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doc 9页)

合集下载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银行业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基于对我国银行业SCP范式的研究【摘要】本文按照SCP的理论框架,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角度开展对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SCP 问题原因对策一、背景综述(一)SCP范式1959年,贝恩在其著作《产业组织》中系统地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他认为,市场结构(structure)决定市场行为(conduct),而市场行为又产生市场绩效(performance),即SCP分析范式。

高度重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尽管在后来的理论中出现了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新产业组织经济学,SCP范式作为哈佛学派的理论基础,历经修正与争议,仍然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下图为贝恩的SCP分析框架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情况,也是本文的行文主线。

(二)我国银行业发展历程简介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承担与管理一切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既是中央银行又是商业银行,掌握了全国大约93%的金融资产,是典型的完全垄断市场;1979-1984年,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4家专业银行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四家银行分管不同领域,仍旧是高度垄断。

80年代,银行与财政分离,重组交通银行,金融市场逐步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

1993年,商业化改革启动,从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立政策性银行并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组建合作银行,审慎监管起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银行进行监管,2004年起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

二、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市场结构中的主要问题1、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是指在银行业中少数几个最大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它可以被用来判断银行业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是决定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最基本常用指标。

通常用CRn指数,HHI指数等指标来衡量。

CRn指数是指前 n 家银行所占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的比重之总和,中国通常采用 CR4指标来分析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国际银行业则一般采用 CR5指标。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历程历史回顾与改革前瞻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历程历史回顾与改革前瞻
创新引领,提升服务。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政策性银行在业务模式、服务手段、风险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提 升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同时,政策性银行开始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内其 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02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 分析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主要业务领域
政策性银行应加强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制 定科学合理的信贷政策,提高市场竞争力。
推进国际化发展
政策性银行应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与 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国际化 水平。
加强政策性银行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强创新能力
政策性银行应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提高市场 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政策性银行应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特别是 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 持。
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政策性银行应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服 务效率和质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建设
推进市场化改革
加强法制化建设
政策性银行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 确保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02
政策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政策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注重市场
化运作,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提高银行的效率和竞争力。
03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政策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风险管理,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
手段来控制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政策性银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未来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前景展望与建议
1 2 3
推进改革创新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作者:张顺王栋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4期【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在市场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我国不断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同时,在金融领域我国也开展了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变革。

本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度缺陷,提出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思路。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发展瓶颈;发展思路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金融业也飞速前进。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所以我国的金融体制也在不断地的深化改革。

1994年我国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随着三大银行的成立和顺利的发展运行,十分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我国在国有银行改革方面已经小有成效,并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也可以说,为达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我国通过建立政策性银行等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制度方面还不完善,发展仍处于缓慢前进状态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所以导致我国政策性银行运作发展也是停滞不前甚至背道而驰。

主要表现就是我国的政策性银行随着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向商业化靠近的倾向。

而我国设立政策性银行设立的主要目标和重要要求,是为扶持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的发展领域,在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企业不愿意或不能够加入参与的金融项目时国家政策性银行及时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等服务推动其运行发展。

然而现在政策性银行提供的服务,很多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或企业可以承担的。

这样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对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针对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现状,本文首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存在的发展瓶颈、制度缺陷和企业自身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分别从政府宏观调控和银行微观变革等两个方面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我国银行的体制

我国银行的体制

我国银行的体制我国的银行体制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兴起了我国经济的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大潮。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的对外开放则是这一潮流中的一支重要的支流。

对这一支流的剖析,不仅有助于我们加强对我国经济改革开放潮流的认识,更是我们籍以判断其未来走向的必要依据。

所谓金融体制实际上就是所有金融活动的运作方式、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等要素的总和。

具体而言,金融体制由金融机构体制、金融调控监管体制和金融市场体制组成。

本文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分析将分别从这3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我国的金融机构改革(一)我国中央银行的形成及其发展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间,我国的金融体制在本质上表现为“大一统”的银行体制。

在这一时期,中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唯一的一家银行既承担了“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集中管理和分配资金,又从事“商业银行”活动,办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集现金中心、结算中心和信贷中心于一体。

[1]这种“大一统”的银行体制显然与改革开放的市场化目标相抵牾。

因此,金融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只能以建立完整的中央银行制度为发端。

1979年,先是中国农业银行,继而是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

这两盈利性机构,既造成不小的损失,又与其宏观管理的职责相冲突,削弱了中央银行的威信;同时,由于当时实行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利润分成的预算制度,强化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利润动机,扭曲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为。

此外,专业银行继续承担着某些政府功能,如办理政策性贷款等。

为了扭转这种状况,1993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性质和职能得到了更为明确、详尽的法律规定,廓清了以前的许多模糊认识,并对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为制定了限制性条款,如不得对金融机构的帐户透支,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等。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吴怀农
【期刊名称】《浙江金融》
【年(卷),期】2004()8
【摘要】迄今,我国政策性银行建立和运作已近十年,为我国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农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策性金融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解决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转变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机制;赋予政策金融机构在决定贷款投向上的自主权;允许政策行银行利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解决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允许推出政策性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

