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论文2篇

合集下载

《2024年汇率波动、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范文

《2024年汇率波动、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范文

《汇率波动、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汇率波动、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汇率的波动不仅影响着国际贸易,还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汇率波动、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对于一国经济的影响。

二、汇率波动的成因与影响1. 汇率波动的成因汇率波动主要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内外经济政策、市场需求与供应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如国际贸情况、易政策的调整、资本流动、通货膨胀率等都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2. 汇率波动的影响汇率的波动对一国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它直接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

其次,汇率波动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

此外,汇率的剧烈波动还可能对企业的经营和国家的财政造成压力。

三、金融稳定的内涵与重要性1. 金融稳定的内涵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在面对各种内外部冲击时,能够保持其基本功能,如支付清算、资源配置等,同时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2. 金融稳定的重要性金融稳定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

四、货币政策与汇率、金融稳定的关系1. 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等手段,影响国内外的资本流动和需求,从而影响汇率的走势。

一般而言,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本币贬值,而加息等紧缩货币政策则可能导致本币升值。

2. 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货币政策通过调整金融市场流动性、信贷政策等手段,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金融市场出现不稳定时,货币政策可以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提供流动性支持,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3. 汇率与金融稳定的相互影响汇率的波动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进而影响金融稳定。

而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否又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因此,汇率与金融稳定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范文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范文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已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及意义利率市场化是指央行放宽对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允许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这一改革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和效率。

然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和挑战。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一)影响机制1. 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吸引客户,银行可能降低贷款利率或提高存款利率,导致净息差收窄。

2. 风险增加:利率波动性加大,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3. 业务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以降低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赖。

(二)具体表现1. 净息差收窄: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呈现出收窄的趋势。

这是因为银行为了争夺客户,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或提高存款利率,导致存贷利差缩小。

2. 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下降:由于风险增加,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不良贷款率上升,利润增长速度放缓。

3. 业务结构调整成效显现:随着业务结构的调整,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收入占比逐渐提高,为银行提供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四、商业银行应对策略(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1. 调整存贷款结构:商业银行应通过优化存贷款结构,提高高收益资产的占比,降低低效或不良资产的比重。

2. 加强流动性管理:建立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二)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1. 扩大中间业务收入:通过发展理财、托管、咨询等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2. 拓展表外业务:积极开展担保、承诺等表外业务,拓宽收入来源。

(三)加强风险管理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处置等环节,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引言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而我们中国,自1998年起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即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货币政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国货币政策的出现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得益彰。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98年以后才渐渐稳定下来并付诸实施的,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其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的背景(一)90年代初的房地产热,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创造了大的宏观环境。

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使得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到了97、98年时已相当突出。

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性风险等几大风险交互错杂,又衍生出更多的子风险,而原有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与此时的经济环境相得益彰。

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而实质上,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约束: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一系列的约束,无疑让政策执行时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货币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建立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尽管当时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但是最突出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

具体地说,这些结构性问题包括七个方面:1 1、二元经济结构继续强化,反差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并不是在持续转化,而是经常出现波动、迁回、反复甚至强化的趋势。

《2024年汇率波动、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范文

《2024年汇率波动、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范文

《汇率波动、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汇率波动、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复杂且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个主题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我们将分析汇率波动的成因,探讨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并讨论货币政策如何影响这两者。

二、汇率波动的成因与影响汇率,即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是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工具。

汇率的波动主要受到经济基本面、政策因素以及市场情绪的影响。

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如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都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政策因素,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贸易政策等,也会对汇率产生显著影响。

此外,市场情绪和投机活动也会对汇率产生短期影响。

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会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影响国家的贸易平衡。

其次,汇率波动也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从而影响国家的金融市场稳定。

此外,汇率波动还可能对国家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因为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汇率的变动。

三、金融稳定的重要性金融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个稳定的金融系统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发展。

相反,金融不稳定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因此,维护金融稳定是各国政府和央行的重要任务。

金融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金融市场结构、金融机构的稳健性、监管制度的完善性等。

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需要政府、央行、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共同努力。

