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宴用餐礼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家宴用餐礼仪
篇一: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一、入座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

入座后,脚应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以随意伸出,以免影响他人。

坐姿要端正,勿以手托腮或将双肘放于桌上。

注意事项:
①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将客人安排在
接近上菜的位置。

②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个招呼。

动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赞赏其手艺高超、安排周到、热情邀请等。

③如果是较大的宴会,一般都设主席,客人不可贸然入座,入座时应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与自己的相对应。

④入席时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员,那么应遵从其安排。

二、进餐
1、上菜
中餐上菜的顺序为:开胃菜→热菜→炒菜→大菜→汤菜→炒饭→面点→水果。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菜,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上菜时,可将其先行上桌。

有时冷菜之后,可接着上四种热菜,但热菜多数被省略。

当客人落坐开始就餐后,餐厅员工即可通知厨房作好出菜准备,待到冷菜剩下1/3左右时,餐厅员工即可送上第一
道热菜。

当前一道菜快吃完时,餐厅员工就要将下一道菜送上,不能一次送得过多,使宴席上放不下,更不能使桌上出现菜肴空缺的情况,让客人在桌旁干坐,这既容易使客人感到尴尬,也容易使客人在饮过酒后,没有菜可供及时下酒,导致易醉。

2、用餐
出席正规的中餐宴时,在开席前餐厅会为每一位顾客送上一条湿巾,这是用来擦手的。

而后送上的第二条湿巾,可用来擦手或嘴,但不能用于擦汗或擦拭其它部位。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就餐时,按照传统应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是须少量,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

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时,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的,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吃饭、喝汤时不宜发出声音。

喝汤应用汤勺慢慢喝,不可就着碗喝,若汤过热,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时用汤匙小口小口引用;至于吃饭,要端起饭碗贴着唇,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端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吃饭时不要埋头苦吃,适当的注意周围是必要的。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如果用餐时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则最好用公筷,也可把距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是以谈生意为主,或者以联络感情为主,还是单纯的吃饭。

如果是为了谈生意,那么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任务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联络感情,那就要注意气氛的调
节,活跃气氛;如果是纯吃饭,就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品尝菜肴上即可。

注意事项:
①餐厅员工给客人提供服务时,一般要以第一主人作为中心,从宴席的左面位置上菜,撤盘时从宴席的右侧位置。

第一道热菜应放在第一主人和主宾的前面,没有吃完的菜则移向副主人一边,后面菜可遵循同样的原则。

上菜或撤盘时,都不应当在第一主人或主宾的身边操作,以免影响主客之间的就餐和交谈。

②遵循“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的传统礼貌习惯,即在给客人送上鸡、鸭、鱼一类的菜时,不要将鸡头、鸭尾、鱼脊对着主宾。

而应当将鸡头与鸭头朝右边放置。

上整鱼时,由于鱼腹的刺较少,肉味鲜美腴嫩,所以应将鱼腹而不是鱼脊对着主宾,表示对主宾的尊重。

③要将食物送入口中,不可伸舌去迎食物。

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

④注意交谈,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且不可只顾自己一个人夸夸其谈,或谈些荒诞离奇的事而引人不悦。

⑤用过的餐具,吃剩的菜,牙签等应放在碟中,切勿放在桌上。

⑥宗教的饮食禁忌,切不可疏忽大意,如回族不吃猪肉,若宾客中有回族人,那么主人在点菜是就应回避有关菜肴。

同时,处于健康或地方饮食偏好的原因,宾客对菜肴有所禁忌的,主人也应当有所顾及。

⑦在使用筷子时切勿一边交谈,一边挥舞筷子;筷子插在饭碗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切不可为;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

三、离席
席间一般不可中途退席。

当你要中途离开时,不需要大声告诉每一个人,只需悄悄地和身边的人打个招呼后便可离去。

有要事不得不中途离退席时,一定要向主人说明、致歉后方可离席,但
切勿与其长聊,因其还有其他客人要招呼,不可应你而对其他人失礼。

正始宴会一般在水果拼盘上桌后即可结束。

此时,一般先由主人示意宾客,请其做好离席准备,这是宾客可离席的信号。

告辞时应礼貌地向主人道谢,再与其他人告辞。

注意事项:
有些人中途离席时会一一询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一起走,这种做法会使原本热闹的场面冷却,甚至于提前散场,这种行为是不被谅解的,因此要避免。

四、餐桌上的茶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茶在中国夺得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品,茶文化已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我国历来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但凡来了客人,茶是必不可少的饮品,在中餐中如果没有茶就称不上正式了。

在中餐正式开始前,主人可为已到的宾客奉上茶。

以茶待客时要注意客人对茶得偏好,可在上茶之前询
问客人的
喜好,但也要考虑到自己储备的茶的品种,因此在询问客人意见时,最好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选择,以免出现尴尬情况。

上茶时由奉茶之人可看出宾客的尊贵程度,因此主人应把握好尺度。

上茶时,要分主次、重要程度,一般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且长幼有序,切不可随意妄为。

第一杯茶不宜斟地过满,以八分满为宜,且水温不宜过烫,以免烫伤客人或自己。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主人或服务员要注意杯中的茶水情况。

