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爱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爱国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奇葩。我们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自己的道德修养,我们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是要发扬并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在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弘扬爱国精神。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更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运用精髓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贵资源把大学生凝聚和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对于大学生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自身的成长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赋予爱国精神的弘扬,可以从中国传统节日开始入手。例如广西特有的“三月三”。
“三月木棉花儿开,今年歌圩又到来。”这是三月的歌,是壮族人民的歌。“壮族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歌圩日,也是壮族最重大的民族节日。它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它的缘起与壮族稻作农耕的生产周期和生活节奏有着直接的关系。既是祈求丰年,又是投入春耕大忙前的行乐尽兴、鼓劲活动。之后,“壮族三月三”又逐渐发展成青年男女唱歌结缘、开展民俗及民族文体等活动的综合性节日。从去年起,“壮族三月三”被确定为广西民族传统习惯节日,广西人民将可欢度属于自己的节日。
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便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月》中载:“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壮族三月三”这个节日传承着我国古代的民俗民风和思想文化。虽说经过千年的演变,部分风俗已经改变,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不变,再加上了浓厚的时代色彩,以新的方式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壮族三月三”又称壮族扫墓节,这与中华民族另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有类似的含义:祭祀,弘扬中华孝文化。“孝”一直是中国最重视的文化之一。在孝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保持着一颗美好的心灵。
在广西,有一部分地区是歌圩节,而另一部分地区是扫墓节。据说,在历代文化传承中,桂中、桂北部分壮族却保留了三月三上巳节“依歌择偶”等文化元素内容,使三月三成为了歌节;而桂西部分市县却保留了原生态的三月三上巳节的“祭扫、踏青”文化元素,从而使三月三成为祭扫日。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相同思想。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主力军,我们应当在传统文化中弘扬爱国精神。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首先要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自己所在的地区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未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