【总页数】3页(P11-13)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政策性金融体系;政策金融机构;金融创新产品;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对外贸易;农业发展;立法工作;金融领域;机制问题;银行发展;经营机制;贷款投向;银行利率;来源问题;自主权;允许;运作;资金;业务
【作者】吴怀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1;G521
【相关文献】
1.德日韩政策性银行的比较研究——对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J], 陈雁媛;钟贤君
2.后危机时代条件下的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可能性与未来发展方向浅析--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例 [J], 周行
3.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基于国际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反思 [J], 杨明
4.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基于国际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反思 [J], 杨明
5.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推进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哈、俄、德发展政策性银行的经验与启示 [J], 刘克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国际经验及启示

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国际经验及启示

◎马莅婷芮芳媛【内容简介】文章指出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存在政府和市场界限模糊、未立法明确业务范围、业务范围未及时调整、业务界定技术难度大等问题,通过美、德、日等国家的实践将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的经验总结为:政府和市场界限清晰、通过立法明确限定业务范围、动态调整业务范围、采取分类管理的治理模式等,提出明确政策性银行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与市场化运营的界限、明确界定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实行分账管理、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业务边界;国际经验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庆阳市中心支行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国际经验及启示厘清我国政策性银行业务边界的必要性(一)厘清业务边界是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前提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了政策性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的请示,指出要强化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功能定位,前提是要厘清政策性和自营性业务边界。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19〕52号)指出:“政策性银行要明确细化业务边界,落实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分账管理、分类核算要求。

”该《意见》表明,自2015年以来,政策性银行业务边界至今仍没有被清楚界定,导致分类核算、分账管理、资本约束和补充等一系列后续改革无法完全实现。

(二)厘清业务边界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从理论上来说,政策性银行设立的目的就是用来弥补市场失灵的领域,实际中由于边界不清,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往往出现交叉。

但政策性银行以国家信用为背书,相对于商业银行明显具有资金成本方面的优势,如果与商业银行一同竞争,不仅会破坏金融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还会降低金融资本配置效率,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三)厘清业务边界是防止滋生套利现象发生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政策性银行混业经营可导致其将自营性业务的亏损算作政策性进行挂账,或者用政策性业务的亏损来掩盖自营性业务亏损。

从表面上看是多方盈利,但实质上由政府承担了所有风险。

当前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浅析

当前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浅析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钵 制 初 步建 立 , 场 在 资 源 配 置 过 程 中越 来 越 多地 发 挥 着 基 础 性 作 用 . 国开 始 进 入 全 面 建 设 小康 社 市 我 会 、 立和 谐 社 会 的 新 的 历 电 时 期 随 之 而来 的是 , 出 口政 策 性金 融 业 务所 面 临 的外 部 环 境 已发 生 根 本 性 变 化 在 当 建 进
高 新 技 术 产 品 出 口 、 进 海 外 投 资 和 “ 出去 ” 略 、 展 国际 经 济 合 作 和 经 济 外 交 等 方 面 发 挥 了重 要作 用 。在 调 整 产 业 促 走 战 开
结 构 、 化 资 源 配置 、 补 市 场 经 济 缺 陷 、 进 国 民经 济 稳 定 与协 调 发 展 等 方 面 取 得 了 显 著 的 成 果 优 弥 促
{ 财 与 金 融 l 政
当前 我 国进 出 口政 策性 银 行 改 革 与 发展 浅 析
李 刚
( 国人 民银 行 研 究 生部 , 京 10 0 ) 中 北 0 0 9
【 摘 要 】 作为进 出 口 策性金融机构 , 政 成立十 多年来 , 中国进 出口银行在 支持 国家 重点建设 、 促进 机 电产品和
【 收稿 日期 1 0 8 0 — 7 0—4 1 2
本 文 仪代 表 作者 观 点 . 代 表 作 者 所 在 机 构 的 观 点 不
【 作者简 介】李刚(9 1 ) 男. 1 7 一 . 湖北人 , 中国人民银行研 究生部金融学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 政策性金融、 金融市场。
【 键 词 】 进 出 口政策性金 融; 关 国际经济 合作 图分类号】 82 F 3. 3
【 文献标识码】 A

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第一篇范文: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政策性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职责是支持国家宏观调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

资产管理作为政策性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营效益和金融稳定。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资产结构单一政策性银行的资产主要集中在长期贷款和债券投资上,缺乏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这使得政策性银行在面临市场波动时,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2.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政策性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尤其是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方面。

部分政策性银行在贷款审批和投后管理方面存在不严格的现象,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3. 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政策性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政策性银行业务的开展,也降低了其经营效益。

4. 资本充足率不足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

这使得政策性银行在面临风险时,缺乏足够的资本缓冲。

二、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1. 优化资产结构政策性银行应适当调整资产结构,增加债券、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降低单一资产风险。

2.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政策性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处置能力。

同时,应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

3. 提升资产管理效率政策性银行应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内部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此外,可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4. 补充资本充足率政策性银行应通过增资扩股、发行资本工具等方式,增加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

同时,国家应给予政策性银行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提供优惠的资金来源和税收政策等。

