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径流变化
地表径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
地表径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地表径流是指降水在地表上流动的现象。
在雨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被土壤吸收,渗透到地下水层,而另一部分则在地表形成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的形成是由于降水量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导致多余的水分无法渗透,而形成的径流。
然而,地表径流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还对土壤侵蚀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表径流导致土壤侵蚀的原因有很多。
在降雨时,地表径流冲刷力大,对土壤产生冲击,加速了土壤的侵蚀。
此外,地表径流还会将土壤中的颗粒物质携带走,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侵蚀程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土壤被冲刷走,导致了土壤的贫瘠化。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农田的产量,还加剧了河流的淤积,使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其次,地表径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当地表径流流经农田时,冲刷力会将土壤中的养分和农药带走,造成土壤的养分流失和农田的生产能力下降。
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地表径流还可以将有害物质带入河流和水源地,对水质造成污染,危害人民的生活供水安全。
此外,地表径流对土壤侵蚀还会导致水土流失,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
随着土壤的侵蚀,地势逐渐变得平坦,不再有丘陵和沟壑,特色的地貌逐渐消失。
同时,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也因侵蚀而减少,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功能。
这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产生了不利影响。
如何减轻地表径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加强土壤保水能力的建设是关键。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农田秸秆还田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升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
其次,建设防护性林带和沟渠等工程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的冲刷力,降低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同时,完善农田排水系统,合理利用农田的雨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总之,地表径流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还对土壤侵蚀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地表径流通过冲刷土壤、带走养分和农药,进而导致土壤贫瘠化和水质污染。
同时,地表径流还会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破坏土壤的功能和地貌。
环境变化对张家口水资源的影响
环境变化对张家口水资源的影响徐宝荣张占贵徐晓雪(张家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 要:环境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大量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张家口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持续干旱、大风又加剧了水资源的减少速度。
积极应对水资源严重不足带来的各种挑战,积极开展节水技术和节水灌溉的推广和实施,是缓解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资源;气候变化;地表水;地下水张家口地区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10m3,耕地亩均占有量为160m3,均不足全国的1/5和1/10[1]。
降雨时空不均,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80%,又集中在7月和8两个月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十年九旱是张家口地区的气候特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经济活动的大幅度增加,对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
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张家口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制约和限制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笔者针对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客观情况,论述环境变化对张家口水资源的影响。
1 气候变化对张家口水资源的影响1.1 气温变化对张家口水资源的影响。
气温变化是引起张家口的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1960年以来,张家口平均气温呈整体上升趋势[2],以0.4℃/10a的速率上升,而气温升高主要在冬季,以0.68℃/10a的速率上升。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升幅增加,在“九五”期间,全市平均气温较历年平均升高了1.2℃,5a的平均值均高于历年平均值,在气候变暖中,全市形成了冬暖夏热的气候特征。
气温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首先主要表现为温度升高,使水体的蒸发量加大,蒸发强度提高,无论是水面蒸发,土面蒸发,叶面蒸发,还是潜水的蒸发,气温的升高都会使水的消耗量增加,造成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减少。
其次,表现在温度的升高,人们的用水量和需水量进一步加大,加速了水资源量减少速度。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未来地表径流的影响
游 松 财 ① Kioh a a a h③ Y z n t o a ② v s i k h s i u u JMas k ④ T u
( 中 国 科 学 院 地 理 科 学 与 骑 源 研 究 所 ,北 京 ①
T nlg , T ko 5 8 5 . Jp n @  ̄h o y o o ) 12 5 0 aa ; .
