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问题

作者:王婷

学号:201105001363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更为明显。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不但基数大,而且增长速度快。给养老保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我国仍然缺乏完善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本文重点分析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我国养老保险的带来冲击,并阐述自己对此问题观点,提出可能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对策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 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我国相比于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有自己独特的人口老龄化特征。

第一,发展速度快。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但是到2000年—2050年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

第二,绝对数量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基数的庞大,因而老年人口的绝对量也自然居于世界第一位。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1953年是2540万人,1964年是2469万人,1982年增加到4927万人,而1990年进一步增加到6326万人,1995年为7500万人, 2005年达到 10055万人,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3亿人,相当于2050年时所有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口总和。从老年人口数量的变化看,未来50年内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老年人口数量只增不减,但在增长的幅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三,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域辽阔,省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上差异很大,历史上形成的人口年龄结构差别也很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东南沿海和大城市人们的生育观念急剧转变,生育率在很短时间内下降到更替水平或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随之急剧加快。

第四,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经历来看,人口老龄化与其经济发展呈现出正相关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促使人口生育率不断降低,从而使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提高。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及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即“先富后老”。而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却反差较大,即“先老后富”。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却比较低,因而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协调,经济发展很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求。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人均国民产值是5000美元,而我国届时只有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社会经济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差,没有发达国家那样雄厚的物质力量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负担等问题。

3. 人口老龄化的总体趋势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都已转变为老年型人口,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转变为老年型人口。与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进展相对比较缓慢。不过,随着80年代之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的大幅度进步、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生育率水平的稳定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现阶段呈现出迅速加快的态势,其老龄化增长速度和老年人口增长规模出现了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鲜明特点。

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人口结构的变化引起的重视。普查结果显示,大陆31各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的占16.6%;15-59岁占70.14%;60岁及以上占13.26%,其中65岁以上占8.87%。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按照国际老龄化评判标准之一,我国已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就我国而言, 人口老龄化进程始于 20世纪 60年代中后期,然而,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却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未曾出现过的严峻且正在快速进行中的老龄化现状。在21世纪,我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高龄老人比重大,人均寿命增加,抚养比例大等系列问题,对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1. 老年人口基数庞大,财政负担加重。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年人口抚养比重上升。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来说就是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人数增加,而为制度缴费的人数不变甚至减少。这种影响对于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来讲最为突出,当制度运行到成熟期时,面对领取人数的增多,基金往往形成入不敷出的赤字局面。

1.1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费用的财政负担。

按照现行政策,我国公务员退休工资完全由财政负担,而大多数事业单位沿用了以前财政包揽的做法,工资发放没有社会化。因此,随着离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加,此项支出规模也不断扩大。

1.2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财政负担。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财政负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承担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最后保付责任,在基本养老基金入不敷出时,财政将予以补贴;二是由企业交纳的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个人交纳的保险费不计个人所得税。虽然减免税部分不表现为财政支出的增加,却是事实上的财政收入的减少,故仍属于财政负担范畴。

1.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负担。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势在必行。2009年以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试点。按照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由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这就要求财政资金的投入,增加财政的支出。

目前我国是统账结合部分积累的模式,虽然冲击小于现收现付模式,但同样也面临了一定的收支风险。并且我国增长时期的运行过现收现付模式且在制度转换时形成了显著的历史隐性债务,因此,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正面临着“旧债新账”的双重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