翰墨文章,亦游戏三昧;道冠儒履,皆菩萨道场 42 (‘程伊川异端害教论辩“),意思是:作诗为文也可以使人获得解脱,进入 游戏三昧 的大自在状态㊂李纯甫认为 关键不落诗人诗 字字皆以心为师 43 (‘为蝉解嘲“),诗歌是真情真性的显露,这种 惟意所适 恰是参禅悟道的境界㊂屏山之论无疑是对金代诗坛诗禅又一次深刻会通的精辟总结㊂诗禅一体 的观念在释英的‘白云集“也可以见到,赵孟若在为‘白云集“所作的‘序“中说: 诗禅从三昧出,不可思议㊂拈花微笑,梦草清吟,曷常有二哉㊂ 涉此地后有此诗,有此诗即悟此禅㊂ 44 拈花微笑 是佛家公案, 梦草清吟 化用了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 句的典故㊂赵孟若将 三昧 作为诗禅互通的关键,认为通过诗思和禅悟都可以进入 三昧 状态,达到从心所欲㊁任心自在的境界,如释英所说, 一点梅花髓,三千世界香 44 (‘夜坐读珦禅师潜山诗集“)㊂诗论家们从构思这一维度将 游戏三昧 之境与诗境沟通起来, 游戏三昧 的空灵无碍也促进了随意拈笔㊁挥洒自如的创作理念的形成㊂(二)创作风格:自然天成㊁浑然无迹游戏三昧 是参禅悟道的理想境界,禅宗证得 游戏三昧 ,即达到无着无住的自由境界;诗人悟得 诗家三昧 ,也会进入自然浑成的境界,达到诗歌创作的极佳状态㊂在这一点上,诗与禅是相通的㊂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须回归自性的 真 ,即无有挂碍,不受形式规则的束缚㊂在此, 游戏三昧 任运随适㊁自然而然的思想给了诗论家们很多启发㊂陆游在禅宗 游戏三昧 的基础上提出了 诗家三昧 ,强调诗歌创作应自由自在㊁自然浑成㊂他在‘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中讲述了自己学诗开悟的过程:起初 学诗未有得 ,自南郑从军后,生活发生变化,其诗境也发生了转变,不再 乞人残余 ,而是 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㊂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45 ㊂结合801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陆游的‘示子遹“和‘文章“来看,陆游原本写诗倾向 欲工藻绘 ,没有领悟到 工夫在诗外 ㊂悟得 诗家三昧 后,发现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45 ,认识到文章不应囿于语言技巧,无需刻意雕琢,只须信手而作㊂比陆游稍早一些的王庭珪也反对斧凿的痕迹,其诗云: 好诗浑厚如金玉,妙质勿令斤斧侵㊂要识笔端三昧力,夜深山水自成音 39 (‘彭青老好谈禅喜作诗西宁诗有谋身之语借其语激之“),明确强调诗的浑成和自然㊂沈作喆在‘寓简“中云: 东坡表启乐语中间有全句对,皆得于自然,游戏三昧,非用意巧求也㊂ 46 张元幹评苏养直的诗时也说: 平生得禅家自在三昧,片言只字,无一点尘埃㊂ 47 禅宗 游戏三昧 的介入强化了中国诗学对于自然浑厚风格的追求,诗人以 游戏 之心进行创作,不刻意雕琢修饰,便会营造出一种自然清淡㊁浑然无迹的诗境㊂(三)诗句表达:戏谑诙谐㊁通俗活泼游戏三昧 的自在性还表现为突破语言技巧的束缚,形成一种戏谑诙谐㊁通俗活泼的语言形态㊂吹万禅师云: 最初参寻,虽借语言入,又不可执泥语言也㊂ 48 这是禅家基本的语言观,禅师常常以不合常规的方法说禅,用诸如 屎里蛆儿 干屎橛 等污秽之词回答 什么是佛 的问题,看似荒唐,实际上是 游戏 说法㊁寓庄于谐,启示弟子莫要执着挂碍,因为佛性就在日常生活中㊂慧日文雅的‘禅本草“㊁湛堂文准的‘炮炙论“都是寓禅理于文字游戏中㊂圆悟克勤开悟时作诗云: 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㊂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19 ,诗中情境显然不符合戒规,却在插科打诨㊁幽默戏谑的表达中破除了语言束缚㊂禅宗 打诨而出 的表达方法被诗人借用并转化为诗法㊂宋代黄庭坚作诗便擅用这种 寓庄于谐 的方式,如‘戏赠世弼用前韵“云: 盗跖人肝常自饱,首阳薇蕨向来饥㊂谁能著意知许事,且为元长食蛤蜊 34 ㊂ 食蛤蜊 与禅宗常说的 吃茶去 相似,深得禅机锋妙,看似无意,实则表达出了诗人自由潇洒的心性㊂江西诗派李商老的 风廊谑谈僧,蒲团寻老衲 49 逻辑颠倒,透露出诗人轻松幽默的心态和活泼的笔意㊂韩驹更是将 游戏 笔法运用得出神入化,‘次韵黑毡歌“将物拟作人,不直接写黑毡,而称其为黝奴,颇具趣味性;‘分宁大竹取为酒樽,短颈宽大,腹可容二升而漆其外,戏为短歌“‘题大姑山“等诗也都是其 游戏 文字的表现㊂幽默戏谑的表达使得诗歌语言愈加通俗活泼,不仅增加了语言材料,也拓展了审美想象空间㊂明代王世贞论诗讲求不避俗语,并借 游戏三昧 传达出这一观念:昨欧桢伯访海上云:某谓于鳞近过一国尉园亭赋诗,落句云: 司马相如字长卿 ,鄙不成语乃尔,定虚得名耳!此正是游戏三昧,似稚非稚,似拙非拙,似巧非巧,不损大家,特此法无劳模拟耳㊂ 50。
