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调研材料(精)

合集下载

永城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调研材料(精)

永城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调研材料(精)

永城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调研材料近几年来,随着永城煤矿区开发力度的逐步加大,采煤塌陷地面积也在迅速增加,由此带来的对土地、村庄、道路、河流、植被、供电、通讯及其它基础设施的破坏日益凸现,制约了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着塌陷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等问题。

为了全面掌握永城煤矿区开发的基本情况,解决永城采煤塌陷区存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对永城采煤塌陷区进行了认真和全面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永城采煤塌陷区的基本情况永城矿区属大型平原矿区,勘探区面积115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716平方公里,近期开发面积572平方公里,分布于全市18个乡镇。

全矿区共包括5个勘探区、10个井田和两个远景预测区。

全区共查明各类煤炭资源储量32.43亿吨。

全市共有大中型煤矿企业9家,其中生产矿井8对,在建矿井1对,分别隶属于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和河南神火集团两大矿业集团。

2009年度,共生产原煤1472.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7.8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永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永城煤炭资源的开发,使永城迅速成为一个新型矿业城市,促进了永城实现以现代工业化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但是,煤炭资源的开采也从另一个方面对永城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环境压力。

主要表现在由于地下资源的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对土地、村庄、道路、河流、植被、供电、通讯及其它基础设施的破坏,以及对水资源、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破坏。

据有关专家预测,永城矿区全部煤矿开采结束后(约50-60年,将会形成地面塌陷面积514.28平方公里,地表积水面积达400平方公里,蓄水量为4亿立方米,形成12个大面积积水盆地。

由于受河流、铁路、公路的分割,实际上将会形成更多的次级积水盆地。

届时将会使35-40万人先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果新勘探区开采后,所形成的塌陷面积将会更大,受影响的人数也会更多。

另外,还有水、大气、植被、道路、建筑物、供电、通讯及其它基础设施的污染破坏。

综合利用永城市煤矿沉陷区土地对策重点

综合利用永城市煤矿沉陷区土地对策重点

综合利用永城市煤矿沉陷区土地对策李全保(煤炭工业部郑州设计研究院,郑州450007提要从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介绍了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永城市煤矿沉陷区土地的不同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操作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沉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 F321.1; T 984.17李全保,男,34岁,工程师来稿日期:1998-06-011 概述永城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苏、皖、鲁四省交界地区,地处淮河上游黄淮冲积平原,是一个新兴的煤炭工业城市。

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运输方便。

永夏矿区基本处于永城市境内,是新近崛起的优质无烟煤基地,煤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稳定可靠,煤层倾角平缓,适宜于机械化开采,具备建设大、中型矿井的条件,又加之煤质优良,用途广泛,因此,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源基地。

煤炭工业的发展将为豫东地区的经济繁荣、地方工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进和促进作用。

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深入开发,势必会给当地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煤矿井下开采而造成的地表形态破坏及三废排放污染周围环境等,其中受开采沉陷影响的土地不仅面积较广,地表移动及变形值较大,而且在沉陷区内将出现许多积水坑塘,破坏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如何节约土地资源,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沉陷区内被破坏的土地,避免环境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是永城市的经济能否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 煤矿沉陷区的影响情况预测永城市人口较多,人均占有耕地少,平均每km 2有536人。

该地区河沟纵横,地下水分布广泛,第四系潜水埋藏较浅。

矿区共规划有7对矿井,设计总生产规模为10.2Mt/a,其中统配矿4对(陈四楼、车集、城郊、新桥,地方矿3对(葛店、新庄、刘河,开采时间上将持续百余年,矿区地下煤炭资源被开采后,破坏了煤层上覆岩层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岩层依次会发生弯曲、断裂、冒落等现象,波及至地表,将会形成规模不等的沉陷区,地下水位亦会相对上升而浸润或淹没耕地,造成土地资源被破坏和建(构筑物被毁及其它生态问题。

永城市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及修复治理措施

永城市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及修复治理措施

永城市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问题及修复治理措施
方忆刚;郭飞翔
【期刊名称】《能源与环保》
【年(卷),期】2022(44)6
【摘要】永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地面塌陷严重,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发现,地质环境问题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地面塌陷及其伴生地裂缝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对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实施人工湖、人工岛及土地平整治理措施,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服务于日月湖规划和旅游发展,推动了资源枯竭的产业转型,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总页数】5页(P30-34)
【作者】方忆刚;郭飞翔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调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
【相关文献】
1.《永城市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十三五”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平原区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方法研究——以永城市东西城区间采煤塌陷区治理示范工程为例
3.安徽省大通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研究
4.永城市东西城区间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顺利通过初验
5.永城市东西城区间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煤道路沉陷情况汇报材料

