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药——活血调经药

合集下载

中药“活血调经药”——王不留行

中药“活血调经药”——王不留行

中药“活血调经药”——王不留行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

夏季果实成熟、果皮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本品气微,味微涩、苦。

以颗粒均匀、饱满、色乌黑者为佳。

生用或炒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平。

归肝、胃经。

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王不留行,调经催产,除风痹痛,乳痈当啖。

三、临床应用1.血瘀经闭,痛经,难产本品苦泄性平,善于通利血脉,活血通经,走而不守,可用于瘀滞经产病证。

治瘀滞经行不畅、经闭、痛经,常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治妇人难产,或胎死腹中,常配伍酸浆草、五灵脂、刘寄奴等。

2.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本品归肝、胃经,走血分,苦泄宣通,行血脉,通乳汁,为治疗产后乳汁不下常用之品。

治气血不畅,乳汁不通,常配伍穿山甲、木通、通草;治产后气血亏虚,乳汁稀少,常配伍黄芪、当归。

本品有活血消痈、消肿止痛之功,治乳痈肿痛,常配伍蒲公英、夏枯草、瓜蒌等。

3.淋证涩痛本品性善下行,功善活血利尿通淋。

治多种淋证,常配伍石韦、瞿麦、冬葵子等。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三萜皂苷、黄酮苷、环肽、类脂和脂肪酸、单糖等。

2.药理作用王不留行水煎剂能收缩血管平滑肌,对小鼠有抗着床、抗早孕作用,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并能促进乳汁分泌。

王不留行的水提液和乙醚萃取液具有抗肿瘤作用。

活血调经药

活血调经药

命名: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
采制加工:生用。
处方用名:红花、红蓝花、草红花、杜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
性味归经: 功 效 通经
辛散温通
归心、肝
活血祛瘀
止痛
红花
临床应用:
《本草汇言》“红花主治胎 产百病,以血为患,临产 诸证,非红花不能治;产 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 痛经,单用,红蓝花酒,或配伍; 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 能调”。 故为妇科瘀血证常用。 经闭,配当归、川芎、桃仁等,桃红四物汤; 小剂量活血,大剂量破血
配代赭石、牡蛎等
气火上逆!
牛膝
用量用法:煎服6~15g,活血通经,利水通淋,
引火(血)下行宜生用;
治瘀血证
红花: 止痛力强,治斑疹色暗
益母草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采制加工:生用或熬膏用。
处方用名:益母草、茺蔚草、坤草
益母草
益母草
益母草
益母草
性味归经 功 效
辛苦入心肝走血分
苦降通利,入膀胱 微寒清热以解热毒
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 清热解毒
益母草
临床应用
祛瘀力强-破 血 瘀血证常用。
经闭、痛经,配红花、川芎等,桃红四物汤 产后瘀滞腹痛,配炮姜、川芎等,生化汤 癥瘕痞块,配桂枝、丹皮、赤芍等,桂枝茯苓丸 经闭跌打损伤,配红花、当归、大黄等,复元活血汤
瘀血证
桃仁
临床应用:
肺痈,配苇茎、冬瓜仁,苇茎汤
活 血 消 痈
内痈
肠痈,配大黄、牡丹皮,大黄牡丹皮汤
经产瘀血证
产后瘀滞腹痛,配牡丹皮、蒲黄等,红花散。 难产、胞衣不下、死胎,当归、肉桂川芎等,

中药学——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活血化瘀药1. 定义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

其中活血化瘀作用强者又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2. 性能特点性味多辛、苦、温或寒,部分动物药类味咸,主入心、肝二经。

具有活血化瘀之功,产生止痛、调经委通经、通痹、消肿、疗伤、消痈、消癥等功效。

3.适应范围一切瘀血阻滞之证。

1)多种妇科瘀滞证(血瘀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2)内科各种瘀血疼痛、癥瘕积聚、风湿痹证、中风不遂等;3)外伤科的疮疡肿痛,跌扑损伤、瘀肿疼痛等。

4.配伍应用1.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效用特点而随证选用2.针对引起瘀血的原因进行配伍,以标本兼治。

1)寒凝血脉者,~温里散寒药;2)热灼营血,瘀热互结者,~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3)痰湿阻滞,血行不畅者,~化痰除湿药;4)风湿痹阻,经脉不通者,~祛风除湿通络药;5)久瘀体虚或因虚致瘀者,~补益药;6)癥瘕积聚,~软坚散结药;3.均宜酌情配伍行气药,以增强活血药之力。

