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A、C两点间距离约为67米,从A观测电视发射塔的
视角(∠CAD)约为45°.求这座电视发射塔的高度.
【设计意图】从课本章头实际问题作为情境,引入
课题,这有利于强调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 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出本
C
45°67
30
章的研究课题。
α
⑴.实际问题中存在研究像tan(45°+α)这样包含两 A
4. 例题讲解,巩固应用
1、已知 sin
2 ,
3
(,3
2
),cos
3 ,
4
(
3
2
, 2
),
求co(s )。
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已学公式
2、已知cos = 117,cos(
)=-
4571,0
,
2
,
求cos .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拆分的思想方法。
5.变式演练,深化认识
练习 1 :化简求值
(1)cos80cos20 sin80sin 20 (2)1 cos15 3 sin15
要获得cos( ) 的表达式需要哪些已学过的知识?
涉及 三角的余弦值,可以考虑联系单位圆上
的三角函数线或向量的夹角公式. 法一(三角函数线)
如图,设角 ,为锐角,且 ,y
作PM x轴,PA OP1,
P1 A
P
O
M
x
那么我们用三角函数来表示这些线段:
引导学生讨 论最简单的
情况
整理可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s( ) cos cos sin sin .
法二(向量法)
在单位圆中 A
OA cos ,sin , OB cos ,sin ,
OA OB OA OB cos( ) cos( ).
OAOB cos cos sin sin .
y
α
B
β
o
1x
-1
cos( ) cos cos sin sin .
导入(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针对 提出的问题)
合作探究(探索、尝试、 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课后拓展(作业)
练习
小结
练习
五、教学过程 课题的引入
教学过程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将整个教学
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D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例]某城市的电视发射塔建在市郊的一座小山上.
如图所示,小山高BC约为30米,在地平面上有一点A,测
B
个角的三角函数的需要;
⑵.实际问题中存在研究像sinα与tan(45°+α)这样
包含两角和的三角函数与单角α,45°的三角函数的
关系的需要;
2.探索公式,建构新知
1、凭直觉得出cos(α-β)=cosα-cosβ是学生经常出现的 错误,通过讨论可以知道它不是对任意角α、β都成立的;
2、在回顾求角的余弦有哪些方法时,联系向量知识,体会向 量方法的作用;
3、教师提出几个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有关图形,讨论 完成运用向量方法推导公式的必要准备;
(1)、结合图形,明确应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怎么表示? (2)、怎样利用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
4、探索过程不应追求一步到位,应先不去理会其中的细节, 抓住主要问题及其讨论线索进行探索,然后再作反思,予以 完善。(这也是处理一般探索性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4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 弦、余弦、正切公式
两 角 公差 式的 余 弦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数学必修四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模 块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和第二章《平面 向量》相关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本节中 推导两角和、差、倍角、半角等三角恒等变 换公式的基础,可以说是起承上启下,串联 全书的作用。
6.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3.认识公式,深化理解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对于任意, , 有
cos( ) cos cos sin sin .
称为差角的余弦公式,简记为
C . ( )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 分组活动,相互讨论,合作学习,运用从特殊到一般 、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达到推 导的完备。从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锻炼学生的 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及 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猜想与推导, 探索过程的组织和引导。
四、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情况,本节课的特点,按照高中学生的认知规 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 思想,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 计如下教学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运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和向量的方法推导两角 差的余弦公式. ②.掌握公式的结构和特点,能够简单运用公式. 2.能力目标 ①.在公式探究过程中体会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分类 讨论等多种数学思想. ②.通过公式的探究、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公式的推导论证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严谨 、 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 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
2
(3)cos( )cos sin( )sin
练习2:已知cos( ) 4 , (0, ),cos 5 ,是第二象限角,
5
2
13
求cos 。
【设计意图】⑴.通过变式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使 学生掌 握公式的正用,逆用,变角使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体现 思维的创新意识。 ⑵.练习2有一定难度,可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在具体教学中可根 据不同程度的教学对象及课堂学生的反应情况进行删减与调整。
本节的知识基础是:三角函数线与向量的数
量积
教学要求: 1、借助单位圆,运用三角函数线向量的方法
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能够使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求特殊角和差
角的余弦值;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培养逻
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应用意 识,提高数学素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 系、诱导公式及平面向量,这为他们探 究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毕竟有限,要发 现并证明公式 C(α-β)有一定的难度,教 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两角 差的余弦公式,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