采煤道路沉陷情况汇报材料

采煤道路沉陷情况汇报材料近期,我们对采煤道路沉陷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经过调查发现,采煤道路沉陷情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地质条件。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煤道路沉陷情况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一些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区,如煤层倾斜、断裂带等,往往容易发生道路沉陷现象。

另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对地质构造产生影响,从而引发采煤道路的沉陷。

二、采煤工艺。

采煤工艺对采煤道路沉陷情况也有一定影响。

在采煤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或者支护措施不到位,就容易导致采煤道路的沉陷。

此外,采煤工艺的选择和施工质量也会直接影响采煤道路的稳定性。

三、采煤道路设计。

采煤道路的设计是影响沉陷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采煤道路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采煤工艺,导致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沉陷问题。

因此,合理的采煤道路设计对于减少沉陷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四、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不到位也是导致采煤道路沉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采煤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没有及时发现道路沉陷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导致问题加剧。

因此,加强日常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道路沉陷问题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采煤道路沉陷情况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地质条件、采煤工艺、道路设计和日常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采煤道路沉陷情况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采煤道路的安全稳定。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采煤道路沉陷问题,为煤矿生产和安全保障做出积极贡献。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调研报告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调研报告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调研报告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调研报告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煤炭供给结构性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通过治理能够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提高采煤沉陷区土地质量,恢复矿山生态环境,重现山清水秀的好风光。

我市采煤深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包括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和搬迁安置两部分。

一.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我市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煤深陷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9405万元。

项目责任主体为市人民政府,实施主体为煤业公司。

1.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国土局作为项目主管部门,把该工程做为国土局的首要任务,重点任务,并指定专人负责,督促工程安全.质量.进度。

xx年10月,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省第三地质工程勘查院,编制了地质环境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省采煤沉陷区治理地环治理专项办公室xx年2月20日批准通过实施,并要求于xx年底前完工并提请验收。

xx 年7月28日,市政府分管市长组织国土.财政.镇等部门负责人及公司召开专题会议,确定xx年我市国土.财政.城投.企业负责人就贯彻落实省委骆惠宁书记批示和省地环专项办公室加快推进地环治理项目会议精神,多次召开了煤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推进会。

要求煤业要马上以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项目勘察.设计单位,国土.财政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管。

煤业委托达招标有限公司开展勘查.设计单位的招投标工作。

3月27日,在省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采购与招标网发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勘查.设计公告,于4月26日进行招投标工作确定联地质勘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勘查.设计工作。

xx年6月,省国土厅对市相关项目其中包括义煤项目督查时提出,如根据勘察情况确需变更可研要抓紧时间进行,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三堪院与义煤公司结合勘察情况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部分项目进行了调整并逐级上报请求批复。

永城市采煤塌陷区改造利用规划实践

永城市采煤塌陷区改造利用规划实践
参考 文献 :
l l I 陈 琳 .P P P 模 式 下 我 国 城 市 轨道 变 通 项 目投 融 资 风 险管理研究 { 硕 L 学 位 沦文 ] .上 海 : 海 交 通 火 学 ,2 0 1 1 . I 2 】 李 .北 京 市 城 市 轨道 交 通 项 目融 资和 盈 利 模 式 的 探讨 I C 1 . 第 七 膳 世 界 轨 道 交 通 发 展 研 究 会 年 会 ,2 0 1 0 :
永 城 矿 区煤 田 面积 7 1 6 k n i ,占全 市土 地 面积 的 3 0 % .耕地 面 积 占矿 区总 面 积 的6 9 . 7 % ,村 庄 占地 面积 为1 1 . 9 % 。依 据 永城 矿
区 总体 设计 矿 区服务 年 限 1 1 2 年 .均 衡 生产 时 间6 2 年。 土 地 塌 陷 这是 所 有 煤 炭城 市 面 临 的 一个 共 性 问题 。 永城 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控 制 措 施 一 :城 市 轨 道 交通 与沿 线房 地 产 共 同开 发 .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建设 与 沿 线 房地 产 及 其 他 配套 商 业 设 施 共 同开 发 , 以 沿 线 的 土 地 出让 收 入 作 为城 市 轨 道 交 通 的建 设 资 金 .减 少对 财 政
缺 口补 贴 的依 赖 .形 成 城 市轨 道 交 通 多 渠道 、 多元 化 的融 投 资 模 式 。另 外 ,城市 轨 道 交 通 的 广告 经 营 权 等收 入 也 可 以用于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建 设 从 多 方 位 保 证 项 目开 发 资 金 来 源 的 稳 定 性 和 可 靠 性 。为 了更 好 的保 障 社 会 资本 方 的投 资收 益 回报 ,还 可 以将 沿 线