5.使用注意1)本类药根据其作用强弱,有活血散瘀及破血逐瘀之分,应注意掌握使用。

2)本类药物行散力强,宜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他出血证而无瘀血现象者。

(3)孕妇慎用或禁用。

6.各类药功效第一节活血止痛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活血定痛,消肿生肌。

没药活血定痛,消肿生肌。

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第二节活血调经药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鸡血藤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第三节活血疗伤药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马钱子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中药“活血调经药”——桃仁

中药“活血调经药”——桃仁

中药“活血调经药”——桃仁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于北京、山东、陕西、河南、辽宁。

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本品气微,味微苦。

以颗粒均匀、饱满者为佳。

生用,或照法去皮用、炒黄用,用时捣碎。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甘,平。

归心、肝、大肠、肺经。

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使用注意:孕妇及便溏者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桃仁甘平,能润大肠,通经破瘀,血瘕堪尝。

三、临床应用1.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瘕痞块,跌仆损伤本品味苦通泄,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滞,祛瘀力强,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症的要药。

治瘀血经闭、痛经,常配伍红花、当归、川芎等,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治产后瘀滞腹痛,常配伍当归、炮姜、川芎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治瘀血蓄积之痕痞块,常配桂枝、牡丹皮、赤芍等,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者,常配伍大黄、芒硝、桂枝等,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当归、红花、大黄等,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2.肺痈,肠痛本品既能活血祛瘀以消痈,又能润肠通便以泄瘀,为治肺痈、肠痈的常用约。

治肺痈,常配伍苇茎、冬瓜仁等,如苇茎汤(《千金要方》);治肠痈,常配伍大黄、牡丹皮等,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3.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常配伍当归、火麻仁等,如润肠丸(《脾胃论》)。

4.咳嗽气喘本品味苦降泄,能降泄肺气,止咳平喘。

治咳嗽气喘,既可单用煮粥食用,常与苦杏仁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脂肪酸类、苷类成分如(苦杏仁苷、野樱苷等氰苷),还含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

2.药理作用桃仁及其活性成分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并可抗组织纤维化、镇咳平喘。

中药“活血调经药”——鸡血藤

中药“活血调经药”——鸡血藤

中药“活血调经药”——鸡血藤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

主产于广西。

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本品气微,味涩。

以树脂状分泌物多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甘,温。

归肝、肾经。

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鸡血藤温,血虚宜用,月经不调,麻木酸痛。

三、临床应用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本品苦泄甘缓,温而不烈,性质和缓,既能活血,又能补血,为妇科调经要药,凡妇人血瘀及血虚之月经病均可应用。

治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常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治血虚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常配伍当归、熟地黄、白芍等。

2.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血虚萎黄本品既能活血通络止痛,又能养血荣筋,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

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常配伍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治中风手足麻木,肢瘫痪,常配伍黄芪、丹参、地龙等;治血虚不能养筋之肢体麻木,血虚萎黄,常配伍黄芪、当归等。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异黄酮类(毛蕊异黄酮、樱黄素、大豆苷元等)、黄烷醇类(儿茶素、表儿茶素等)、萜类(羽扇豆醇、羽扇豆酮)、甾醇类(β-谷甾醇)、蒽醌类(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等)、内酯类、苷类及其他类型化合物。

2.药理作用鸡血藤及其活性成分对血液及心血管系统具有促进造血功能(维持红细胞的相对稳定、促进骨髓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等作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抗肿瘤转移而发挥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此外,本品还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镇静催眠、抗病毒、抗细菌等作用。

活血调经药

活血调经药

【用法用量】煎服,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
20
小结
丹参:兼除烦安神,凉血消痈
益母草:兼利水消肿—为妇科经产要药
红 花:兼止痛

桃 仁:兼润肠通便

牛 膝:兼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鸡血藤:兼补血,祛瘀力弱,兼舒筋活络

泽 兰:活血功强于益母草

月季花:兼消肿止痛
┌共同点:活血祛瘀:瘀血阻滞(为经、产、跌损瘀证常用)

┌桃仁──性平质润,兼能润肠、排脓、止咳:便秘、内痈、咳喘。
└不同点│
└红花──辛散温通,优于祛瘀止痛:癥瘕积聚,心腹瘀痛。
丹参、益母草鉴别:
┌共同点:活血化瘀:血滞瘀阻(尤宜妇女经、产血瘀证)

