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共同的生活环境、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
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是指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民族的理解与认知以及民族的共同特征和表现形式。
以下将探讨民族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首先,民族的概念与认知存在多样性。
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背景对于民族的理解和概念都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传统观念中,对民族的定义强调了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共同的祖先以及文化心理和道德价值观的相似性。
而在西方国家,民族的定义更注重对个体精神特征的探讨,重视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共存。
此外,民族还具有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的双重性。
民族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身所属民族特征的认同和自觉。
通过共同语言、文化和历史等因素,个体形成了对自身所属民族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对于民族的凝聚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者认同是指其他群体对该民族的认可和认同。
民族之间往往有交流、接触和交融,这种跨民族的认同感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减少文化冲突和矛盾。
最后,民族还具有动态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民族并不是静态的,它随着历史的进程、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和演变。
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变化,新的思潮、观念和文化形式不断涌现,这使得民族成为一个多元、开放的概念。
不同民族会因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种多样性在世界各地的民族关系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综上所述,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命题。
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民族的理解与认知存在差异,但共同的语言、文化、历史记忆和地域共同性是构成民族的主要特征。
民族还具有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的双重性,同时也具有动态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对民族概念与基本特征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和谐共存的多元文化社会的构建。
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文化是民族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基础 ,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维护民族团结 和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共同或同类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民族成员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同一民族的人往往具有相同或类似的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民族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民族心理素质的形 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民族是具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 之间认同的群体。
民族的形成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化的结 果。
民族是维系国家统一、独立的基础,是推动国家向 前发展的动力。
国家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02
01
03
国家为民族提供法律、政策和制度的保障。
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促进民族的发展和进 步。 国家为民族提供安全保障,维护民族的权益和尊严。
80%
经济发展
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少数民族 的生活水平。
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
交流与融合
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与 合作,增进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
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缩 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防范和打 击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 促进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是动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也在不断 变化。
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民族与国 家的关系可能面临不同的挑战 和机遇。
正确处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和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三政治《政治常识》第四课4.1.1 民 族 及 其 基 本 特 征

高三政治《政治常识》第四课4.1.1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重点】民族及其基本特征;【难点】民族及其基本特征;【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民族的定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民族与种族和国家之间的异同。
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素质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纽带。
⑵能力方面:根据民族的特征能区分不同的民族;并能把民族和种族等区分开。
民族文化对维系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灵活地、多角度地运用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觉悟方面:发展民族文化,捍卫民族的团结,促进民族的繁荣是每个民族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框题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
课堂设计,从轻松的谈话开始,用由浅入深,以易比难的方法,透过熟悉的生活现象,以环环相扣的设问为线索一层一层地深入其本质,实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并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整体感知】本课第一节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的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
要说明我国制定这样的民族原则和政策的原因,就要了解我国的民族状况,以及关于民族的基本观点。
所以,这第一框题是本节的基础,在讲解时,不仅要把基础内容讲解透彻,而且要对内容有所扩展,为以后内容做理论上的准备。
复习提问本书前言中提到,政治是阶级的大事,国家的大局,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那么,民族和宗教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什么关系?我们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和宗教概况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有什么意义?(设计第一个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地位,本课知识与上面学过的知识的联系,设计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调查研究,摸摸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情况,以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导入新课本课是讲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概况,着重讲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民族和宗教虽然是和国家有区别的社会现象,但与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国家的重要政策,民族关系的情况直接关系国家的兴衰存亡。
