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分级、评价

孔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和 实验室测试等资料,计算水文地 质参数。选择均衡法、解析法、 数值法等一种及以上适当的方法, 结合开采方案,对水源地的允许 开采量及尚难利用的资源量进行 初步的计算。对泉源水源地,则 应根据它的补给、径流、排泄条 件,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找出 降水量与泉水流量之间的关系, 初步确定泉水的允许开采量或尚 难利用的资源量。在水文地质条 件复杂或是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 开采量的情况下,考虑了补给资 源、储存资源和允许误差问题, 根据群井或单井抽水试验出水量 与降深关系曲线适当外推的出水
4.6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前课回顾
上次课我们讲述了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确定方法中的水均衡法,要 求大家重点掌握如何用水均衡法确定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
课程引入
在学习了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的相关知识后,本次课我们继续 学习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和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
下面开始讲述:
三、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与分级
(二)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
为根据不同目的和具体水文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计算评价方法,以得到不同精 度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便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有必要对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 分级。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相当于固体矿产的资源/储量,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统一审 批。
1.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方案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了《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并于1994年由国家技术 监督局颁布为国家标准(GB 15218-1994)。在该标准中,根据勘查研究程度的不同, 将地下水能利用资源即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划分为5级,分别用大写的英文“A、B、 C、D、E”5个字符代表;尚难利用的资源可分为3级,分别用英文字符“Cd、Dd、Ed” 代表。地下水资源分分级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1、“三水”转化,统一考虑与评价的原则 2、利用储存量以丰补歉的调节平衡的原则 3、考虑人类活动,化害为利的原则 4、不同目的和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区别对待原 则
二、地下水资源的概念
补给量: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进 入含水层(带)中的水量。包括地下水的流 入,降水渗入,地表水渗入,越流补给,人 工补给。 补给量的增量:由于扩大开采或改变 取水工程以及改变取水方式增加的补给量。 补给量是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核心,地 下水的可以利用量必须小于补给量。
4、径流系数a——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与降水量 之比。a=R/P以小数或百分比表示。径流系数显 示了流域降水量转化为径流量的比率,综合反映 了流域内自然地理因素对降水形成的影响。 5、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平均径 流量称为径流模数。单位:m3/s.km2 6、径流变率K——又称模比系数,是指同一时段 内某一年的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径流量之比值。 (月径流变数)K=Qi/Q平均 年径流变数表征这一年的径流量是偏丰或偏枯 。 (二)河流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及计算方法
3、水文资料收集 水文年鉴、水文手册、水文图集以及以 往的调查资料。 4、水文的补充调查
第二节
地下水调查
一、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 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3、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4、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5、查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水环境等情况
二、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1、水文地质测绘 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下水露头调查、地表水 和植被调查、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环境调查。 2、水文地质物探 地面勘探(地震勘探、电法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物探测井 3、水文地质钻探 4、水文地质试验 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地下水示踪试验、连通试 验 5、地下水动态观测 6、遥感技术、同位素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等
水文与水资源调查评价作业指导书

水文与水资源调查评价作业指导书 第1章 绪论 ..................................................................................................................................... 4 1.1 调查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 4 1.2 研究范围与内容 ............................................................................................................... 4 第2章 水文与水资源基础知识 ..................................................................................................... 5 2.1 水文学基本概念 ............................................................................................................... 5 2.2 水资源概念及其分布特征 ............................................................................................... 5 2.3 水文循环过程 ................................................................................................................... 6 第3章 水文调查方法 ..................................................................................................................... 6 3.1 降水量调查 ....................................................................................................................... 6 3.1.1 调查目的 ....................................................................................................................... 6 3.1.2 调查方法 ....................................................................................................................... 6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6 3.2 流量调查 ........................................................................................................................... 7 3.2.1 调查目的 ....................................................................................................................... 7 3.2.2 调查方法 ....................................................................................................................... 7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7 3.3 水质调查 ........................................................................................................................... 7 3.3.1 调查目的 ....................................................................................................................... 7 3.3.2 调查方法 ....................................................................................................................... 7 3.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7 3.4 地下水调查 ....................................................................................................................... 8 3.4.1 调查目的 ....................................................................................................................... 8 3.4.2 调查方法 ....................................................................................................................... 8 3.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8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方法 ................................................................................................................. 