┌丹参──活血之功胜。


兼能凉血消痈:血热瘀滞。
.
【功效与应用】
逐瘀通经
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胞衣不下
补肝肾,强筋骨 利尿通淋
跌打伤痛; 腰膝酸软,筋骨无力
淋证,水肿,小便不利
引血下行
吐血,衄血,牙痛,口疮,头痛,眩 晕
【用法用量】煎服,5~12g。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
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为动血之品,性专下行,孕妇月经过多者忌服。中气下陷,
闭,产后腹痛。
方》)治阴亏内热,心神不
宁证。虚烦少寐,心悸神疲,
血瘀胸痹心痛,脘腹疼痛,癥
梦遗健忘,大便干结,口舌
瘕积聚,跌打损伤,热痹疼痛。 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
② 丹参饮(《时方歌括》)治
疮痈肿痛
血瘀气滞之心胃诸痛;

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

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

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
相信大家对于活血化瘀这个名词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吧,活血化瘀的作用非常的大,活血化瘀可以起到调理内脏和疏通血脉等好处,此外活血化瘀还可以起到消除疼痛等功效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多了解一些关于活血化瘀的知识,那么想要活血化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文我们介绍一下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

1、活血调经药
常见中药:益母草、桃仁、红花、泽兰、当归、凌霄花、月穿山甲、王不留行、五灵脂、季花、丹参、牛膝等。

功效:这类活血化瘀中药主要用来治疗女性月经呈黑色,经血中带有血块,经痛,月经不调以及闭经等情况。

2、活血止痛药
常见中药:乳香、没药、三七、丹参、延胡索、赤芍、怀牛膝、王不留行、川芎、当归、郁金、姜黄、苏木等。

功效:这类活血化瘀中药具有镇静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来缓解淤血所致疼痛。

3、活血消肿疗伤药
常见中药:姜黄、丹参、乳香、没药、苏木、、儿茶、刘寄奴、自然铜、穿山甲桃仁、红花、三七、骨碎补、血竭等。

功效:这类活血化瘀中药主要用来治疗由外伤,又或者是出血等情况引起的血瘀肿胀。

4、破血消癥药
常见中药:大黄、水蛭、穿山甲、蟅虫、虻虫、三棱、莪术、刘寄奴。

功效:这类活血化瘀中药主要用来治疗因长期血瘀癥积包块情况。

5、活血通痹药
常见中药:丹参、天仙藤、虎杖、牛膝、鸡血藤、川
芎、乳香、穿山甲等。

功效:这类活血化瘀中药主要用来治疗经络出现血瘀,关节发生肿胀变形以及疼痛的痹症,比如关节炎之类的症状。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活血化瘀,我们知道活血化瘀的好处很多,所以我们要多了解一些活血化瘀的方法,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相信大家都掌握了吧。

活血化瘀调经的中成药有哪些

活血化瘀调经的中成药有哪些

活血化瘀调经的中成药有哪些关于《活血化瘀调经的中成药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很多的女性都有月经不调的情况出现,而对于大家来说却是对于调经方面却是了解的不多。

长期的下去其实对于身体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会因为一开始的注意出现内分泌失调的情况。

而身体中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有内分泌,所以大家还是想着问下活血化瘀调经的中成药有哪些?调经中成药1.桂枝茯苓丸(胶囊)具有活血化瘀、缓消肿块之功效。

桂枝茯苓丸最早见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

历来被奉为活血化瘀、缓消肿块的名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尤其是妇科。

该药除了传统丸剂,目前已有胶囊剂开发,使药物更易于吸收。

【主要成份】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

【注意事项】经期月经量多者及孕妇慎用。

偶见药后胃脘不适、隐痛,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若长期服用,需有专科医师指导。

调经中成药2.八珍颗粒具有补气益血之功效。

主要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或过少,或痛经、闭经患者,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萎黄、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四肢倦怠等全身症状。

3.血虚治法:养血和营调经。

方药:八珍汤加味。

党参12克黄芪12克茯苓12克炒白术10克大白芍12克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12克仙灵脾9克山茱萸9克鸡血藤12克加减:脾虚食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陈皮6克;经期者,宜加红花6克、川牛膝9克、路路通10克;四肢不暖者,加桂枝6克;下腹隐冷者,加文叶9克、乌药9克。

4.肾虚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减。

菟丝子12克杜仲10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9克当归9克熟地10克淮山药12克白茯苓10克巴戟天10克仙灵脾10克补骨脂9克加减:经期加莪术12克、香附9克;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熟附片9克、乌药9克。

5.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9克红花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9克生地9克香附9克失笑散9克(包煎) 乌药9克泽兰叶12克京三棱9克加减:瘀久化热者加丹皮9克、炒山桅10克;腹胀者加枳壳9克、木香9克;经少不畅腹痛者加桂枝6克、莪术12克、王不留行籽9克;气滞血瘀者加木香9克、小茴香6克。