这包括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性等。

四、货币政策对汇率与金融稳定的影响货币政策是央行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利率政策、货币供应等。

货币政策对汇率和金融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利率来影响汇率。

当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会提高利率,从而使得本国货币升值。

相反,当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会降低利率,从而使得本国货币贬值。

利率市场化:现状与未来

利率市场化:现状与未来

响,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各国金融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具体 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以往的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以及凯恩斯
来说利率市场化是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以及资金需 利率决定理论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而投资和储蓄这两个实际因
求来决定,使中央银行在利率决定中起调控支配地位,资金的市 素在一定时期内趋于稳定,因此重点是对货币供需求这两个货
体系,利率并轨问题不能简单的理解,而应该是非市场化利率与 需求方不仅仅包括家庭还包括国有企业以及中小微型企业等民
市场化利率的并轨。当然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必须也要加强必要 营企业。通过市场来决定资金的价格—利率,可以有效提高资金
的金融监管,避免出现法律监管漏洞,孙艳(2016年)提出,我国 的使用效率,减少利率管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利率市场化
[7]肖卫冰,朱晓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展及其应对策略[J].管
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得银行出现破产以及倒闭等问题。对于商业 理观察,2018(18):154-156.
银行来说,想要降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大力发展
[8]鲁红铃.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推动的研究[J].商场现
中间业务,推进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实现经营业务 代化,2017(02):118-119.
探讨与研究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3.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管可以有效避免危机的发生,避免出现法律监管空洞,同时完善
在 1995年以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宏微观审慎框架,降低经济波动的顺周期性,更好地防范金融风
改革的过程中,利率改革也逐渐开始,但在此阶段计划经济仍然 险等系统性风险。
占主体地位,利率的波动幅度虽然有所放宽,但其仍然是由中央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利率不仅表示的是金融产品的价格,也是金融市场的主导因素。

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的改革经验能够看出,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业,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利率市场化论文范文一:关于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论文摘要:利率市化是我国人世后融入国际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的根本举措。

本文较深入地阐述了利率市场化的效用传导机制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在全面分析利率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基本对策。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金融深化;利率风险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基本摆脱了商品匮乏的时代,商品市场己日益完善。

但在金融市场方面,其价格一利率仍旧主要由中央银行计划确定。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由此也加快了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同世界接轨的步伐。

一、利率市场化的效用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发挥效用的传导机制是利率放开一利率上升一储蓄增加一投资增加一经济增长。

可见,以上传导机制得以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则必须满足(1)利率放开后,利率一定要升高,否则储蓄不会增加;但又不能太高,否则就会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进而演变成金融危机。

那么,这个储蓄的增加一定要转化为投资,如果储蓄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其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2)投资增加一定要是实物投资,如果大量投资用于证券市场,则只会吹起经济泡沫。

(3)实物投资一定要排除那些报酬率较低的项目,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对理论的实证检验金融抑制和深化理论自提出后,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不少国家已开展了实证研究。

如A—IanH.Gelb(1989)的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实际利率低于一5%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比保持正实际利率的国家平均低1.4%;MaxwellFry(1989)认为,实际存款利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提高0.5%。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货币银行学专业的毕业生,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现状,深入分析其调控特点和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我国货币政策旨在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货币的稳定价值、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随着时代背景、经济周期和市场结构的演变,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采用“利率中立”的调控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稳健、中性、适度”的调控原则,即货币政策既要避免过度宽松,也要避免过度收紧,使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稳健中性。

我国货币政策强调保持稳健中性,既要抑制通货膨胀,也不能让经济出现不必要的萎缩。

2.灵活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各种变化时,会根据需求进行适时和灵活的调整。

3.多元化。

我国货币政策采取了多种手段,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控、监管手段等。

在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4.逐步开放。

我国货币政策逐步放开对外开放,加入国际货币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和监管合作等。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

在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货币政策应该采取货币宽松策略。

当经济发展过快,出现通胀等问题时,货币政策应该采取相应的货币紧缩政策。

2.金融市场。

运用货币政策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货币供给、流动性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

