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方法
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方法
谢谢观赏
19
2.2.3 规划要注意坚持五个结合
一是要结合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建设规划等成 果进行规划;
二是要充分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河湖普查相关成果; 三是地下水监测站选择应充分考虑国家地下水监测工
程项目和机井普查成果;
四是要重点规划好拟开展水量分配方案的54条河流; 五是要与已开展或规划的水质监测断面相结合,水量
2019-5-24
谢谢观赏
11
1.2.4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需要
• 总体目标: 自2012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近期建设,
基本建立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初步 形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 的水资源监控能力,逐步增强支撑水资源 科学管理和“三条红线”监督考核的能力。 • 水利部决定依托水利部水文局组建部项目 办。
加快开展水资源监测工作,满足对相应流域和行政区 域水资源管理监测评估和监督考核的要求。
2019-5-24
谢谢观赏
17
2.2.2 规划的主要原则
1.统一部署、突出重点的原则
统一部署监测站网,优先对拟确定开展水量分配方案的54 条河流进行建设;逐步推进与开展其他省界站建设。
2.水量水质兼顾,发挥整体功能的原则
• 2、主要监测方法与手段。水文监测以驻站测验为 主,巡测和自动监测为辅,流量测验不要求在线 监测;水资源监测以巡测和自动监测为主,驻测 为辅,结合调查统计,流量监测一般要求实现在 线监测。
2019-5-24
谢谢观赏
5
1.2 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
• 1.2.1 中央1号文件要求
• 1、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 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 邦的大事。
水资源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水资源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要素。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水资源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资源监测技术的创新准确、及时地了解水资源的状况是有效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传统的水资源监测方法往往存在监测范围有限、数据精度不高、监测频率低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监测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创新。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在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源地安装更加灵敏、精确的水质和水量监测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温、酸碱度、溶解氧、电导率等水质参数,以及水位、流量等水量信息,并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实现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
卫星遥感技术则为大面积的水资源监测提供了可能。
通过卫星搭载的多光谱、高光谱传感器,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水体分布、水域面积变化、土壤湿度等信息。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分析算法,能够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测。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各个监测点的传感器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一个智能化的水资源监测网络。
通过物联网平台,可以实现对监测数据的集中管理、分析和共享,提高了水资源监测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二、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的创新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主流的海水淡化技术包括反渗透法、蒸馏法和电渗析法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水淡化的成本逐渐降低,淡化水的水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一些新型的海水淡化技术,如膜蒸馏技术、正渗透技术等,也在不断研发和应用中,为未来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水资源的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为水资源的监测、评估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非接触式的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它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接收并记录来自地表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然后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处理和分析,获取有关地表特征、物质组成和环境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在水资源管理领域,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水资源的监测与评估(一)地表水资源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面积、水位和水量变化。
通过对多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水体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提供依据。
例如,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技术,可以在多云、多雨等天气条件下获取水体的信息,弥补了光学遥感在恶劣天气下的不足。
(二)地下水资源监测虽然直接监测地下水资源比较困难,但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提供有关地下水资源的信息。
例如,通过监测地表植被的生长状况、土壤湿度等,可以推断地下水资源的丰歉程度。
此外,利用重力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从而反演地下水储量的变化。
(三)水资源质量监测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水资源的质量。
通过对水体中叶绿素、悬浮物、溶解性有机物等物质的光谱特征分析,可以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浑浊度和污染状况。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对水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展示,为水污染的治理和防控提供决策支持。
二、水文模型的输入与验证水文模型是模拟水文循环过程、预测水资源变化的重要工具。
遥感技术可以为水文模型提供大量的输入数据,如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地形地貌等,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同时,遥感监测得到的水体面积、水位、流量等数据可以用于验证水文模型的模拟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
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方法
