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
- - 总结资料
4.用两个相同的透明小药瓶,其中一只内装上一个led小灯珠代替蜡烛。于实验结论的反复论证。
3.茶色玻璃减少透光性,成像更清晰。
4.用led灯珠代替蜡烛,排除烛焰易受气
流影响不稳定的缺点,还增加了安全性。
5 光的折射的
如图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石块,但用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改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以被照亮。直观说
明了光的折射。
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实验,演示“池水变浅”现象。1.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呈直线状竹签比对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
2.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实验;
3.实验过程加入学生参与,使其在探索中有“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过程,印象深刻。
6 凸透镜成像 1.准备两X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在其中一个上按一定形状(如三角型)扎几个小孔,
嵌入手电筒上的led灯珠,连接好电路,立于光具座上,代替蜡烛进行实验。
2.在另一X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用笔标记出对应的灯珠位置,实验时用来比较物
像是否同样大小。1.灯珠的亮度更高,便于在较强光线环境下演示。
2.物像大小关系比较方法更科学。
7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
因与矫正
能够直观的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办法和部分成因。
- - 总结资料
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其能够成清晰实像。
1.近视眼: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前。将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2.远视眼: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后。将远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8 练习使用温度计将简单的测量改为先估测后进行测量,在实验室中准备好一大杯热水和一大杯冷水,
让同学先进性任意混合,再用手试水温(注意烫伤),估测水温,同组之间进行比较,
看谁估计的值与测量值最接近。
让学生用热水和冷水混合配比适当温度的温水,例如37摄氏度,再进行测量,看谁
配制的水温最接近要求。1.引入竞争机制,同组之间比较,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注意力更加集中。
2.通过估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对温度这个物理量有了更进一步的直观理解。
9 汽化吸热实验一:烧不坏的手绢:
将两份酒精和一份水兑在一起,将手绢放到兑了水的酒精里浸湿。将手绢从杯子里
取出,稍微拧一下,然后将手绢挂在铁丝上。用火柴将手绢点燃,由于有水,燃烧
后的手绢完好无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汽化吸热的理解。
实验二:将一只气体打火机的开关按下,吹熄火焰,过一会儿,让学生摸打火机的
外壳变得冰冷。
简单易行,便于学生课后重复进行实验。
10 升华和凝华人造雪景:
在一个烧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再将树枝放
入,塞紧瓶塞。用酒精灯加热,樟脑丸逐渐升华
消失,稍待会儿冷却后,在枯树上凝华成雪花
状粉末,闪闪发光,非常好看。1.实验装置是密闭的,可以反复使用,并防止刺鼻气味扩散;
2.实现现象有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神奇的作用。
- - 总结资料
还可以将樟脑丸改为碘进行实验,树枝上会呈现出碘特有的光泽。
11 分子作用力模型
改进1:在弹簧中间加一根比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稍短的橡皮筋,橡皮筋一端系一
细绳。演示时可松开细绳,使弹簧和橡皮筋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分别压缩弹簧演示
斥力,拉伸橡皮筋演示引力。然后演示用细绳拉伸橡皮筋并固定在弹簧另一端,此
时弹簧被压缩,同时橡皮筋被拉伸,二者将处于一平衡状态,再向学生讲解分子间
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的知识则很容易就能理解。还可进一步演示压缩或拉伸该装
置,让学生分析其中斥力和引力的变化情况及最终表现结果,使学生对该知识全面
掌握。
改进2:以上装置可分别用长度、粗细不同的弹簧和橡皮筋制作成三个模型分别用
来演示气、液、固三种状态下分子间的距离及作用力情况。通过该装置的演示或让
学生操作感受,学生对不同物态下分子间距离及相互作用力特点便易于理解和掌握
了,进而对解释不同物态宏观表现的特征(如气体容易压缩、具流动性等、固体不
易压缩等)就不再困难。有效避免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误解,即引力和斥力是单独存在的。有助于知识的准确掌握。
12 气体的热胀冷缩将一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里面的气体由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会使乒乓
球复原。
简单易行,效果清晰。
- - 总结资料
13 气体膨胀做功找一个空矿泉水瓶,给里面倒入少量水,将瓶塞的螺丝拧大约一半(不漏气),用力
拧矿泉水瓶,直到不能拧动位置,此时剩余气体的体积大约占原体积的三分之一。
用手快速拨动瓶塞,可以看到瓶塞被气体打出(注意不能对人),瓶内出现“白雾”。这个实验学生可能在游戏中做过,但并不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表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瓶内出现白雾的原因。改进后的实验简单易行,器材信手拈来,还增加了互动性,学生乐于接受。
14 气体的体积随温度
的变化原实验要求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
过一会儿,观察出现的现象。
改进方法是把一个气球套在空的矿泉水瓶的瓶口上。先把矿泉水瓶放在热水中,气
球明显胀鼓起来,再放入冷水里,气球又明显瘪下去。演示气体的热胀冷缩。
也可以用一个乒乓,先捏扁,再放进热水中,演示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
原实验的问题是在课堂上操作不方便。
无法把电冰箱、火炉搬到教室当堂给学
生演示。改进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当堂
演示,学生也可回家操作,效果好,具
有可行性。
15 压缩点火取一根火柴,用小刀刮下药粉,倒入引火仪的玻璃管底部,先用
力下压活塞一次(以便升高一些温度,起到预热作用),提升后
换气并用力迅速压下活塞,火柴被压燃,效果很好,即使在冬天
也同样能成功完成本实验。改进后实验成功率大幅提高,更具说服力。
- - 总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