3.国际经济形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十分敏感。

国际贸易、外汇市场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

4.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在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货币政策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货币政策在实践中表现出了灵活性、稳健中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论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论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论文篇一《论我国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摘要]本文在阐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基础上,探讨改革的制约因素和现存问题,从而寻求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与对策。

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进一步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并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描绘了目标蓝图。

[关键词]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1.理论依据。

我国没有完善成熟的利率市场化理论,只能学习和借鉴西方利率理论和西方国家利率口由化和市场化经验。

利率市场化的依据是“金融口由化”理论演变和发展而來。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 J. Mckinnon和爱德华•肖E. S. Show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金融口由化。

该理论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止向关系,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 financialrepression的危書, 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因为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口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finaneialdeepening,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白由化就是针对金融抑制这种现象,减少政府干预,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2.现实意义。

利率市场化是针对利率管制的改革。

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管制利率通常小于均衡利率,因而会出现超额资金需求,在无法提高利率的情况下,必然出现银行业的信贷配给、寻租行为、资金黑市等扭曲资源配置的机制,结果是资金分配到效率低的部门,从而加剧了资本供给的短缺和增加了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最终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所以,货币当局决定实行利率市场化,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口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

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

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摘要】目前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争夺大战,以及持续的数月的cpi攀升导致的负利率都引发了激烈讨论,直指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借鉴国外的利率政策及相关经验对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做出试探性的分析。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监管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国家调节经济的有力杠杆,其微小变动就可能对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目前中国仍采用直接控制方式进行利率管理。

现今中国的利率是由国务院决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发展经济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对各层次利率统一赋值,并根据物价变动进行相应调整。

利率的高低不能反映资金市场的松与紧,因而也不能代表货币资金的真实价格。

这就在客观上亟待推进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及特征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管理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地决定利率,其核心内容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上个世纪70、8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

由于经济和金融体制的一些特性,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要经历一个更长的时期。

利率市场化包括以下两个主要特征:1、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利率市场化的最大特点是利率的决定权在市场,由市场主体根据各种市场因素,通过一定的定价机制,确定资金的价格。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社会存在着资金富裕部门、平衡部门和紧缺部门。

资金的买卖双方置身于市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竞争形成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水平。

不但利率确定的过程是市场化的,利率水平也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利率的价格结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均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2、货币当局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利率进行调控,但调控的方式是间接的。

利率的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利率的完全自由化,货币当局对利率拥有宏观调控的权利。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短文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短文

【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在我国,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货币政策受关注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货币政策已成为最受社会关注的宏观政策,其每一次变化及未来可能的走势,都会牵动市场的神经,产生广泛的影响。

不过,在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同时,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过.对于货币政策调控而言,其是否具有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边界,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基调。

货币政策的效果决定于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深度、金融制度安排与变迁乃至经济制度安排与变迁。

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的选择都有其特殊性,这势必对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处于金融深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因而需要从多方面对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才能得出一国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003年以来,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保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货币政策在总量平衡中的作用。

综合来看,近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以上,CPI年均增长控制在3。

2%以内,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控制在17%左右,可见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比较有效,对实际产出和物价变动都具有重大影响。

但是与1998年以前货币政策效果相比较,近年货币政策效果有不断减弱趋势,印证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效果是非均衡的观点。

主要体现为: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宽松的货币政策未能避免物价走低;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乏力;连续降息刺激消费微效.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

(2)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增强是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3)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存在较长时期的外部时滞问题。

利率市场化相关毕业论文

利率市场化相关毕业论文

利率市场化相关毕业论文摘要: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适度、结构优化”的新常态下,对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金融改革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已先后放开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等利率市场化的有关规定但人民币存款利率未放开,已进入利率市场化的初始阶段。

市场基准利率的构建与完善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核心问题,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的难点和最终目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核心。

关键词:利率;利率市场化;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全球范围的利率市场化是在凯恩斯的货币利率理论受到质疑,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完成的。

而我国于1996年启动了利率市场化,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对利率市场化的内容、利率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今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研究,既要梳理总结实施利率市场化取得的成果,更要分析实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金融业的实际,来探索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新问题。

