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政治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随着阶级矛盾的逐步缓和,政治统治就更 多地以非暴力的形式出现。 ❖ 3.等到阶级完全消灭时,政治统治就完全转化 为社会管理了。 ❖ 4.政治统治是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六、政治统治方式
❖ 1、强治方式 ❖ 2、法治方式 ❖ 3、绩治方式 ❖ 4、理治方式 ❖ 5、德治方式 ❖ 6、心治方式
七、政治统治 的作用
❖ 自国家形成,就出现了政治统治的理论。 政治统治说到底就是运作政权和巩固政权以维 持法律和秩序的行为与过程。但不同时期的思 想家对政治秩序的解释却各不相同,政治秩序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也有不同的涵义。
❖ 在东西方的封建社会,有著名的君权神授 说。当资产阶级革命来临前,又出现了后来的 资产阶级国家存在基础的社会契约说。
三、政治行为规范
❖ (一)政治行为规范的含义 政治行为规范是指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必须
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 习惯规范、宗教信条、政治团体的纲领、章程、 规则、以及政府有关的指令、指示、布告、公 告、通知、通报等,还包括国与国之间的缔约、 公报、协定等等。
(二)政治行为规范的作用
❖ 政治斗争的本质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 以此为标准,可以把政治斗争划分为奴隶制社 会的政治斗争、封建制社会的政治斗争、资本 主义社会的政治斗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斗 争。
二、政治斗争的方式和作用
(一)政治斗争的方式 1.群体内部的政治斗争 2.群体外部的政治斗争 3.暴力斗争 4.非暴力斗争
(二)政治斗争的作用
五、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一)政治统治的类型 1.马克斯·韦伯的分类 根据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把政治统治分为 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 2. 马克思主义的分类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历史上存在过的 统治可以分为两大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与多 数人统治少数人。
(二)政治统治的规律
政治统治的一般规律: ❖ 1.政治统治以阶级对立为前提和基础。 ❖ 2.阶级矛盾越激烈,政治统治的暴力性就越突
❖ 1、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权力地位 ❖ 2、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的安全 ❖ 3、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存续 ❖ 4、保证政治权力作用的效力 ❖ 5、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 ❖ 6、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为政治管理创造条件
第四节 政治管理
一、政治管理的含义 (一)政治管理的含义
1.学术界的观点 (1)政治管理就是政治活动的全部 (2)政治管理就是社会管理 (3)政治管理是行政管理 (4)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直接体现,是统治 阶级利益的直接外化。所以,其这方面的功能 表现得较为突出。政治管理除了统治阶级利益 的需要之外,还是社会的需要。它担负着维持 社会正常运转的功能。因此,阶级利益在政治 管理中不如在政治统治中表现得那么直接。
所谓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
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 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
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关系
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具体说,二者的联系 表现在: 它们都是国家的政治行为,都是为了维护特定 的利益和社会秩序而服务的。二者之间是相互 依赖的关系。政治统治是政治管理的前提,政 治管理是政治统治的基础。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 第一,行为主体不同
政治统治行为的主体以国家政权,以军 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暴力机关为主;而 政治管理的主体则更广泛些,除上述几种外, 其他政治主体也可以作为政治管理的主体而 存在,政府是一种当然的和主要的政治管理 主体,政党、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社团 等,当参与政府,或其行为与政府行为的方 向一致时,它们也可以作为政治管理主体而 存在。
1.直接影响社会变迁和政治发展的进程 2.改变社会的利益分配结构 3.锻造政治主体
第三节 政治统治
❖ 统治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概念,但在古代, 东西方的解释却不完全相同。在中国古代, “统”与“治”往往分开使用,但其含义却大 致相同,都具有统领、治理、统治的意思。在 西方,统治一词的含义是指占据优势地位的人 们对其他人的支配和控制。由此可见,统治作 为一个动词,具有统领、治理、支配、控制等 许多含义。
❖ 必须指出,法律是合法性的一种基础,但合法性 不同于法律性。合法性主要是观念内化的结果,而法 律性则是强制力的结果。
❖ 因此,如果说暴力与法律、制度为合法性提供了 基础,而合法性的获得则主要通过意识形态教化。
❖ 3.政治统治合法化的作用
❖ 第一,可以大大节约政治统治的成本; 第二,可以大大提高统治效果; 第三,是保持政治统治的关键。
第三章 政治行为
第一节 政治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一、政治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一)政治行为的含义 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 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 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 社会活动。
❖ 政治行为的形成过程:
刺激(内、外)——感受——动机、利益需 求
——价值判断(理性、非理性)——政治态 度(积极、消极)——政治行为(作为、不作 为)。
三、政治统治的特征
1.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 ➢ 2.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 ➢ 3.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义依据 ➢ 4.以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
为政治功能 ➢ 5.以政治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为价值取向
四、政治统治的基础
1.政治权力基础 2.公共职能基础 3.心理基础 4.社会基础
➢ 第二,行为客体不同
政治统治行为的客体可以是多数人,也 可以是少数人。政治管理行为的客体则 一定是社会的多数成员。政治管理在一 切社会里都表现为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管 理。
➢ 第三,原则和要求的差异
政治统治是政治力量对比的动态平衡, 它强调政治秩序和稳定;而政治管理则 更多强调的是秩序与效率。
➢ 第四,目的百度文库功能的差异
❖ 1.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定义 政治统治合法化、合法性。每一种政治秩序建立
后,统治阶级都要力图使这种秩序合法化或获得合法 性。
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 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显然,合法性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 式的法律或命令,而是来自由有关规范所判定的、 “下属”据以给予积极支持的社会认可(或认可的可 能性)和“适当性”。
❖ 3.无阶级统治论
无统治阶级论是一种与精英主义和多元主 义相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的政治理论,这种理论 建立在社会学上的“社会流动理论”和经济学 上的“经理革命论”基础之上。
❖ 西方社会学家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的特点 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一种巨大运动。
❖ 4.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
新马克思主义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张 一种自由社会主义,并以此反对传统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二、政治管理的特征
❖ 1、公共性 ❖ 2、组织性 ❖ 3、责任性 ❖ 4、服务性 ❖ 5、以实现公共生活的效率和公平为基本价值取