在当代,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更是徇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宗教问题处理是否得当,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发展、民族团结。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知识点归纳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知识点归纳在考研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民族理论的相关知识,然后再探讨民族政策的内容和实施。
一、民族理论1. 民族概念:民族是指在地理、历史和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的人群。
民族的形成有地理分布、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2. 民族特征: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包括血缘关系、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
这些特征是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3. 民族关系: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包括包容、融合、共生以及矛盾和冲突。
维护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政策1. 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核心原则,即各个民族在法律、政治、经济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民族平等既是符合人权和社会正义的要求,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基础。
2. 民族自治:民族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
它既是多民族国家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自治依法行政,保障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权益和自主权。
3. 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是民族政策的核心任务。
加强民族交流与融合,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增进各族人民的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关键。
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关系1. 民族理论的基础:民族理论是指导民族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它对于认识和把握民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可以为民族政策的科学化提供理论支撑。
2. 民族政策的目标:民族政策旨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文化传承,加强民族团结与认同。
只有在民族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
3. 相互促进与落实: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民族政策是民族理论的具体化和落实,而民族理论则为民族政策提供指导和基础。
通过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归纳,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民族问题的本质和重要性,同时也能认识到民族政策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第一课-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世界民族概况
目前,全世界共有65,6亿人口,2000多个民族,有人口一亿以上的民族,也有不足一千人的民族,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南美洲火地岛上的阿拉卡卢夫人和雅马纳人是人数最少的民族。
据1978年统计全世界一亿以上的民族有7个,即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日本人。
节日
达斡尔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
分析:宗教在民族形成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升民族的道德水准,住进社会和谐,人们对神的信仰,就会使社会风气正,即使有人有坏想法,也会由于舆论的压力和气人的而不敢轻举妄动怕做坏事报应,就不敢去做,会迫使他去做好事。
讨论题:
产生原因:是因为苗族服饰工艺最为精湛,造型独特,发展过程远久,找就留到了外国。倍受人们喜爱。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省份是省。
全球人口的总体数量持续,民族的整体数目呈现的趋势,在民族文化融合愈益加快的形势下,小民族的数目逐渐,若干个小民族聚合为一些,而大民族的数目在日渐。
五、作业(当堂以书面形式完成)
1、什么是民族?
2、民族有哪些特征?
预习:请借助互联网完成
1、亚洲的多民族国家有哪些?
2、亚洲的单一民族的国家有哪些?
⑤共同风俗习惯: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之一,是民族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
⑥共同心理认同:共同民族心理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历史的连续性,是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精神纽带;具有内聚性、向心性、自识性等特点。
四、巩固复习
1、完成下列空白
中国有__个民族,全世界有__亿居民,__多个民族。
一千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60多个。一百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200多个。从世界民族统计资料来看,全球人口的总体数量持续增长,民族的整体数目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民族文化融合愈益加快的形势下,小民族的数目逐渐减少,若干个小民族聚合为一些大民族,而大民族的数目在日渐增多。
民族理论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特征的理论,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精神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奋斗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正确理解本族文化和强化对异国文化的学习是增强跨文化差异意识,提高文化差异理解能力的保证。处理文化差异,跨越语言鸿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主要任务。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文化语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审美标准等方面。在文化习俗上,在价值观念上,在中国可以随便询问对方的工资、年龄及婚姻等问题,而在西方打听这方面的问题将被视为对个人隐私权的干涉。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习惯采用归纳思维方式,而英美人则习惯采用演绎思维方式,比如中国人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前往往先陈述事实,而英美人则开门见山直接表达观点。中西方文化差异使跨文化交际产生障碍。只有不断增强文化差异意识,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才能突破交际障碍,实现顺利交际的最终目的。
共同地域是民族形成的前提,民族的其它特征都是以共同地域为基础形成的.
共同经济生活是人们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密切的经济联系,这种经济上的联系,把本民族的人们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经济上的联系是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也是民族其它特征形成的物质基础.
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物质生活条件,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等在精神面貌方面的反映,而且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对民族的凝聚力非常大,主要表现为都认为是本民族的一员,热爱自己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对传统的风俗习惯的浓厚感情.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共同信仰成为维系其长期存在的牢固纽带.