如市场基准利率的确定、如何建立人民币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的管理与监督及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对我们的启示和作用等。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的意义1.对利率市场化的理解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也称可贷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就是使市场在利率决定中起决定性作用,即资金的供求关系在利率决定中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学意义上的利率决定,不是指简单地确定利率水平,而应该包括更广泛的内容。

准确地说,利率市场化就是指利率水平、利率体系、利率结构、利率管理和利率传导等都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

由于资金是一个广泛的范畴,资金的价格———利率种类繁多,如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年率、月率和日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以及单利与复利等。

利率市场化的相关论文范文

利率市场化的相关论文范文

利率市场化的相关论文范文利率在金融中一直是研究的热门问题。

如今,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金融系统深化改革的重点,其作用、意义对经济发展相当之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利率市场化的相关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利率市场化的相关论文范文篇一《利率市场化》【摘要】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内外部经营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内商业银行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进行战略转型。

本文探讨了我国当前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给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策略。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战略转型一、利率市场化概述(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我国当前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既定目标。

2005年以来,人民银行相继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下调了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批准部分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利率市场化进程大大提速。

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

目前,金融机构人民币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比调息前下降0.5个百分点,上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比调息前下降0.56个百分点,下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

这两次利率调整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经过这两次调整,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

更重要的是,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惊险一跃”。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传统业务将受到巨大冲击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其利润来源也主要来自于存贷利差收入。

利率论文

利率论文

13705班赵昀学号1307534106浅谈利率市场化摘要: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

加速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利率改革的重大意义而忽视了改革所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

客观地来分析,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和阻碍还是很大的。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作用发挥程度是以完整健全的市场机制为前提的,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相关配套措施的同步推进。

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内涵、我国利率市场改革的必要性、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利率改革的进程、以及改革中面临的障碍和对应策略几个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我国具体现状阐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优良契机和未来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和阻碍利率市场化的措施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经济转轨中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体系市场化就作为“不得不玩的一个游戏” (the only game in town)风行全球,并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进行。

中国利率的决定和传导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改革已进入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质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

利率市场化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利率定价机制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管制向市场决定的转变过程,是一个利率体制和利率决定机制变迁的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深化,整个利率体系由借贷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的比例越来越多,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直接干预的成分越来越小。

从范围过程来看,即是从部分利率市场化向全部利率市场化过渡的过程;从程度过程来看,即是从较低程度的利率市场化向较高程度的利率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从阶段过程来看,完整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包括利率市场化准备、利率市场化进展和利率市场化成熟三个阶段。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篇二《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并对以往的货币政策研究成果作了简短的文献综述,最后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广义货币供给贷款余额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2001―2002年由于我国经济中通货紧缩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央银行主要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2005年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实现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段时间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有保有压;2005―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从2007年开始,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带了的经济过热,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2007年我国共10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共6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和5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

但到了2008年9月,为了抑制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9次、存款基准利率两次以及贷款基准利率四次。

其中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为先升后降,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均为下调。

进入2010年,我国的货币政策适用仍然频繁,到目前为止我国年内共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五次。

我国如此频繁的使用货币政策,再一次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如庚庆锋,黄志刚(2009)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入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认为我国资本的短期流动对利率变化不敏感从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实现汇率―利率联动机制;李后建,尹希果,卞小娇(2010):认为金融创新一方面消弱了货币政策利率管道的传导效应,另一方面使得货币政策信用管道的传导及其效果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并通过实证证明了金融创新的存在使得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信用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大于通过利率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货币政策也称金融政策,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精选的货币政策论文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写作论文的参考范本。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之第一篇:多措并举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摘要: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部分阻滞之处,突出表现为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金融市场体系分割、M2增速偏低和社会融资规模下降等。

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失衡、融资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成熟及商业银行存在制度性缺陷等。

今年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需要深入推进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经济结构性改革,推动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改革,多措并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市场;经济结构;宏观调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政府随之加强了逆周期调控力度,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但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仍然存在不畅之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自2018年年中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此举不仅将提高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效果,减缓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利于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具体表现我国连续多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流动性总体保持充裕,存贷款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但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影响,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1.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当前我国经济内部面临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外部面临经贸摩擦、贸易环境恶化等极大不确定性考验,经济增速放缓,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1)融资利率总体较高。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金融体系也随之逐步完善。