究 ”、 这 些 研 究 的 一 些 不 足 之 处 有 : ) 析 是 基 于 单 一 的 大 气 环 流 模 型 ( C ) 。 1分 GM 输
出 的结 果 ; ) 究 是 在 小 区域 ( 流域 ) 度 上 的 ; ) 文 参 量 的 变 化 是 大 空 间尺 度 上 的 以 2研 小 尺 3水
S a n E vr ̄ na vk  ̄il d n i a o t s s ∞ l
n l i I ̄a i 0 8 0 J p n ml n  ̄,b k 8 3 e at t n b  ̄ o
6 6一O1 J p n1 0 a a
缸 识 创 新 重 大 项 目I 准 号 : Z X] W —O 1 ) 同 资 助 批 K C 一S 】 8共
1 K )
2)‰
£ k z.H—
n I a tO1Ye w Rie trMa ae n 1 9 mp c I Eo v rWae n g  ̄ t 9 R
H l a C]ma e c a g mp tO e t i l h n e i  ̄ n … … s,p e i n r rl mi a y Li i n Asa 】9 99
雨水节气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变化降雨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雨水节气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变化降雨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在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雨水节气是指每年的二月十五日或十六日,意为着这个时期开始雨水逐渐增多,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水文特征。
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降雨量和蒸发量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雨水节气的水文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下的降雨量和蒸发量之间的关系。
一、雨水节气的水文特征雨水节气是中国农历二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在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回升,寒冷的冬天即将结束。
此时,水文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降水增多:在雨水节气之后,气温升高导致了大气湿度的增加,同时气压梯度的变化使得水汽的扩散增大。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降水呈现增多的趋势,雨水节气成为了春季降水的起始点。
2. 地面径流增加: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降雨量的增加使得雨水逐渐渗入地下,地下水位上升。
当土壤无法再吸收更多的水分时,超出土壤含水量的雨水开始形成地面径流。
这也是雨水节气的特征之一。
3. 蒸发量逐渐增加: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大气湿度增加,导致蒸发量逐渐增加。
这是由于土壤中的水分逐渐被太阳和风力蒸发,以维持周围环境的湿度平衡。
二、气候变化下降雨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降雨量和蒸发量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虽然正式的研究结果仍在进行中,但有一些初步的观察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种关系。
1. 降雨量的增加: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降雨量的增加。
由于全球变暖,气候模式发生了改变,导致了更多的水汽聚集和凝结成云,进而形成降雨。
因此,在气候变化下,降雨量有可能在雨水节气以及其他时间段都呈现增加的趋势。
2. 蒸发量的变化:蒸发量在气候变化下的变化更加复杂。
由于气温和湿度的升高,蒸发量有可能增加。
然而,气候变化也会导致湿度和降水模式的改变,有可能减少蒸发的机会。
因此,蒸发量的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3. 地表径流的变动: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变化都会对地表径流产生影响。
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中降雨径流变化的影响识别
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中降雨径流变化的影响识别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郑文萍摘要:水质评价是当前水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支撑。
水质综合评价方法逐渐由断面评价向流域综合评价转变。
因此,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域内降雨与径流的关系也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过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于流域内降雨和径流的关系与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必要对其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降雨径流;影响识别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3-0146-0002人类活动和自然水循环过程都会影响地表水的质量,地表水按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水产养殖污染源等)和地表污染源(土壤侵蚀、农业耕作、农村污水等)。
其中,自然降雨的非点源污染相对更为复杂。
降雨通过植物、建筑物和下垫面坑洼的截流过程产生径流。
径流越大,地表污染物的侵蚀越强烈,对水质的影响越大。
气候变化将对降水和蒸发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相关人员要不断减少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造成的影响,提高水文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利用水平,以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一、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现状(一)降雨量的变化不太明显,但径流量变化较为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部分流域年平均降雨量呈现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径流系数和径流量呈现明显地减少趋势。
这导致降雨与径流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在相同的条件和年降水量条件下,径流量减少。
