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体重
南美白对虾生物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分析
本篇文章,针对南美白对虾的生物特性以及人工育苗技术进行分析,介绍南美白对虾的生活习性,可以更好地对其进行培育养殖。
一、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征靠近头部的第一对前肢,原本的前肢比较长,末端部又分为内和外触鞭,主要负责嗅觉以及身体平衡的功能;第二对前肢,其肌肉比较发达,肢体内具有一条很长的触鞭,主要负责身体两侧和身体后面一侧的触觉;第三对前肢,其边缘呈锯齿状,是咀嚼食物以及分割食物的重要器官;第四对肢体呈现薄片的状态,可以帮助南美白对虾在进食过程当中,抱紧食物避免脱落;第五对肢体,肢体躯干比较发达,可以帮助腮部的水流活动进行呼吸。
南美白对虾腹部有八对附肢,其中包括五对步足以及三对颚足,颚足的最底下是鳃的结构,可以帮助白对虾呼吸;步足的末端形状为钳状,可以帮助白对虾进食以及进行爬行。
南美白对虾内部包括肌肉系统、呼吸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等,这其中许多的组织器官都聚集在头部以及胸部。
南美白对虾的肌肉比较有力,会形成许多的肌肉束分布在头部以及腹部。
南美白对虾为雌雄异体,雌性的生殖系统包括输卵管、纳精管以及卵巢。
卵巢具体位置位于躯体的背部,每个卵巢之间比较对称,并且和输卵管相连接,生殖地方在第三步足的根部,雄性的生殖系统,包括输精管、精狭囊以及一对儿精囊,精巢的位置和卵巢的位置相同,都是连接着输精管,最后和一对球形的精荚囊连接,生殖的地方在第五对步数的根部。
二、南美白对虾对环境的要求南美白对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可以在6℃到40℃的水域当中进行生存,生长存活的水温是15℃到38℃,最佳的养殖温度是22℃到35℃。
其对高温忍受极限是43.5℃,南美白对虾对低温适应能力比较差,当温度低于18℃的时候,白对虾的摄食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当到达9℃以下时候就会出现侧卧的情况。
南美白对虾在自然水域当中休息的水深为0m~72m,可以在盐度为0.5‰~35‰的水域当中进行生长,根据最新的科学报告,7cm的南美白对虾,其适应盐度的范围2‰~78‰。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xx白对虾养殖技术一、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
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中国对虾)。
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病毒病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中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品种。
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相似,头短、甲壳薄、出肉率高,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
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能在水温为6~40℃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
对高温忍受极限达43.5℃(渐变幅度),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侧卧。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环境水深0~72米,能在盐度0.5‰~35‰的水域中生长,据报道2~7厘米的幼虾,其盐度的允许范围为2‰~78‰。
经盐度驯化,也可以在淡水池塘中养殖。
近年在两广地区进行的淡水池塘和低盐度水域养殖已获得成功,并取得很显著的经济效益。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低,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25%~30%就可满足其营养需要。
该虾具有互相残食的习性,而且这种习性随着生长表现更为明显,但池塘养殖的成活率还可以达80%以上,该虾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但忍受的最低溶氧值为1.2毫克/升,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长途运输,可以活虾销售。
ph值7.0~8.5,氨氮含量较低。
自然环境中海水、咸淡水、江河水、水库水、池塘水及井水等,只要不受污染,均可使用养虾。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个体大,自然海域里可捕到个体重100克以上的成虾,养殖个体重可达60~80克。
在合理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水温25~35℃,当地幼虾经60天左右饲养,即可养成10~12厘米、个体重10~15克。
后,再加大充气量,约经12~14小时,即可孵出无节幼体。
利用幼体趋光特性,将幼体捞入培育池进行培育。
(五)幼体培育南美白对虾幼体变态发育与中国对虾相似。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肢虾(white-leg shrimp)、白对虾(white shrimp),以前翻译为万氏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它具有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