8 4.1 降水量评价 ....................................................................................................................... 8 4.1.1 资料收集 ....................................................................................................................... 8 4.1.2 数据处理 ....................................................................................................................... 8 4.1.3 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8 4.1.4 降水频率分析 ............................................................................................................... 8 4.1.5 降水量评价结果 ........................................................................................................... 8 4.2 地表水资源评价 ............................................................................................................... 9 4.2.1 地表水资源量计算 ....................................................................................................... 9 4.2.2 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9 4.2.3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性分析 ........................................................................................... 9 4.2.4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 ................................................................................................... 9 4.3 地下水资源评价 ............................................................................................................... 9 4.3.1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 9 4.3.2 地下水位动态分析 ....................................................................................................... 9 4.3.3 地下水质量评价 ........................................................................................................... 9 4.3.4 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性分析 ........................................................................................... 9
水利勘察设计资质标准

水利勘察设计资质标准水利勘察设计资质标准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水利勘察设计单位或个人进行资质认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水利勘察设计资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资质标准的内容、认定条件和认定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资质标准的内容。
水利勘察设计资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水利勘察设计资质单位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水利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并要求其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
2. 经营管理条件,水利勘察设计资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具备独立承担工程设计任务的能力和信誉。
3. 设计成果条件,水利勘察设计资质单位应当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水利勘察设计成果,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4. 设计设备和技术条件,水利勘察设计资质单位应当配备先进的设计软件和设备,具备开展水利勘察设计业务所需的技术条件和技术力量。
二、认定条件。
水利勘察设计资质的认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注册资金,水利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注册资金,以保证其正常的运营和项目承接能力。
2. 人员条件,水利勘察设计单位应当配备一定数量和专业水平的注册水利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
3. 设备条件,水利勘察设计单位应当配备符合要求的设计软件和设备,以保证设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4. 经营管理条件,水利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记录和信誉,能够独立承担水利勘察设计项目。
三、认定程序。
水利勘察设计资质的认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提交申请,水利勘察设计单位或个人向主管部门提交资质认定申请,并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
2. 资格审查,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初步审核。
3. 考核评定,对通过资格审查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考核评定,包括技术能力、管理水平、设计成果等方面的评定。
水资源评价导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资源评价导则A Guide To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SL/T238-1999主编单位: 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批准部门: 1999年5月15日施行日期: 1999年5月15日网页制作: 中国水利科技信息网1999-04-09发布 1999-05-15实施前言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在总结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以来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水资源评价导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总则:对标准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及技术原则作了说明。
一般规定:对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精度、分区原则、资料收集及评价方法等作了说明。
水资源数量评价:对水汽输送、降水、蒸发、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水资源的评价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质量评价:对河流泥沙、天然水化学特征、水污染状况的评价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对现状水资源供用水情况调查分析、存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综合评价、水资源价值量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海河大学环境水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永基李砚阁王焕榜贺伟程王瑚金传良杨景斌石玉波目录1 总则2 一般规定3 水资源数量评价4 水资源质量评价5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条文说明1总则1.0.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查明水资源状况,必须进行水资源评价。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证书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证书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证书”是一种证明水文、
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专业水平的证书。
该证书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组
织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资质评审机构对申请单位进行评审后
颁发。
其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单位的人才队伍、科研实力、技术装备、
服务质量等方面。
通过获得这个证书,可以证明该单位在水文、水资
源调查评价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水文资质证书

水资质证书
2. 资质级别:根据个人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能力评估,分为不同的资质级别。
3. 资质范围:说明持有人的专业领域和能力范围,如水文调查、水文模拟等。
4. 证书编号:每个证书都有唯一的编号,用于标识和查询。
5. 证书有效期:规定证书的有效期限,通常需要定期进行复审和更新。
水文资质证书
水文资质证书是指对水文工程相关人员进行资质认定的证书。水文工程是指对水资源进行 调查、评价、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工程领域,涉及到水文学、水资源管理、水文测量、水文 模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水文资质证书通常由相关的行政部门或专业机构颁发,用于证明个人在水文工程领域具备 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从事水文工程相关工作。具体的水文资质证书可能包括以 下内容:
水文资质证书是水文工程领域从业人员的重要资质认定,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具有一 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能够提高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等级标准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等级标准附件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分级标准一、甲级资质条件1、资历和信誉,1,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有专门的项目管理制度,,2,注册资金或开办资金不低于200万元。