(二)径流峰谷值的出现和降雨之间不同步,变化幅度有所不同通过对历年平均降雨量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盆地降水的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呈现出轻微下降的特征。
年平均径流量呈逐年减少趋势,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性大于降雨量的变化。
即使平均降雨量相似或同一年,相应的年平均径流量也不同,甚至有的年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三)流域内各段之间的降雨径流关系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根据流域丰产段和枯水段的统计和年代学变化,流域上游年降雨-径流关系不同步,而中游年降雨-径流关系同步,径流系数、径流量和降雨量存在明显差异。
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改变之一,不仅会直接影响周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还会对水文循环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机制,并就其可能的环境效应进行讨论。
地表径流是指雨水通过地表流动后形成的表面径流,对地理学、水文学等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是地表径流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在人类活动中,土地利用的变化通常包括城市化、农田扩展、森林砍伐等。
这些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田扩展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较为明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面积逐渐减少,而城市用地逐渐增加。
城市用地的建设会减少自然地表的渗透性,增加了地表径流的形成。
一方面,城市建设的水泥、沥青等人工材料阻碍了雨水的渗入,使水分无法进入地下水系统;另一方面,城市中的排水系统将大量雨水导入河道或下水道,导致地表径流的增加。
相比之下,农田通常会留下一部分雨水渗入土壤,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减少了地表径流的发生。
其次,森林砍伐与土地利用变化也密切相关。
森林具有丰富的植被覆盖和根系结构,可以有效地拦截雨水并促进蒸散作用。
然而,随着森林的砍伐和转变为农田或城市用地,地表覆被减少,导致了雨水的直接冲刷和流失,增加了地表径流的数量。
此外,森林覆盖的减少还会导致土壤侵蚀,进一步加剧了地表径流的形成。
除了农田与森林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对地表径流也有显著影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城市用地面积逐渐增加。
城市建设通常会破坏自然覆被,导致地表砾石暴露,减少了土壤的渗透性。
与此同时,城市化过程中的场地平整和道路建设会导致土地的不均匀排水,进一步加剧了地表径流的生成。
城市化还经常伴随着大量的地下排水,这些排水系统将地下水转移至河道,增加了地表径流的水量。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也存在着地域差异。
在一些地区,例如山区或地势较高的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可能较小。
水文学原理-第8章 径流
流域出口
河网汇流 坡面汇流
2020/2/1
流域汇流过程
13
坡地水流进入河网后,使河槽水量增加.水位升高,这就是河流洪 水的涨水阶段。在涨水段,由于河槽贮蓄一部分水量,所以对任一河 段,下断面流量总小于上断面流量。 随降雨和坡地漫流量的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河槽水量减少,水 位降低,这就是退水阶段。 这种现象称为河槽调蓄作用。河槽调蓄是对净雨在时程上进行的第 二次再分配。
河流水位的变化,从本质上看是河流流量的变化,流量增大,水位升 高;流量减小,水位降低。因此,水位变化实质上是流量变化的外部反映 和表现;另一方面,流量大小可以通过水位高低反映出来,即二者呈某种 函数关系Q=F(H),水位升高,流量增大。即Q=F(H)呈单调递增函数。
2020/2/1
15
根据图还可以看出降落在流域上的
降雨过程与经过流域下垫面的作用后
形成的流量过程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
①次降水量大于相应的次洪径流深。
降落在流域上的雨水必然有部分消耗
于植物截留、填洼、下渗以及蒸散发
等损失,使得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水
量小于降落在流域内的水量。
②两条过程线的形状不同。降水过程
第八章 径流
2020/2/1
1
主要内容
1
径流形成的过程
2
河流水情
3 洪水与枯水与冰情
4 径流的分割与计算
5
径流的影响因素
2020/2/1
2
一、径流形成的过程
(一)几个基本概念
径流:由降水所形成的,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路径流 动的水流。
地表径流:沿着地面流动 的水流
壤中流:在土壤中流动的
2020/2/1
高一地理地表径流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地表径流知识点总结地表径流是指降水在地表上产生的径流水量。
它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研究地表径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的利用。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地表径流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在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本文将综述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地表径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地表径流的相关内容。
1. 地表径流的形成过程地表径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降水、入渗和地表径流三个阶段。
首先,降水是地表径流的起始条件。
当降水超过土壤的持水量或降水强度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时,降水就会发生径流现象。
其次,入渗是指降水渗透到土壤中形成土壤水,部分被植物吸收,剩余的水通过重力和毛细作用进一步向下渗透。
最后,当土壤收到的降水超过其持水量和渗透能力时,地表就会产生径流。
径流水根据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会形成地表小河流、河道、湖泊等。
2. 地表径流的影响因素地表径流的产生和分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主要因素包括降水量、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地形和人类活动等。
