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抓住这一线索,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近现代历史。然而,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此线索认识不清,表述不准确,妨碍了对近现代历史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简单的阐释。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鸦片战争后,由于政治上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上西方列强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演变为帝国主义(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各个阶段,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有着特殊地位和表现。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时并存。但1840年至1894年间仍以阶级矛盾为主,从该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斗争目标看,从洋务运动“剿发捻”的目的看,阶级矛盾是这一时期主要的社会矛盾。自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民族矛盾占据主导地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紧接着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派发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戊戌变法运动,农民阶级发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这些都体现了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随着中国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开始汇流,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本国反动政府之间的矛盾。
如1901年―1912年,主要是中国人民同腐朽的清政府之间矛盾,辛亥革命就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
1912年―1927年,主要是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政府之间的矛盾,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以及国共领导的国民大革命等都是这一矛盾的着重体现。
1928年―1935年,主要矛盾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共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集中表现为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工农武装割据等。
1945年―1949年间,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解放战争就是这一矛盾的重要体现。但应该强调的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随着日本侵华的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直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便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
1949年―1951年,由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和对中国采取扼杀政策,国民党反动派又垂死挣扎,因此,中共领导的广大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封建地主阶级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为此中共通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彻底解决了这一矛盾,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1952年―1956年,主要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一时期党和人民政府开展的“五反”运动、稳定物价的斗争等正是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开始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于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党和人民政府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实践。然而,由于国内国际的种种原因,1966年党发动了文化大革命,错把阶级矛盾视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狠抓以阶级斗争为纲,结果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给党和国家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但值得庆幸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仍然把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