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方法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进行规划和组织的活动,其目的是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对水的需求,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日益紧缺,水污染、水灾害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一、水资源管理中的科学方法1. 资源评估:水资源管理的第一步是评估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这包括了水文地质、气象、流量、水质、水生态等多方面指标的测量和分析。
评估结果可以为制定更具体的管理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根据资源评估结果,制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规划。
规划需要充分考虑节水、节能、环保等原则,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特点和社会需求等因素,不断适应发展和变化。
3.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建立信息化、现代化、科技化水资源管理系统,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
其中包括智能调度、精准预测、分析决策等技术手段,能够实现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增强管理者对水资源动态管理的能力。
4. 加强水资源监管:加强水资源的监管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挑战,这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并进行严格监管和执法。
同时,要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提升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5. 推进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水资源管理目标的前提,需要建立循环利用、保护水环境等管理机制。
同时,要加大节约用水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水资源管理中的科学技术手段1. 地理信息系统 (GIS):GIS技术可以将地理信息与数据信息相结合,建立空间数据库,实现对地理位置、水质、水量等信息在GIS平台上可视化管理,有利于科学地进行资源评估和管理。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可借助卫星、航空器等手段采集对地物的信息。
这技术手段对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流域水资源进行遥感监测并结合历史数据和预测预报模型,具有大数据量、大面积、高时空精度等特点,可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全过程信息化支持。
水利行业智慧水利与水资源管理方案
水利行业智慧水利与水资源管理方案第一章智慧水利概述 (2)1.1 智慧水利的定义与特征 (2)1.2 智慧水利的发展现状 (2)1.3 智慧水利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水资源管理信息化 (3)2.1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概述 (3)2.2 水资源信息采集与传输 (3)2.2.1 水资源信息采集 (3)2.2.2 水资源信息传输 (4)2.3 水资源信息处理与分析 (4)2.3.1 水资源信息处理 (4)2.3.2 水资源信息分析 (4)第三章智慧水利技术架构 (5)3.1 智慧水利技术架构概述 (5)3.2 关键技术分析 (5)3.3 技术应用案例 (5)第四章水资源监测与预警 (6)4.1 水资源监测概述 (6)4.1.1 监测内容 (6)4.1.2 监测方法 (6)4.2 水资源预警系统构建 (6)4.2.1 数据采集与传输 (6)4.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6)4.2.3 预警阈值设置 (7)4.2.4 预警信息发布 (7)4.3 水资源预警案例分析 (7)第五章智慧水资源调度 (7)5.1 智慧水资源调度概述 (7)5.2 调度策略与方法 (7)5.2.1 调度策略 (8)5.2.2 调度方法 (8)5.3 智慧水资源调度实例 (8)第六章水利工程智能化管理 (9)6.1 水利工程智能化概述 (9)6.2 智能化管理技术与工具 (9)6.2.1 信息技术 (9)6.2.2 自动化技术 (9)6.2.3 网络通信技术 (9)6.3 工程智能化管理实践 (10)6.3.1 设计阶段 (10)6.3.2 施工阶段 (10)6.3.3 运行维护阶段 (10)第七章水利行业大数据应用 (10)7.1 水利行业大数据概述 (10)7.2 大数据技术与水利行业结合 (11)7.3 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 (11)第八章智慧水利与水资源保护 (12)8.1 智慧水利与水资源保护概述 (12)8.2 水资源保护技术与方法 (12)8.3 智慧水资源保护案例 (12)第九章智慧水利政策与法规 (13)9.1 智慧水利政策概述 (13)9.2 智慧水利相关法规 (13)9.3 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管 (14)第十章智慧水利未来发展展望 (14)10.1 智慧水利发展趋势分析 (14)10.2 智慧水利发展挑战与机遇 (15)10.3 智慧水利发展前景预测 (15)第一章智慧水利概述1.1 智慧水利的定义与特征智慧水利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与创新,以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环境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矿山开采的水资源监测与评估
在矿山上安装节水型设备和器具,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降低 用水消耗。
开展节水宣传教育
提高员工节水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让员工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 要性。
废水处理与再利用
1 2
废水处理
对矿山产生的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去除其中的 有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
废水再利用
将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再利用,如用于矿山的降尘 、绿化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水资源价值评估
评估指标
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等。
评估标准
根据市场价格和机会成本,评估水资源对于矿山开采的价值。
评估方法
采用经济学中的价值评估方法,如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等,对 水资源价值进行定量评估。
04 矿山开采水资源管理策略
节约用水
制定用水计划
根据矿山生产需求,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控制用水量,减少浪费 。
矿山开采的水资源监 测与评估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 • 水资源监测技术 • 水资源评估方法 • 矿山开采水资源管理策略 • 案例分析
01 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资源消耗
01
02
03
直接消耗
矿山开采过程中直接使用 大量水资源,如洗矿、选 矿等环节。
3
废水回灌
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灌到地下,补充地下水,保持 地下水位的稳定。
地下水保护与恢复
地下水监测
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 定期对地下水的水质、 水位等进行监测,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地下水保护
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不 受污染,如设置防渗墙 、控制污染物排放等。
地下水恢复
地下水监测方法
地下水监测方法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监测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地下水监测的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地下水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定点监测和流域监测两种方式。