首先,降水量是地表径流的关键因素,越高的降水量会导致更多的地表径流。
其次,土壤类型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也很大,比如沙质土壤更容易形成地表径流。
植被覆盖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量和渗透能力,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
此外,地形的高低起伏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也会对地表径流产生影响。
人类活动如城市化、河流改道和农田灌溉等也会改变地表径流的分布和水量。
3. 地表径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地表径流在地理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属于水文循环的一部分,可以将降水水分转移至地下水和海洋。
其次,地表径流还能够给湖泊、河流等水体补给水源,维持水体的稳定性。
同时,地表径流也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依据,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
此外,地表径流还能够改变河道形态,形成地貌景观,对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总结起来,高一地理地表径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地理学、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改变地表径流
8.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9.该河最有可能是
A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旱,年均降水量仅 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 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 (2)影响地下径流
•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 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 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 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
涵
减少
位下
养
降
水
源
土壤侵 蚀减弱
14.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C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2013山东卷]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 答14~15题。
15.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
程为图中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水
流量 水位(高低 季
文 节变化) 汛期 含沙
量 结冰期 流速
水
系
水系结构 流程
流域 河道 流向
航运
水能 综合开发 治理措施
水循环
课标: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基本要求: 1.说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循环的三种类型。 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人类影响地表径流的例子
人类影响地表径流的例子
人类对地表径流有各种影响,以下是一些例子:
1.城市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面积的土地被铺设成道路、建筑物和其他硬质表面,减少了地表的渗透能力,导致雨水迅速汇集成径流,增加了洪水风险。
2.排水系统:人类建设排水系统来管理雨水,包括雨水下水道和排水沟。
这些系统可以导致雨水更快速地流入河流和湖泊,改变了自然径流的过程。
3.农业活动:农业活动通常涉及土地改造、灌溉和排水系统的使用。
这些实践可以改变地表径流的模式,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水质污染。
4.森林砍伐: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可以导致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的增加,从而影响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
5.道路建设:道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通常涉及大量的铺设硬表面,增加了地表径流,可能导致洪水问题。
6.河流和湖泊调节:修建大坝、水库和湖泊的调节工程可以改变水体的水位和流动,从而影响地表径流和生态系统。
7.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也可以影响地表径流。
增加的降水量、干旱和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径流模式的变化。
这些是一些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的例子。
这些影响可能会对水资源管理、洪水风险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谨慎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减轻负面影响。
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有:
1.地表特性:地表径流量与渗入地下的水量成反比。
雨水渗入地下量的多少取决于组成地表颗粒间空隙的大小。
如,水渗入土壤中要比渗入到铺筑过的路面中容易得多。
植物的根会吸收水分,种有草本的土壤比光秃秃的地表的吸水性要更强一些。
2.降雨强度:地表径流量通常与降水强度反相关。
倾盆大雨的时候,短时间内降下的大量雨水不能立即渗入地下,其中的一部分便成了地表径流。
3.地面坡度:地表径流量通常与地面坡度正相关。
重力引水下坡,就跟它引着雪橇或滑板上的人下坡一样。
在相同条件下,雨水流过陡坡的速度比流过平地快。
流速快使得雨水难以渗入地下,形成地表径流。
中国径流与径流带
一)影响径流形成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气候