活血调经药

活血调经药

18
第十二章
使用注意:
1.孕妇忌用(收缩子宫) 2.用法用量:10-30g 【其子茺蔚子:能活血调经, 清肝明目】 临床: 治急性肾炎浮肿; 冠心病,高血压。
活血化瘀药
19
第十二章
丹参与益母草
共性:
性味:苦微寒, 功用:
1.活血祛瘀:治血热瘀滞之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产后腹痛、心腹疼痛等;
2.消痈肿:治热毒痈肿。
丹参
Danshen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神农本草经》
活血化瘀药
4
参丹 的参 干为 燥唇 根形 炒及科 用根多 茎年 生生 用草 或本 酒丹
第十二章
丹参
功效
活血调经 祛瘀止痛 养血安神 凉血消痈
主治
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 痛等。 瘀血所致心胸刺痛、脘腹疼痛、癥瘕 积聚及风湿痹痛等。
丹参制剂及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药
11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12
第十二章
益母草
Yimucao HERBA LEONURI
《神农本草经》
活血化瘀药
13
益益
部 分 生 用 或 熬 膏 用 。
母 草 的 新 鲜 或 干 燥 的 地
母 草 为 唇 形 科 二 年 生 草
上本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15
第十二章
益母草
(2)癥瘕积聚 ;近用治 肝脾肿大、 肝硬化、慢性肝炎。
(3)血瘀心胸腹刺痛,冠心病心绞痛。
活血化瘀药
9
第十二章
2.除烦安神:用于心烦失眠。 (1) 热入心营,烦躁神昏 清营汤 (2) 杂病心悸、失眠
3.凉血消痈:用于疮痈肿毒。配:

中药“活血调经药”——益母草

中药“活血调经药”——益母草

中药“活血调经药”——益母草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在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本品气微,味微苦。

以质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

鲜用,或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辛,微寒。

归肝、心包、膀胱经。

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9~30克;鲜品12~40克。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益母草苦,女科为主,产后胎前,生新去瘀。

三、临床应用1.瘀滞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本品辛散苦泄,主入血分,功善活血调经,祛瘀通经,为妇科经产病的要药。

治血瘀痛经、经闭,可单用本品熬膏服,如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治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或难产、胎死腹中,既可单味煎汤或熬膏服用,亦可与当归、川芎、乳香等同用。

2.水肿尿少本品既能利水消肿,又能活血化瘀,尤宜于水瘀互结的水肿,可单用,或与白茅根、泽兰等同用。

治血热及瘀滞之血淋、尿血,常配伍车前子、石韦、木通等。

3.跌打损伤,疮痈肿毒本品辛散苦泄,性寒清热,既能活血散瘀以止痛,又能清热解毒以消肿。

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可与川芎、当归等同用;治疮痈肿毒,可单用外洗或外敷,亦可配伍黄柏、蒲公英、苦参等煎汤内服。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如盐酸益母草碱、盐酸水苏碱等;还含黄酮类、二类及挥发油、脂肪酸类等。

2.药理作用益母草煎剂、乙醇浸膏及益母草碱有兴奋子宫的作用;对小鼠有一定的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

益母草注射液能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

益母草相提物能扩张血管,有短暂的降压作用。

本品还有利尿、保护肾脏、抗炎、镇痛等作用。

五、茺蔚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辛、苦、微寒;心包、肝经。

功能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中药“活血调经药”——凌霄花

中药“活血调经药”——凌霄花

中药“活血调经药”——凌霄花本品为紫葳科植物凌霄或美洲凌霄的干燥花。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夏、秋二季花盛开时采摘,干燥。

本品气清香,味微苦、酸。

以完整、色黄褐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甘、酸,寒。

归肝、心包经。

具有活血通经,凉血祛风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紫葳味酸,调经止痛,崩中带下,症瘕通用。

三、临床应用1.血滞经闭,月经不调,瘕,产后乳肿,跌打损伤本品辛散行血,活血力强,能破瘀血、通经脉、散癥瘕、消肿痛。

治血瘀经闭,常配伍当归、红花、赤芍等;治瘀血痕积聚,常配伍配鳖甲、桃仁、牡丹皮等,如整甲煎丸(《金匮要略》);治跌打损伤,可单用捣敷,亦可配乳香、没药等药用。

2.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本品性寒,既能清热凉血,又能祛风止痒,宜用于血分有热之证。