1、分类地位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Litopenaeus亚属。
2、主要形态特征外形与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酷似。
成体最长可达23cm,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
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
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5-9/2-4;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约为1∶3;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剌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鳃角剌;肝剌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l~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对步足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剌。
3、生活习性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0~72m,水温25~32℃,盐度28‰~34‰,pH值8.0土0.3。
成虾多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丰富的河口区觅食生长。
该虾白天一般都静伏池底,晚上则活动频繁。
蜕皮都在晚上(上半夜),两次蜕皮的时间间隔为20天左右。
南美白对虾性情温和,实验条件下很少见到个体间有相互残食现象发生。
4、食性与生长南美白对虾属杂食性种类,对动物性饵料的需求并不十分严格。
南美白对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测定
南美白对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测定陈琴1,陈晓汉2,罗永巨2,黄钧1,李贵福1,宁良坤1(1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宁530005;2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530021)摘要:对2种规格南美白对虾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的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耗氧量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平均体长53133mm、体重1148g的南美白对虾耗氧率是014493mg/g#h,窒息点016663mg/L;平均体长70188mm、体重3149g时,耗氧率为013004mg/g#h,窒息点110186mg/L。
南美白对虾的耗氧率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耗氧率;窒息点中图分类号:S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278(2001)02-0014-02南美白对虾(Penaeus V annamei,自1997年起更名为L itop enaeus V annamei)属白虾类,亦称万氏对虾、白脚虾,原产于中、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目前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虾种之一,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
1988年7月我国首次从美国引进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以其壳薄体肥、肉质鲜嫩、生长快、群体增长均匀、抗病能力强等优点近2年而逐渐成为南方主要养殖虾种,深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对南美白对虾在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方面已有不少资料[1~4],但对南美白对虾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我们对此进行初步研究,以了解南美白对虾的基础代谢水平,为南美白对虾在养殖生产中的合理放养、水质管理和活虾苗运输等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和方法实验在广西水产研究所中试基地虾苗场进行。
南美白对虾取自基地当年自繁的苗种,挑选个体健壮、附肢完整的虾进行试验。
分为平均体长51133mm、平均体重1148g和平均体长70188mm、平均体重3149g2种规格。
南美白对虾从虾苗长至性成熟大约需要l1-12个月
南美白对虾从虾苗长至性成熟大约需要l1-12个月。
性成熟的雌虾体长为14-23厘米,体重为50-100克,头胸部卵巢外观呈红色。
雄虾的规格比雌虾稍小,一般为12-20厘米,体重30-40克。
人工养殖的亲虾产卵量一般为10万粒/尾,天然捕捞的亲虾性腺发育较好,卵量可达20万粒/尾以上。