第二篇范文: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以3W1H和BROKE模型为新视角在探讨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3W1H模型,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n(什么时候)和How(如何)五个方面。

关于发展我国进出口银行的思考

关于发展我国进出口银行的思考

关于发展我国进出口银行的思考1. 引言进出口银行是我国重要的政策性银行之一,承担着支持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重要使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进出口银行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合作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进出口银行,以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需求的发展。

2. 背景分析进出口银行作为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和优势。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出口银行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和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我国进口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对外贸易形式也在不断创新,这对进出口银行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不断推动着金融业务的变革。

新兴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对进出口银行的业务流程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发展思路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思考如何发展我国进出口银行。

3.1 加强对外贸易支持进出口银行作为我国贸易金融的主要机构,应通过加强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首先,进出口银行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规模较小、信用记录不充分等问题,往往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支持。

因此,进出口银行可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

其次,进出口银行还应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

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出口银行可以与建设企业、相关行业协会等合作,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促进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输出。

3.2 推动业务创新与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进出口银行需要加大对业务创新的支持力度。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思考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思考
还款 的违约赞}成本而使借款人的再融资成本 到所需的信用级别 ,主要有发行优先和 次级债 『 J 增加 , 变得无利可图或者是获利很少。但是 , 这 券, 进行超额抵押担保, 设立超额利差账户和现
提要
20 年 1 月 1 o8 2 6日国
家开发银行股份有 限公 司在北京正 式揭牌 成立,标 志着我国政策性银 行 的商 业化 改 革 在金 融 业 正 式展 开 本文通 过对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

我 国政 策 ・ 眭银行 发展 现 状
政 策 性 银 行 是 由政 』 创 或 担 保 , 以贯 彻 国家 产 业 政 策和 区域 发
2利率风险的防范。利率风险在我国既影 的变化和计算机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我国 已 、 响商业银行转让住房抵押贷款的积极性,又影 具备 了建 立和完 善个 人信 『评估体系 的条件 。 f ]
19 94年 成 立 政 策 性 银 行 以来 , 照 按 国 家 产 业 政 策 利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政 策 , 大 了对 重 点 产 业 、 础 设 施 、 加 基
进 出 口企业 和 农 产 品 流 通 等 领 域 的
首先,优化商业银行的利碍结构,给予利率主 贷款层面的数据库, 夏 把个人信用记录集I起来, _ } J _
首先, 建立全 国性 的信用档 响投资者持有 M S的积极性。为此, B 我国M s 具体包括 以下几点: B 市场的深化过程 中, 利率风险的回避十分重要 。 案系统 。各商业银行应利用信 息技术建立基于
展政策 为 H的、 具有特殊 融资原则、 不以盈利 为 『的的金 融机 构。我圜 ]
发 展 现 状 及 存 在 问题 进 行 分 析 , 可
种违约条件应事先在贷款合同中说明。

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摘要当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经济全球化将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联系到一起,加之基于互联网、计算机、电子通信技术的互联网金融的突然崛起并形成大热趋势发展,对我国的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了相应的冲击,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能在当下的发展大环境下,积极的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就成为其革新的关键,本文阐述了我国当下商业银行革新发展中的问题及相应优化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革新问题对策一、商业银行改革的原因分析针对商业银行改革的原因主要做如下分析:其一,信息时代的背景,信息时代下多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各个传统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金融经济的服务和业务方面的效率和质量因这些技术的应用而有所差异,因此促进了商业银行的改革,以寻求同步发展;其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互联网等技术在传统金融领域中应用促成了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互联网金融极大挤压,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也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分流,从而导致商业银行业务的短缺[1];其三,由于当下的经济市场,使得商业银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所需要扮演的角色有所区别,更需要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形成优势互补,两者相辅相成、合作共赢,因此促进商业银行向着补充互联网金融的方向发展;其四,当下的经济市场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市场,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与国外交流的逐渐增加,使得商业银行所处的市场范围有所扩大,因此逼迫商业银行对自身进行革新,从而使得自身有一定的竞争力,避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其五,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些运营服务体系和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迫使商业银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自身的优化革新。

二、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及其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主基调,必将对国民经济一系列行业发展形成意义深远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摘要】:当今世界,又快又好地发展经济是每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

而金融体系作为我国目前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它的发展与改革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状况,其中占主体地位的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关键词】:商业银行改革发展问题措施前景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义及分类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种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它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汇兑结算为主要业务,并以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主要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范围极广,最能全面反映银行的基本特征。

商业银行主要分为四类:(1)中国人民银行是通货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一般特征。

(2)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建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3)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处于主体地位的金融体系(4)其他商业银行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历程19世纪中叶以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为钱庄和票号。

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作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开始营业.20世纪30年代,统治旧中国的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以“四行二局一库”为主体的金融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即中国人民银行既办理存款、贷款和汇兑业务的商业银行,又担负着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中央银行。

1969年9月将中国人民银行并入财政部,成为财政部所属的二级机构。

从1977年至今,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体系重构阶段(1977—1986年)197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恢复了其独立的部级单位的地位。

