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指语言和 韵律停顿抑扬曲折有力。不是平滑流利和任情 奔放) (4)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有“诗圣”之称。 (5)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学习目标
• 一、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 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于:大历元年(766年) 作于:大历元年(766年) 作于:大历二年(767年)
杜甫诗三首
1、P36《旅夜书怀》(765年) 2、P43《阁夜》(766年) 3、P33《登岳阳楼》(769年)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凄清孤寂 雄浑阔大
形成对比
反言以见意
以“沙鸥”自况
阔岸 平野 ——孤舟—— 何等孤单 大江 (诗人命运的写照)
天地 ——沙鸥—— 何等渺小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
客居天涯的凄寒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Baidu Nhomakorabea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二、学习三首诗,从而较为全面的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意 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同 的风格。
• 三、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 四、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知人论世
⑴读书和漫游时期 (712—746,35岁以前)
⑵困守长安时期 (746—755,35—44岁)
杜 《甫 诗 登
岳 阳 楼
又 》
《 阁
三 夜
》 《
首 旅
夜 书 怀 》
杜甫诗 又三首
1、P36《旅夜书怀》 2、P43《阁夜》 3、P33《登岳阳楼》
关于杜甫
(1)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2)其诗被称为“史诗”,因为其诗显示唐开元盛世到分裂过程。 (3)诗风:沉郁顿挫(“沉郁”指文章主旨博大深厚,情感深沉苍凉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⑶陷贼和为官时期 (756—759,45—48岁)
⑷漂泊西南时期 (760—770,49—59岁)
知人论世
蜀中漂泊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几 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 世称“杜甫草堂”。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 永泰元年(765年-768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到达夔州。由于夔州都督 柏茂林的照顾。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 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舟中长逝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 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 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 下了《登岳阳楼》 。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译文: 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 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本诗写于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是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前四句 凭吊丞相祠堂。首联“柏森森”三个字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颔联所描绘的 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 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 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 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 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 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译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置 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的心境。
学习目标
• 一、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 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于:大历元年(766年) 作于:大历元年(766年) 作于:大历二年(767年)
杜甫诗三首
1、P36《旅夜书怀》(765年) 2、P43《阁夜》(766年) 3、P33《登岳阳楼》(769年)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凄清孤寂 雄浑阔大
形成对比
反言以见意
以“沙鸥”自况
阔岸 平野 ——孤舟—— 何等孤单 大江 (诗人命运的写照)
天地 ——沙鸥—— 何等渺小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
客居天涯的凄寒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Baidu Nhomakorabea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二、学习三首诗,从而较为全面的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意 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同 的风格。
• 三、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 四、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知人论世
⑴读书和漫游时期 (712—746,35岁以前)
⑵困守长安时期 (746—755,35—44岁)
杜 《甫 诗 登
岳 阳 楼
又 》
《 阁
三 夜
》 《
首 旅
夜 书 怀 》
杜甫诗 又三首
1、P36《旅夜书怀》 2、P43《阁夜》 3、P33《登岳阳楼》
关于杜甫
(1)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2)其诗被称为“史诗”,因为其诗显示唐开元盛世到分裂过程。 (3)诗风:沉郁顿挫(“沉郁”指文章主旨博大深厚,情感深沉苍凉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⑶陷贼和为官时期 (756—759,45—48岁)
⑷漂泊西南时期 (760—770,49—59岁)
知人论世
蜀中漂泊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几 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 世称“杜甫草堂”。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 永泰元年(765年-768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到达夔州。由于夔州都督 柏茂林的照顾。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 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舟中长逝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 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 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 下了《登岳阳楼》 。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译文: 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 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本诗写于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是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前四句 凭吊丞相祠堂。首联“柏森森”三个字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颔联所描绘的 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 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 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 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 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 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译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置 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