河南永城煤炭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河南永城煤炭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河南永城煤炭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苏凯峰【摘要】依据野外调查资料,对河南永城煤炭矿区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水资源系统破环、土地资源破坏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永城煤炭矿区不同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避免、减轻或得以治理,并对防治投资、管理提出了建议.同时,提出了在地面塌陷形成以前就采取“超前”的综合防治措施,提出“和谐开发、合理改造、以用促治”综合治理的思想.【期刊名称】《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年(卷),期】2014(025)001【总页数】5页(P77-81)【关键词】煤炭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地面沉陷;地裂缝;防治对策;永城【作者】苏凯峰【作者单位】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6永城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东临安徽淮北,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是一个新兴的能源基地。

永城是以煤炭工业发展起来的城市,开发伊始,其开采强度就非常大,经过几十年的矿山开采,在矿区周边引起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矿区开发引起的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和明显,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矿业开发诱发的以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为主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不仅破环了生态环境,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水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1-10]。

因此,认真研究永城煤炭矿区环境地质问题,探讨开采活动引发的不同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对避免、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永城市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与黄淮冲积平原的交接部位,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东南稍低。

区内水系发育,多呈西北—东南向展布,地貌类型单一。

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台区鲁西分区徐州小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新近系砂岩、粉质粘土及第四系冲湖积物。

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上,永城市处于中朝准地台鲁西台隆西缘次级构造单元永城断陷褶皱带。

镇采煤沉陷区先搬后采工作调研情况汇报材料

镇采煤沉陷区先搬后采工作调研情况汇报材料

镇采煤沉陷区先搬后采工作调研情况汇报材料镇采煤沉陷区先搬后采工作调研情况汇报材料一、概况1、区采煤沉陷区概况区是煤电化建设的主战场,但在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遗留下了大量的采煤沉陷区。

截至目前,因采煤区造成全区5个乡镇、172个自然庄、万亩土地塌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近1/5;万户、万人需搬迁安置,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1/4。

2、采煤沉陷的影响采煤沉陷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也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资源破坏及地表沉陷;破坏和污染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渗漏;各项地表设施遭到毁坏;工业用地、建筑用地及农业用地之间矛盾倍增;农民失去土地和住所,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二、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情况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及矿业集团高度重视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区采煤沉陷搬迁安置工作中,全面推进“按人口补偿”和“先搬后采”两个试点:一是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按人口补偿试点。

二是在市率先启动潘一东矿首采区“先搬后采”试点。

经与矿业集团商定,选定将于正式投产的潘一东矿首采区作为“先搬后采”搬迁安置试点村。

首批启动区建设面积1109亩,涉及9个搬迁村庄830户、2905人,一期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分三个标段施工建设。

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采煤沉陷区治理的目标就是把土地进行整理、开发和利用,使沉陷区群众顺利搬入新居,过上幸福生活。

三、采煤沉陷区群众安置情况切实做好沉陷区群众搬迁安置工作,区开展了《目前搬迁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和《搬迁安置超面积住房补偿调节费分配情况》的两个专题调研,全面分析了当前搬迁安置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引起了市、区领导高度关注,也为上级党委、政府在搬迁安置工作中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面对困境,区迎难而上。

率先在全市启动了沉陷区搬迁村庄内厂、站补偿核查工作,出台了《区沉陷区搬迁厂站核查工作纪律规定》,制定了厂、站核查工作流程,精心指导全区沉陷区搬迁村庄厂、站核查工作,确保了全区沉陷区搬迁安置工作大局的稳定。

永城市矿区生态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

永城市矿区生态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

永城市矿区生态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作者:徐红梅来源:《绿色大世界》2009年第04期摘要:河南省永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因当地大力开发煤炭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作者对永城市矿区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措施,就如何恢复生态环境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矿区资源保护政策;建立生态环境发展专项基金等5项整治对策建议。

关键词:塌陷;土地盐渍化;生态补偿;复垦资金中图分类号:X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4-0047-021 引言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皖、苏交界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市境内属黄准冲积平原,植被以人工为主,天然林早已荡然无存,生态结构单纯,生物种群相对较少。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灰岩等,其中煤炭是优势矿产,现已探明储量32.43亿吨,矿区总面积716km2,占永城国土面积的35.9%。

