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 25 倔强的小红军》精品课教案_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本想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出草地,却被小红军说服独自前行。

当陈赓同志醒悟后往回找小红军时,却发现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着自己。

本文围绕“倔强”一词,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宁愿自己牺牲,也不拖累别人的小红军的光辉形象。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描写小红军神情、动作、语言等语句的体会,使学生眼前呈现出一位机灵、乐观、坚强的小红军的形象,并让学生在对语言有所领悟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多读少讲,把读书、想象、感悟、体验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引导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和陈赓的高贵的品质。

学情分析:我们四年级共有35人。

其中男生18名,女生17名。

学生比较活泼,乐观好动,善于学习,乐于思考。

经过多半个学期系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课堂上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

但也有个别同学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本课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部分。

2、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研读“对话”,体会“倔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教学难点:
以“倔强”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及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跨过水草地,翻越大雪山......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

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

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小红军。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二、整体感知。

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汇报:课文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

三、研读“对话”。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课题中哪个词语与整篇课文的关系最密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重点就是体会小红军“倔强”的特点。

1、出示自学建议。

①读一读,小红军是什么样的?§
②想一想,为什么说他很倔强?
2、学生自读自悟。

从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3、小组研读。

(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四、体会“倔强”。

1、交流小红军怎样拒绝陈赓的帮助。

汇报:陈赓要帮助小红军什么?小红军又是怎样拒绝的?
①“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先走吧!’”
②“小红军不和陈赓一块走,不吃他的青稞面”
随机指导朗读:“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吧”(语气亲切、诚恳)“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既满不在乎又关心体贴)“那,我们一块儿走吧”(既无可奈何有充满关爱)“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要很坚决)
过渡:小红军筋疲力尽,已经累得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

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
2、交流小红军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拒绝陈赓的帮助?
练笔: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①“(我)虽然很累,还是(不能)骑马因为这位老同志比我还累,我要把马留给他骑。

②“(我)虽然一人行走很孤单,还是(不能)和他一块走,因为我快要死了,不想在路上拖累他,我要让他追上大部队。

③“(我)虽然很饿,还是(不能)要他的青稞面,因为我要把吃的东西留给他。

小结:陈赓想帮助小红军,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却一次次地拒绝,你从中看出了什么?(陈赓关心爱护小红军,小红军倔强的性格特点,他在困难面前勇敢坚强,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不拖累别人。

这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坚强机智、热爱革命、忠于革命的小革命者的形象。


朗读:多好的首长,多好的小红军啊!长征路上艰难重重,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可他们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分角色读读这两个人的对话吧!
指导写作:小红军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细小无意的地方,被作者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像这样的描写叫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我们在习作中,如果能成功运用细节描写,那么就会使文中人物有血有肉,就会增强文章感染力。

过渡:小红军的言行都令人信服地表明他还有体力,有粮食,有能力走完这段艰难的路程。

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终于达到了使陈赓爬上马背朝前走去的目的。

但陈赓走后,心情老平静不下来。

此时他想到了什么?下面来自学课文的11到15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自学要求
1.陈赓同志骑着马,继续朝前走,心情平静不下来,此时他想到了什么?
2.他明白了,他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练笔:让我们抓住细节描写,写写陈赓同志明白了什么。

请再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陈赓,当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用上“小红军倔强地说他……因为……”的句式表达。

(明白了:小红军倔强地说他体力好,是因为他要把马让给我骑,小红军倔强地说他要等同伴,因为他怕坚持不下去,小红军倔强地说他干粮鼓鼓的,因为他怕我没有青稞面吃,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小红军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我。

)小鬼牺牲了。

陈赓同志自责地说:“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反映了陈赓同志对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爱护和关怀。

这几个词语说明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救护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

同时又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小红军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


小结:就是这样一个自称“体力充沛”的小红军,还是长眠在茫茫的草地上。

此时此刻,你眼前浮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小红军?
学生看板书谈收获。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此刻,老师眼前浮现出一位在生死抉择面前,为了不拖累别人,毅然选择了死亡的高大的小红军的形象。

他的故事催人泪下。

他在生死面前,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让我们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