影响径流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降水,它是径流产生的主要源泉。我国大部分地 区的水汽来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西南部分地区的水汽则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此外,在我国的西北还有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这几种水汽构成了我国境内年降水分布的三个显著特点是:1.东南多雨,西北干旱;降雨量大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山区多于平原;山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这些特点决定了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是:台湾位于我国的最东南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2000mm以上,局地可达5000mm,属于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海南岛、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降水量在1600-2000mm。一些山地迎风坡可达2500mm。江南丘陵降水量在1200-1600mm,迎风山坡最多可达1800以上。长江中下游北岸,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降水量在1000mm左右,但在四川盆地西部的山地,由于地势骤然抬高,降水增多。汉江流域、淮河流域降水量在700-1000mm.华北及东北的大兴安岭以东地区,降水量在400-700mm,其中长白山地可增至1200mm,是我国北方降水最多的地方。黄土高原为300-600mm,东北的西部降水量已减至300-400mm,由此往西,降水逐渐减少,值新疆东南部及柴达木盆地则不足25mm,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由此再往西向北,年降水又有所增加,至伊犁河谷已达300mm,至于天山、祁连山等山地远比四周盆地和谷地为高,一般在200-400mm,阿尔泰山最高可达800mm.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因此云南西部和西藏南部地区降水量相当丰富,一般在1500-2000mm,局部达3000mm以上。
(一)丰水带
年降水量大于1600mm,年径流深大于800mm。分界线北起浙江叮明山、天目山,安徽黄山、九华山,南至广叮十万大山,包括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台湾省大部、江西、湖南的山地,云南的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大致相当于亚热地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与季雨林地带.台湾的东北和西藏的东南的局部地区,径流深最大值为5000mm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河北省近60年来地表径流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研究
河北省近60年来地表径流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研究
张家兴
【期刊名称】《水利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24(30)1
【摘要】根据河北省1961-2020年的径流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 和R/S分析法,对该地年径流量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河北省近60年来径流量总体呈波状减少趋势,并以-1.351×10^(8) m^(3)/a的速率递减。
河北省的年降水量在1988年发生不显著突变,并由波动特征突变为线性减少趋势。
该地径流量年际变化具有显著Hurst现象,相应Hurst指数达0.6176,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具有持续下降趋势。
【总页数】4页(P105-108)
【作者】张家兴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水文勘测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1
【相关文献】
1.变化环境下近60年来中国北方江河实测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变化特征
2.近60年来长江大通站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
3.近60年来潦河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4.近60年来长江源区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什么是地表径流
什么是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是指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
它是降落到地面的雨水,被地面地物截留、土壤吸收和渗入地下后所剩下部分。
地表径流是组成流域出口断面处的径流量,特别是洪峰径流量的最重要的分量。
地表径流的大小直接受制于流域的地形、地貌因素和气候、气象因素。
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成不同的地表径流,大雨和暴雨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短时间的小雨形成小的地表径流或不形成地表径流。
当斜坡很陡时,大气降水很快地流向附近的低地,而稍微被割切的地形区地表径流则缓慢。
如果斜坡为植物所覆盖,地表径流就要减小。
在不透水的粘土质岩石地段地表径流大,在透水的沙和裂隙岩石地段地表径流显著减小。
因此,地表径流的生成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最为重要。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地表径流的利用价值非常高,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表径流是唯一的水资源来源。
因此,了解地表径流的生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内_-] 48,并且 很少将 城市 地 区作为研 究对 象 。本 文
0 引言
土 地利用/ 被变 化 是 人类 改 造 和 利用 自然 界 覆
选择 快 速 城 市 化 的典 型 区域 —— 上 海 浦 东 新 区 为 研究 对象 ,在 前人 已有 的土 地 利 用/ 被 变 化 研究 覆
第2 4卷第 1 期 20 0 9年 3月
灾
害
学
Vo 4 Nm l L2 Ma . 0o t2 9
J OURNAL OF CAT TROP AS HOL OGY
土 地 利 用 动 态 变 化 对 地 表 径 流 的 影 响
— —
以上 海 浦 东 新 区为例
权瑞松 ,刘 敏 ,侯立军 ,陆 敏 ,张丽佳 ,欧冬妮 ,许世远 ,俞立中
E・ i: ml @ g o e n . d . n ma l i u e.c ue 地利用动态变化对地表径 流的影 响
4 5
壤》1 中的土壤分类为基础 ,根据 S S [1 3 C 模型的土壤
分类标 准 ( 1 ,对 土壤 进行 了重 新分 类 ,最终 得 表 ) 到符 合 S S模 型 的浦 东 新 区土壤 分 类 结 果 ( 1 。 C 图 ) 由于 城 市 用 地 以 水 泥 地 面 等 人 工 硬 质 地 面 为 主 , 其透 水性 很 弱 即最 小 下 渗 率 很 小 ,根 据 模 型 土 壤
村落用 地 、道路 广 场用 地 、耕 地、水 体、果 园、
林 地 、绿地 和未利 用地 ,共 1 。 0类
1 12 土壤 数 据 ..