民族常识第二课

民族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民族地 区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冲突与认同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可能 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需 要加强文化自信和认同,维护本
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性。
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原因,民 族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 距仍然存在,需要加强政策支持 和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民族服饰的多样性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这些服饰不仅具有审 美价值,还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意义。
不同民族的服饰在款式、色彩、图案和材料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习惯、 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特点。例如,藏族的藏袍、苗族的苗绣、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 绸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有着 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人类的语言表达方式, 也为我们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途 径。
民族艺术的多样性
01
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音乐、舞蹈 、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
02 03
不同民族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本民族的历史、传 统、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的影响,因此各民族的艺术家都 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例如,印度的泰姬陵 、中国的敦煌壁画、非洲的鼓乐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
排斥任何民族。
平等互利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各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共同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
相互信任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建立互信关系,消除误解和
隔阂。
共同发展
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缩 小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各
民族理论教育知识点

第一单元民族第一课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1、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2、民族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历史渊源——民族起源的族体渊源和地域渊源①族体渊源即共同族渊,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共同具有氏族、部落等起源的共同性或同源性。
共同族源是民族精神联系的纽带,是民族内聚力、凝聚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②地域渊源也可称为共同地域,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生活居住的地区。
是形成民族的物质条件。
(2)共同生活方式①含义:民族的共同生产方式主要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②地位:是把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也是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心理形成的物质基础条件。
(3)共同语言①含义: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
②地位: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
(4)共同文化①含义: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内容和形式特点的文化。
②地位:是把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
(5)共同风俗习惯①含义: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惯例。
②地位: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民族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
(6)共同心理认可①含义: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素质。
主要表现为对同一民族的自觉的归属感,包括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②地位:是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精神纽带,具有内聚性、向心性、自识性等特点。
3、民族的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我国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
4、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我国进行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民族特征、民族渊源、民族意愿及相近和就近认同四个方面。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民族是指具有相同历史、文化和语言特征的群体。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基本特征,包括语言、地域、宗教、血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一一介绍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不同民族拥有各自特有的语言,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词汇和发音方式,反映出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
例如,汉族的主要语言是汉语,藏族的主要语言是藏语,俄罗斯族的主要语言是俄语。
地域也是民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域特征。
例如,印度的多样化社会就由众多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生活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域特色。
宗教信仰也是民族特征的一部分。
不同民族有各自的宗教信仰体系,这些宗教信仰对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印度的多神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信仰共存,反映了印度多元宗教的特点。
血缘和家族关系也是民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一民族的人们通常有相同的血缘关系,拥有相同的祖先。
家族关系在民族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传统习俗。
例如,中华民族强调家庭观念和血缘关系,以家族为基本单位。
生活方式也是民族特征的体现。
不同民族由于地理、气候和历史原因,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服装、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特色。
例如,日本人喜欢穿着和服,中国人喜欢喝茶,蒙古人喜欢骑马。
价值观也是民族特征的重要方面。
不同民族对道德、伦理和人生观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在塑造民族文化和社会秩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东方国家则注重家族和社群的利益。
总之,民族是具有相同历史、文化和语言特征的群体,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语言、地域、宗教、血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特征,我们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理解和和谐共处。
八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课件新人教

八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课件新人教1. 引言本课件是八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的教学课件,主要介绍了民族的定义、特征以及中国的主要民族。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民族的概念,掌握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加深对中国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认识。
本章节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介绍:•定义和特征•中国的主要民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 定义和特征2.1 民族的定义民族是指共同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习俗等因素所结合在一起的群体。
民族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历史、语言文字等诸多因素有关。
2.2 民族的特征•民族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和历史渊源。
•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系统。
•民族有一定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民族共享一定的地域空间。
3. 中国的主要民族3.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
汉族的语言是汉语,汉字是汉族的文字系统,汉族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3.2 少数民族中国还有56个少数民族,包括壮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
这些民族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的多样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4.1 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宗教信仰、住房形式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4.2 民族文化的交融由于地理因素和历史原因,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也产生了交融和融合的现象。
例如,汉族和藏族在地理上的接触,导致了两个民族在语言、服饰、民间音乐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4.3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独特文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民族文化村、举办民族文化节等。
同时,学校教育也非常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5.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的定义和特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民族群体,以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宝藏,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自己的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多元的社会。
民族的含义

民族的含义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和共同心理认同。
