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信息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信息 的基 本形

? 信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上, 只有通过媒体才能呈现出来, 要依附于某种媒体才能被人类 所接收和认识。
?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信息 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 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信息 的定

? 对信息一词的定义呈现出不同的理 解和描述方法。
①钟义信:从 哲学思想角度 ,信息是 “事物运动姿态及其变化的方式”。
3.小李同学通过 “福建省考试院”
网站了解到高职入学考试信息,准
确了解到福建省高职入学考试官方
发布的信息。小张同学通过搜索引
擎检索因特网上高职入学考试信息,
获取到其他网站登载的关于高职入
学考试的信息。经比对,发现小张
获取的是2014年的高职入学考试的
信息。
时效性、真伪性
? 阅读事例,回答以下问题 例1.小明通过某大学网站获知自
3.人们通过浏览因特网信息了解 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其信息源
是(D)
A.声音
B.视频
C.自然界
D.网络媒体
说出以下事例,体现了信息的什 么特征:
1.通过手机可以实现和远方的朋 友实时通话。 传递性
2.一位科学家说过“没有物质的 世界是虚无的世界,没有能源的 世界是死寂的世界;没有信息世 界是混乱的世界”。价值性
信息 的表 现形

? 2.信息的传播途径
(1)人与人面对面交流,书、 报、刊等纸介媒体。
(2)广播、电视、电话、计算机 网络、音像光盘等电子媒体;
(3)人的表情、动作,信号灯、 交通指示标志,广告牌。
信息 的表 现形

? (3)信息的接收方式
接收信息的主体是人。人通 过视觉、味觉、触觉、嗅觉、 听觉等感受信息,通过人脑反 映信息。
(4)信息产生的作用
信息有价值性,为人类所 用。人们接收到信息后,经过大 脑分析 、抽象后产生印象、形成 概念、作出判断、引发冲动、激 励创新、引起行动等。
5.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 的表 现形

信息发出方 (信源)
用何载体
以何途径
(信息传递)
信息接收方 (信宿)
说说 这些 信息 具有 什么 特征
1.通过网络电视,世界各地 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收看到精 彩纷呈的春节联欢晚会。
1.下列关于信息概念的描述,正
确的是( A)
A.信息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 B.信息是一种虚无的概论 C.信息为人们提供了物质享受 D.信息为人们提供了能量
2.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传遍五洲 四海,千家万户,主要体现了
信息具有( B)
A.价值性和真伪性
B.共享性和传递性
C.时效性和价值性
D.真伪性和传递性
己已经被该校录取的信息 信息的来源是: 某大学的网站
信息的传播途径是: 计算机网络
信息的接收方是: 小明
? 例2:老师将教学过程制作成一 段微课,上传到校园网上,通 过网络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 的复习方式。
微课的发布方是: 老师
微课的传播途径是:计算机网络
信息的接收方是: 学生
接收方式是: 视觉、听觉
②香农:从 信息学角度 ,信息是“用 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③维纳:从 资源的角度 ,信息是区别 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种资源。
④我国的专家学者 认为信息是对事物 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 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 例(1):考上大学是同学们的梦想, 能否考上,在成绩未公布之前都是 一个悬念,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当考试成绩公布、录取线划定后, 不确定性就消除了。
6.找路时用旧的交通地图。
7.玉不琢,不成器。例如:孟浩 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 修改、推敲而成。
信息 的特 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 4.可处理性 5.价值相对性 6.价值性 7.时效性 8.真伪性 9.存储性 10.可度量性。信息经过转换后以二进制的形 式存储在光盘、磁盘等介质中,采用“位 (bit )”作为信息的基本存储单位。
? 例(2):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 生了四季的变化,昼夜交替的信息, 由于植物的自身特性和光合作用, 植物产生出红色、黄色、绿色等特 征。这些自然现象,揭示出事物内 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信息 的表 现形

? 1.信息的载体
信息常依附于文字、符号、 图像、图形、声音、动画、视 频等呈现出来,这些文字符号 被称为信息的载体。
2.李明很喜欢下象棋,一 天,他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有关 “象棋比赛 ”的通知,可赛事 早已结束了。他后悔没有及时 上网知道这个消息。
3.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 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信息 的基 本特

4.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例如: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 俗语故事。
5.真假难辨。例如:孙膑“减灶 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 退司马懿等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