2 永城市矿区生态环境调查近几年永城市工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矿区开发引起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对土地资源、水资源造成破坏,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2.1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永城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以矿业开发为基础带动的电力、冶金、煤化工业等工业项目已初具规模,矿业经济将极大推动永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污水排放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都呈增长趋势,其中水污染问题尤其严重,境内主要河流包河、王引河水质都属于Ⅴ类,浍河水质为Ⅳ类,沱河水质也仅为Ⅲ类。

2.2 500村庄受塌陷影响永城市因煤炭开采引起了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道路、村镇、水利设施和工程设施、自然环境都造成了破坏。

截至2007年底,全市各矿区共形成塌陷区面积32872亩,涉及46个行政村,16800人因房屋开裂、倒塌而搬迁。

已投产的5对矿井,固体废物产生量约为240万吨,已占地500亩。

采煤塌陷地综合利用分析报告

采煤塌陷地综合利用分析报告

采煤塌陷地综合利用分析报告1. 引言采煤塌陷地是指在煤矿采煤过程中,由于煤层底板破坏而引起地表下沉的地区。

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深入,采煤塌陷地面积逐渐扩大,对地下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采煤塌陷地进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采煤塌陷地进行综合利用进行分析,包括利用方式、技术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探讨。

2. 采煤塌陷地综合利用的意义采煤塌陷地综合利用是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技术手段,将采煤塌陷地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资源利用:采煤塌陷地所埋藏的煤炭资源和矿物资源可以通过采矿和开发利用的方式得到回收和再利用。

•土地复垦:采煤塌陷地的地表下沉和地貌变化对农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通过综合利用可以实现土地的复垦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经济效益:采煤塌陷地综合利用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地区的整体产值和综合效益。

3. 采煤塌陷地综合利用的方式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利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土地复垦采煤塌陷地通过重新填土、平整地表等方式进行复垦,恢复原有的农田、林地或草地。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恢复农业生产,还能够减轻土地的压力,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

同时,对于特殊环境下的采煤塌陷地,可以采取湿地复垦等方式,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

3.2. 矿产资源开发采煤塌陷地埋藏的煤炭和矿产资源可以通过采矿和开发利用的方式得到回收和再利用。

利用适当的开采技术和设备,可以从采煤塌陷地中开采出煤炭和其他矿产资源,为社会提供能源和原材料。

3.3. 养殖和农业采煤塌陷地埋藏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通过养殖和农业的方式进行综合利用。

例如,可以在采煤塌陷地上开展农作物种植、果树种植、蔬菜种植等农业生产活动;同时也可以利用采煤塌陷地的特殊地形和土壤条件,开展畜牧业、养殖业等相关养殖活动。

3.4. 旅游和休闲采煤塌陷地具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和景观,可以通过开发旅游和休闲业进行综合利用。

采煤沉陷区杀的治理调查报告

采煤沉陷区杀的治理调查报告

采煤沉陷区杀的治理调查报告采煤沉陷区杀的治理调查报告对我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古交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滑坡、崩塌、泥石流较发育,自然地质环境较差。

据统计,自我市煤炭资源开采以来,仅5个大型国统煤矿造成的沉陷区总面积达60余平方公里,其中居民住宅面积73万平方米、土地沉陷面积5300余万平方米,涉及12个乡镇(街道)、75个自然村。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组数字还在不断地扩大,对沉陷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2、煤矸石大量堆放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且产生粉尘污染空气;3、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造成地表沉陷及地下水渗漏;4、煤炭开采伴随的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5、煤炭开采与建设用地发生矛盾。

我市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从2004年开始以来,先后完成了腾飞路、镇城底两个安臵小区的一期、二期建设工程,其他安臵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在安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居民上楼困难。

在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居住的居民普遍收入较低,其中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特困户数量较大,相对于这些困难居民而言,上楼后面临取暖、物业等日常费用,且搬迁后无稳定的经济来源,导致百姓上不起楼、住不起楼。

2、征地补偿标准低,被征地农民生计难以保证。

采煤沉陷区异地整体搬迁,农民原来依赖土地每年可获得少则几千元多则万余元的收入,基本可维持日常生活。

一旦失去土地,有限的补偿费花完后,将来的正常生活很难得到保证,将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3、配套政策不完善。

虽然治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已明确,但一些具体的配套措施、实施办法还不完善。

对于动迁户中所涉及的困难户、低保户,动迁户中究竟有多少户能够上楼,多少户上不起楼,百姓究竟想要什么户型的房子等等情况,还没有做到胸中有数,采取什么对策措施妥善解决还不明确。

