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太阳与太阳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太阳常数和太阳光谱
1.6.1 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是指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地球大气层外(大气 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平面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 所接受的所有波长的太阳总辐射能量值,它基本上是一个 常数,所以这个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值被世界气象组织确定为: I0=(13677)W/m2 对于不是垂直照射的情况,到达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 度与太阳常数之间存在着下面的关系: I= I0sinh (2-11) 式中,h为太阳高度角; I0为太阳常数;I为投射到大气上界 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1.6 太阳常数和太阳光谱
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规律
地球自转:地球绕着通过它本身南极和北极的“地轴” 自西向东转动。每转一周(360)为一昼夜,一昼夜又分为 24h(实际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0905秒),所以地球 每小时自转15。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循 着偏心率很小的椭圆形轨道 (黄道)上运行,称为“公转”。 其周期为一年,一年为365天 (实际一个恒星年为365天6小时 6分9秒)。
1.4 太阳能贮存方式
(1)电能贮存 (2)热能贮存 (3)潜热贮存 (4)化学贮存 (5)太阳池贮存 (6)氢能贮存 (7)机械能贮存
1.5 经度和纬度的确定
1.5.1 地球的纬线与纬度
地轴:地球自转的轴线,通过地球的南北极和地球中心。 赤道:地球中腰与赤道垂直且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 圈。 纬线:赤道的南北两边若干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即纬 圈,构成纬圈的线段,称为纬线。 纬度:赤道南、北各有90,规定赤道为纬度0,分别向 两极排列,南、北极分别为南、北纬90。纬圈越小,纬度 越高。纬度的高低标志气候的冷热。 0~30,低纬度区; 30~60,中纬度区; 60~90,高纬度区。
1.7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太阳赤纬角
一年中太阳赤纬角的变化规律
1.7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1)太阳高度角h 太阳中心直射到地面的光线与当地水平面间夹角(h),表 示太阳的高度。在天文学中,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为 sinh=sinsin+coscoscos (2-3) 式中,为观测点地理纬度;为当日观测时刻的太阳赤纬 角;为观测时刻的太阳时角。其中单位均以度()计。 正午时,=0,cos=1,式(2-3)可简化为 sinh=sinsin+coscos=cos() 因为cos()=sin[90()],所以, sinh= sin[90()] (2-4)
1.6 太阳常数和太阳光谱
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规律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运行的轨道面(黄道面)的法线倾 斜成2327的夹角(黄赤交角),而且地球公转时其自转轴 的方向始终不变,总是指向天球的北极。
图1-4 地球绕太阳运行及其影响
1.6 太阳常数和太阳光谱
1.6 太阳常数和太阳光谱
太阳的视运动
地球上人们观察到的太阳运动轨迹,称太阳视运动(The sun looks at motion),实质是相对运动。
1.7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太阳的视位置,用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表示,如图1-9 所示。
图1-9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1.7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太阳角的定义 (与地平面呈角的一 个倾斜面与太阳辐射的 几何关系)
Z-天顶;n-倾斜面法线;S-指向太阳的向量;-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z-天顶角,指向太阳的向量S与天顶Z的夹角;h-太阳高度角,指向太阳 的向量S与地平面的夹角;-太阳方位角,指向太阳的向量S在地面上的 投影与南北方向线间夹角;T-指向太阳的向量S与倾斜面法线n的夹角; n-法线n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南北方向线的夹角
1.5 经度和纬度的确定
1.5.2 地球的经线与经度
经线:南北极间若干南北方向的且与赤道垂直的大圆
圈,即“经圈”,构成经圈的线段称为经线,即地面上连
接南北极的线,表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度:计算经度(0)的起始线,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 台原址的经线,规定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它是确定地 球经度和全球时刻的标准参考线。子午线总长度40008km。 1.5.3 二十四节气
1.6 太阳常数和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光谱(能谱)。 发射光谱:连续光谱;明线光谱 吸收光谱:太阳光谱属于吸收光谱。 地球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 波长0.15~4.0m的光,99%; 0.4~0.76m(可见光),40.3%; <0.4m(紫外光),8.3%; >0.76m(红外光),51.4%; 最大辐射能量波长,0.475m.