产空后的亲虾间隔2-3天可再次产卵,但连续产卵3-4次后雌要蜕壳一次。
1.催熟和交配人工养殖的亲虾性腺发育相对较慢,生产中常采取摘除亲虾一侧眼柄的方法来催熟,因为眼柄基部的X-器官窦腺复合体具有分泌蜕皮抑制激素(MIH)与性腺抑制激素(GIH),对性腺的发育具有抑制作用。
去除一侧眼柄10天后就可以使头胸甲内性腺的颜色变深,体积增大,发育速度明显加快。
待雌雄虾的性腺完全成熟后,即可进行诱导交配。
交配的过程是雄虾与雌虾腹面相抱并将精荚粘附于雌虾的第三至第五步足之间,交配后数小时,雌虾便开始产卵,精荚也同时释放精子,使卵子在水中完成受精。
人工养殖的亲虾因成熟度差,自然交尾率一般低于7.5%,只有亲虾性腺充分成熟,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交尾率。
2.精荚移植精荚移植是解决亲虾交尾率低的有效手段。
雄虾成熟后在第五步足基部的精荚囊内可见到呈乳白色的精荚,用指压法、解剖法或电击法均可使雄虾排出精荚,并将精荚用镊子拉出后粘附于雌虾的纳精器部位。
为减少精荚的脱落率,可采用Cyaneacryate胶将精荚粘贴在雌虾生殖孔附近,实验表明效果较好。
3.产卵和孵化(1)网箱法产卵将交配过的雌虾置于网箱中,产卵时卵子可通过网眼漏入池内,待雌虾产卵完毕后即可移走网箱,留下虾卵在池内孵化。
此法比较简便易行,但网箱内水体拥挤,过高的雌虾密度使产出的卵子质量有所下降,不利于孵化率的提高。
(2)直放式产卵把交配后的雌虾直接入幼体培育池内进行产卵,水深一般为0.6-0.8米,待产卵结束后及时将雌虾捞出。
用直放式产卵法得到的卵子孵化率较高,但由于亲体在池内滞留时排泄的代谢产物和残饵对水质有较大的污染,幼体容易感染亲虾携带的病毒和细菌。
螯合盐添加剂饲喂南美白对虾实验报告
螯合盐添加剂饲喂南美白对虾实验报告1、实验的目的、意义为适应当前对虾健康养殖的发展趋势,本试验采用创新型饲料添加剂“稀土壳糖胺螯合盐”饲喂南美白对虾,设处理组4个(螯合盐、稀土、壳糖胺、稀土与壳糖胺混合剂),空白对照组1个,通过饲喂试验的结果,比较和评价四种不同添加剂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并确立各种添加剂的最佳用量。
2、实验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2.1.1南美白对虾虾苗:全长5CM,平均体重1.28g-1.29g,取自海南大学水产养殖基地。
2.1.2饲料添加剂:螯合盐(稀土壳糖胺螯合盐)稀土(2%镧铈硝酸盐+32%石粉+66%黄粉)2.1.3玻璃水簇箱数量:19个,规格:长*宽*高为80*50*50(cm),用充气泵、气管、散气石和4分管径的PVC管装配成19套充气循环过滤系统,每个水簇箱设置一套。
散气石在PVC管底部充气,产生的水流从PVC 管顶部的弯头处流出,流入倾斜度为5˙的玻璃槽内。
玻璃槽内设置海绵,滤去对虾的粪便和水中的悬浮物质,同时具有充气增氧,过滤去污和促进缸内水循环流动的多重功能。
2.2实验方法2.2.1实验设置19个水簇箱分成A、B、C、D、E5组,其中A为螯合盐处理组,B为稀土处理组,C为壳糖胺处理组,D为稀土和壳糖胺混合处理组,E为空白对照组。
按照农业部有关饲喂试验的规范要求,将A、B、C、D四个处理组各设置5mg/Kg、50mg/Kg和500mg/Kg三个不同添加剂量,其中螯合盐处理组的50mg/Kg添加剂量设置5个重复试验(A2-A6),空白对照组E设置3个重复试验,其他处理组(B、C、D)因水簇箱数量不足而未设重复试验。
实验设置详见如表1:表1.实验设置一览表2.2.2饲喂方法19个实验水簇箱分别注入盐度为20的海水160升,放养南美白对虾80尾。
试验期间,pH8.0~8.3,DO始终保持在5mg/L以上,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饵料4次,投喂时间固定在每天的7:00、12:00、18:00和23:00。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
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中国对虾)。
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病毒病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中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品种。
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相似,头短、甲壳薄、出肉率高,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
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能在水温为6~40℃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
对高温忍受极限达43.5℃(渐变幅度),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侧卧。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环境水深0~72米,能在盐度0.5‰~35‰的水域中生长,据报道2~7厘米的幼虾,其盐度的允许范围为2‰~78‰。
经盐度驯化,也可以在淡水池塘中养殖。
近年在两广地区进行的淡水池塘和低盐度水域养殖已获得成功,并取得很显著的经济效益。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低,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25%~30%就可满足其营养需要。