定点监测是在地下水水源地或者可能受到污染的地点设置监测点,通过定期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以监测地下水的水质变化。
流域监测则是通过设置多个监测点,对整个地下水流域进行监测,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流向和水质状况。
在地下水监测中,采样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采样要选择合适的孔深和孔径,保证采样的地下水样品能够真实反映地下水的水质情况。
采样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外界污染,保持采样器具的清洁,并严格遵守采样程序,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地下水监测方法中,水质监测是重点。
水质监测包括常规监测和特殊监测两种。
常规监测主要包括地下水的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重金属离子等指标的监测,以了解地下水的基本水质情况。
特殊监测则是针对特定的地下水污染情况,对有机物、农药、工业废水等特殊污染物进行监测。
除了水质监测外,地下水监测方法中还包括水位监测和水文监测。
水位监测是通过设置水位计、水压计等监测设备,对地下水的水位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以了解地下水的水位变化规律。
水文监测则是通过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水文地貌等综合分析,对地下水的分布、补给和排泄等进行监测。
地下水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下水的特点和监测目的来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监测方法,以全面了解地下水的水质、水位和水文情况。
地下水监测的数据不仅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也能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地下水监测是维护地下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地下水监测方法,可以及时了解地下水的水质、水位和水文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本文介绍的地下水监测方法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
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
一、背景介绍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水资源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局面。
因此,对于水资源进行科学监测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技术导则1. 水文观测技术
水文观测是指通过对河流、湖泊等自然界中水体运动规律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并将所获得数据加以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地表径流量、地下水位变化等信息。
常用设备有液位计、雨量计等。
2. 遥感监测技术
遥感监测是利用卫星或无人机获取高清晰度图像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来提取出各种特定目标物质(如土壤含水率)信息的过程。
该技术可以有效地获取大范围内的空间分布信息。
3. 数字模拟技术
数字模拟是指在电脑上建立一个虚拟环境,并根据现实环境中已知条件进行数值模拟预报。
该技术可应用于洪涝灾害预警、干旱预报等方面。
4. 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感器网络是由多个互相连接且具有独立功能的传感节点组成,在不同位置收集数据并通过通信方式共享信息。
该技术可应用于城市供排水管网检修及污染源追溯等领域。
5. 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
数据挖掘与分析主要针对海量复杂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从而找到其中隐藏规律和价值点,并进一步优化决策结果。
该项工作需要借助专业软件支持,如SPSS, SAS, R语言等统计软件。
三、总结
以上五种主流的水资源监测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在实际操作中需根
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并加以整合使用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珍贵的自然资源———水!。
水资源监测技术方法
水资源监测技术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资源监测技术方法。
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卫星获取的遥感数据可以用于监测水资源的变化。
通过监测地表水的蒸发量、降水量和地表水体积的变化,可以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遥感范围广、周期短等优势,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水资源信息。
2.地面监测技术地面监测技术包括水文站点观测、水质监测和流速测量等。
水文站点观测通过安装液位计、雨量计等设备,获取地下水位、地表水位和降水量等信息。
水质监测通过采集并测试水样,了解水质状况并分析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流速测量通过使用流速仪等设备,测量水体流动速度,从而计算出水体的流量。
3.数学模型技术数学模型技术是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来模拟水资源系统,并预测其变化趋势。
通过建立水循环模型、水量平衡模型等数学模型,可以对水资源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数学模型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预测性,可以辅助制定水资源管理和调度策略。
4.水量遥感技术水量遥感技术是通过利用遥感影像获取水体的水量信息。
通过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可以识别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水体,并计算出其水量。
水量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较大范围的水体水量信息,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5.水资源数据挖掘技术水资源数据挖掘技术是通过对大量水资源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提供参考。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发现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方式、提前预警水资源的短缺情况等。
综上所述,水资源监测技术方法包括卫星遥感技术、地面监测技术、数学模型技术、水量遥感技术和水资源数据挖掘技术。
这些技术方法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水资源信息,帮助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策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资源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地下水资源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水是生命之源,而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平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也面临着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污染等严峻问题。
为了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下水资源监测的重要性地下水资源的监测是了解地下水资源状况、掌握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地下水位、水质、水温、水量等参数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地下水资源监测还能够为预防和治理地下水污染、保障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提供数据支持。