从1979年初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了主管外贸信贷和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财政部中分设出了主管长期投资和贷款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1 年底又成立了负责接受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及其他资金转贷给国内企业的中国投资银行。

浅谈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思考

浅谈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思考

浅谈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思考论文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论文提要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在金融业正式展开本文通过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立或担保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具有特殊融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我国1994年成立政策性银行以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加大了对重点产业、基础设施、进出口企业和农产品流通等领域的政策性信贷支持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最初设立三家政策性银行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为了弥补市场资源配臵不足20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市场经济刚起步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发展房地产热、开发区热导致投资过度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占用了大量信贷资金使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因缺乏投资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投资效益低下使金融体系孕育着极大的金融风险其次为解决收购资金“打白条”需要1994年以前我国粮棉收购资金采取“地方财政、购销企业和农行各三分之一”的解决办法地方财政和购销企业资金经常出现缺口给农民“打白条”现象严重直接侵害了农民利益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最后为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需要专业银行既按国家要求办理政策性贷款又按利润最大化原则开展商业性业务;另一方面专业银行经办政策性业务掩盖了实际经营亏损为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央行调控基础货币主动权1994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1998年以来三家政策性银行每年近3000亿元的信贷投入成为我国GDP年均增长7.7%的重要推动力量2002年末我国政策性银行贷款已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的12.16%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制度缺陷1、缺乏相关法律制度保障业务运营我国政策性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立法成立时国务院的批复文件也没有根据发展条件的变化而修订成为政策性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国外政策性银行一般是先立法再依法设立并经营金融制度通过立法确定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和补充如《日本开发银行法》、《韩国产业银行法》等2、国家信用和担保内容缺失开发银行属于政府独资经营的政策性银行享有准财政资信等级这是开发银行运营的基础但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国家信用缺乏实质性内容在资本金补充、财政补贴、税收政策等主要方面的支持有限与国际上规范的政策性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3、资本金及充足率不足我国政策性银行目前尚未形成资本金补充机制资本充足率有下降趋势而国外政策性银行除了实收资本外还注重增加资本准备资本充足率与政府给予的国家信用支持相匹配通常高于一般商业银行4、银行功能不完善管理手段不到位近年来国外开发性银行正由专业银行向综合银行转变在传统银行业务基础上开拓资本市场业务而我国开发银行的业务范围过于狭窄主要资产业务仍为单纯贷款业务缺少国外同业所从事的债券、股本投资以及担保等创新业务难以运用市场化、商业化手段实现政策性目标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市场开发程度的深入将难以满足客户日趋多样化的需求难以适应市场要求5、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国外政策性银行主要通过构筑政策支持体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保证贷款回收和防范化解风险其核心是建立可靠的担保体系优先清偿债务以及资产证券化等而我国政策性银行这方面的支持和手段较少运营中有较大的风险因此提高信贷决策质量建立和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是政策性银行发展的迫切需要三、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必要性回顾历史我们在1994年建立三家政策性银行时基本思路是模仿日本模式即以政府补贴和非盈利为目标该模式此后逐渐陷入困境进入21世纪改革政策性银行的呼声日渐高涨而国家开发银行也通过有效引入商业化运行模式成为三家政策性银行中最成功的典范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曾经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的重大制度突破随着金融问题逐渐成为决定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金融体系中各个层面的制度优化问题再次摆到了我们面前其中对于政策性金融在中国金融发展中的重新定位也成为推进金融改革与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突破点改革开放多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是进一步促进开发性金融的必然选择开发性金融是适应制度落后和市场失灵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增强经济竞争力而出现的一种金融形式在国际上已有百年历史从各国的实践看开发性金融通常为政府所拥有赋权经营具有国家信用用建设制度和开发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承担着支持经济发展、投融资体制改革及相关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任务开发性金融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主要渠道是投资资源的有效使用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完成的途径是通过较高水平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是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必然选择并且在另一方面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贡献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业全球化的竞争时代将不可避免的到来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如何在与国外优秀商业银行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是政策性银行在未来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商业化改革后依靠自身的优势和不断发展的中国市场逐步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并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支持通过分析在当今金融体系发展及改革的形式下为了尽可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鉴于我国政策性银行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对政策性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势在必行国家开发银行的商业化改造为其他政策性银行今后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政策性银行的改制我们应该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为依据通过规范化改革将政策性银行办成机构体系完善、经营目标明确、治理结构科学、资产状况良好、业务管理规范、内控机制健全、管理手段先进、具有较强政策执行能力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参考文献[1]金融时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努力把金融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2]上海证券报.《政策性银行改革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3]浙商网.《政策性银行改制国开行先行》.。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地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地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政策性银行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开展,资源在市场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开展,我国不断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同时,在金融领域我国也开展了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变革。

本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开展现状与存在的制度缺陷,提出我国政策性银行开展思路。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开展瓶颈;开展思路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开展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金融业也飞速前进。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展要求,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所以我国的金融体制也在不断地的深化改革。