采煤塌陷区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研究

采煤塌陷区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研究

采煤塌陷区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研究摘要: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煤炭开采塌陷也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这与中国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有必要对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运用相关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使煤炭开采对环境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煤炭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研究1引言中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总储量占世界第二。

多年来,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如:煤矿开采塌陷对矿业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煤矿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利用相关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控制和修复,使塌陷区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基于此,本文对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恢复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2 采煤塌陷区概述地面塌陷是地表岩土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向下坠落,在地面上形成塌陷坑(洞)的地质现象。

煤矿开采塌陷是指:由于煤矿地下开采,使上覆岩层和地表发生沉降,从而引起大量地面沉降的现象。

这种现象一旦发生,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和影响。

塌陷区的形成也与自然因素有关。

当下伏岩石以砂岩和泥质岩为主时,遇到构造断层时,容易引起地层坍塌。

此外,人类的活动也对其起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高强度开采加剧了塌陷区的形成。

与此同时,人类的工程活动破坏了水系统的平衡,导致煤矿开采时地下水的严重流失。

根据稳定程度,煤矿开采塌陷区主要分为稳定塌陷区、不稳定塌陷区和待塌陷区。

其中,稳定塌陷区包括水稳定塌陷区、季节性水稳定塌陷区和无水稳定塌陷区。

不稳定塌陷区包括水不稳定塌陷区、季节性水不稳定塌陷区和无水塌陷区。

塌陷区是指煤田内即将坍塌但尚未坍塌的土地。

3 采煤塌陷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1)塌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

煤矿塌陷调研报告

煤矿塌陷调研报告

煤矿塌陷调研报告煤矿塌陷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对煤矿塌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了解,探讨煤矿塌陷的原因和影响,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煤矿塌陷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收集相关的专业文献和煤矿塌陷案例,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经验教训。

2. 实地调研:选择了多个煤矿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矿工,获取详细的煤矿工作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塌陷原因煤矿塌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采煤活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的移除导致地下空腔的形成,进而导致地表沉陷。

2. 水文地质因素: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煤矿塌陷造成影响。

如果地下水被抽干或大量注入,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层变形,引发塌陷。

3. 煤层结构和力学特性:不同煤层的结构和力学特性差异会对塌陷产生影响。

例如,含有粘土的煤层会更容易变形和塌陷。

4. 人为活动:非法采煤、超采、矿井设计不当等人为活动也是导致煤矿塌陷的重要原因。

四、塌陷影响煤矿塌陷对环境和人类活动都会造成严重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破坏:煤矿塌陷会导致植被破坏、土壤退化等问题,破坏生态平衡。

2. 经济损失:煤矿塌陷不仅会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还会导致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的损毁,给当地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3. 生命安全威胁:煤矿塌陷往往伴随着事故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生命安全威胁。

五、预防与控制措施针对煤矿塌陷问题,应采取以下预防和控制措施:1.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加强对煤矿的监管和管理,严肃违法行为。

2. 加强科研力量:加大对煤矿地质调查和研究的投入,提高识别和预测煤矿塌陷风险的能力。

3.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增加矿工的安全意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提高矿工的自救互救能力。

4. 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合理规划和选取开采方法,减少对煤层的破坏,推动煤矿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煤矿塌陷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采煤沉陷区调研及治理对策研究——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采煤沉陷区调研及治理对策研究——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采煤沉陷区调研及治理对策研究——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高保彬;刘亚威;李若愚;贾晓川;陈静【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15)002【摘要】采煤沉陷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和地质环境,制约了矿区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永城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生态问题严峻,2012年因地下采煤沉陷土地,271个自然村沉陷,涉及37 000余户、12万余人,人地关系十分紧张.永城市政府应以矿区生态保护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从管理政策和配套制度建设出发,以生态恢复技术、绿色采煤技术为重点,开展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总页数】6页(P136-141)【作者】高保彬;刘亚威;李若愚;贾晓川;陈静【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5【相关文献】1.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复垦与湿地生态保护--以徐州九里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治理为例 [J], 渠俊峰;李钢;张绍良2.全力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周建春赴吕梁市督导调研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复垦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 [J], 厅生态修复处3.全力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周建春赴吕梁市督导调研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复垦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 [J],4.晋中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J], 薛振明[1];赵鹏[1]5.基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采煤沉陷区治理规划研究——以淮南市西部采煤沉陷区为例 [J], 陈笑凯;王建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永煤集团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调查及治理情况

永煤集团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调查及治理情况

永煤集团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调查及治理情况摘要:对永城市东西城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进行了调查,具体了解了陈四楼矿和城郊矿的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情况。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注重环境、关注民生、科学规划、创新模式、征迁复垦公司、综合治理。