以上海 市 土壤 普 查 办 公 室 编 写 的 《 海 土 上
、
收 稿 日期 :2 0 0 2 0 8— 6— 0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表水专业主要研究内容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表水专业主要研究内容地表水是指地表的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也包括由地表径流形成的潜水、泉水和人工水体等。
作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地表水专业主要关注地表水的形成、变化、利用与管理等问题,涉及水文、水资源工程、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下面将对地表水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探讨。
一、地表水循环和动态变化1. 降水和地表径流:降水是地表水循环的起点,地表水系统的活跃性直接受降水影响。
地表径流是指降水在地表流出的水量,其大小受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
地表径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地表水专业的研究重点之一。
2. 蒸发和蒸腾:蒸发是地表水系统中水汽直接从地表蒸发至大气中的过程,蒸腾是指植物通过叶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地表水专业研究蒸发蒸腾对地表水系统的影响,包括水分蒸发蒸腾平衡、影响因素、动态变化等。
3. 地表水质:地表水质的好坏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地表水专业关注地表水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等污染物质的来源、转移、去除等问题,以及水质监测、评价和管理方法。
二、地表水利用与管理1. 水资源开发:地表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地表水专业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地表水资源,包括水源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水文预报等方面。
2. 洪水与旱灾防治:地表水专业关注洪涝和旱灾等自然灾害对地表水系统的影响和防治措施,包括洪水预测预警、水库调度管理、干旱灾害综合防治等方面。
3. 生态保护与修复:地表水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专业研究地表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包括湿地保护、水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
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技术1. 水文观测技术:水文观测是地表水专业的基础工作,研究包括水文站建设、观测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
2. 数值模拟与预测:应用数学、物理等科学原理,研究地表水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降水、径流、蒸发蒸腾等水文过程的预测预报。
中国地表径流及径流地带
中国地表径流及径流地带中国地表径流分布很不均匀,由于气候、地址、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中国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时程分布以及中国地表径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中国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这一部分我们将从中国的流域水系、年径流量、径流模数和年径流深四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一)中国的流域与水系1、流域概况我国河流可划分为外流流域与内流流域两大部分。
外流流域包括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和北冰洋流域,分布在我国东部、南部和新疆西北部一角,总面积达61,213百平方公里,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63.8%。
内流流域处于欧亚大陆内流流域的东部,分布在我国西部的蒙新干旱地区和青藏大高原内部,面积达34,787我国内、外流域的主要分界线,北起中、苏国界大兴安岭西麓,大致沿东北—西南向南下,经内蒙古高原南缘、阴山山脉、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止于我国西端国境,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
分水线以东,除鄂尔多斯高原和松嫩平原有面积不大的内流区,其余均为外流区;以西除新疆西北角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为外流区,其余全属内流流域。
●外流域中的内流区a.鄂尔多斯高原之所以在这里出现内流区,是因为:首先,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日照强烈,蒸发量大(如图);其次,由于该地的构造基底属于鄂尔多斯盆地,所以本来径流量不大的河流最终汇入内陆湖盆;再者,由于该地区沿河农业的灌溉用水,更加减少了地表径流量,致使河流在中途断流,形成内流区。
b.松嫩平原北部该地区成为内流区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河道变迁。
早在几十万年前,松嫩平原就发展形成一个大型凹陷盆地,平原东、北、西面山地的各条河流相继延伸到平原内,后来,平原产生差异性沉降,河水漫溢消失在地势低洼的平原内。
因地下水排泄和循环慢,地表径流也缓慢,蒸发较弱,地表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平原内最终形成一大片封闭的永久性淡水沼泽区(如图),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扎龙湿地。
气候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其对地表径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首先,气候变化对地表降水的分布模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根据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降水模式的改变。
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增加,而其他地区则出现了降水量减少的情况。
这种不均衡的降水分布模式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的形成。
当降水量增加时,地表径流量相应增加;当降水量减少时,地表径流量则相应减少。
其次,气候变化对地表径流的时间分布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气候变暖,降水的季节性分布发生了变化。
一些地区的降水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导致一季雨量集中,这将会增加地表径流的峰值流量,使其更加不稳定。
这对于水资源管理和洪水防范产生了挑战。
相反,其他地区的降水分布则出现了更长时间的降水期,导致更为平稳的地表径流。
此外,气候变化还对地表径流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地球的冰雪融化加快,导致冰川消融和海平面上升。
这进一步增加了地表径流水量,但同时也减少了地下水的补给。
地表径流快速排入海洋,而无法充分渗入地下层,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