3、民族识别的含义它是指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我国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
4、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我国进行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民族特征、民族渊流、民族意愿及相近和就近认同4个方面。
5、民族形成的条件(1)内在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
(2)外在条件:战争、军事冲突等。
(3)经济条件:社会生产的发展及基带来的结果,促进了民旗的形成。
6、民族形成(1)民族形成一般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序列:即氏族—胞族—部落—部落了联盟—民族。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2)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可称为次生形态民族。
7、民族的基本发展阶段民族的发展一般经历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发展阶段。
8、民族发展的内容(1)民族的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是民族发展程度的根本性标志。
(2)民族的政治发展:民族的政治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民族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
(3)民族的文化发展:民族的文化发展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发展,也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
(4)民族的人口发展:一定数量的人口增长和人口素质的优化是民族发展的一种标志。
9、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民族分化、组合、同化的过程,民族将自行消亡。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段级灭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
二、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
民族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民族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民族是指具有相同种族、历史、文化传统、居住地域、经济生活和社会习俗的一群人。
它是集体意识和认同的集合体,体现了人类社会多样性和丰富性。
民族的基本特征包括:种族特征、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地域居住、经济生活和社会习惯。
首先,种族特征是民族的基本标志之一、民族是以人类种群的分化和演变为基础形成的,各民族在相互交流和迁徙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外貌特征和遗传特征。
不同民族的种族特征展现了人类的多样性和差异。
其次,历史传统是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过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轨迹。
历史传统对于民族的认同和凝聚力有重要影响,通过传统的口头和书面记录,民族能够延续自己的历史文化,并将其代代相传。
第三,文化传承是民族的核心。
民族文化是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系列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观念、道德规范、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等的集合体。
它是民族认同和精神特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然后,地域居住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民族的地理分布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资源、历史迁徙等。
不同民族在不同地域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景观、生活习俗和社会结构等,地域因素也影响了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经济生活是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在经济生活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包括经济结构、生产方式、职业分工等。
经济生活能够直接影响到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也反映了不同民族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最后,社会习惯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民族在社会交往、礼仪规范、家庭观念、婚姻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社会习惯是民族身份认同和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维系族群之间的关系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民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种族特征、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地域居住、经济生活和社会习惯等方面。
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不同民族保持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和身份认同,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推荐下载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民族发展的规律,并形成自己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即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内容:一、民族概念、民族基本特征(一)概念:古今中外人们都曾对民族从语言、地域、血缘、习俗、宗教、体质特点上,作过一定的研究。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二)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民族语言、是指一个民族在交往联系中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它是民族最外露的一个特征。
●共同地域,指一个民族共同居住、生活和生产的地区,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这是民族形成的客观基础。
●共同经济生活,指民族经济上些联系性和经济类型。
●共同心理素质,指民族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作用于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现象。
民族的四个特征,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制约。
这四个特征是在社会发展中自然形成的,是从物质、经济和文化要素方面提示了民族的本质属性。
二、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民族消亡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的民族特征、差异消失,实现民族大融合●民族消亡前,始终存在着民族融合因素。
●民族作为历史范畴,产生于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确立时期,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以后逐步地最终消亡。
这是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一般指民族间的矛盾问题,主表现于政治、经济、文件、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贯穿于民族存在发展的全过程。
●民族问题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其内容性质不同。
民族的特点有什么特征

民族的特点有什么特征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民族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民族的特点①指构成一个民族所应具备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4个基本特征。
每一个基本特征都具有特定的内容,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中的原因,各种特征具体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
②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当民族共同体在人类历史上形成并区别于其它各种人们共同体的类型以来,文化总是表现为各不相同的乃至千差万别的民族文化。
任何文化与文化创造都是以民族与民族社会为根基的,没有民族社会生活的沃土,文化便无由生根。
文化使民族与民族社会得以形成,为它提供最广泛的物质和精神以及其它方面的基础,并以其整体的内部结构和完整的外部面貌执行民族区分功能。
在民族文化的内部结构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背景,阶段、阶层、等级、各种利益集团以及语言、宗教等等,都可能导致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但只要一个民族或民族社会仍然存在,它就总会具有某种共同的民族文化。
民族的起源亦称“民族起源”。
指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产生的时间及其在产生前的发展过程,亦可指某个具体民族的起源与形成过程。
民族并不是一有人类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人类最早的社会集团是原始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才结成稳定的集体——氏族。
当时,最现实、最方便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几个亲属氏族又结合成部落。
二次社会大分工破坏了氏族部落内部的血缘关系,在更大规模上以地缘关系结合成规模更大的共同体——民族。
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关于民族的形成时间,由于国内外学者对“民族”一词涵义理解的不同,主要有4种不同的意见:①原始社会形成说。
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4、中国学者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已出现“ 两字;如戎、 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已出现“民”和“族”两字;如戎、 狄、蛮、夷等。1400多年前的《南齐书》中出现合 夷等。1400多年前的《南齐书》 多年前的 民族”一词,但不同于今天的民族概念。 称“民族”一词,但不同于今天的民族概念。 1882年王韬在 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使用。 1882年王韬在《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使用。 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中,首次使用了 1899年梁启超在 东籍月旦》 东方民族”一词。 “东方民族”一词。 1903年 梁启超将布伦奇里的民族说介绍到中国 的民族说介绍到中国。 1903年,梁启超将布伦奇里的民族说介绍到中国。 1924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1924年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提出了他的民族定义 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生活习惯这五种力) (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生活习惯这五种力)
1953年首先确认了37个少数民族; 1953年首先确认了37个少数民族; 年首先确认了37个少数民族 1954年又确认了16个少数民族 年又确认了16个少数民族; 1954年又确认了16个少数民族; 1965年确认了西藏的珞巴族; 年确认了西藏的珞巴族 1965年确认了西藏的珞巴族; 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民族 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民族。 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民族。
基诺族
珞巴族
谢谢! 谢谢!