1994年我国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开展银行。

随着三大银行的成立和顺利的开展运行,十分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我国在国有银行改革方面已经小有成效,并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开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也可以说,为达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我国通过建立政策性银行等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制度方面还不完善,开展仍处于缓慢前进状态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所以导致我国政策性银行运作开展也是停滞不前甚至背道而驰。

主要表现就是我国的政策性银行随着商业经济的快速开展,有向商业化靠近的倾向。

而我国设立政策性银行设立的主要目标和重要要求,是为扶持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的开展领域,在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企业不愿意或不能够参加参与的金融项目时国家政策性银行与时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等服务推动其运行开展。

然而现在政策性银行提供的服务,很多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或企业可以承当的。

这样长此以往的开展下去对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针对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开展的现状,本文首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存在的开展瓶颈、制度缺陷和企业自身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展了研究,然后分别从政府宏观调控和银行微观变革等两个方面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开展思路进展了梳理和总结。

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几个问题的思考中国政策性银行在当前国家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给
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以下就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几个问题进行
思考。

首先,在我们的金融体系中,政策性银行的资源有多少,如何分配?为了帮助我国经济发展,政策性银行要积极投入,但又必须保证
资源有效分配,为各类经济发展部门提供有力的支持,实现统筹有效
的资源配置,应该引入一些激励机制。

其次,政策性银行如何降低风险,确保其可持续利用?面临着国
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政策性银行对国家宏观经济的支持将越来越重要,他们的资金管理也要朝着稳健性的方向发展,在分配资金时要在稳健
性和效率性之间进行权衡取舍,降低风险。

再者,政策性银行应如何充分凸现其本职职能,更好地发挥资金
支持作用?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优化项目支持和资金使用,
要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及资金审批,落实严格的政策性、公允性和有效
性原则,努力优化项目结构。

最后,政策性银行的融资能力如何提高?现行的融资政策以低息、长期等方式为项目提供支持,但是,由于资金本身的有限性,无论银
行政策性或者商业银行,他们都面临着资金流出的问题。

基于此,必
须重视融资工具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提高政策性银行的融资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总体而言,政策性银行有关问题要求完善,必须着力解决资源分配、风险管控、职能定位和融资能力提升等问题,以期实现政策性银
行机制的优化,为实现中国转型经济发展、提振社会财富增长和实现
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出力量。

金融论文题目参考范文

金融论文题目参考范文

金工方向1、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2、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3、区域金融合作对环渤海经济中心构建的支持4、关于环渤海地区金融合作问题的研究5、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6、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7、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8、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与监管问题探析9、****股票的价值分析;10、****证卷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估;11、****银行股份公司经营绩效评估;12、中国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13、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14、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研究;15、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所要求的经营环境研究;16、股权投资基金研究17、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18、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19、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研究20、物流金融发展研究21、黄金市场投资策略研究22、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23、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研究24、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研究25、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表现及原因探析26、股票发行制度创新研究27、从紧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28、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创新)29、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30、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缺陷及纠正31、信托业务创新探析32、私募基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33、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34、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37、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商业银行贷款低效率39、现金流量表与企业的并购业务(借助案例分析)40、期权激励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41、企业并购融资分析42、企业并购估值分析43、企业并购风险分析44、浅析我国的IPO定价方式45、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46、浅析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47、浅析风险投资的风险解决方案48、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与制约因素分析49、流动性过剩形势下县域金融发展的思考50、河北省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与思考51、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机制研究52、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53、商业银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机制研究54、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研究55、农村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机制创新研究56、河北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银行方向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4、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及发展定位5、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探讨6、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7、从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危机看中国银行业的住房贷款业务风险8、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继续改革问题探讨9、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10、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11、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12、我国银行监管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13、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问题14、关于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15、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启示16、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17、构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18、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19、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研究20、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21、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22、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23、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4、浅议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25、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26、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创新27、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28、我国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29、浅析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30、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31、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与结构32、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传导效率的思考33、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34、略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汇率风险与防范35、货币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功效分析36、政府在房地产业管理中的定位思考37、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38、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思路39、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时机40、“从紧”货币政策下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新思考41、新时期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特点与对策42、创建我国新时期“和谐金融”环境研究43、“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44、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45、“私募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问题研究46、“从紧”货币政策下的金融监管研究47、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48、央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49、房贷新政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效果评价50、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51、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52、解析房地产业融资困境53、当前房价波动原因及趋势分析54、近年“房地产热”的成因、表现及其影响分析55、论住房信贷与金融风险56、论我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57、河北省资本形成机制研究58、河北省银行业发展研究59、河北省消费信贷发展研究60、商业银行如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61、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研究62、银行卡市场环境建设研究63、河北省证券业发展研究64、河北省信托业发展研究65、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研究66、河北省在京津冀金融合作中的地位研究67、河北省风险投资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68、论绿色金融评介体系的建立69、金融需求的分析与金融战略的制定70、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探讨71、混业经营条件下银行产品的设计72、论银行资产业务的优化组合73、论混业经营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74、论以风险控制为主的银行信贷组织机构的建立75、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流程的建立76、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机构的建立77、论环保与金融联动机制的建立78、论环保与金融联控机制的建立金融保险方向1. 河北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实践及影响因素研究2. 河北农村保险制度改革难点与对策调查研究3.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4. 保险公司的品牌战略研究5. 大学生失业保险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6. 被保险人道德风险的防范方法研究7.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8.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9. 浅谈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0. 人寿保险保费分析方法研究11. 保险产品创新研究12. 保险组合产品及其规制问题探讨13. 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模式探讨14. 保险营销创新与监管研究15. 保险业集团化经营模式探讨16. 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研究17. 影响保险市场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政策建议18.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研究19. 存款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20. 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研究21. 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分析22. 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安全的外部保障体系研究23. 寿险代理人素质管理研究24. 我国保险营销制度变迁研究25. 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及策略选择26. 中国保险市场形态分析27. 中国商业保险规范性发展研究28. 我国少儿医疗保险制度研究29. 中国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研究30. 关于我国银行保险发展趋缓的分析31. 中国保险业诚信问题研究32. 中国居民保险需求问题研究33. 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问题研究34. 保险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35. 河北省人身保险需求现状调研36. 河北省财产保险需求现状调研37. 河北省保险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研38. 银行保险股权投资相关问题探讨39. 房贷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40. 代位追偿原则的法律思考41. 交强险“无责赔付”的是非研究42. 气候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43. 保险公估发展的路径选择44. 紧缩政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45. 巨灾风险证券化问题研究46. 绿色保险问题国际金融方向1. 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机制研究2. 金融业全方位开放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问题研究3. 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4. 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体制障碍及对策研究5.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模式分析6. 我国个人理财市场拓展的难点及对策研究7.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效应的实证分析8.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9.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10. 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进展情况及推进对策研究11.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12. 金融风险与防范问题的研究13.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14. 央行加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分析15. 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启示16.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17.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时机分析18. 规范民间金融政策研究19. 民间金融的风险分析20.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21. 论信息不对称与我国保险公司经营22. 有效市场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