2、技术力量,1,专业配置齐全~拥有能从事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与环境分析、经济分析等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 ,2,从事水资源及相关专业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30名~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得低于10名,获得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培训证书的人员不得低于10名。
聘用专职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高于技术人员总数的10%~以上人员不得同时在其他水资源论证机构从业,,3,能够独立完成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取水、用水、退水、节水和排污口设置等主要因素的调查分析和影响预测~了解掌握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方法~并能结合实际运用~能独立编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3、技术装备,1,配备有与水资源论证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专业设施和设备,,2,配备有经国家认定的实验设施、计算机绘图设备,,3,配备有与水资源有关的数据库及必要的软件设施。
4、业务成果,1,近5年内承接过水资源调查、评价、分析、规划、设计~水环境评价~水文地质勘查等专业工作10项以上,在水资源相关专业工作中获得过不少于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参加过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规范及定额的编制工作,,3,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相关业务成果。
其中~近3年内主持编制过5项以上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并按规定备案~至少有3项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并达到优秀标准的报告书,,4,申请的业务范围相应的成果均不少于3项。
二、乙级资质条件1、资历和信誉,1,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有专门的项目管理制度,,2,注册资金或开办资金不低于50万元,,3,从事水资源及相关工作5年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一、资质内容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以下5项工作。
为便于管理,根据承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列相应内容:
(一)水文水资源监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二)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情报预报、水质预测预报、地下水预测预报。
(三)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水资源监测设施、传输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与实施。
(四)水文分析与计算。
(五)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二、资质标准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为甲、乙两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
1、资历和信誉
a、单位具有法人资格,具有专门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机构,具有
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b、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年以上,是行业的骨干单位。
c、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享有多年良好的信誉。
2、技术力量
在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35人以上,其中至少有10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熟悉和掌握流域和区域水文水资源状况,按水文水资源专业配套法规、标准和规范,能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个大江大河流域或更大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全部或单项业务,并满足以下技
术条件:
(1)水文水资源监测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业务的单位应具备工作需要的国家基本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承担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从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业务的单位能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相应业务,取得较好成绩。
b、从事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2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
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3人。
c、配备有相应业务必要、先进、实用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仪器和技术装备。
(2)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承担编制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相应的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方
案。
b、从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
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0人。
c、配备有相应业务必要、先进、实用的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技术装备。
(3)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能独立进行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工作。
b、从事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
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6人。
c、配备有必要、先进、实用的水文测报系统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装备。
(4)水文分析与计算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从事水文分析与计算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7人。
(5)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从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7人。
(二)乙级
1、资历和信誉
a、单位具有法人资格,具有专门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机构,具有
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b、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5年以上。
c、具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享有多年良好的信誉。
2、技术力量
在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25人以上,其中至少有5名技术骨干(含高级技术职称和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20年以上有丰富实践经验者),熟悉和掌握区域水文水资源状况,按水文水资源专业配套法规、标准和规范,能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地区(市、自治州、盟)和一个中等水系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全部或单项业务,并满足以下技术条件:
(1)水文水资源监测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业务的单位应具备工作需要的国家基本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承担中等水系或地区(市、州、盟)的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从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业务的单位能承担中等水系或地区(市、州、盟)相应业务,取得较好成绩。
b、从事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
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5人。
c、配备有相应业务必要、先进、实用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仪器和技术装备。
(2)具有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业务范围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承担编制中等水系或地区(市、州、盟)范围内的相应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
方案。
b、从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
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3人。
c、配备有相应业务必要、先进、实用的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技术装备。
(3)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能独立进行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工作。
b、从事水文测报系统工程设计与实施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具
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3人。
c、配备有必要、先进、实用的水文测报系统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装备。
(4)水文分析与计算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从事水文分析与计算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3人。
(5)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人力资源- 企业的管家
从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