其中,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形成和调节完全由市场机制自主决定,而不是由领导推动的行政手段和指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及必要性,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及挑战,以及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及必要性随着我国金融体系逐渐完善,金融市场运行逐步转向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成为了推进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让市场自主决定利率,使货币的执行更加灵活,调控更加高效。

领导干预市场降低利率的做法往往只是短期行为,而市场自主调节则能够更加长效地治理金融行业。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创造条件促进银行业的改革、提高金融市场追求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从整体上看,实施利率市场化,它可以让市场化、法治化趋势在金融领域进一步落实,使我们的金融体系更加成熟、更加稳定,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及挑战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必会面临一系列的影响和挑战。

首先,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可能会引起贷款利率的变化,这可能会对不同利益相关方造成影响。

例如,银行收益可能会受到影响,长期信贷市场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其次,由于领导对利率的控制力减弱,利率波动也可能增加,这将对市场造成不稳定的影响。

再次,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这将导致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下降。

但是,这样的竞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系统的创新,促进金融服务的优化。

最后,利率市场化需要建立稳定的金融市场和风险管理机制。

这需要我们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核监管,建立健全的风险担保体系,增强市场对废银行的整合能力,避免系统性风险的产生。

因此,实施利率市场化需要领导、金融机构、消费者和监管机构之间的密切协作和有效沟通,以合理平衡各方的利益。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现状自国务院公布《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迅速。

课题论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课题论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74874 银行管理论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必经的过程。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把双刃剑,它既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竞争压力。

所以,商业银行要积极应对,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采取及时有效地措施,趋利避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一、什么是利率市场化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利率的运行机制存在两大特征:1、利率的变化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

政府解除对利率的管制,通过价格机制达到资金的合理配置,当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升。

2、中央银行对利率进行间接的调控。

中央银行通过间接的手段影响利率,比如,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来调控全社会各种利率,由此来决定基础货币量。

二、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1.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竞争能力。

利率市场化之前,国家当局实行对利率的管制,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相同的业务方面进行竞争,没有创新积极性。

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有了自主的定价权,商业银行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创新自己的金融产品和扩大业务范围,这也就使得那些不受利率影响的中间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2.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间的竞争趋于公平化。

在利率市场化之前,我国的存贷款利率都是由中央银行决定,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各个银行都能获得稳定的利差,使得商业银行的收入大多来自存贷款业务,他们竞争的焦点也仅限于此,然而管制下的价格机制保证了各商业银行在竞争中都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使得这种竞争在商业银行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浅谈当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浅谈当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浅谈当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生双学位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当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学院:机械动力工程学院专业:工业设计09-2班双学位专业:市场营销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学生姓名:吴欣雨学号:0901030214长低通胀。

世界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无一例外地将利率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在许多国家,利率几乎是唯一经常运用的宏观调控手段。

(二)国外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从国际上看,金融自由化成了近30年来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政策。

无论从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我国的台湾省,还是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智利、阿根廷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这一浪潮。

虽然各个国家情况不仅相同,所选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时机、途径和程度及结果也不一样。

但经有关对比研究和分析,总结出的一些共同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国深思和借鉴。

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概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达国家不但利率放得彻底,没有反复,而且放开后对国内经济运行冲击较小,过渡也较平稳;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改革也较顺利,但不如发达国家进行得平稳;而发展中国家的则多反复。

条件好的有成功的,但以失败的居多。

其道路选择异常艰难,成本偏高。

2、改革方式的选择影响着改革进程的选择。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选择渐进改革者成功几率高,而选择激进改革者则多磨难。

3、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着改革的时机选择。

在宏观经济形势稳定的情况下,选择改革的多取得成功或进展顺利;而在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改革多夭折。

4、微观基础建设的程度制约着改革的行进速度。

先培育金融市场(如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强壮金融机构后放开利率的成功者居多;而无扎实的市场基础就贸然完全放开利率管制者多以失败而告终5、监管体系健全可以弥补政策设计中的不足,保证改革能平稳进行。

