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茨《管理学—全球化与创业视角》第12版复习笔记(全球化管理、比较管理与质量管理)【圣才出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茨《管理学—全球化与创业视角》第12版复习笔记

第3章全球化管理、比较管理与质量管理

一、国际管理和跨国公司

1.国际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企业在东道国中的经营,主要涉及人员、产品与资本流动的管理问题,旨在研究跨越国界情况下如何更好地管理好企业。

影响国内企业的环境因素对在外国经营的公司来说更为重要(见图3-1)。

图3-1国内企业和国际企业管理

2.国际企业的性质和目的

(1)国际企业,主要从事跨越国界的交易活动,包括商品、服务、技术、管理知识以及资本向其他国家的转移。

(2)本国企业与东道国打交道的方式(见图3-1):①商品和服务的出口;②在其他国家生产产品的许可证协议;③公司也可通过签署管理合同方式经营外国公司;④同东道国的公司组建合资企业,战略联盟是一种合资的形式(航空公司多采用这种方式),旨在扩大市

场的分布或增加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规模;⑤跨国公司可以建立独资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在东道国设置生产设施。

(3)母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的因素影响:既有一致性效应,如技术与管理方式共享;又存在潜在冲突,如民主主义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

3.跨国公司

(1)定义:其总部设在某一国家,而在许多国家从事经营活动。

(2)国际企业中心导向论的发展历程:

①民族为中心导向,也就是说海外子公司的经营方式应根据母公司的导向而定。

②当地为中心导向认为,当地公民最了解驻在国的环境,应给予东道国所在地子公司相当大的管理自主权,雇佣当地员工,这是最佳方针。

③区域为中心导向赞成,海外经营人员的招聘应以区域为基础。

④现代跨国公司采用全球为中心导向,视整个组织为一个在许多国家中经营的相互依存的系统。公司总部与下属子公司之间保持合作的关系和双向沟通。此外,由不同国籍的经理人员担任公司重要职务。总之,跨国公司的导向纯属国际性的,超越了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

图3-1国际企业的经营方式一致性效应

(3)跨国公司的优势:①跨国公司能够利用许多不同国家中的商业机会,也能在全球范围内筹募资金;②跨国公司能够在生产产品最有效率和效益的国家建立生产设施而从中获利;③从事全球经营的公司较之国内企业更易于取得自然资源和原材料;④大型跨国公司还能够,从全球劳动力资源储备中招聘管理人才和其他人员。

(4)跨国公司的挑战:①许多国家中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②随着发展中国家的人员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他们对跨国公司的进入态度发生了变化;③一些国家不仅充分意识到他们的自然资源的价值,而且在国际商务谈判方面也变得更加成熟;④跨国公司必须同东道

国保持良好关系,但由于东道国政府的层层更迭,公司必须应付并且适应这些变化。

3.从多国公司到全球化公司或从跨国公司到全球化公司的过渡

(1)大公司的转变的趋势:会朝着全球化公司或跨国公司的方向发展,这种公司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大市场。

(2)过渡的必要性:国内市场变得太小了,如果开发一种新药可能会花上数亿美元或十多年的时间,这样的高成本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出售药物才可以得到补偿。

(3)全球化公司发展要求:①全球化公司要同世界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②全球化公司要面向世界来开发产品,特别是面向北美、亚洲和西欧市场。③战略决策必须考虑到整个世界的情况,但具体策略的实施要按照国别和当地市场的情况来进行调整;④在人力资源方面,要给外籍人员提供进入高层管理班子的机会;⑤在全球化公司无法进入的国家,可能需要同当地公司建立战略联盟。

二、国家联盟和地区化经济

1.国家联盟

一个地区的国家之间相互竞争,而当今是地区之间的国家结成战略联盟,地区与地区之间展开竞争,例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东南亚国家联盟以及南美六国集团。

2.欧洲联盟

(1)“欧洲1992”标志着欧洲经济联盟第一步的完成。

(2)欧盟委员会为了打破贸易壁垒和形成内部市场,对300多项法律条款进行了修订。新举措目的是在欧洲共同市场内创造市场机会,加大竞争力度以及引发欧洲共同市场外部公司的竞争。

(3)“欧洲1992”的目标是通过取消贸易壁垒以及产品、人员、服务和资金的自由流

动而形成一个单一市场。欧盟共同市场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共同体,而是一个具有政治权力的智能集团。

(4)“欧洲1992”(后来成为“欧盟”)最初有12个成员国,它们是:比利时、丹麦、法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1995年又扩大到奥地利、芬兰和瑞典。之后有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以及斯洛文尼亚。

3.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其他拉美自由贸易区

(1)1994年,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内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2)协定的目标是取消贸易壁垒,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跨国界的移动,促进公平贸易,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解决争端以及提供旨在改善本协定的机会。

(3)其他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也相继组建了它们自己的贸易区。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和乌拉圭成为南美六国集团成员国。

4.东南亚国家联盟

(1)这是一个由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10个国家组成的贸易联盟,这个联盟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越来越多地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欧盟成员国抗衡。

(2)东南亚国家联盟经济部长们定期会晤,讨论经济和战略问题。

三、国际管理:文化和国家差异

1.不同文化对国民行为的影响

格里特·霍福斯泰德的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文化会对其人民的行为产生影响,并总结了5个维度:(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2)大的权力距离与小的权力距离;(3)不确定

容忍与规避;(4)男性化与女性化或进攻性目的行为与被动性目的行为;(5)短期导向与长期导向。

表3-2五种行为维度

2.法国:政府计划和“领袖”

(1)法国政府制定全国性计划(属于法律—政治的环境因素),有助于协调单个行业和公司的计划(属于管理的计划职能)。

(2)政府的目的是要最有效地利用国家的资源和避免非经济领域里的扩张。

(3)政府计划的作用:有时计划成了有助于特定产业的全球战略;政府大量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带来了大约450万社会服务人员的就业机会。

(4)法国模式的特点:政府计划和公司、特别是那些政府所有或资助的公司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管理人员既为政府部门也为企业工作。

(5)法国的管理模式也有不足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