治周身瘙痒,《医学正传》单以本品为末,酒调服,亦可与生地黄、牡丹皮、刺蒺藜等同用;治风疹、湿癣,可与防风、苦参、白鲜皮等配伍。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黄酮类成分:芹菜素等;环烯醚苷类成分:紫葳苷、凌霄苷等;三类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等;花色类成分:辣椒黄色、花色素苷等。

本品还含苯丙醇苷类、生物碱、有机酸及挥发油等。

2.药理作用凌霄花水煎剂能抑制未孕子宫收缩、增强妊娠子宫收缩。

凌霄花粗提物、甲醇提取物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

凌霄花水煎液能舒张冠状动脉、抑制血栓形成。

凌霄花提取物有抗氧化、抗炎作用。

芹菜素对平滑肌有中度解痉作用,并能抗溃疡。

-谷甾醇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止咳、抗癌等作用。

调经化瘀丸的功能主治

调经化瘀丸的功能主治

调经化瘀丸的功能主治功能主治调经化瘀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主要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和妇科炎症引起的瘀血症状。

下面是调经化瘀丸的功能主治的详细介绍:1.调理月经不调:调经化瘀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的问题。

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异常和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的症状。

这种药物能够调理女性的内分泌系统,促进月经的正常排出,从而改善月经不调问题。

2.活血化瘀:调经化瘀丸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瘀血症状。

瘀血是指血液循环不畅,凝结在体内形成血块的现象。

这种药物能够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分解和排出体内的瘀血,从而改善瘀血引起的各种症状。

3.缓解痛经:调经化瘀丸中的药物成分还具有缓解痛经的作用。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来潮时出现的腹痛和腰酸背痛等症状。

这种药物能够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促进子宫血流,缓解痛经引起的不适感。

4.抗炎止痛:调经化瘀丸中的药物成分还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

妇科炎症是指女性生殖器官的炎症反应,包括盆腔炎、宫颈炎等。

这种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不适感和疼痛。

5.改善面色黯淡:调经化瘀丸中的药物成分还具有改善面色黯淡的作用。

黯淡是指面部肤色暗沉、无光泽的现象。

这种药物能够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提高面部血液流通,改善面色黯淡的问题。

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在使用调经化瘀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在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下进行治疗。

2.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需要告知医生,以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存放时请注意防潮、防晒,避免存放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

6.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过量食用油腻和辛辣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7.长期使用应定期复查身体情况,随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总结调经化瘀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调理月经不调和妇科炎症引起的瘀血症状的功能主治。

活血药

活血药

为跌打损伤专药,其活血化瘀作用不用于其它方面,就是促进骨 折愈合,使骨痂容易形成,增强骨痂的抗折能力。
51
苏木
甘咸辛平 心肝 心材
52
苏木 咸辛平心肝
一、活血疗伤—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 二、祛瘀通经—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 痈肿疮毒。
功似红花,不及红花常用。
53
骨碎补
苦温 肝肾 根茎
亏虚,气虚体弱者及孕妇、月经期,当忌用或慎用。②虫类药 物有毒性,当注意其用法用量。
61
莪术
辛苦温 肝脾 根茎
62
莪术 辛苦温肝脾
尤善消癥瘕积聚,与三棱相须为用,以增强破瘀消癥止痛之功。
一、破血行气——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经闭及心腹瘀痛。 二、消积止痛——食积脘腹胀痛。
为抗癌首选药,治癌要药。尤以妇科肿瘤为好。
44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1.功效:活血化瘀,疗伤止痛。 2.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筋损骨折、金疮 出血等伤科疾患。也可用治瘀血病证。 3.配伍:随证配伍。 4.使用注意:①土鳖虫、马钱子为有毒之品,当注意其炮制、用法用
量及不良反应;②气虚体弱者及孕妇、月经期,当忌用或慎用。
45
土鳖虫 咸寒 小毒 雌虫
①大毒,炮制不当、过量或久服易致中毒。 ②须严格炮制,控制剂量,采用小量递增的方法使用。 ③所含有毒成分能被皮肤吸收,故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敷。 ④孕妇及体虚者禁用。
49
自然铜
辛平 肝 二硫化铁
50
自然铜 辛平肝肾
味辛而散,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促进骨 折愈合的作用,为伤科接骨疗伤要药。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瘀肿疼痛。
活血化瘀药
一、含义: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 主要功效,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 二、功效:活血化瘀 三、分类: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 四、适应证:瘀血证。 五、性能特点:多性温,少数偏寒凉。多味辛,兼苦味或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