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改工作总结和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课改工作总结和反思

2005年秋,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课改。因为我们深知,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更有利于培养一代真正具有时代特点、现代意识的民族脊梁。因此,课改便成了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

三年课改回头看,一路走来的南京高中历史改革,其中不乏坎坷与艰辛,困惑与矛盾,但由于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专家的专业引领,学者的指点迷津,还由于市教研室“基于问题解决,致力行动跟进”的总体方针策略的指引,依靠我们团队的集体力量,依靠我们历史同仁的大胆探索,我们终于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

为了谋求自我进步,也为了将南京高中历史课改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现藉全国课改协作体研讨会召开之际,我们做一总结和反思,以就教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同仁!

一、锻造教师团队,提升课改的支撑力

三年前,当我们直面新课改时,深深感觉新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不足。一方面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政策、制度、资源等滞后,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由理解到接受再到转变,还有个相当长的过程,实施难度较大。

怎么办呢?千头万绪中,深感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教师。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实践者,师资队伍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为了使队伍适应课改需要,我们把师资培训作为推进课改的一项重点工作,并超前谋划。

1.贯彻课改理念,掌握三维目标

推进课改,理念先行。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我们首先从自己开始,系统地全面地认真学习、反复研读与课改相关的论著、文件等,探究其理念与政策,使自己在思想上认识上真正理解并领悟课改的精神和实质,理解课程改革的深刻内涵和外延。然后,我们就始终不渝地坚持在各种教研活动中、各类培训班上,把课改的理念、精神和实质反复宣传,大力弘扬。并在教学实践中用“三维”目标衡量和检测执行的情况。发现偏差,立即纠正。

2.坚持“先培后上”原则,做到三个“确保”

课改三年来,市教育局师资处和教研室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年组织各个学科、各个年级进行假期集中研训。历史学科积极响应,在培训的师资队伍、培训的内容形式、考勤、考绩等方面严把质量关。有关教师还被要求反复轮训。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三个“确保”,即确保培训人员的全员性;确保培训时间的连续性;确保培训内容的实效性。每年还组织南京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南京市农村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并选送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和高校组织的培训,收到较好效果。

3.健全三大机制,建设三支队伍

健全以三个梯度(青优、学科带头人、名特教师),一个教研网络(以专兼职教研员、学科中心组成员、学科命题组成员为核心的学科骨干教师群体)为核心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以考核、评比、使用、管理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以学科中心组成员专业成长为目的的组织机制。

建设一支有新课程理念,基于行动研究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适应教研方式变化,立足学科,服务学校的区、县教研员专业引领队伍;建设一支关注课改、服务课改、研究课改的名特教师专家队伍。

4.坚持专业引领,实施三年培训

专业引领是有效推进课改发展的重要途径。一线教师新课程的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优劣。因此,课改三年,专家讲座,名师引领,我们始终坚持不懈。其中,主要分为两类:

(1)省内外的专家级讲座。如历史课标组组长朱汉国;人教社陈其、李伟科、许斌、余桂元、芮信等;《历史教学》主编任世江,南京大学的高华、陈晓律;南师大的刘军、姚景祥等一批专家、学者、教授。他们就历史学科的课程观、教材观、新史学观、评价观,以及教材的知识概念重点、难点等若干问题进行讲解剖析,较好地弥补了中学教师知识老化、理论功底较弱的问题。他们不吝指教,如醍醐灌顶,令人豁然开朗,受到广大教师热烈欢迎,也保障了我市历史课改的顺利进行。

(2)本市的一批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名师引领。如朱绍坤、蒋孝天、马学松、卢新建、任家林、李华、胡玉娟、郭东辉、杜娟、陈红、唐云龙等老师,他们就“问题情境”设计,如何操作三维目标,如何实现知识迁移,如何解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问题,如何解决学生思维训练与技能训练的关系等进行讲解。由于他们身临一线,并率先垂范,故讲座令人耳目一新。

由于课改培训,教师在课改中得到了各种锻炼机会,也获得了更多的教学观摩、参观考察、课程开发和交流分享的机会,丰富了自身的专业体验,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一批青年教师和新课改同步成长,而且进步很快。

二、改革课堂教学,提升课改的实施力

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都是围绕课堂来实现的。课堂是课改的前沿阵地,也是三年历史课改重点、难点所在。因此,我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教师:“三大力”、“三切实”

1.大力发扬教学的“三用”精神,切实做到转变角色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倡导教师教学中,要真正“用力、用脑、用爱”去组织教学。

2.大力坚持教学的“三性”原则,切实做到务实求真

教学原则的“三性”是指目标性、针对性、实效性。

“目标性”教学,是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组织学生学习并解读本课课标,江苏省教学要求;并要求师生明白本课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针对性”,是指为达成目标,教师以人教版为主,有效整合人民版等相关知识。做到“三不讲”:学生能自己掌握的知识不讲;学生根本无法接受的知识不讲;与“目标达成”无意义的话不讲。

“有效性”,是指改变学生学习过程,切实做到先学后教,不学不教,先练后讲,不做不讲,注意及时训练。切实围绕“务实求真”下功夫。

3.大力实施教学的“三新”要求,切实做到教学的灵活多样

针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实施“三新”要求,即新课件、新材料、新方法。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影像资料、实物模型、学生展示等,要切实做到“三化”,即灵活化、多样化、有效化。杜绝教师上课“五个一”形象,即仅用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本老教案。

(二)学生:解决四大问题

1.学习的态度,即动力与责任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