三、政治管理的职能
❖ 1、实现社会共同利益 ❖ 2、协调和规制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
四、政治管理的类型
根据政治管理的经济基础、主体特征、权力特 性、管理的功能和方法等因素,政治管理可以 分为传统政治管理和现代政治管理两大类。
❖ 2.政治统治合法化的方法 通过庞大的国家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的强
烈印象和心理威慑; 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与社会成员加强联系;
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把有利于统治 阶级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普及于全社会,以 便获得认识和信仰方面的权威,政治统治合法 化偏重于心理的理性的和伦理的方面。
❖ 合法性的获得首先依赖于一定的基础,这种基础 就是统治秩序。在统治秩序中,暴力提供了威慑力量, 使反对势力不敢轻易地反对现政权;法律与制度规范 了人们的行为并为人们提供了据以可以行动的程序。
❖ 在国家理论方面,以米利本德为代表的一 些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国家在表面上和形式 上具有公共性,但由于它维护和支持了资本主 义的基本制度而具有强烈的阶级内容。
一、政治统治的本质
❖ 政治统治是一定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对一国国民实 行的支配、控制和管理。政治统治是经济上占统治地 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巩固和加强其经济利益和统治地 位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它是统治阶级的集体行为,是 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集体力量的表现。
1.指示作用 2.调整与辅助作用 3.约束作用 4.期望作用
四、政治行为的类型
(一)依据政治行为主体的数量:个体政治行 为和群体政治行为。
(二)依据政治行为的不同性质,可以对政治 行为做这样的划分
1.按照政治行为是否合法:合法的政治行 为和非法的政治行为。
2.依据政治行为的思维特点:理性的政治 行为和非理性的政治行为。

❖ 2.多元统治论
现代多元主义者认为,“精英统治论”低估了存 在于西方国家的政治自治和各社会团体相互控制的能 力。
罗伯特·达尔认为,民主的实际意义就是权力为 众多自治团体分享的多头政治。社会集团之间通过不 断竞争和妥协来获得对国家的控制权,但谁也不能垄 断国家权力。
❖ 国家被认为是独立于市民社会之外的政治组织, 代表全社会的利益,是实现社会利益和社会秩序的工 具。国家的政治职能就是要在各种利益集团之间寻求 平衡,而不是偏袒其中任何一方。国家应该保证社会 各集团和阶级之间的竞争有序和公正地进行。
3.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正义的政 治行为和非正义的政治行为。
4.依据是否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 性政治行为和非强制性政治行为。
5.依据政治行为的进步与否:进步 的政治行为和保守的政治行为。
(三)依据政治行为的表现方式, 可以做这样的划分
1.公开的政治行为和秘密的政治行为。
2.直接的政治行为和间接的政治行为。
❖ 统治阶级将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制定 符合本阶级利益的政策、法律和命令,并依靠国家政 权的强制力强迫被统治阶级接受与遵守,同时也不允 许统治阶级内部的个人、集团随意违犯。政治统治不 是统治者的个人关系,被统治者服从的不是统治阶级 中的个人,而是统治阶级整体的意志和力量。
二、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四)依据政治行为的功能:保护性政 治行为、管制性政治行为、发展性政治 行为、服务性政治行为。
(五)依据政治行为的活动范围:国内 政治行为和国际政治行为。
(六)按照社会政治生活的常见形式对政治
行为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政治斗争、政治统 治、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四种类型。
第二节 政治斗争
一、政治斗争的特征和分类 (一)政治斗争的含义和特征
❖ 政治行为是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二)政治行为的特征
❖ 1.目的性 ❖ 2.与国家政权紧密相关 ❖ 3.阶级性
二、影响政治行为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1.权力动机

2.权利需求

3.情绪

4.思想意识

5.良心驱使
(二)外在因素
❖ 1.经济地位 ❖ 2.政治关系 ❖ 3.家庭影响 ❖ 4.学校教育 ❖ 5.社会阶层 ❖ 6.新闻媒体 ❖ 7.个性特征
❖ 目前,在西方的政治统治研究中,影响较 大的是精英统治论、多元统治论和新马克思主 义的统治理论。
❖ 1.精英统治论
❖ 精英统治论起源于古代的能人治国思想。中国古 代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之说,以知识为 标准把人群分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在西方,柏 拉图提出了著名的“哲学王”思想。 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精英统治论是在19世纪末 20世纪初由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完成的。 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 V.帕累托(1848—1923)和莫斯卡(1858-1941)。
❖ 合法性主要关心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统
治层如何进行有效统治;第二是这种有效性的 范围、基础和来源。
自20世纪初韦伯提出合法性理论以来,合 法性这一概念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普遍承认, 并成了现代政治分析的一个关键术语。一般认 为,合法性体现一种价值判断。
因此,合法性不仅仅是一个权力问题,更 重要的是它涉及权力和权威的基础。
1.含义 政治斗争,是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主体为了
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进行的争夺 或影响国家政治权力的政治行为。
2.政治斗争的特征 ➢ (1)以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利益与权利为
目的
➢ (2)以夺取或维护国家政治权力为目标 ➢ (3)关系全体成员的利益 ➢ (4)斗争各方都有意识的自觉性
(二)政治斗争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