该虾具有互相残食的习性,而且这种习性随着生长表现更为明显,但池塘养殖的成活率还可以达80%以上,该虾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但忍受的最低溶氧值为1.2毫克/升,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长途运输,可以活虾销售。
pH值7.0~8.5,氨氮含量较低。
自然环境中海水、咸淡水、江河水、水库水、池塘水及井水等,只要不受污染,均可使用养虾。
美白对虾生长快、个体大,自然海域里可捕到个体重100克以上的成虾,养殖个体重可达60~80克。
在合理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水温25~35℃,当地幼虾经60天左右饲养,即可养成10~12厘米、个体重10~15克的商品虾。
养殖成活率高达80%以上,产量高,每亩产量高达200公斤,养殖效益显著。
南美白对虾确是对虾养殖的优良高产品种,全国各地都可因地制宜地在海、淡水中进行试养,不断总结经验,决不能一哄而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南美白对虾体重讲解学习
南美白对虾体重海水南美白对虾体重、体长、日摄食量、每斤尾数南美白对虾养成期间常规水质监测标准为:最适水温:22~30℃渐变范围16~34℃亦可生长盐度:0.5~40‰(渐变幅度)均可良好生长pH值:最适7.6~8.3 在7.3~8.6范围内可生长溶解氧:3mg/L以上化学耗氧量:5-30 mg/L营养盐;磷酸盐0.1-0.3 mg/L,硅酸盐2.0 mg/L,氨氮(NH3+-N计)0.2mg/L以下,池底硫化氢:不超过0.1mg/L池底表土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mg/L异养菌:103-4CFU/ml重金属离子浓度: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透明度和水色:透明度25~35cm,水色要结合生物优势种群的观测来确定。
病害防治南美白对虾在养殖时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从池塘、水质、苗种、饵料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把好关,杜绝疾病的发生。
放苗前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放苗后定期进行水体消毒。
放苗 30 天后消毒一次,以后每隔 15-20天消毒一次。
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维生素C、恩诺沙星等,以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一旦发现虾病应立即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目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南美白对虾的疾病主要有:营养性疾病、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
5.1营养性疾病5.1.1 黑鳃病通常是由水质恶化及饲料中缺少维生素C引起。
其症状为虾鳃组织变黑、鳃丝萎缩糜烂。
防治可用0.8mg/l臭氧复合剂全池泼洒,同时饲料内添加0.2的稳定型维生素C,连续投喂7-10天。
5.1.2 软壳病病因是由于投饵和换水量不足,池水pH升高及有机质下降,水体内形成不溶性磷酸钙沉淀,对虾不能利用磷而引起。
症状为虾壳变软,体色发白,虾因脱壳困难而死亡。
防治时可适当加大换水量,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泼洒降氨灵0.5-0.8mg/l及硝化细菌0.5-1.0mg/l或在饲料内添加磷酸二氢钙,其添加量为0.5%-1.0%,连续投喂5-7天。
南美白对虾亲虾良种选育技术
南美白对虾亲虾良种选育技术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发展迅猛,其亲虾选育和种苗繁育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是由于缺乏无特定病原(SPF)和抗特定病原(SPR)的南美白对虾健康亲本育,以及病害检测手段落后,遗传育种工作滞后,导致亲本选择不严,近亲交配现象严重,造成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1HHNV)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普遍流行;出现死亡率上升、大小规格参差不齐、生长缓慢和饵料系数上升等种质退化现象。
亲虾质量问题成为制约南美白对虾养殖并解决了部分优质高健康南美白对虾亲虾,对良种选育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亲虾选育技术关键点1.选择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的南美白对虾AF1,进口美国SPF亲本BF1,经检疫(PCR检测)确认不带WSSV、TSV、IHHNV等病毒作为生产试验用亲虾繁育后代;在严格隔离环境中进行SPF亲本培育和SPF虾苗繁育;对快速生长的SPF品系进行PCR检测和全程生长检测,亲虾培育区全封闭养殖,虾塘,塘水均消毒,饲料也要严格检测;对快速生长SPF品系进行定向培育,选育出快速生长的SPF品系;建立SPF新品系的繁育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大量培育快速生长的SPF南美白对虾良种亲虾,进行产业化生产,建立养殖示范试验基地,推广应用。
二亲虾的养成与选育技术1.亲虾病毒检测与放养亲虾成苗分别放入不同池塘中养成,每品系各放养2口池,放养密度5万尾/亩。