建立起一套有效运作的金融监管体系、尤其是加强对银行行为的有效监管,可以弥补改革政策设计中的不足,缓和利率放开后短期内释放出的冲击波,缩少其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带来的波动,保证改革能按既定的方向进行下去。

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的影响论文

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的影响论文

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来说明这一点。

首先,货币政策降低或提高利率,可以影响利率水平,进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例如,政府提高利率后,企业会因融资成本增加而减少投资,投资者则可能减少投资从而引起股价下跌。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能影响汇率水平。

如果货币政策政策宣布降低利率,国内外之间的汇率差异就会缩小,从而抑制进出口行业的发展。

另外,当政府收紧或放宽货币政策时,也会影响货币市场。

当政府收紧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会降低,从而使货币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率也会因此升高。

而如果政府放宽货币政策,那么货币供应会增加,货币价格也会下跌,通货膨胀率会降低。

最后,货币政策还会影响金融产品的定价。

当政府收紧货币政策时,货币价格会上涨而金融产品的价格也会上涨。

同样,如果政府放宽货币政策,货币价格会降低而金融产品的价格也会降低。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货币政策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影响利率水平、汇率水平和金融产品定价等。

因此,不同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

《2024年汇率波动、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范文

《2024年汇率波动、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范文

《汇率波动、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篇一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汇率波动、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三大核心问题。

这三大要素的变动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而且对整个全球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行也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汇率波动、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影响。

二、汇率波动的分析汇率波动是指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价值的变动。

这种变动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地缘政治等。

汇率的波动性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还对国内物价、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产生深远影响。

三、金融稳定的定义与重要性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在面对各种冲击时,能够保持其基本功能并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金融稳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金融不稳定可能导致金融危机,从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四、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等,而采取的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措施。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五、汇率波动、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关系1. 汇率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汇率的大幅波动可能导致货币贬值或升值,从而影响国内外的投资和贸易活动。

这种影响可能对金融市场造成压力,进而威胁到金融稳定。

2. 金融稳定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当金融市场出现不稳定时,中央银行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维护金融稳定,这可能会对其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为了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可能需要调整利率或改变货币供应量等措施。

3. 货币政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化,如调整利率或改变货币供应量等,都会影响一国货币的供需关系,从而影响汇率的波动。

同时,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影响国内外的投资和贸易活动来影响汇率的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论文2篇第一篇一、模型构建模型主体包括居民、企业和中央银行。

居民在面对预算约束的条件下,对消费、劳动力供给和期末资产进行选择,进而达到预期效用函数最优化的目的。

企业生产的产品分为两类: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模型假定最终产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而中间产品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状态,并进一步假定企业对中间产品的价格采取Calvo(1983)[22]定价的形式,企业通过对产品数量和价格的选择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目标包括物价、经济增长及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稳定。

模型中总需求由居民效用函数最优选择决定,包括对国内生产产品和对进口产品的需求。

总供给由企业利润最优化选择决定,包括国内生产产品的供给和出口品的供给。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反应方程由泰勒规则的拓展形式体现,考虑到我国货币政策的多重目标,我们根据Mi-shkin和Savastano(2001)[23]的方法将名义汇率变动加入货币政策反应方程中,并进一步考虑经济增长率对名义利率水平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假设世界由本国和外国构成,本国生产的产品用H表示,外国生产的产品用F表示,本国和外国生产的产品都包括H和F。

假设H和F之间的替代弹性为η。

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由多个品牌构成,本国产品的替代弹性和外国产品的替代弹性均为ε。

(一)居民行为决策与总需求方程不同于传统的IS—LM模型,DSGE宏观经济模型要求经济总需求方程体现居民对其效用函数的最优化,假设国内居民和国外居民拥有相似的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

假设经济中存有无穷同质且无限生命的代表性家庭,代表性家庭的决策问题是选择自己的消费、劳动供给和实际货币持有额的持有量来最大化居民的终生效用。

(二)企业行为决策和总供给方程同传统AS—AD宏观经济模型不同,DSGE宏观经济模型要求总供给方程体现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微观观点。