二、传统地下水资源监测技术及其局限性在过去,常用的地下水资源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人工监测和简易自动监测。
人工监测通常是通过定期测量地下水位、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等方式来获取数据。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存在监测频率低、数据精度不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
简易自动监测则是利用一些简单的自动监测设备,如水位计、温度计等,但这些设备功能单一,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有限。
传统监测技术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地下水资源的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
例如,在面对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快速变化的水资源状况时,传统技术往往难以提供足够详细和实时的数据,无法满足现代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需求。
三、地下水资源监测技术的创新(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被应用于地下水资源监测。
例如,压力传感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水质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水的多项水质指标,如酸碱度、溶解氧、电导率等。
这些新型传感器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够实现长期连续监测。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地下水资源监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将传感器与物联网设备连接,可以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实时共享。
灌区灌溉管理的监测与评估方法
灌区灌溉管理的监测与评估方法灌区灌溉管理的监测与评估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优化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农业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灌区灌溉管理的监测与评估方法,以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水量监测与评估:1. 水位监测:通过安装水位传感器等设备监测灌溉渠道、湖泊或水库等水体的水位变化。
可以实时掌握水体的水量变化情况,为合理规划灌溉提供参考。
2. 流量监测:采用流量计等设备测量灌溉渠道中的水流量,以便准确掌握供水情况和消耗情况。
通过与灌溉计划进行对比,评估灌溉效果和供水效率。
3. 土壤含水量监测:利用土壤含水量传感器等设备测量灌区土壤的水分含量,及时了解土壤水分变化情况。
根据测量结果,调整灌溉计划,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灌溉效果监测与评估:1. 农田水分平衡法:通过监测农田灌溉前后的土壤含水量变化、降雨量、蒸散发量等数据,计算农田的水分平衡,评估灌溉效果和水分利用率。
2. 植物蒸腾监测:通过测量农田植物的蒸腾速率,了解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和利用情况。
结合土壤含水量监测数据,评估灌溉计划的科学合理性。
3. 土壤盐分监测:定期测量农田土壤中的盐分浓度,评估灌溉水质和土壤盐分累积情况。
根据测量结果,调整灌溉水质和水量,防止土壤盐碱化。
三、灌区水资源评估与管理:1. 水资源量评估:通过调查统计灌区水库、湖泊的蓄水量及入库流量、出库流量等数据,评估灌区供水能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2.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通过计算农田单位面积的灌溉用水量和作物产量的关系,评估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提出优化建议。
3. 灌溉用水计量管理:利用计量设备对灌溉用水进行精确测量和记录,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防止水资源浪费和滥用。
四、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1.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综合利用影像、地理、气象等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评估灌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水文监测方案
水文监测方案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文监测作为水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水文监测方案的必要性、监测指标以及监测技术等方面内容。
一、水文监测的必要性水文监测是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监测的过程。
它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合理利用:水文监测可以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利用现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计划提供依据。
2. 灾害预警和防范:水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降水量、水位和水流速度等参数信息,从而预测洪水、干旱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水环境保护:水文监测可以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水污染,保护水环境。
二、水文监测指标水文监测指标是测量水资源状况的依据。
常见的水文监测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 降水量: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地降水的总量,可以通过雨量计进行测量,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降水量的监测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能够预测干旱和洪涝的发生。
2. 水位:水位是指水体的高度,可以通过水位计进行测量。
水位的监测可以反映水体的储量和流量,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水体流经的长度,可以通过流速计进行测量。
水流速度的监测有助于了解河流水量的大小,更好地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潜力。
三、水文监测技术水文监测技术的发展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以下是常见的水文监测技术:1.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获取地表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水文数据,提供水资源管理的决策依据。
2. 传感器技术:使用传感器感知水文信息,如水位传感器、水质传感器等,实时监测水体的变化,同时能够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和传输。
3. 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和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规划。
水利行业智能水情测报与水资源管理方案