斯大林 的民族定义
一是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 人们共同体; 人们共同体;二是民族具有四个基 本特征 。
民族的基本特征
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 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的基本特征
是民族的第一特征
共同语言
对民族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势 是民族形成的空间条件和物质基础
中考民族知识点总结

中考民族知识点总结一、民族的定义1. 民族是指拥有共同历史、文化、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人群,具有共同祖先和血缘关系的社会群体。
二、民族的构成要素1. 语言:民族的语言是其文化的核心,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2. 宗教:宗教信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对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重要影响。
3. 传统习俗:包括民族的服饰、饮食、节日等民族习俗的保留和传承。
4. 地域特征:不同民族栖息地的气候、地形、资源等环境特征也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血缘关系:共同祖先和血缘关系是民族的人群之间共同的特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
三、民族的特征1. 多样性: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民族,他们在语言、宗教、文化传统等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2. 传承性:民族的文化传统可以通过语言、学校教育、家庭、宗教等途径得以传承和保存。
3. 融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交流,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也会相互融合、交流。
四、中华民族1. 中华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由多个民族组成,包括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鄂尔多斯族、基诺族、乌兹别克族、裳族、赫哲族、普米族、纳西族、布朗族等。
2.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92%以上。
3. 中国共有56个民族,分布于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
五、民族的传统文化1. 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宗教信仰、服饰、语言、音乐、舞蹈、民间艺术、建筑、饮食等方面。
2.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民族认同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
民族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朝鲜族(조선족)又称高丽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 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 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一、民族的概念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 段形成的稳定的人民共同体
民 族 的 概 念 与 基 本 特 征
第一关:
民 族你 ?能
说 出 几 个 少 数
56个民族服饰.flv
一、民族的概念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 段形成的稳定的人民共同体
二、民族的基本特征 共同历史渊源 共同生产方式 共同语言 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 共同心理认同
壮族是中国 人口最多的少 数民族,主要 分布在广西、 云南、广东和 贵州等省区。
藏族主要是
居住在中国境内 的操藏语的民族, 主要聚居在西藏 自治区以及青海、 甘肃、四川、云 南等省。中国境 内有人口约541 万余人(2000 年),以从事畜 牧业为主,兼营 农业。
蒙古族是我国东北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 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 要集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 以及俄罗斯联邦。
二、民族的基本特征 共同历史渊源 共同生产方式 共同语言 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 共同心理认同
中华民族的基本概念

中华民族的基本概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含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整体,是中国境内各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共同的民族群体。
中华民族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概念,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共同的民族群体,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2.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概念,强调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团结和互信,反对民族分裂和对立。
3.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强调各民族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和破坏。
4.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概念,强调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反对文化霸权和文化冲突。
5.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基本概念是一个多元一体、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概念,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团结、互信和相互尊重,是中国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的基本特征
1.共同历史渊源 2.共同生产方式 3 .共同语言 4.共同文化 5.共同风俗习惯 6.共同心理认同
26
下列各题分别反映了民族的哪些特征?