三昧是什么意思
三昧是什么意思
三昧常用的意思有两个一是佛教用语,指心专注于一境,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这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另一个意思是指事物的诀窍或精义个中三昧就是其中里面的精妙。
三昧是梵语samadhi的音译,也有经典译作三摩地。
三昧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大智度论》以七个字概括:“善心一处住不动”。
广义来分,三昧可以分为四种:欲界系三昧、色界系三昧、无色界系三昧,不系三昧。
欲界心散乱,而色界、无色界诸禅定更为清静。
若不着三界入定,则是不系三昧。
三昧真火就是木中火+石中火+空中火上为君火-中为臣火-下为民火ltCN 看过封神演义就知道~里面有解释要灭三昧真火只能用真水了,乾坤玉露可灭或者用四海海水淹没亦可三昧,亦译“三摩地”,汉语意译“正受”。
诗家三昧解释和意思
诗家三昧解释和意思
诗家三昧基本解释:指作诗的诀窍。
词语分开解释:诗家: 1.研究《诗经》的专家。
2.犹诗人。
三昧: ①佛教用语。
指止息杂念,使心专注于一境。
②道教用语。
道家以为,昏昏默默神之昧,杳杳冥冥气之昧,恍恍忽忽精之昧,合称三昧,此三昧能生真火。
③指某种技艺的诀窍:泻汤旧得茶三昧。
——————————————————————————2014-09-18
引者注:今读《中国通史》(白寿彝)第七卷十章一节,其中有:
大诗人陆游创作最多的时期,是乾道六年至淳熙五年期间,后来汇编入《剑南诗稿》,诗人正
是在此时获得“诗家三昧”的。
因不懂“诗家三昧”的含义,上网搜索,得到上面的解释,来源为《在线新华字典》。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
------------------------------精选公文范文-----------------------------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
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此中三昧拼音:cǐ zhōng sān mèi 简拼:czsm 解释: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
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出处: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精选公文范文---------------- 1。
得其三昧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
得其三昧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成语名称:得其三昧
成语读音:dé qí sān mèi
成语解释:三昧:梵语,意为正定。
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
引申为诀窍或精义。
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成语出处: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
成语造句:只要你慢慢揣摩,自能得其三昧
成语用法:作谓语;借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得其三昧成语接龙:
昧地瞒天欺骗天地。
比喻昧着良心,隐瞒事实或以谎言骗人。
昧地谩天比喻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用谎言欺骗他人。
亦作“昧地瞒天”。
昧己瞒心指违背自己的良心干坏事。
昧死以闻昧:冒。
闻:使听到。
冒着死罪来禀告您。
表示谨慎惶恐。
昧旦晨兴指天不亮就起来。
多形容勤劳或忧心忡忡难以入睡。
昧旦,天将明未明;破晓。
昧昧无闻闻:出名。
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得其三昧的意思是三昧:梵语,意为正定。
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
引申为诀窍或精义。
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昧是什么意思?】
「三昧」是什么意思?三昧是「正定,正受,等持」。
正定是心住在一处,这叫正定,住在正法,不是住在邪法。
我们念佛的人,心要住在阿弥陀佛上,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
如果心里头真的只有阿弥陀佛,我们跟阿弥陀佛就非常接近。