2.亲虾的过池选育和培育经3个月~4个月养殖到12g/尾~16g/尾时挑选优良种虾过塘培育,选择标准是生长快,经检疫不带特定病原及寄生虫。
过塘培养密度为1万尾/亩~1.5万尾/亩。
3.采用健康养殖模式选用优质全价饲料,后期结合新鲜活饵料投喂。
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以及充足淡水,在立体增氧条件下,科学控制水色,使虾塘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达到防治病害。
每亩混养几尾石斑鱼、尖吻鲈等凶猛鱼类捕杀亚健康虾。
南美白对虾的捕捞技术
南美白对虾的捕捞技术
南美白对虾经过2到3个月的饲养,可长成10-15厘米、体重15-40克/尾的商品虾,即可开始收获。
采用轮捕方式,捕大留小是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
南美白对虾捕捞的方式较多,目前常见的收捕方法有如下几种。
1、地笼捕捞法
南美白对虾在夜间或凌晨喜欢沿池边群游,利用南美白对虾这一生活习性,在养虾池四周设地笼采捕。
这样捕捞对虾毫无损伤,利于保证虾体鲜活生猛,提高商品价值。
2、陷网收虾法
迷阵网一般高1米,长0.9米,宽0.8米,内网体、锥形袖网。
由定网缆、锚和网墙组成。
锥形袖网一般3个,其网囊内壁有环形支
架衬托,网目大小随需要而定,网袖尾部可启闭。
操作时先将陷网在池边定位,墙网的一边紧靠池壁,另一端伸向网体内。
南美白对虾沿池游泳时会顺墙网进入网体,最终导入锥形袖网而收获。
最后视虾量的大小适时打开口索而出虾。
用上述方法基本可以捕尽塘中商品虾,最后采用干池捕捞的方法彻底捕尽。
南美白对虾概述
通常每667㎡放养经过淡水驯化的虾苗10万~20万尾。室内水泥池培育放5000 尾/㎡。 虾种的培育,可采取投喂豆浆、鱼浆培育法。在虾苗下池2~3d之内,以泼豆 浆投喂为主,每天泼浆4~5次,每万尾每天可用黄豆1~1.5kg打浆。3d后改 用小鱼、蛋黄等煮熟粉碎达成浆投喂,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根据虾苗长 大情况逐步增加。同时,要加强水质管理,搞好敌害防治。一般经20~25d 的强化培育,虾种规格达到2.5~3cm是即可用于进行成虾养殖。水泥池培育 的投苗第二天即要投饵。 (3)成虾养殖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①虾池清整 养殖对虾的虾池,冬季要干池暴晒,清除过多的淤泥,维修好进 排水渠道。在虾种放养之前20~30d,每667㎡虾池用生石灰75kg化开后全池 泼洒,也可用其他药物进行虾池消毒。 ②进水施肥 虾池进水要用60目以上的筛绢纲网过滤,开始进水水深20~40cm 即可。每667㎡施腐熟的粪肥300~500kg,用于培育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等基础饵料。同时,还可引进一些水蚯蚓或其他底栖生物,尾虾种虾池准备 充足的天然饵料。在虾种放养之前,还应将虾池的水位提高到50cm以上。 2.虾种放养 ①虾种质量 池塘养殖对虾,即可放养经过淡水驯化处理的虾苗,也可放养经 过强化培育的虾种,以放养虾种为好。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都要要求虾苗、 虾种质量好。
阶段 藻类纯种培养 一级藻类培养 二级藻类培养 三级藻类培养
容器 试管、三角瓶 培养瓶、罐、袋 培养罐、桶 培养水泥池、桶
容量 50~1000毫升 1~10升 500~1000升 5~20吨
(5)培育管理 (1)虾苗的质检包括水质检测、病毒检测、弧菌检测。 ①水质检测:日常检测包括测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硫化氢)、溶 解氧(DO)、生物耗氧量(BOD)、化学耗氧量(COD)、水温、盐度、 总硬度、总碱度等。 ②病毒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对虾桃拉病毒、对虾白斑综 合症病毒等。 ③弧菌检测:绿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恶臭单胞藻弧菌等)、黄弧菌 (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哈为弧菌、鳗弧菌等)。 (2)虾苗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饵料投喂、调控温度、排水换水,出苗时的虾 苗收集、虾苗点数、包装。注意保持车间的整洁,并做好消毒工作。 (6)虾苗的出池、计数与运输 1.虾苗出池的质量要求 南美白对虾出池规格要求达到1~1.2cm,且规格整齐, 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并经淡化处理,以确保放养的成活率。 2.虾苗的计数 目前虾苗计数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容量法 将出池的虾苗集中在已知容积的帆布桶或玻璃容器内,充分搅拌, 尽量使虾苗在容器内分布均匀,然后水机取样3次,过数,取3次的平均值, 再根据容器装苗的体积,计算出虾苗的数量。操作时一定要小心认真。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完整篇张伟权修改))
福州海马饲料有限公司编写福建马尾联合水产饲料有限公司内容简介本书从健康养殖的角度出发,以精养和半精养为范例,通过问答形式,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南美白对虾养成阶段的各项基本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
内容包括:一.基础知识;二.养殖场地与设施;三.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四.虾苗放养;五.养成期管理;六.成虾收获等各个方面,共计83个题。