水利行业智能水情测报与水资源管理方案第一章智能水情测报概述 (2)1.1 智能水情测报发展背景 (2)1.2 智能水情测报技术原理 (2)1.3 智能水情测报系统构成 (3)第二章水情监测设施与设备 (3)2.1 水情监测设施分类 (3)2.2 水情监测设备选型 (4)2.3 水情监测设备安装与调试 (4)第三章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5)3.1 数据采集方法 (5)3.2 数据传输技术 (5)3.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6)第四章智能水情预测与分析 (6)4.1 水情预测方法 (6)4.2 水情分析技术 (6)4.3 水情预测与分析系统 (7)第五章水资源管理概述 (7)5.1 水资源管理背景 (7)5.2 水资源管理内容 (7)5.3 水资源管理目标 (8)第六章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8)6.1 水资源调查方法 (8)6.1.1 现场踏勘法 (8)6.1.2 遥感技术法 (9)6.1.3 水文模型法 (9)6.1.4 数据挖掘法 (9)6.2 水资源评价体系 (9)6.2.1 水资源数量评价 (9)6.2.2 水资源质量评价 (9)6.2.3 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9)6.2.4 水资源保护评价 (9)6.3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应用 (9)6.3.1 水资源规划 (9)6.3.2 水资源管理 (10)6.3.3 水资源保护 (10)6.3.4 水资源监测预警 (10)第七章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10)7.1 水资源规划方法 (10)7.1.1 系统分析法 (10)7.1.2 多目标规划法 (10)7.1.3 模拟优化法 (10)7.1.4 实证分析法 (10)7.2 水资源管理策略 (10)7.2.1 水资源总量控制 (11)7.2.2 水资源优化配置 (11)7.2.3 水资源保护与修复 (11)7.2.4 水资源信息化管理 (11)7.3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实施 (11)7.3.1 政策法规制定 (11)7.3.2 组织实施 (11)7.3.3 监督考核 (11)7.3.4 社会参与 (11)第八章智能水资源管理系统 (11)8.1 系统架构 (12)8.2 功能模块设计 (12)8.3 系统集成与测试 (13)第九章智能水情测报与水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13)9.1 案例一:某地区智能水情测报系统 (13)9.2 案例二:某地区水资源管理系统 (14)9.3 案例三:某流域智能水情测报与水资源管理 (14)第十章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0.1 智能水情测报技术发展趋势 (14)10.2 水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15)10.3 智能水情测报与水资源管理前景展望 (15)第一章智能水情测报概述1.1 智能水情测报发展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水资源水量监测的5个常用测验方法
水资源水量监测的5个常用测验方法
(1)流速面积法。
这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横断面上单元面积的流量是该面积与水流速度(流速)的乘积。
分别测量各个部分的流速和面积即可求得流量。
此类
最适合含沙量大的河渠使用,施测范围0.006—90m3/s。
②量水堰。
根据出口断面形状不同,量水堰可分为三角形、矩形、梯形、抛物线型,适用于含沙量小的河流,实测范围0.001-1.0m3/s。
(3)浮标法。
要设置上、中、下三个断面。
从上游投放浮标,测定其流经上下断面的历时和
经过中断面的位置。
以上下断面间距除以历时求得浮标流速,再乘以系数,可求得垂线平均流速。
然后,用类似流速仪法的步骤,计算部分流量与断面流量。
有水面浮标、浮杆、双浮标等形式。
(4)超声波法。
适用于含沙量较小、漂浮物较少的河流。
通过在河的两岸用换能器同时朝着两
量。
水资源管理的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法
水资源管理的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法水资源管理是指通过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法,科学有效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过程。
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日益严重,水资源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资源管理的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流量监测、水质监测和水量分析等,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流量监测流量监测是对水体流动情况进行连续、系统地观测和记录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的流动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流量监测可以通过安装流量计设备来实现,这些设备通常包括涡轮流量计、级差流量计等。
监测人员可以将这些设备安装在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的关键位置,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获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水流的速度、流量等相关信息,进而分析和预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
二、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中各种物质的含量、组分和状况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过程。
水质监测旨在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和水质安全性,并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常用的水质监测参数包括水的酸碱度、溶解氧、浊度、氨氮等。
监测人员可以通过采集水样,运用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室分析,或者借助现场监测设备进行在线监测,获取水质数据,进而对水体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量分析水量分析是通过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定量研究,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配置进行分析的过程。
水量分析通常包括水资源的量化测算和需求预测。
在水量测算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定点观测的实测法、基于遥感技术的模拟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某一区域的水资源进行系统的测量,从而获得水资源的准确数据。
在需求预测方面,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结合经济、人口等相关因素,对未来的水资源需求进行预测。
通过水量分析,水资源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为未来的合理规划和调控提供参考。
总结起来,水资源管理的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法对于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流量监测、水质监测和水量分析等方法可以为水资源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了解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现状,预测未来的需求,并为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监测设备技术要求2016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标准SZY203-2016水资源监测设备技术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equipments2017-04-10发布2017-04-10实施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仪器设备分类与应用推荐 (2)4.1 水量监测设备 (2)4.2 水质监测仪器 (5)4.3 遥测终端机 (7)4.4 其他仪器 (7)4.5 应用推荐 (7)4.5.1 地表水水位自动监测 (7)4.5.2 地下水水位自动监测 (7)4.5.3 河道(明渠)型取水流量自动监测 (7)4.5.4 管道型取水流量自动监测 (8)4.5.5 由泵站机组特性曲线推算流量 (8)4.5.6 水质在线自动监测 (8)5 通用技术要求 (8)5.1 气候环境适应性要求 (8)5.2 电源要求 (8)5.3 接口要求 (8)5.4 外观要求 (9)5.5 外壳防护要求 (9)5.6 机械环境适应性要求 (9)6 技术参数要求 (9)6.1 流量监测仪器 (9)6.2 水位测量仪器 (14)6.3 流速仪 (16)6.4 测深仪 (18)6.5 水质在线监测仪器 (19)6.6 遥测终端机 (23)6.7 其他仪器 (24)7 其他要求 (26)修订内容索引表 (28)前言本标准属于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项目标准之一,是在原2012版本的基础上升级为2016版,用于规范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中涉及到的水量监测设备和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是在SL426-2008《水资源监控设备基本技术条件》基础上,对各仪器设备技术要求的细化和补充。