这种情况在沿海地区特别突出,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农业活动造成了巨大威胁。
从长远来看,气候变化对地表径流产生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人类社会的不稳定。
降水模式的不规律性使得水资源的供应无法预测,这给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带来了挑战。
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连续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食物短缺和社会动荡。
另一方面,降水量增加可能引发洪水,导致城市内涝和人员伤亡。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应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水资源的收集和储存。
同时,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的利用,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最重要的是,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从根本上减缓气候变化对地表径流产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力
风的影响
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气温 降水
对地貌的影响 对洋流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干热风) 对工业的影响(风能) 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对气候污染的影响
形成
泥沙 沉积
生态问题
提前沉积
河流落差
流速
河流弯曲
形态
三 角
表现 面积变化 海岸线进退
洲
位置变化 河口位置变化
影响 农业生产 交通运输等
冲积扇
拓展 冲积岛(沙洲、沙坝) 地上河
问题4:请描述R河下游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变
化的可能原因。
40°
200
1000
1000
120°
2000
大盐湖
2000
3598
4818
2000 2000
2000
每年10亿立方米
110°
4220
35
30
25
20
15
10
5
10900 1924 1944
1964 1984 1994
1905-1992年间R河下游径流量变化
2000 2000
理由。
40°
200
1000
120°
①
2000
大盐湖
1000
③ 2000
3598
4818
2000 2000
2000
110°
4220
②
2000
4346
439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甲图
流量
图例 2000 等高线
河、湖)
时令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水循环
【学习要求】
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汽输送
蒸发 陆地降水 下渗 Nhomakorabea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发 降水 海洋
一、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环节
问题1:下图为美国西部地形图,试比较图中R1、R2
流域水循环的差异? (从水循环的发生领域、环节、
120°
110°
水资源更新角度)
2000 2000
2000
3、下渗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
问题5:结合材料,试从水循环相关知识说明冲
积扇边缘泉水出露的原理。
美国西部山间盆地边缘常分布着大量冲积扇,
在冲积扇中下部,蕴含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泉
水从冲积扇的边缘区渗出,造就了沙漠的绿洲。
冲积扇边缘部分常常会有泉水出露,这与冲积扇
的结构有很大关系。
降水
地表径流
粗
下渗
环节更复杂,水资源更新更快。
二、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蒸发
气候、下垫面性质 问题2:试比较R河流
域a河段地区与b河段
120°
110°
地区蒸发能力的大小?
2000 2000
40°
200
1000
1000
2000 2000
2000
2000
大盐湖
2000
3598
4818
R
4220
2000
4346
4399
4220
2000 2000
2000
40 °
200
1000
1000
大盐湖
2000
3598
R1 4818
R22000
4346
审 获取题信息; 4399
图例 2000 等高线
河、湖(水库)
时令河 调动流域知识;
中、下游分分界析阐释能力。
调水工程
2000
200
30 °
沙漠 主要城市
山峰
与R2流域相比,R1流域水循环领域更广,
植被、坡度、降水
粗
细
三、水循环地理意义
问题7:试推断R河水能资源集中在哪个河段?
120°
11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4220
40 °
1000
1000
大盐湖
2000
3598
2000
4346
图例
4399
2000 等高线
200
4818
河、湖)
时令河
中、下游分界
调水工程
R
沙漠
地下径流
细
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 时,也大量渗入地下;
上层为粒径较大,利于地表径流下渗; 下层粒径越较小,不利于水的继续下渗, 而是顺地势流向冲积扇边缘; 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水面已经非 常接近地表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问题6:在示意图中,哪些地理要素改变可导致 出露的泉水减少?
a
获取纬度、海陆位 200图0 例等河高、置调线湖(等 动水信影库)息响;蒸发因素
时令的河 知识;
b
200
30°
2000
中、分下游析分阐界 释但能a力河。段地
调水工程 沙漠
区年平均实际
主要城市 蒸发量远大于b
山峰 河段地区,说
明原因。
2、地表径流
问题3:请将甲乙丙流量变化示意图 流量
与图中①②③地河流相对应,并说明
乙图
中下游分界 流量
调水工程
200
30°
2000
沙漠 主要城市 山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丙图
[拓展]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 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 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请说出①②③④曲线代表的名称,并分析差异的原因。
图例
培养描述和阐释 2000
4346
4399
2000 等高线
河、湖)地理事物能力。
时令河
2000 2000
中、下游分界
不断(波动)减R少,甚至断流。调水工程
2000
气候变干,上游200地区降水量减少沙,漠 蒸发增强;筑 30°坝调水;农业灌溉用水增加;植主被要城破市坏。
山峰
地表径流变化: 气候、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
2000
30
200
主要城市
°
山峰
等压线图判读 风向符号、风玫瑰图 当的气候类型或所处的风带
工业区的合理布局
风向的判读
沙丘的形态 地理景观图 旗形树冠
成因
基础知识
大小 风向
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地形、植被、 建筑物等
同一图幅
(等压线疏密)
不同图幅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力的判读
(比例尺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