其中养成期管理部分又重点介绍了饲料与对虾生长、池塘生态环境管理、对虾病害防治等目前对虾养殖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的多项技术问题。
本书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通俗读物,可以作为养殖对虾的工具书。
南美白对虾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和广大养虾业者的共同努力下,养殖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到2001年为止,全国育苗数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50亿尾,年育苗能力估计不下300亿尾,养殖面积也已经由1997年的不足千亩猛增到60万亩左右,年产量节节上升。
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场已经遍及全国沿海各地,新的养虾模式不断涌现,小面积集约化养成生产的单产记录突破了2500公斤/亩。
上述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对虾养殖已经进入了新的创业时期。
尽管如此,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诸如,商品苗种的质量长期得不到保证、养虾池老化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地方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处于低水平阶段、缺少强有力的行政规约等等。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养殖对虾的质量开始下降。
椐统计,国内已经发现的南美白对虾病害已达28种,其中危害极大的TSV(桃拉症病毒)和WSSV(白点综合病毒)等在我国南北方各地开始肆虐……。
这些都是养殖生产中出现的危险信号。
由此可见,大力提倡科学养虾、增强养殖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普及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等等,已是当务之急。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福州海马饲料有限公司急虾农之所急,帅先研制成功并推出无公害“绿色饵料”供应市场需要,还积极邀集有关专家,不失时机地组织编写了这本形式新颖、内容详实、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专册为我国健康养殖对虾作出了新的贡献。
南美白对虾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较快、肉质鲜嫩、口感好,且有很强的适应性,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虾品种之一。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逐年增加,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还未达到理想状态。
因此,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中,需要从养殖细节出发,抓好各个养殖环节(虾苗挑选与培育、水质、饲料、管理等),使养殖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1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征1.1形态特征南美白对虾体长约10-20cm,头比较短,虾壳较薄,体色为青灰色,产肉率较高,步足呈白垩状。
1.2生活习性南美白对虾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对养殖环境要求比较低,能在6-40℃的水中生存,但最适生长水温是22-30℃。
当水温低于18℃时,会影响南美白对虾的摄食量;如果温度过低,可能导致其死亡。
南美白对虾可在0-72m的水深条件下自然栖息。
南美白对虾的耐盐度范围较广,可在盐度为0.5‰-35.0‰的水中生长。
南美白对虾经过长期盐度驯化后,可在淡水池塘中养殖。
1.3食性与生长南美白对虾属于杂食性品种,对于饲料的营养要求不高,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在25%左右即可满足其自身生长需要,但该虾具有相互残食的特点。
南美白对虾喜欢水质清新的环境,一般水中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0-8.5,氨氮含量较低。
南美白对虾在养殖密度适宜、饲料充足的池塘中饲养3个月左右,就可以从1.5cm左右的虾苗长成12cm左右、个体重15g左右的商品虾。
南美白对虾在养殖环境较好的情况下,池塘养殖成活率可达到80%以上。
随着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管理水平及养殖技术跟不上的情况下,淡水养殖生产过程中虾类出现较多的疾病,从而使池塘养殖受到严重的阻碍。
养殖技术人员应注意日常南美白对虾的养○孙长涛殖细节,并总结养殖经验,推动池塘养殖技术进一步发展。