为了使自己对采煤沉陷区有更切实际的了解,我来到了永城市的永煤集团。

随着矿产资源的强度开发,我市土地大面积沉陷,导致民生、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诸多突出问题。

多年来,我市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十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人为本抓治理,多种模式促发展,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进行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最近,笔者对我市东西城区间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看到,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着眼长远,积极实施东西城区间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探索了一条关注民生、科学规划、创新模式、促进发展的新路子。

东西城区间采煤沉陷区基本概况:东西城区间采煤沉陷区属永煤集团城郊矿采煤区,经科学测定,其沉陷范围:东起铁路专用线,西至311国道,南邻龙宇煤化工基地,北至欧亚路,采煤面积约18平方公里。

涉及城关镇、候岭乡、演集镇3个乡镇的8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12600人,耕地面积13920亩。

已沉陷的区域范围:北至沱河,南至永宿路以南375米处,西至311国道,东至七里店村两侧,南北最大长度2175米,东西最大宽度1500米,总面积3425亩。

自2004年以来,该区域内已造成采煤沉陷区面积约2.7平方公里,沉陷深度平均2.1米,而且沉陷区以每年300——500亩的惊人速度发展,常年积水面积约3.15平方公里。

周围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地面塌陷及沉陷变形。

道路断裂,房屋倒塌,农田积水1.5米以上,大面积良田沦为水域、沼泽、滩涂、坑洼地,地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影响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沉陷区不再适于群众生产、生活居住。

由于该区域位于东西城区之间,将东西城区相隔,沉陷区成为东西城区一体化的主要瓶颈,直接影响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摘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我国对煤炭资源需求量高居不下。

为了满足社会逐渐提高的煤炭需求量,我国各大煤炭开采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煤炭开采范围也逐渐扩大。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工作可能会影响矿山地质环境,进而导致坍塌现象的出现。

目前,煤矿开采地区的坍塌现象和各类地质灾害已经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治理煤矿开采地区的坍塌现象和各类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各大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只有积极研究灾害和坍塌现象出现的原因和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对相应的地理环境治理措施进行总结,才能更好地开展环境治理工作。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根据各类基础地理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后续煤炭开采区域的地质环境治理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煤矿资源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也是我国必不可少的资源。

现阶段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虽然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相应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生态环境越发恶劣,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剧增。

随着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提出,我国家煤炭资源开采和社会经济发展道路逐渐转化为,利用国家所提出的相关理论建设和谐有序的社会。

因此,相关煤炭开采企业一定要提高对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为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社会提供相应的支持,从而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和谐相处状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深入分析采煤塌陷区和地质环境,可以提出相应的环境治理策略,实现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这是现阶段我国治理地质环境问题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1]。

1.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开展的方向1.1针对无积水区域的治理工作我国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干燥,降雨量较少,所以导致土壤的蒸发较为快速,这种环境下的采煤区域通常较难形成积水。

这类区域的生态环境较为敏感且脆弱,因此在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养护的要求,通过各项措施对当地的土壤进行改善,以便于更好地养护水源,避免当地的生态环境加以恶化。

永城煤田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

永城煤田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

Serial No.599March.2019现代矿业MODERN MINING总第599期2019年3月第3期张建瑞(1981—),女,工程师,450045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花路86号。

·环保·生态修复·永城煤田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张建瑞(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摘要为探求永城煤田采煤塌陷区治理方法,分析了永城煤田采煤塌陷区特征、复垦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环境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复垦技术对矿区进行恢复治理;结合矿区的复垦效果,研究探索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模式。

塌陷区治理对采煤沉陷区的修复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塌陷区塌陷区特征复垦技术生态修复模式DOI :10.3969/j.issn.1674-6082.2019.03.055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 inYongcheng Coalfield Subsidence AreaZhang Jianrui(First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 of Henan Geological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in Yongchengcoal fiel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in Yongcheng coal field ,the status quo of reclaiming an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The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principle was used to re-store the mining area by engineering reclamation technology.The effect of reclamation is studied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ode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The treatment of subsidence area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restoration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KeywordsCollapse area of coal min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pse area ,Reclamation technolog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odel20世纪70年代永城煤田资源开采开始起步,90年代进入大规模开发期,21世纪以来,进入了迅速发展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城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调研材料近几年来,随着永城煤矿区开发力度的逐步加大,采煤塌陷地面积也在迅速增加,由此带来的对土地、村庄、道路、河流、植被、供电、通讯及其它基础设施的破坏日益凸现,制约了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着塌陷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等问题。