1、我国维吾尔族80%以上的人口住在新疆 南部
2、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 过泼水节
3、“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4、在古代,蒙古部落过着游牧生活,以
第一单元民族
第一节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
世界民族概况
全球有65.8亿人口,有2000多个民族。人 口上亿的民族有7个:汉族13亿、印度斯 坦人2.11亿、美利坚人1.85亿、俄罗斯人 1.45亿、孟加拉人1.65亿、日本的大和民 族1.2亿、巴西人1.1亿
2
世界民族概况
全世界千万以上的民族有65个:主要有:德 意志民族、意大利人、墨西哥人、瓜哇人、朝 鲜人、英格兰人、泰米尔人、维京人、法兰西 民族、乌克兰人、土耳其人、埃及人、波兰人、 西班牙人、缅甸人、泰人、罗马尼亚人、豪萨 人、波斯人、匈牙利人、葡萄牙人、澳大利亚 人、希腊人、泰卢固人、马拉地人、古吉拉特 人、坎纳拉人、马拉雅兰人、奥里雅人、拉贾 斯坦人、比哈人、阿尔及利等。
14
共同语言
少数民族使用语言情况有几种: 1.自己没有通用的语言,如回族、满族一般都 使用汉语。 2.本民族内使用多种语言,如裕固族有东部裕 固语和西部裕固语;瑶族内部分别使勉语、布 努语、拉珈语;高山族使用布嫩语、排湾语、 阿眉斯语等。 3.本民族使用多种民族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 本民族语言外,还能用维吾尔、哈萨克、蒙古、 俄罗斯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15
共同语言
少数民族造就了中国现在的多语言多文字 的社会, 但世界上大概每天就将消灭许多语言 与文字, 保护民族语言文字任务重大, 中国政府 相关部门已经积极采取行动.
例如 满语, 现在已经近乎灭绝, 现在会说满 语看满文的就3位7旬8旬的老人, 居住在黑龙江 北方村落, 若此三位老人逝世, 满语也就退出了 世界历史的舞台, 遗留下近乎上百上千万的清 朝的满文资料, 无人译读.
“黑车白帐”为家,逐水而居
27
民族和种族的区别
性质不同
区分标准 不同 和自 然现象
基本特征
头发、肤色、 体形等生理遗 传特征来区分
在同一种族里可以包含不同 民族;一个民族里面可以包
含不同种族 28
课堂练习
1.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
同体,这种共同体以 ( C)为基础。
16
共同文化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 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 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 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 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 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17
18
19
20
民族的基本特征
1.共同历史渊源 2.共同生产方式 3 .共同语言 4.共同文化 5.共同风俗习惯 6.共同心理认同
11
民族的基本特征
1.共同历史渊源 2.共同生产方式 3 .共同语言 4.共同文化 5.共同风俗习惯 6.共同心理认同
12
共同地域
1、含义
共同地域是指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
2、意义
在共同地域内,人们从事生产,进行交往,形成了 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感情。
13
共同语言
中国境内的语言非常丰富,这在世 界上是罕见的。据统计,中国的语言正 在使用的就有80多种,已经消亡的古代 语言更是不计其数。
3
世界民族概况
此外还有人口稀少的民族:南美火 地岛上地阿拉卡卢夫人只有100余人、奥 纳人和雅干人各只有40余人、菲律宾地 道特巴多人只有150余人。世界上人口最 少的微型民族:印度安达曼岛上的大安 达曼人总人口只有27人。
4
一、民族的概念
考考你:
你能分辨出图片中分别 是哪些民族吗?
5
藏族
蒙古族 6
A、血缘关系 B 、氏族关系 C、地域关系 D、部落联盟
29
2、在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中,区别
民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D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认同
30
3、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是 (A ) A.民族的六个特征 B.生理遗传特征 C.血缘关系 D.地域关系
31
“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爆竹声声除旧岁 24
春节习俗
守
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
二拜年。” 年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 的《风土志》:除夕之 夜,各相与赠送,称为 “馈岁”;酒食相邀, 称为“别岁”;长幼聚 饮,祝颂完备,称为 “分岁”;大家终夜不 眠,以待天明,称曰 唐太“宗守李岁世”民。写有“守岁”诗: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25 ”。
壮族
苗族 7
彝族
布依族 8
1、民族的含义: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 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9
二、民族的基本特征
想一想:
①你是根据什么判 断这个画像上的人 是**族的?
②划分不同民族的 依据是什么?是以 他们的长相以及服 饰为依据吗?为什 么?
10
民族的基本特征
1.共同历史渊源 2.共同生产方式 3 .共同语言 4.共同文化 5.共同风俗习惯 6.共同心理认同
21
端午节习 俗
吃粽子 赛龙舟 配香囊 饮雄黄酒 缠五彩丝线 挂艾叶菖蒲
22
春节俗称“年 节”,是中华民 族最隆重的传统 佳节。它是除旧 布新、祭祝祈年、 合家团圆、娱乐 狂欢的日子。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23
春节习俗
门画
我国最早的春联在--古五代代时都期是孟用昶来写驱在鬼桃避木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