2池塘健康养殖技术2.1养殖池塘要求养虾池塘面积要求在5-8亩,池塘深度在1.0-2.5m,池塘容积不宜过大,便于饲养人员调节水质和方便饲养管理,池塘底部应设置排水系统和增氧设备等。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总结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总结·最新说明:本文档总结整理了有关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和方法,本文从南美白对虾的介绍、幼苗培养、养殖方式、养殖技术、常见问题、疾病预防、影响养殖的因素等多维度进行阐述和分析,针对各种问题产生的诱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科学实用的解读和介绍,本文档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权威文档,希望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
目录一、南美白对虾介绍 (4)1、南美白对虾介绍 (4)2、状分析及展望 (5)二、南美白对虾虾苗培育 (9)1、虾苗工厂淡化技术 (9)2、确保虾苗放养的成活率 (12)3、影响苗种生产的关键性因素 (16)4、虾苗选择注意事项 (17)三、南美白对虾养殖方式 (21)1、池塘淡水养殖技术 (21)2、塑料大棚养殖技术 (24)3、冬棚养殖技术 (26)四、南美白对虾投喂 (31)1、饲料的选择 (31)2、养殖的科学投喂 (34)五、南美白对虾水质管理 (38)1、水色优劣判别与水质常见问题处理 (38)2、池塘水质调节的技术要点 (47)六、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50)1、缩小南美白对虾两极分化的措施 (50)2、水产消毒剂使用中的误区和解决方法 (51)3、南美白对虾发生应激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56)4、如何改善养殖水环境中中下层水质 (58)5、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如何改善底部溶氧情况 (60)6、南美白对虾人工繁育技术 (62)7、南美白对虾套罗氏沼虾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69)8、南美白对虾小面积高位池高密度精养技术 (75)9、芽胞杆菌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80)10、光合细菌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82)七、常见问题及疾病防控 (86)1、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86)2、南美白对虾白斑病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87)3、南美白对虾白便的产生及防治方法 (91)4、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各种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95)5、南美白对虾偷死病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99)6、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的几个瓶颈因素 (102)7、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及解决办法 (105)8、对虾养殖过程中氨氮的影响 (108)八、南美白对虾养殖影响因素 (114)1、高温期南美白对虾疾病防控技术 (114)2、蓝藻在养虾过程中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117)3、天气变化注意南美白对虾脱壳现象 (122)4、影响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成活率的因素 (123)5、PH变化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 (126)6、气温骤降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 (128)一、南美白对虾介绍1、南美白对虾介绍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学名凡纳对虾,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Lito-penaeus亚属,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
南美白对虾概述
2.孵化:受精的瞎乱,在产卵池中孵化。受精卵的密度,控制在每立方米水 体50万~80万粒。受精卵的孵化水温控制在27~30℃,溶解氧在5mg/L,并 不断地送气,大约经10~15h,无节幼体即可脱模而出。
虾苗培育
虾苗培育是指从无节幼体开始,经溞状幼体、糠虾幼体,直到仔虾育成的全 过程。 (1)无节幼体
28~ 32℃
盐度 适盐 0~40
最盐
10~ 25
Ph
7.7~ 8.3
溶解 氧3
>4
从开始摄食的溞状幼体至仔虾期,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食。幼 虾及成虾期为杂食性,对营养要求低,饵料的蛋白质含量25%~30% 即可满足正常生长需求。人工养殖中,小贝类、杂虾类、豆饼、花 生饼及人工配合饵料均可摄食。昼伏夜出,以夜间摄食为主。
脱壳生长
南美白对虾一生需要经历几十次脱壳,完成幼体的变态和生长。南 美白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在适宜条件下完成变态和发育到仔虾期仅 需10d左右,仔虾期再经12d培育,体长就可达1.1~1.2cm。生产中 一般经60d养殖,虾体规格可达到83尾/kg,经100d养殖,可达到 30尾/kg。