为了全面掌握永城煤矿区开发的基本情况,解决永城采煤塌陷区存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对永城采煤塌陷区进行了认真和全面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永城采煤塌陷区的基本情况永城矿区属大型平原矿区,勘探区面积115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716平方公里,近期开发面积572平方公里,分布于全市18个乡镇。

全矿区共包括5个勘探区、10个井田和两个远景预测区。

全区共查明各类煤炭资源储量32.43亿吨。

全市共有大中型煤矿企业9家,其中生产矿井8对,在建矿井1对,分别隶属于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和河南神火集团两大矿业集团。

2009年度,共生产原煤1472.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7.8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永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永城煤炭资源的开发,使永城迅速成为一个新型矿业城市,促进了永城实现以现代工业化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但是,煤炭资源的开采也从另一个方面对永城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环境压力。

主要表现在由于地下资源的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对土地、村庄、道路、河流、植被、供电、通讯及其它基础设施的破坏,以及对水资源、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破坏。

据有关专家预测,永城矿区全部煤矿开采结束后(约50-60年,将会形成地面塌陷面积514.28平方公里,地表积水面积达400平方公里,蓄水量为4亿立方米,形成12个大面积积水盆地。

由于受河流、铁路、公路的分割,实际上将会形成更多的次级积水盆地。

届时将会使35-40万人先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果新勘探区开采后,所形成的塌陷面积将会更大,受影响的人数也会更多。

另外,还有水、大气、植被、道路、建筑物、供电、通讯及其它基础设施的污染破坏。

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形成塌陷区总面积63377亩(永煤37241亩,神火26136亩,积水面积33030亩(永煤19818亩,神火13212亩,涉及8个乡镇,122个自然村(永煤81个,神火41个,3.7万余人(永煤17720人,神火18280人。

二、永城采煤塌陷区治理现状、经验及做法为切实做好永城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永城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永城市地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了对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监督管理力度,积极与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塌陷区治理科研工作,认真探索科学的治理模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体制,使我市的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完成塌陷区治理面积18862亩(永煤9410亩,神火9452亩,其中形成鱼塘5658亩(永煤2823亩,神火2835亩,搬迁学校30个,企事业单位37个,村庄80个(永煤49个,神火31个,搬迁人口30360人(永煤12960人,神火17400人,修复道路108公里,新建桥涵1580座,投入资金2.1亿元(永煤1.4亿,神火0.7亿。

具体做法: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永城矿区采煤塌陷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综合治理领导组,具体负责采煤塌陷区治理的统一领导,把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落实。

并多次召开采煤塌陷综合治理现场会,认真抓好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

永城市地矿局邀请中国矿大、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就永城采煤塌陷区的治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河南神火、永城煤电两大集团也分别组建了各自的土地复垦公司,明确一名副总具体负责。

形成了一套领导重视、上下联动、组织协调、责任到位的管理体制。

2、严格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为开展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为了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落实到位,我局会同财政局、环保局向永煤集团、神火集团及各矿山企业下发了《关于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宣传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重要意义。

根据《河南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实施细则》的要求,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由矿山企业申报产量,我局核定保证金缴存数额,矿山企业向指定专户缴存采煤塌陷区治理保证金。

自从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以来,两大集团已累计缴存治理保证金1.29亿元,其中2009年度缴存6300万元,2010年1-7月份缴存6611万元。

3、出台补偿标准,按有关标准对采煤塌陷区的群众进行赔偿,取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为做好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工作,永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永城市采煤沉陷区补偿办法的通知》(永政【2005】48号,对采煤塌陷区的不同类别、损坏程度分别进行赔偿。

按照《通知》规定:对于沉陷绝收的耕地,按1237元/亩进行补偿;塌陷波及的减产地及塌陷区内的非耕地,适当给予补偿;复垦后交给农民的耕地,一次性补偿2年(按1237元/亩的地力恢复金;形成的坑塘,与农民协商解决;对损坏的房屋按结构不同进行赔偿,最低120元/平方米,最高320/平方米;在新房没建成前,对塌陷区群众给予一定的临时安置费。

通过严格落实补偿办法,尽可能减少因塌陷对群众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塌陷区群众的利益。

4、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综合治理。

结合永城实际,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利用目标优先用于农业,尽可能恢复更多的耕地,同时土地复垦稳定后部分区域作为搬迁村庄新址,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确定了“以耕地恢复为主兼顾搬迁用地+水产养殖”作为永城矿区沉陷区综合治理主导模式。