本标准中的技术指标要求主要是依据《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中对监测设备以及信息采集与传输设备的技术要求而确定的,在近几年应用的基础上,根据2015年对全国各省及流域机构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的函调情况,以及对其中几个典型省份和流域机构的现场调研结果,对2012版本标准进行修订升级。
水库水源地安全监控体系特定指标监测
水库水源地安全监控体系特定指标监测一、引言水库水源地作为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保障水库水源地安全,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库水源地安全监控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水库水源地安全监控体系进行概述,并重点探讨特定指标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二、水库水源地安全监控体系概述1.监控体系构成水库水源地安全监控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水质监测、水量监测、环境监测。
2.监控体系作用监控体系的主要作用有:实时掌握水库水源地水质、水量及环境变化情况,评估水源地安全风险,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特定指标监测1.水质监测水质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1)pH值:监测水体的酸碱性,判断水体是否受到酸碱污染。
(2)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体中有氧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监测溶解氧含量可评估水体自净能力。
(3)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反映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用于评估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
(4)总氮、总磷:总氮、总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监测其含量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2.水量监测水量监测主要包括水位和流量两个指标。
水位监测可实时了解水库水位变化,为水库调度提供数据支持;流量监测可评估水资源利用状况。
3.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气象、土壤和植被三个方面的监测。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监测,可以综合评估水库水源地周边环境变化,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四、监测方法与技术1.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人工采样、实验室分析等。
2.现代监测技术(1)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对水库水源地进行远距离、大范围监测,提高监测效率。
(2)物联网技术:通过在水库水源地及周边安装各类传感器,实现实时、在线监测。
(3)大数据分析: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水库水源地安全变化规律。
五、监测结果与分析1.水质监测结果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水库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估水质是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2.水量监测结果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水库水量变化,评估水资源利用状况。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
•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2. 水量监测
水量监测是对水体的 水量和水位进行监测 ,包括河流、湖泊、 水库等水体的水量和 水位变化。这种监测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 体的水文特性、水资 源利用状况以及可能 引发的洪水灾害
•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3. 水生生物监 测
水生生物监测主要是 对水体中的生物种类 、数量、分布和生境 进行监测。通过对水 生生物的监测,可以 了解水体的生态状况 、生物多样性和健康 水平
•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常用技术
4. 土壤与地下水监测技术
土壤与地下水监测技 术主要包括现场采样 分析法和遥感测量法 。现场采样分析法包 括土壤采样和地下水 采样,利用化学分析 或仪器分析等方法进 行检测;遥感测量法 则利用卫星或航空遥 感影像获取相关信息
•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常用技术
5. 污染源监测技术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
-
1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2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3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常用技术 4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未来发展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
引言 –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关键环节,它对于了解和改善 水环境状况,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常用技术和未来发展
PART 2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1.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是水环境监测的核心, 主要包括物理指标(如温度、色 度、浊度等)、化学指标(如pH值 、溶解氧、氨氮等)和生物指标( 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的监 测。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 以全面了解水体的物理化学特性 、污染来源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水量监测实施方案
水量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量监测是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旨在制定水量监测实施方案,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监测目标。
1. 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过度开采和浪费。
2. 监测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和环境保护。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三、监测内容。
1. 水量监测,包括对水源地、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量监测,确定水资源的储量和变化情况。
2. 水质监测,对水源地、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等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3. 水文监测,监测降雨量、蒸发量、地下水位等水文要素,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四、监测方法。
1. 采用现代化监测设备和技术,如遥感技术、水文传感器、水质分析仪等,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2. 建立监测站点网络,覆盖重要的水源地、河流和水库,实现全面监测。