4
? (一)育苗设施 南美白对虾育苗设施与我国对虾育苗室基本相似。其育苗池一般为玻 璃纤维制成的长方形水槽或水泥池,容积为10-15立方米。育苗用水 必须经过2-4次过滤,单胞藻培养用水处理更加严格。加温可用柴油 锅炉或煤锅炉,用热水循环的方式。用罗茨鼓风机充气。
? (二)种虾的培育 南美白对虾亲虾一般要求体重20g以上,体长12cm以上,身体健康 无损伤。有条件的单位应在培育种虾的全过程全期对亲虾进行PCR检 测和追踪。室内亲虾培育的放养密度为8-20尾/m2,雌雄比例为1:11:1.5,水温23-28℃,以23℃为临界的水温下限,升降温时5 日波动幅 度控制在±0.5℃之内。培育期间为弱光条件,并保持环境安静,光 照强度一般为300-500IX。亲虾性腺发育需要高盐度条件。在亲虾培 育过程中,盐度保持在27-32‰。饲料种类是决定亲虾性腺发育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南美白对虾体重、体长、日摄食量、每斤尾数
最适水温:22〜30C 渐变范围16〜34 C亦可生长
盐度:0.5〜40 %。
(渐变幅度)均可良好生长
pH值:最适7.6〜8.3在7.3〜8.6范围内可生长
溶解氧:3mg/L以上
化学耗氧量:5-30 mg/L
营养盐;磷酸盐 0.1-0.3 mg/L,硅酸盐2.0 mg/L,氨氮(NH3+-N计)0.2mg/L以下,
池底硫化氢:不超过 0.1mg/L
池底表土有机质含量:不大于 5mg/L
异养菌:103-4CFU/ml
重金属离子浓度: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透明度和水色:透明度 25〜35cm,水色要结合生物优势种群的观测来确定。
病害防治
南美白对虾在养殖时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从池塘、水质、苗
种、饵料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把好关,杜绝疾病的发生。
放苗前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放苗后定期进行水体消
毒。
放苗30天后消毒一次,以后每隔15-20天消毒一次。
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维生素 C、恩诺
沙星等,以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一旦发现虾病应立即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目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南美白对虾的疾病主
要有:营养性疾病、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
5.1营养性疾病
5.1.1黑鳃病
通常是由水质恶化及饲料中缺少维生素C引起。
其症状为虾鳃组织变黑、鳃丝萎缩糜烂。
防治可用0.8mg/l
臭氧复合剂全池泼洒,同时饲料内添加0.2的稳定型维生素 C,连续投喂7-10天。
5.1.2软壳病
病因是由于投饵和换水量不足,池水pH升高及有机质下降,水体内形成不溶性磷酸钙沉淀,对虾不能利
用磷而引起。
症状为虾壳变软,体色发白,虾因脱壳困难而死亡。
防治时可适当加大换水量,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泼洒降氨灵0.5-0.8mg/l及硝化细菌 0.5-1.0mg/l或在饲料内添加磷酸二氢钙,其添加量为
0.5%-1.0%,连续投喂5-7天。
5.2寄生虫性疾病
5.2.1纤毛虫病
病因由于钟形虫、聚缩虫、单缩虫或累枝虫等寄生所致。
症状为虾的鳃、体表、附肢上出现一层黑色绒状
物,鳃部变黑,病虾呼吸困难。
防治:(1)可全池泼洒纤毛净 1.2mg/l,10天后再泼洒一次。
(2)全池泼
洒硫酸锌3-4mg/l,5天后再泼洒一次。
(3)以上两种药用过后再全池泼洒 0.2 mg/l的二溴海因一次。
(4)若纤毛虫很多,可用 1.2mg/l的鳌合铜泼洒一次。
5.3细菌性疾病
5.3.1肠炎病
病原是多种杆状细菌。
体长3-6cm的对虾易患此病,病虾肌肉发白,肠道变粗,外观肠道颜色较深,解剖
后发现肠道无食物。
肠壁上有大量黑色素细胞沉积,使肠道呈黑色,有的肠壁内出现糜烂现象,多数病虾中后肠肿胀。
防治措施:(1)每100kg饵料添加100g复方呋喃唑酮,连续投喂 5-7天,病情严重时可加倍使用。
(2)全池泼洒0.5mg/l的溴氯海因或0.2mg/l的二溴海因,同时投喂二酰甲喹,添加量为每公斤饲料 lg,连续投喂4-5天。
5.3.2红腿病
病原为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和溶藻弧菌。
病虾附肢变红,尤以游泳肢最明显。
头胸甲鳃区呈淡黄色,血淋巴稀薄,凝固慢或不凝固,病虾在水面缓慢游动或旋转或上下垂直游动。
防治措施:全池泼洒二氯海因 0.6-0.8mg/l。
同时内服环丙沙星,添加量为每公斤饲料0.3g,连续投喂3-5天。
5.4病毒性疾病
5.4.1红体病(又称桃拉综合症)
病原为TSV病毒。
病虾不摄食,肝胰脏肿大、变白。
体表色素扩散,尾、足发红。
通常表皮、鳃、附肢及
肠有坏死性损伤。
幼虾一般急性死亡,成虾一般死亡较慢。
防治措施:(l )用0.2-0.3mg/l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两天,然后全池泼洒枯草杆菌0.2mg/l,光合细菌2mg/l,沸石粉20mg/l。
表1 不同体长幼虾的日投喂量参考表
表2 不同规格南美白对虾日投饵率与饵料粒径参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