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方向一:金融机构发展模式分析1.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及对策2.浅议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机构体系创新问题3.借鉴外国模式发展我国村镇银行4.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5.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6.我国民营银行的建立与发展7.我国社区银行的定位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8.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9.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与创新10.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11.论创建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方向二:金融监管问题研究1.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及对策我国银行监管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2.混业经营条件下我国的金融监管机制3.从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变革看我国的金融监管4.“从紧”货币政策下的金融监管研究方向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1.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与我国对策研究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评估与管理3.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与对策分析4.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问题研究5.我国商业银行住房信贷风险的管理研究6.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探析7.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8.我国商业银行房贷风险及防范9.我国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10.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房地产风险的防范方向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1.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3.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服务之探讨4.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5.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6.国有银行上市对其绩效影响的分析7、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方向五: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完善1.中国资本市场功能探讨2.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3.转型时期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制度缺陷”分析4.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六:资本市场风险与管理1.资本市场系统风险现状与产生原因2.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与防范3.试论证券投资基金拿利润分配改进4.如何完善我国证券投资业风险管理5.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冲突问题及其法律防范6.中国资本外逃现状分析与对策7.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8.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操纵与监管对策探讨方向七:证券市场与资本运作1.私募股权投资国内发展初探2.论外资并购与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3.私募基金运作特点及发展前景分析4.国际对冲基金进入我国的前景及对策分析5.对我国助学贷款证券化的探讨6.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向八:风险投资与项目管理1.从梧桐山“隧道战”看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2.ABS项目融资模式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PPP融资模式应用问题研究4.关于项目融资中风险规避问题的探讨5.论PFI融资模式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6.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分析7.风险投资成功运做的因素分析8.中国期刊产业的投资机会与价值分析9.风险投资中信息不对称研究10.中国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研究1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产业调整的影响分析方向九:金融衍生产品问题研究1.股指期货交易运作模式的比较及启示2.期权定价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应用3.实物期权理论及其应用前景研究4.浅谈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对经济公司评估应用5.股票价格区间预测分析6.利率市场化对外贸企业出口的影响7.期权定价模型分析及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研究方向十:国际金融问题研究1.外资银行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及中资银行对策2.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国际清偿能力的影响3.外汇储备运用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4.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住房信贷的启示5.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市场开放6.强势美元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方向十一:保险业务发展研究1.寿险产品的险种策略研究2.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3.我国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发展研究4.保险监管事业中的被保险人权益保护5.保险投资现状及最优投资组合研究6.中国保险业的投资风险研究方向十二:公司金融问题研究1、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最优化模式分析2.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效率的对策研究3.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应用4.企业财务状况综合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方向十三:公司资本运作问题研究1.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机制研究2.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3.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4.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合理性分析5.我国企业股利分配制度及其规范6.股利分配不稳定性及其原因分析7.股利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8.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政策分析9.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问题研究方向十四:货币政策问题研究1.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2.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3.“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4.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5.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及反洗钱制度研究6.浅析热钱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方向十五:行为金融学1.行为金融理论在证券投资策略中研究分析2.行为金融学理论与投资基金经理的选择。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大全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大全