3. 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频次和监测参数,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五、监测管理。
1. 建立健全的监测管理制度,明确监测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加强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建立水资源信息数据库,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向社会公众公开监测数据和监测结果,增强社会监督和参与。
六、监测保障。
1. 加强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2. 培训监测人员,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监测技术水平。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水资源监测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七、总结。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水量监测是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制定水量监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规范(DB37/T 3858-2020)
ICS13.060.10A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3858—2020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ter resources (Water volume) monitoring2020-02-25发布2020-03-25实施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水量监测 (2)4.1 一般规定 (2)4.2 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2)5 管道监测 (3)5.1 一般规定 (3)5.2 监测断面选择 (3)5.3 安装方式 (3)5.4 监测仪器使用与推荐 (3)5.5 通用技术要求 (4)5.6 监测仪器及技术参数 (4)5.7 安装基础及附属设施 (6)6 明渠监测 (6)6.1 监测断面选择 (6)6.2 安装方式与要求 (7)6.3 监测仪器使用与推荐 (9)6.4 通用技术要求 (9)6.5 监测仪器及技术参数 (10)6.6 监测精度要求 (11)6.7 率定与比测 (11)6.8 安装基础及附属设施 (12)7 数据传输 (12)7.1 一般规定 (12)7.2 地址域约定 (13)7.3 链路检测约定 (13)7.4 自定义自报实时数据 (13)7.5 设置遥测终端的数据自报种类及时间间隔 (14)7.6 设置遥测终端的工作模式 (15)7.7 设置遥测终端地址 (16)7.8 设置遥测终端时钟 (17)8 安装调试 (18)8.1 安装调试之前 (18)8.2 安装调试之中 (18)8.3 安装调试完成 (19)附录A(资料性附录)取用水户水量监测点基本信息采集表 (20)附录B(资料性附录)监测设备安装机箱样式示意图 (25)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波流速仪波束水平角及俯仰角示意图 (26)前言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监督考核指标
201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现状 下降30%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 到0.53以上。
监测评价指标
2015年,农田实际亩均灌溉用水量降到400立 方米以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率提 高到90%,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5%以上。
3. 水功地质单元和地市或县级行政区相结合为原 则。浅层开采模数大于1万方/km2的每县不少于5 眼,其余1-3眼;深层应在主要开发利用的含水层 中布设控制代表井,开采模数大于0.3万方/km2每 县不少于3眼,其余不少于1眼;若主采层包含多 个含水层,则应分别布设。
• 1.1.1 定义
水资源监测(water resource monitoring ) – 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开发利用保护现
状进行定时、定位分析与观测的活动。
• 水资源监测从广义上讲就是对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过 程中水文要素进行监测。
• 自然水循环主要包括: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土壤水、 地下水;社会水循环主要包括对供、取、耗、排用水过程 进行监测。
1.2.3 是实施大水文发展的需要
1、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水利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 发展,水文事业已快速发展。目前基本形成覆盖主要江河湖 库、布局较为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水文站网体系。全国水 文系统现有各类水文测站39799处,其中国家基本水文站 3183处、水位站1407处、雨量站15750处、水质站6097处、 地下水站12522处;主要江河干流水文自动测报能力得到较明 显提高,水文信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水文服务能力与水平 不断提升。为国民经济建设、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科学管 理、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等提供了大量信息服务和决策 支持,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年来,在全 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水资源条件 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水文的基础地位更加重要,支撑作 用更加突出,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加快开展水资源监测工作,满足对相应流域和行政区 域水资源管理监测评估和监督考核的要求。
2.2.2 规划的主要原则
1.统一部署、突出重点的原则
统一部署监测站网,优先对拟确定开展水量分配方案的54 条河流进行建设;逐步推进与开展其他省界站建设。
2.水量水质兼顾,发挥整体功能的原则
同一断面能够同时开展水量水质监测的,应首选作为省界 站。水量水质监测断面难以统一在同一位置的,可以省界水 质断面等代表的省界缓冲区的水质与水量监测站相匹配。
省界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大江大河干流的省界必须设置监测断面(涉及到 左右岸界时应根据实际用水量情况在省际河段内 加密布设监测断面);
流域内一级支流或水系集水面积>1000Km2的河 流所涉及的省界应设置监测断面;
重要调水(供水)沿线跨省界、跨流域的应设置 监测断面;
水系集水面积<1000Km2水事敏感区域或水质污 染严重的河流所涉及的省界应设置监测断面、开 展监测。
2015年,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上不低于 90%,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60%, 保护区和保留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全国重 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化学需氧量(COD) 和氨氮达标率达到60%以上。
注: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 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 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2.2 水资源水量监测站网规划的思路与目标
2.2.1 基本思路
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效率红线控制目标要求, 明确行政区界(省界、地市界)、地下水、取用水监 测站网布设的原则,提出具体的行政区界监测断面名 录、地下水控制代表井名录、取用水监测站点;
优先对流域和行政区域水量分配方案确定的地区进行 部署(25条河流、54条河流);对用水效率指标已分 解到地区、行业和重点用水监控单位的,开展用水效 率监测与复核;
大江大河的二级支流或河流集水面积>500 km2 的区市界应设置控制断面;
重要的跨区市界、跨流域(水系)调水(供水) 线路上应布设控制断面。
