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主体参与的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形式”,“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能够更有成效,让学生个体能够真正得到成长,就得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宋朝的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这里面谈的其实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问题。

可是,我们现在的很多课堂却走入了误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成了一种花架子,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我简要分析了一下,大概存在以下四种错误做法:

一、空情。有一个老师在讲《我若为王》的时候,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想为王,不想做奴才,那么历史上的奴才有哪些人呢?学生答和珅等人。老师又问:哪些人坚守自己的气节,没有当奴才呢?学生又答辛弃疾等人。临近下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找找历史上的奴才与非奴才。乍一看,这堂课老师引导探究得很生动,可实际上却偏离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斜蔓旁枝开了去。这种脱离了文本作者情感的探究,是“空情”的表现形式之一。

还有一个老师讲授《陈奂生上城》,极力引导学生探究自己身上的“小农意识”,可现在的学生娇生惯养,哪里知道什么“小农意识”呢?果然,在探究过程中,有学生不满:我又不是农民,怎么会有小农意识?像这样脱离学生实际情感的探究也是“空情”的表现。

二、空热。现在很多老师上公开课,讲究课堂的热闹,却不关心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到了东西。如有老师讲闻一多的《死水》,提问:这污浊恶臭的死水,让大家想到了什么?学生答:想到了应该要注重保护环境。老师在赞赏了学生后又提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纷纷举手从环保角度来答。这种探究热闹是热闹,可是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干,又有何意义呢?

三、空议。有老师上课特喜欢小组合作探究。上课伊始,就布置任务:请大家预习完本课之后,就不懂的问题互相探究讨论下。学生面面相觑,草草讨论几句后就不了了之。这个老师没有布置相关题目就叫学生讨论探究,只重形式不重质量,把学生越弄越糊涂。这种探究也是不成功的。

四、空智。一个老师讲授说明文《这个世界的音乐》,课上,发了一张试卷给学生,上面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5道选择题。老师让学生讨论探究后对题目进行作答。这哪里是讨论探究,这分明就是做高考试题!学生当然没有讨论探究,而是拿起笔来直接做题。这种把探究能力等同于做题能力的做法,完全错误。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一、要遵循尊重的原则。

在探究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活动意愿,尊重学生的尊严。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不尊重是无法让探究活动持续下去的。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他们的敏感度、个性、思维要比以前的学生强得多,一味的批评、指责、否定,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探究。“尊重”是教育中最基本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二、要遵循激励的原则。

激励学生要“以情激情”,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心灵中潜在的情感,激起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着的热情,鼓励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克服自身的缺点,增强上进心和自信心,敢于质疑、探究。激励学生,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重要一步。

三、要遵循启发的原则。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时,不能放任学生自流,要在恰当的时机点拨下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适时的启发,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新的思路,提高探究的质量。当然,老师也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学生思考。

四、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进入教育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才是探究活动。所以,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感、认知来设计活动,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之前的那四种误区了。

在遵循以上四个原则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具体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做法和策略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现在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的高高在上、厉声呵斥,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育,他们往往会失去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非常被动。我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女生,文笔非常优美,写作能力强,可她上课从不举手发言。即使点她,她也会因惊慌害怕而不敢吱声。于是,我针对她的优缺点精心设计了一个环节。一

次我请学生下去改写《雨霖铃》,上课时把她的习作当成范文念给大家听。大家为她的文笔拍手叫好,而她也兴奋地涨红了脸。再下一次,我让她自己念;下下一次,我让她当堂说。慢慢地,她的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自信心也回到了身上。而现在,她已经可以就不同看法与同学当堂辩论了。所以,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畏惧探究的心理。

还有一种学生,由于长期受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时尚文化的影响,已有了一点玩世不恭的味道。对于他们,我们不能简单批评、指责,打消他们探究思考的积极性,而应在一种民主氛围下,对他们进行健康合理地引导。如有一次我上《赤壁赋》,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所了解的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结果,一个学生马上回答:是个男人!如果我此时批评他,打击他,那么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他肯定不能投入进去,其他同学也会因为我的批评而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我略一思索,笑着说道:“是啊,苏轼是个男人,更是个多才多艺、乐观豁达、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下,不仅那学生佩服地鼓起了掌,其他学生也被感染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可见,营造民主氛围,消除学生的畏惧心、防备心,是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第一步。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一次上《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探讨对二战、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看法和感受,结果学生反应很是淡漠。细想,确实可以理解,学生经历过什么苦难呢?这段历史毕竟已过去60多年了。那么,怎样让学生在瞬间超越时空,真切地体会文本,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呢?第二次上这堂课时,我调整了一下思路,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要求小组合作制作PPT,并且明确指出会选择最好的PPT在课堂播放,使学生对课堂充满了期待;另一方面,我下载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再加上具体的数字、抽象的议论、生动的细节、哀伤的音乐,学生一下子就被带入到那个战争的年代。大家神情严肃,对法西斯的所作所为义愤填膺。随后组织的探究学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之高,甚至下课后,还有学生围着我,要和我谈他们的看法。

三、巧妙设计问题,保证学生探究的顺利进行。

前面提过,学生探究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能放任学生自流。老师要恰当质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保证探究的顺利进行。我见过一个老师上《香菱苦学诗》,他一开始就从题目入手,抛出一个问题:香菱学诗,她自己真的觉得很苦吗?学生探究后明确:不苦,相反还很快乐。老师接着问:从哪可以看出来呢?学生马上说:从“笑”字可以看出。文中香菱共有十五次“笑”,每次笑的含义学生都探究了出来。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课,既告诉了学生探究的方法,又让学生收获了成就感。

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问题难度要适中,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四、正确评价学生,增强学生探究的动力。

正确评价学生,要做到两点:一不能有偏见,二评价不能千篇一律。

不能有偏见,指不能只赞扬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差的学生。如果有的学生探究方法或思路确实出现了偏差,老师可以号召全班同学一起来讨论讨论,或鼓励他与同桌再交流交流意见。总之,不能采取生硬粗暴的方法来对待。

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指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评价的语言要有个体的针对性。我们既可以课上直接表扬,也可以课下鼓励,还可以以文字的方式给予评价。评价的语言不能单一,要能突出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我们要关注到这一点,这样学生才会有探究的动力。

五、强化课外实践,保持学生探究的连贯性。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我引导学生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并坚持让他们写周记,把自己的看法、感悟记录下来。

我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作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并鼓励学生向广播台、校报、校外刊物投稿。

同时,我还开展了一系列如戏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辩论、影视欣赏等活动。

……

这样课内课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保持学生探究的连贯性,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宋代学者陆九渊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就必须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让他们在探究中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