太阳辐射的光谱分布
1.7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1.7.1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定义
太阳高度角,太阳中心直射到地面的光线与当地水平面 间夹角(h),表示太阳的高度,日出日落为0,正午为90。 太阳高度角是地面获得太阳能强弱的重要因素。太阳高度 角随纬度和时间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h)计算公式: sinh=sinsin+coscoscost 式中,为观测点地理纬度;为太阳赤纬角;为地球自转 角速度;t为地方时。可视为常数(15/h),则有 sinh=sinsin+coscos=cos()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 正南方的夹角(),向西为正,向东为负,变化范围180; 它表示它表示太阳的方位,决定太阳光的入射方向。
对流区:0.8~1.0R范围,温度5000度,密度108g/cm3;
太阳能量主要靠对流传播。
1.1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及结构
1.1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及结构
1.1.2 太阳的结构—如图1-1所示
2.外三层—太阳外部(太阳大气) 光球层:厚度500km,温度5700℃,太阳的全部光能几 乎全从这个层次发出。太阳的连续光谱基本上就是光球的光 谱,太阳光谱内的吸收线基本上也是在这一层内形成的。 太阳黑子产生。 色球层:厚度2000km,温度由内向外升高,4300℃~几 万度;边缘产生日珥、耀斑(极光)等。 日冕层:内冕层高度17万km,温度100万度;外冕层高 度在17万km以上,温度低于内冕层。 太阳大气分层并不严格,实际是连续变化的。
(GB:标煤燃烧值29305kJ/kg)
1.3 太阳能量的传递和辐射方式
太阳辐射能(地球表面辐射能)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大体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转变为热能(约4.0 l013 kW),使地球的平均温度 大约保持在l4℃,造成适合各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 境,同时使地球表面的水不断蒸发,造成全球每年约50 1016 km3的降水量,其中大部分降水落在海洋中,少部分落 在陆地上,这就是云、雨、雪、江、河、湖形成的原因。 第二部分(约有3.7 1013 kW)用来推动海水及大气的对 流运动,这便是海流能、波浪能、风能的由来。 第三部分(约4 1012 kW )的太阳能被植物叶子的叶绿素 所捕获,成为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
1.7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1)太阳高度角h 正午时,若太阳在天顶以南,即>,取sin[90 ()], 从而有 h=90 若太阳在天顶以北,即<,取sin[90 ()],从而有 h=90 在南北回归线上,有时正午时太阳正对天顶,则=, 从而有h=90。 注意:地理纬度,北半球取正值,南半球取负值;太阳 赤纬角,太阳位于赤道以北时取正值,位于赤道时=0, 位于赤道以南时取负值。
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原理
黄汉云编著
第1章 太阳和太阳能
第1章 太阳和太阳能
太阳和太阳能
1.1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及结构
1.1.1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
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半径: R=6.96 105 km (地球的109倍); 体积:1.4122107 km3(地球的130万倍);
质量:约为1.99×1027t(地球质量的33万倍);
图1-5a观察者在南纬或北纬35时所观察到的太阳的视运动 (是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平面 (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2327′=23. 45) )
1.6 太阳常数和太阳光谱
1.6.2 太阳光谱
(1)太阳光谱的定 (2)光谱的分类
1.6 太阳常数和太阳光谱
1.6 太阳常数和太阳光谱
1.7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1)太阳高度角h 例1 计算夏至日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解:夏至日正午太阳赤纬角 =2327; 南回归线纬度 = 2327<。 所以太阳高度角为 h=90 ()=90 ( 23272327)=4306 例2 计算春分日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解:春分日正午太阳赤纬角 =0; 北极圈纬度 = 6633>。 所以太阳高度角为 h=90 ()=90 (66330)=2327
太阳高度角、方位角、日照时间的计算
太阳赤纬角-库珀方程 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就是太阳的赤纬角,以表 示(见图2-8)。在一年当中,太阳赤纬每天都在变化,但 不超过2327的范围。夏天最大变化到夏至日的+2327, 冬天最小变化到冬至日的2327。 太阳赤纬按库珀(Cooper)方程计算 284 n δ 23.45 sin 360 365 式中,n为一年中从元旦算起的日期序号,如在春分,n=81, 则=0。 自春分日起的第d天的太阳赤纬为 2d δ 23.45 sin 365
1.1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及结构
1.1.2 太阳的结构—如图1-1所示 1. 里三层—太阳内部 核反应区:0.25R内,温度1500万度,太阳一半的质 量,压力约2500亿大气压;氢聚合时放出射线,这种射线 通过较冷区域时,消耗能量,增加波长,变成X射线或紫 外线及可见光。 辐射区:0.25~0.8R范围,温度13万度,密度0.079g/cm3; 太阳能量通过这个区域由辐射传输出去。
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发射的电磁辐射能量在大气上界随波长的分布,称 为太阳辐射光谱(能谱)。太阳以光辐射的形式将能量传 送到地球表面,但由于地 球大气层的存在,到达地 面的太阳光谱与大气上界 的太阳光谱有所不同,其 辐射光谱分布如图2-9所示。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太阳 辐射被大气所吸收的部分。
太阳辐射的光谱分布
1.3 太阳能量的传递和辐射方式
1.3.2 太阳能量的辐射
(1)辐射的分类
(2)影响太阳能
量辐射的因素
1.3 太阳能量的传递和辐射方式
太阳辐射能
太阳组成:炙热的气体火球(氢:71.3%,氦:27%,其 它: 1.8%) ; 太阳能:核聚变反应(氢聚变成氦) 6.57× 1011kg/s氢6.531011kg/s氦 质量亏损m=0.4× 1010kg/s 能量转换E=mc2 =3.901023 kW 总辐射功率:3.8651026J/s(相当于1.321016t标煤能量/s); 地球上界辐射能:1.771014 kW(二十二亿分之一 ); 地球表面辐射能: 8.51013kW (大气衰减)。
1.1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及结构
太阳表面结构
1.1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及结构
极光
日珥
1.1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及结构
1.1.3 太阳的成分
氢:占太阳体积的71.2%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氦:占27%
其他:占1.8%
1.2 太阳能的来源
1.3 太阳能量的传递和辐射方式
1.3.1 太阳能量的传递
图1-3(1)太阳结构和能量 传递方式示意图
1.7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太阳的时角
太阳的时角用 表示,它定义为:在正午时=0,每隔 1小时增15,上午为正,下午为负。 例如: 上午11时,=+15; 上午8时, =15(128)=60; 下午1时, =-15; 下午3时, =-153=-45。
1.7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平均密度:1.409g/cm3(地球密度的1/4);160g/cm3(核心); 温度:5770℃(表面),1.56107 ℃(核心); 日地平均距离:1.5108km; 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时间:约818; 年龄:约50亿年; 寿命:100亿年。 自转周期:25-30天 距最近的恒星的距离:4.3光年 宇宙年:225百万年 总辐射功率:3.83×1026J/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