以下我给大家提供了3个部分:《一》当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二》对金融本科学生选题的几点建议,《三》最新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这次给大家分享下金融专业的毕业论文要如何去写好,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懂,或想了解其他专业的可以找我。

下面我也有最新的论文题目可供同学们参考和选择《但必须与本专业有关方可》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选题是否恰当,决定着论文的成败和质量。

但在实际教学中,金融学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或者由于选题不当导致论文不能如期完成或质量低下,因此探讨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十分必要。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对金融学生所学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全面考核,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毕业论文作为实践教学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成为评估中的关键性指标。

《一》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一)选择“大而泛”的宏观性课题,导致写作中难驾驭宏观性研究的往往是一领域,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根据金融本科生的学识水平和对本科毕业论文篇幅的要求,本科生缺乏研究这样的选题所必需的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不仅收集材料存在困难,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往往缺乏深度。

如“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论金融风险和监管”、“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等,就属于太宏观、太大的题目,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近期目标,涉及财政政策、利率、货币政策等等问题;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等;商业银行业务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表外业务等。

就每个具体问题就是一篇文章,所以最好就其中一个问题写作,如: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以利率还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选题随意性强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不少老师存在“重研究生论文,轻本科论文”的思想,对本科论文的指导欠认真,指导次数少,与学生交流少,对学生的选题不重视,往往是让学生自行选题,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或者是拟定的参考选题多年不变,早已失去选择价值另一方面,本科学生“重工作,轻论文”,整天忙于应聘、实习、考研,认为自己的学业已经完成,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因此论文选题很随意,欠缺思考,只为应付了事。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集合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集合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系列1、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2、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4、关于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5、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探讨6、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分析及实证研究7、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8、试论述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解决9、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分析10、从次贷危机谈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11、关于小额贷款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12、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13、关于财务公司的金融职能探析14、第三方支付体系研究15、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16、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17、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防范18、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19、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20、我国家庭理财方案的设计2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2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作用23、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研究24、我国典当业的融资功能研究25、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与防范26、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27、租赁业在我国的现状分析28、我国商业银行房贷风险与防范29、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作用分析30、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31、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32、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对银行发展的作用33、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34、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35、商业银行资产种类创新发展36、商业银行业务合同研究37、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作用38、商业银行国外投资研究39、商业银行的QDII发展40、浅析巴塞尔信用评级方法对风险管理的作用41、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二、金融市场系列1、股票定价与价值投资研究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研究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4、我国股份制企业董事会成员结构与决议研究5、浅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6、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原则依据研究7、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8、股指期货交易开市场站的必要条件研究9、浅析IPO定价的合理性10、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11、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2、试论述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3、试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14、试探机构投资者对股市价格的影响问题15、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16、我国创业板推出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研究17、论开通国际板对A股市场的影响18、未来美国股市趋势分析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19、经济长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分析20、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21、市场繁荣与理性投资—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投资经验借鉴22、华尔街百年兴衰历程对中国发展金融市场的启迪23、中国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借鉴24、试论中国股市的“股权溢价”现象25、对股市同步现象的实证研究26、试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27、股市日期效应的实证研究28、对中国封闭基金之谜的研究29、股权溢价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实证分析30、对中国公司购并行为及其效果的研究31、对中国股市的“势头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32、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现象探析33、对中国股市中的信息与波动率的实证研究34、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35、股票价格波动问题研究36、债券信用评级问题研究37、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研究38、外汇交易策略探讨39、外汇交易技术分析40、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41、债券投资策略研究42、股指期货套利交易问题研究43、黄金交易市场县长分析与展望44、金融期货在我国开展的功能性研究45、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三、货币理论、政策、与监管系列1、中国货币政策取向与宏观经济态势分析2、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3、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4、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5、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财政政策研究6、金融危机发生金融监管的责任分析7、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及影响8、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应与创新9、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改革研究10、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控的效应分析11、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研究12、新自由主义的货币理论褒贬分析13、金融创新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4、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研究及实证分析15、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16、在新形势下,货币理论与政策创新研究17、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效应分析18、金融深化论在当代的适应性研究四、国际金融系列1、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2、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3、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4、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探析5、我国汇率衍生品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6、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7、国际结算在国内银行国际化服务中的作用8、国际结算中的风险研究与防范9、国际结算中的收汇考核案例分析10、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11、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及监管问题的探讨12、试论述我国如何应对国际热钱的流动13、关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相关问题探讨14、我国扩大对外投资的现状及趋势研究15、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16、关于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探讨分析17、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18、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特点分析19、个人海外投资研究20、企业海外投资技术研究21、公司海外投资的风险研究22、企业海外间接投资与股票、债券、基金研究23、美元、欧元、邓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其实分析24、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25、外汇洗钱的方式与渠道研究26、国际收支分析效应研究27、错误与遗漏数据及不明资金逾出研究28、新形势下我国外汇管理改革研究29、外汇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30、外汇交易防险工具研究五、其它1、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2、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3、网络金融的发展研究4、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5、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6、物流金融发展研究共计150题要求:1、每位学生任选2个不同系列的题目,由各班班长统计名字、班级、电话及邮件等信息(具体见07级论文统计表),必须于6月27日晚上10点前交上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doc 9页)
../temp/...../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
一、前言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于1994年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通过几年的运行,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应该说,当初国家提出的通过建立政策性银行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的已经初步实现。