水系集水面积<500Km2水事敏感区域河流的设区 市界应设置控制断面、开展监测。
2、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的监测依托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并结 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和各省已建和规划建设 的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的站网,满足分层位对 地下水位、开采量考核指标的监控要求。
• 1.1.2 与水文监测主要区别
• 1、站网布设。传统水文监测主要以河流水系为基 础进行水文站网布设,体现在一条线上;而水资 源监测站网布设,除水文监测外,还涉及取用水, 土壤与地下水等,由线到面,由陆面(平面)到 立体。
• 2、主要监测方法与手段。水文监测以驻站测验为 主,巡测和自动监测为辅,流量测验不要求在线 监测;水资源监测以巡测和自动监测为主,驻测 为辅,结合调查统计,流量监测一般要求实现在 线监测。
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方法
水利部水文局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处处长 水利部地下水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 章树安 教高 2012年4月
目录
一、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 二、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主要原则 三、全国省际河流省界断面规划主要成果 四、水资源监测主要技术方法
一、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
1.1水资源监测定义与水文监测主要区别
2.3 水资源水量监测站网布设原则
1、地表水 ①省界断面监测
省界断面定义:本规划中的省界断面是指上下游
分别穿越不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界 或左右岸分界的主要河流(湖泊)的水量监测断 面。凡省界附近一定范围内设有水文站(水文控 制断面),区间无支流分散,水量连续的,或通 过上下游断面量测的水量数据内插计算能满足精 度要求的,可作为省界监测断面。
1.2 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
• 1.2.1 中央1号文件要求
• 1、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 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 邦的大事。
• 2、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 (1)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 (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 (3)建立水资源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 (4)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监测能力,为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 1.2.2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 意见》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3号 文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 度的意见》,这是继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 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 来,对实行该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 3、对水文工作的要求
•
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
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
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
能力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加强水源保护和水
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加强水量水质
5.信息共享,利用已有资源的原则
流域与有关省的信息共享,保证未设站省(流域)及时、 同步得到监测信息,保证量化考核公开、公平性 。
2.2.3 规划要注意坚持五个结合
一是要结合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建设规划等成 果进行规划;
二是要充分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河湖普查相关成果; 三是地下水监测站选择应充分考虑国家地下水监测工
基本建立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初步 形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 的水资源监控能力,逐步增强支撑水资源 科学管理和“三条红线”监督考核的能力。 • 水利部决定依托水利部水文局组建部项目 办。
二、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主要原则
2.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红线控制目标
1.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以2008年《水资源公报》统计的全国用水量5910 亿立方米为基础, 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200亿立方米以 内; 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 方米以内; 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7000亿立方 米以内。
3、措施
• 一是要加快水文站网建设,夯实水利发展基础。
• 二是加强水文监测,提高应急监测能力。 • • 三是加强水文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 • 四是切实加强对水文工作领导,积极推进水文现
代化建设。
1.2.4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需要
• 总体目标: 自2012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近期建设,
2、问题
一是当前我国水文站网总体密度较低,不能满足防汛抗旱减灾、 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特别是为中 小河流治理、防治山洪灾害、抗旱、行政区界水资源管理服务 的站网非常稀少。 二是自动监测与应急机动监测能力较低,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整 体覆盖率不高,特别是地下水、土壤墒情、水质等要素的监测, 大部分还是人工监测;应急机动监测能力整体不强,没有形成 应急机动监测体系。 三是水文信息服务整体水平不高,目前大多数信息服务还处在 基本信息提供方面,深入分析的成果与产品较少;在山洪、城 市洪涝预警预测、旱情定量综合分析评价、水资源配置与水生 态修复分析评价等还相当薄弱。 四是服务领域还比较狭窄,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城乡发展以 及农村水利、饮水安全、水土保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 的还不够深入。 五是水文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还不能满足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 管理制度需要。
3.避免重复、节约投资的原则
一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省际河流水文测站,确立已建站优 先原则;二是确立流域机构优先原则,加强流域与省、省与 省之间的协调,避免站点重复布设;三是与“十一五”、 “十二五’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协调,避免重复投资。
4.以人为本、适度超前的原则
在测站建设中考虑交通便利、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水文 测站(监测断面)条件,驻测站以提高自动监测能力为主, 新建站优先采用巡测和自动监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