在茶被喝掉半杯之后即可续杯,但要注意客随主便。

不宜再三为客人斟茶,一再劝人用茶,却无其他话可讲,意味着送客,因此在续杯时要注意。

作为宾客,在主人家奉上茶时应礼貌地双手捧接,并道谢,无论茶符合自己的要求与否。

如若不喝茶,则应事先表明,且不可向主人家提出过高的要求。

喝时要认真品味,以示对主人地感谢及尊敬。

注意事项:
①茶具要清洁
②尽量不要用一只手上茶,且双手奉茶时,切勿将手搭在茶杯杯口,更不能浸入水中。

③从客人的左侧为其上茶,放置茶杯在客人右手附近,尽量不要打扰到客人。

④与人交谈时,最好不要饮茶,可在谈话告一段落之后,喝茶润喉,否则会显得不专心,甚至打断交流。

五、餐桌上的酒文化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在中国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酒论英雄”“无酒不成席”,酒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一种酒神精神——“至人”境界的象征。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摆脱束缚,宣泄其创造力提供了重要途径,酒为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

在中国,酒已经融入到了传统的礼仪、风俗、文化之中,酒是催化剂,
是润滑剂,酒也是一种社交。

在酒桌上,我们往往能看到敬酒、劝酒的现象,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活动,也是一门学问。

中国人的酒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际场所,也是一个观察和考验人的重要窗口。

从喝酒、敬酒、劝酒、拒酒、醉酒等酒桌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立场以及作风人品。

敬酒应由主人先敬主宾,而后陪客敬主宾,再来是主宾回敬,最后才是陪客互敬。

敬酒前应了解对方的习惯,做好必要的准备,以免出现尴尬的现象。

注意事项:
①作为主人要掌握好宴会的热度,且适当的调节宾客之间的尴尬,如遇到不能饮酒之人,主人应劝服敬酒的人用饮料或茶水代酒。

②作为宾客,切忌席间喧宾夺主。

③不能喝酒的人,应礼貌地说明,切忌把杯子倒置,应轻轻按着杯缘。

④端酒杯的手势也要注意,可右手执杯,左手垫杯底,碰杯时自己的杯口
应低于对方酒杯的二分之一,以示谦卑。

如若自己的地位高于敬酒的人,则酒杯不宜过低。

⑤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一定要先敬尊长者,以示尊重。

如没有特殊人物在场时,敬酒最好按顺序,切忌厚此薄彼。

⑥桌面上不谈生意,酒后大家心知肚明,不必特意提出来。

六、服装礼仪
俗语说,“看场合穿衣服”,穿着打扮一定要看场合,一成不变永远一套衣服往往是不
对的。

赴宴选择服饰的基本原则是时间(T)地点(P)和场合(O)三大原则,即“TPO”原则。

时间原则是指穿戴时应考虑早晚、四季、时代的特征,要注意冷暖保温,并与时代同步。

地点原则是指服装要与所去的地方相符合。

场合原则即指服装要符合场合的氛
围。

注意事项:
①如有戴帽子的宾客,在进入会场后理应脱帽,并放在合适的位置。

②在参加宴会活动时,都不应佩戴墨镜,若有特殊情况,应向主人或宾客解释并致歉。

七、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1、餐桌上气氛的不同:中国人就餐,讲求的是热闹,在餐桌上谈天说地,敬酒劝酒,完全抛却了平日里的安静表面;而西方人的餐桌上式及其安静的,不同于平时的热情,而沉默地切割自己盘子里的食物。

2、座次的不同:在中国,以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而在西方则右为尊,左为次。

3、餐具的不同:中国人饮食的餐具一般包括筷子、碟子、汤匙、碗等。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而酒杯则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专用座子上或纸套内,公用得筷子和汤匙则
最好放在专用座子上。

在西方的餐桌上,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玻璃杯等,其餐具的摆放较中餐要复杂,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酌情摆放。

西餐中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

4、上菜顺序的不同:中餐上菜顺序为:先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及水果。

西餐的上菜顺序通常是:先上面包黄油,其次是冷菜,而后汤斗海鲜,再是主菜,然后是甜点,最后是咖啡及水果。

5、停菜方式不同:在中国餐桌上,用餐完毕,筷子应整齐地搁置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众人都放下筷子后,在主人示意散席后方可离去。

在西方,用餐结束后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于餐盘上,尽量将柄放于餐盘内,这样可避
免掉落,也便于服务生收拾。

6、饮食观念的不同:饮食的第一目的都是相同的,即为满足生理需求,但是第二目的呢?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餐最求“味”的享受,在食物的制作上尤其讲究,制作方式五花八门,以达到味觉的享受,但营养的流逝是巨大的。

而西餐的第二目的则是健康与营养,其制作方式也就较为单一。

八、结语
餐桌礼仪可以使餐宴过程有序和谐,避免一些尴尬局面,使人进退得宜,也可以使宾主之间相谈甚欢,达到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

对餐桌礼仪的借鉴、应用,一方面可以与自己的身份地位相适应,另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发展做好必要准备。