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运作效应有些方面有悖于初衷,主要表现是政策性银行有商业化的倾向。

按照政策性银行设立的初衷,其职能主要是支持那些国家需要发展,商业性金融不愿或不能介入的项目,但现在的情况是政策性银行提供的服务,很多方面是商业性金融完全可以承担的,这样发展下去不利于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发挥应有的职能。

本论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及其性质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别从宏观政府、微观银行等两个方面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策略建议
(一)宏观政府方面
1、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政府关系模式
通过在政策性银行方面管理水平进行辨别,政策性银行同国家的具体联系能够细化成依附型、独立型、中间型等不同形式。

系统研究上述形式各自的长处还有不足,根据现阶段具体现状,能够发现中间型从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

关键内容为:国家按照政策性银行相关方针、原则、目标
还有相关工作范围及领域,同时结合相关政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开展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从这个基础之上保证政策性银行享有充分的自主权,银行能够开展科学合理的贷前调查还有评估论证,假如借助评估发现无法达到相关标准,能够驳回要求,政府机构应避免直接进行干预,应保证银行经营过程中的自主权。

2、加快政策性银行立法步伐
在经营过程中《普通银行法》得到了普遍的推广,不过,政策性金融部门工作非常复杂同时由于部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应当避免通过相同法律进行限制。

日本等国政策性金融部门往往通过符合自身具体现状的法律开展控制工作,同时部分国家为一个类型通过相同法律进行管理控制。

每个国家实际手段能够清楚展示政策性金融部门要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了解工作、原则、名称、资金来源、工作、同不同角度的联系等等,给政策性金融部门办理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微观银行方面
1、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资金来源为政策性银行必须应对的关键难点。

发达国家这种部门往往凭借水平比较高的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家从很大程度上要借助财政扶持。

现阶段金融市场水平比较低,扶持力度比较小,政策性金融部门往往无法获得充分的资金;现阶段财政资金比较匮乏,财政赤字比较明显,无法给政策性金融部门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要将具体现状当作落脚点,通过不同途径获取资金。

从获取资金过程内应当贯彻下述方针:首先为政策性银行无法开展和商业银行相像的工作;其次为将计划性和市场化有机统一。

也就是在资金调配方面应通过计划途径,应当充分借助市场途径,尤其为给金融部门提供债券,应当避免按照金融部门实际规模进行摊派的手段,不然能够导致非常恶劣的后果。

根据上述观念,当前政策性银行能够获取的资金关键包括下述部分:首先为财政专项基金;其次为中央银行再融资;再次为借助营造相应的储蓄部门,有
效借助社会储备;还有就是金融债券;最后为给与部分政策性银行相应的自主权,推动其变作对外融资的关键途径。

2、加强政策性资金运用形式
政策性银行往往保持在商业性金融部门还有政府财政中间,主要工作在于凭借政策性金融相关作用,推动经济框架开展科学合理的转变,推动经济框架协调,水平快速提高,同时给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根据这种情况,在资金运用方面要将政策性放款当作关键途径,一些部门能够开展相应的投资工作。

首先,放款从资金运用过程中为特别关键的途径。

同普通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呈现了期限较长、风险明显、收益不明显,标准非常苛刻等性质,不包括部分得到批准能够核销的资金在内,要通过合理手段顺利回收资金,所以,要营造出健全完善的放款回收体系。

其次,政策性银行能够发挥最后贷款人相关作用,能够同普通金融部门保持紧密的管理,能够科学合理的促进普通商业金融部门开展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工作。

从现阶段政策性金融业务资金供需缺口明显局面中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

再次,在部分政策性金融部门中,能够借助各种途径实现“以少引多”长远规划。

最后,一些政策性金融部门特别为开发银行,同样能够借助投资途径发展不同以往的业务,提高股份持有水平,主要为了展示政府观念,能够对社会资金科学合理的进行调配。

3、强化对政策性银行的外部监管
政策性银行通常没有开展存款业务,所以中央银行往往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同时政策性银行独特的工作性质同样造成中央银行控制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无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

鉴于这种情况,想要在政策性银行方面进行控制,关键工作要通过相应的控制委员会开展,赋予其相应的权责。

委员会往往通过财政部长进行领导,其中工作者关键包括了中央银行行长还有计划委员会、相关部委管理者还有关键政策性金融部门管理者等。

四、结论
而我国国内的政策性银行其经营的业务主要还是中长期贷款等,而业务领域也主要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国家政策要扶植的新兴产业和弱势产业。

因此,进一步深化发展及改革政策性银行对于我国经济等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Gerardo della Paolera Alan M Taylor,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vertibility and developing-country financial crises:lessons from the Argentine bank bailout of the .
2.瞿强.经济发展中的政策金融——若干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2.
3.丁孜山.政策性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林刚.政策性银行怎样动作[J].资本市场信息,2010,(4).
5.贾瑛瑛.探索政策性银行改革——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金融,20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