在治理过程中,为改善矿区面貌,以采煤塌陷区治理为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对散乱的村庄进行归拢集中,对多占、乱占建设房的不良现象加以整治,对原来的空心村、废坑塘、废荒地等一并进行开发利用,增加了可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如在神火集团新庄煤矿塌陷区苗桥乡黄水寨综合治理中,对附近的高楼、黄老家等10个自然村归拢为一个新村,共减少不良占地156亩,规划建设了一个大型农贸市场和1所中学,修建了2公里多的水泥道路,统一新建了整齐的住房,初步呈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

5、统一规划,提升品位,提高质量。

永城矿区地处平原,为切实做好永城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工作,永城市未雨绸缪,提前规划,投资60万元,委托中国矿业大学编制了《永城矿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

根据规划,结合实际,我们在塌陷区的治理上,按照土地复垦、环境恢复、生态保护、以人为本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政府、企业统筹兼顾,建成了如陈四楼煤矿张大庄采煤沉陷区治理示范区、城郊煤矿刘岗采煤沉陷区治理示范区、新庄煤矿黄水寨采煤沉陷区治理示范区等一批采煤沉陷区治理示范区。

特别是今年初开工建设的永城市东西城区生态湖建设示范区,治理区面积为18平方公里,治理后将形成水域6平方公里、生态绿地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6平方公里,工程规划分为新兴产业综合区、滨水生态生活区、生态公园旅游区、亲水娱乐活动区、体育运动休闲区等,开创了采煤沉陷区治理新模式之先河。

6、积极拓宽治理资金来源渠道,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一是严格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加强对永煤集团、神火集团采煤塌陷区治理资金投入的监管力度,确保塌陷区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积极协助两大集团申请国家专项治理项目资金。

近两年来,共申请中央、省财政地质灾害治理项目4个,申请资金880万元,有效保证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7、采用科学的土地复垦模式。

根据永城市矿区采煤塌陷区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了合适的土地复垦方法。

一是原地复垦法。

就是在一个沉陷区内采取“一疏二平三改造”的方法,对整个沉陷区进行重新布局。

一疏即对沉陷区通过整体规划,建造涵洞、桥梁,挖置排水沟渠,保证汛期排水通畅,沉陷区无积水;二平即对因沉陷造成的高低不平的地面进行挖补平整,保持整体沉陷区海拔基本一致。

三改造即对沉陷区原来不规则的地方进行统一归整,填平小坑塘,更加便于耕种。

采用这种复垦法的原则是挖深填浅,这样既减少了取土量,扩大了可耕地面积,降低了复垦成本,又保证了坑搪深度和坑塘内的常年水深,便于复垦后的坑塘发展养殖业。

二是固体废物充填法。

这种方法是将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矸石、电厂燃烧的废渣及生活垃圾等,用作沉陷地填充物。

具体做法是:先将沉陷地的熟土层和生土层分别取走堆放,再用煤矸石、灰渣或生活垃圾充填到一定高度,最后将取走的熟土层和生土层分别覆盖在上面,平整深犁后还田于民。

三是超前复垦法。

即根据平原地区地下煤层的赋存厚度,科学预测出某一地块各个部位的沉陷深度,然后在地下煤层尚未开采或其它煤层二次开采之前就结合实际采取以上两种方法对土地进行预复垦,这样在地下煤层开采期间和开采沉陷后,都不影响土地正常耕种。

超前复垦与沉陷后复垦相比,打了一个时间差,减去了沉稳期,避免了农民因土地沉陷无地耕种,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减少了企业因土地沉陷而支付的赔偿,减轻了企业负担。

8、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的桥梁作用,认真做好塌陷区治理的协调工作。

塌陷区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治理过程中涉及到塌陷区乡、村、组之间的关系、附属物补偿、复垦的验收等多项工作,地矿局作为矿山企业监督管理者与服务者的双层身份,既做好塌陷区综合治理的监督,又依托地方政府的关系,积极协调矿山企业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及问题,全面保证了塌陷区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采煤塌陷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一部《永城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两大集团治理塌陷区的随意性较强,对塌陷区的治理没有统筹规划和综合考虑,治理中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永城市急需一部指导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永城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

2、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对采煤塌陷区治理缺乏强有力调控的法律依据和行政手段。

土地复垦、地质灾害治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大都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可操作性差,缺乏系统、实用的专门性的法规和相关的技术标准。

3、多层煤多次开采造成多次塌陷,并间隔数年或十数年,严重影响塌陷地的治理时限和群众安置地的选择。

4、乡(镇、村、组原有的土地权属问题,严重影响了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和治理后的分配使用,使群众的集中安置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

5、一些村、镇(乡干部、群众从局部利益出发,对两大集团的治理复耕支持不够,甚至阻碍、刁难,影响了复垦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