近年来受海外市场的影响,餐桌礼仪还被许多人视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礼仪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展示修养、才华的好机会,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以及事业的成功。

以上所述餐桌礼仪都较为正式,在正式的餐宴上需注意。

但在一般家宴,或亲友聚会中因气氛比较轻松自在,太过讲究客气反而显得生疏、刻板,而使亲友尴尬。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这种场合就可以抛却餐桌礼仪,有些必要的礼仪会更显得你得体大方,也使亲友有被尊重、重视的感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礼仪得体大方,但又不拘泥于此,掌握好尺度。

篇二: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
摘要: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的社交
手段,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一直很重视,古有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

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餐桌礼仪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反映。

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
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经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一、入座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二、进餐
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

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
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三、离席
席间一般不可中途退席。

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只需悄悄地和身边的人打个招呼后便可离。

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

四、餐桌上的酒文化
中国人的酒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际场所,敬酒应由主人先敬主宾,而后陪客敬主宾,再来是主宾回敬,最后才是陪客互敬。

敬酒前应了解对方的习惯,做好必要的准备,以免出现尴尬的现象。

以上所述餐桌礼仪都较为正式,但在一般家宴,或亲友聚会中因气氛比较
轻松自在,太过讲究客气反而使亲友尴尬。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这种场合就可以抛却餐桌礼仪,有些必要的礼仪会更显得你得体大方。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礼仪得体大方,但又不拘泥于此,掌握好尺度。

篇三: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的社交手段,在用餐过程中,人的修养礼仪可由言行举止变现出来。

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因此,掌握一些餐桌礼仪在社交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入座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
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入座时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

入座后,脚应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随意伸出,以免影响他人。

坐姿要端正,勿以手托腮或将双肘放于桌上。

二、进餐
1、上菜
中餐上菜的顺序为:开胃菜→热菜→炒菜→大菜→汤菜→炒饭→面点→水果。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菜,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上菜时,可将其先行上桌。

有时冷菜之后,可接着上四种热菜,但
热菜多数被省略。

上菜时要把握好时间,不可过快或过慢。

2、用餐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就餐时,按照传统应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是须少量,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

吃饭、喝汤时不宜发出声音。

吃饭时不要埋头苦吃,适当的注意周围是必要的。

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是以谈生意为主,或者以联络感情为主,还是单纯的吃饭。

应不同的目的安排位置,调节气氛。

三、离席
席间一般不可中途退席。

当你要中途离开时,一定要向主人说明、致歉后方可离席,不能大声告诉询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一起走,只需悄悄地和身边的人
打个招呼后便可离去。

正始宴会一般在水果拼盘上桌后即
可结束。

此时,一般先由主人示意宾客,请其做好离席准备,这是宾客可离席的信号。

告辞时应礼貌地向主人道谢,再与其他人告辞。

四、餐桌上的酒文化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在中国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酒已经融入到了传统的礼仪、风俗、文化之中,酒也是一种社交。

中国人的酒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际场所,也是一个观察和考验人的重要窗口。

从喝酒、敬酒、劝酒、拒酒、醉酒等酒桌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立场以及作风人品。

敬酒应由主人先敬主宾,而后陪客敬主宾,再来是主宾回敬,最后才是陪客互敬。

敬酒前应了解对方的习惯,做好必要的准备,以免出现尴尬的现象。

注意事项:


③作为主人要掌握好宴会的热度,
且适当的调节宾客之间的尴尬,作为宾客,切忌席间喧宾夺主。

不能喝酒的人,应礼貌说明,切忌把杯子倒置,应轻轻按着杯缘。

④端酒杯的手势也要注意,可右手执杯,左手垫杯底,碰杯时自己的杯口应低于对方酒杯的二分之一,以示谦卑。

如若自己的地位高于敬酒的人,则酒杯不宜过低。

⑤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一定要先敬尊长者,以示尊重。

如没有特殊人物在场时,敬酒最好按顺序。

⑥桌面上不谈生意,酒后大家心知肚明,不必特意提出来。

五、服装礼仪
俗语说,“看场合穿衣服”,穿着打扮一定要看场合,一成不变永远一套衣服往往是不对的。

赴宴选择服饰的基本原则是时间(T)、地点(P)和场合(O)三大原则,即“TPO”原则。

时间原则是指穿戴时应考虑早晚、四季、时代的特征,要注意冷暖保温,并与时代同步。

地点原则是指服装要与
所去的地方相符合。

场合原则即指服装要符合场合的氛围。

注意事项:
①若戴帽进入会场后应脱帽,并放在合适位置。

②不应佩戴墨镜,若有特殊情况,应向主人或宾客解释并致歉。

六、结语
餐桌礼仪可以使餐宴过程有序和谐,避免一些尴尬局面,使人进退得宜,也可以使宾主之间相谈甚欢,达到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

以上所述餐桌礼仪都较为正式,在正式的餐宴上需注意。

但在一般家宴,或亲友聚会中因气氛比较轻松自在,太过讲究客气反而显得生疏、刻板,而使亲友尴尬。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礼仪得体大方,但又不拘泥于此,掌握好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