要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果然真的是阿弥陀佛,你
在这个世间感观全都变了。
怎么变?你看到所有的人都是阿弥陀佛,一切万物也是阿弥陀佛,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是阿弥陀佛,你就成佛了。
你成的是什么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弥陀佛,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
这个很难懂,但是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因为西方极乐世界那个阿弥陀佛是我自性变现的,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的。
中峰系念法事你们做得很久,这个本子很熟悉。
中峰禅师在开示里头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
他讲真话,他没有骗人,事实确实如此,我们迷了不知道。
迷了受这个苦,这苦受得很冤枉。
为什么要学佛?求觉悟,破无明、求觉悟。
所以,我们要心定在阿弥陀佛上,顺境、逆境都是阿弥陀佛,善缘、恶缘也是阿弥陀佛,我们的心就平等了,心就清净了。
顺境,对我们有利益的、有帮助的,我们感恩;逆境恶缘,对我们有障碍的,也是好事。
为什么?帮我们消业障。
无始劫来你造多少业障,这些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全是消业障,业障消完了,我们大
幅度向上提升。
这些人帮助我,我要感恩,如果我对他还有怨恨就完了,那就跟他一样。
那会变成什么?变成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在六道轮回里打仗,这个很辛苦,双方都痛苦。
他不觉,我觉了,他打我,我不打他,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迷悟就在这一念之间。
对立,迷;不对立,感恩,就觉悟了。
这是学佛跟不学佛不一样的地方。
正受,受是享受,正是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是欢喜,法喜充满。
如果我们有怨恨,不正常,我们有对立,不正常,有矛盾、有冲突就更不正常。
和谐是正常的,欢乐是正常的,这都要记住。
等持这两个字的意思更好,就有深度了。
等是平等,什么是平等?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才是真平等;持是永远保持。
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统统保持着平等心,这是什么?这成佛了。
平等是佛心,六度是菩萨心,十二因缘是缘觉的心,四谛是声闻的心。
平等是佛心,我们本来是佛,本来是平等。
《探玄记》第三卷说,「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此云等持」。
你看「离沉浮故」,沉是什么?昏沉,浮是浮躁。
人在平等的时候,不浮躁,也不昏沉,他清醒,一点都不浮躁。
现在我们看世间人,不是局部的,是全体的,走遍全世界你去看看,人都是心浮气躁,这就苦了。
人要心地清净平等,他就乐,他就自在,他就过得很幸福、很快乐。
「定慧等故,名等也」。
这个在初学,初学的人必须要懂得,这些境界出现用什么方法来对治。
心浮躁的时候要用定,浮躁怎么定得下来?你念佛,我把一切妄念都放下,我一心念阿弥陀佛,心就定下来了。
心掉举,心不安,妄念特多,所以我们选择念佛的方法、拜佛的方法、经行的方法,很多方法能调节我们自己功夫,让它净念相续。
昏沉的时候我们拜佛,或者我们经行绕佛,走动,站在那里会昏沉,坐在那里也会昏沉,我们走动,用方法来调节。
「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
这个持就是住心
一处,我们就把心住在阿弥陀佛上,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不但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修行四十九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把他们讲经教学功德加起来,都还比不上这句佛号。
这一句佛号功德多大,没法子说,不但我们说不出来,诸佛如来都说不出来,太大了,不可思议!为什么有这么大?那你就好好的去读这部经,这部经上讲得很透彻。
你要不认真细心去读,你不知道佛号功德不可思议。
你不会把心住在佛号上,原因就是你不认识它,你不了解它。
真正认识,真正了解,你会死心塌地把心住在这佛号上。
我不再胡思乱想了,想任何事情,说不好听的话都是造轮回业,只有想这一句阿弥陀佛,你才能了生死出三界,保证你一生证得佛果,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