从供给角度看,企业最终产。

(三)中央银行货币政策Mishkin和Savastano(2001)[23]将控制汇率波动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放入货币政策规则中。

国内很多学者也仿照类似的做法,如赵进文,高辉(2004)[7、王胜,邹恒甫(2006)[24],刘斌(2008)[25]等,为此本文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设定如下。

(23)和(25)式中引入了汇率项,其反映了本国货币政策对名义汇率变动的敏感度,若系数φq=0,表示货币当局不干预汇率的波动,即本国实行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若系数φq≠0,表示货币当局面对名义汇率波动会做出反映,相对应的汇率制度为一种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

国内也有很多文献均将汇率引入到货币政策规则中,进行拓展研究。

如王晓天和张淑娟(2007)[26],卞志村(2008)[27],袁申国、陈平、刘兰凤(2011)[28]。

国外的货币政策用标准的泰勒规则表示。

(四)国外家庭部门行为国外家庭部门进行与国内家庭一样的最优选择,可以得到相对应的一阶方程为。

二、参数的估计与检验(一)数据的选取和处理模型中反映稳态特性的参数用校准法,刻画模型动态特征的参数需要用统计方法估计。

总需求和总供给方程的估计因为方程组包含预期变量,因此普通的最小二乘法估计不是有效的,常用的广义矩估计方法。

广义矩估计方法因为限制条件较少,是目前估计前瞻性方程的有效方法。

估计的参数需要用到的数据主要是国内数据:产出、通胀率、利率、汇率、货币供给量和国外净资产。

数据样本选取1996Q1~2014Q2,数据来源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CEIC数据库、Wind数据库、IMF公开发行的国际金融统计、EIUCountryData。

为了消除通胀的影响,需要将名义GDP转化为实际GDP,实际GDP=名义GDP/定基通胀率。

定基通胀率选取基期为1995年第4季度。

潜在产出采用被广泛应用又比较容易处理的HP滤波方法。

一般模型中的产出变量用产出缺口的变化率来表示。

通胀率采用CPI,本文将定基CPI进行对数线性化处理后再进行季节差分,得到的季度环比通胀率作为通胀率的衡量指标。

定基CPI也采用EIUCountryData数据库公布的数据,并转化为以1995年第四季度为基期的指数。

选取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作为市场利率的代理变量。

(二)校准、估计和检验1.参数校准不失一般性,设定外生技术水平冲击稳态值为1。

在稳态通胀等于1的情况下稳态名义利率等于稳态实际利率,用样本期内的名义存款利率扣去通胀率再取平均值(谢平、罗雄(2002)[4],陆军、钟丹(2003)[5])得到稳态利率为1%。

综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虽然对弹性系数的估计结果各不相同,但是其估计出的资本产出弹性一般都在0.5~0.8之间,而多数估计是在0.6~0.7之间,本文取0.6。

物质资本折旧率的年度值大多设定为10%,对应的季度值为2.5%。

大多数国内外文献将mc取值为0.91,国内学者基本做此设定,如刘斌(2008)[25],王彬(2010)[29]等。

φ为闲暇与消费的替代系数,设定为1,价格前向性概率ζ分别为0.25。

为了保证不同类型货币政策情况下,各外生冲击(除政策冲击)的回归系数的一致性,各外生冲击回归系数和标准差采用校准方法,而其他的动态参数采用贝叶斯估计,如表1。

表12.参数估计因为货币政策规则方程中包含预期变量,因而采用普通的最小二乘法估计不是有效的,对带有预期变量的估计,广义矩估计是一个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因为GMM的限制条件较少。

广义矩估计是一种重要的统计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在模型实际参数满足一定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

在随机抽样中,样本统计量将依概率收敛于某个常数。

这个常数又是分布中未知参数的一个函数。

在不知道分布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利用样本矩构造方程(包含总体的未知参数),利用这些方程可求得总体的未知参数。

只要模型设定准确,则总能找到该模型实际参数满足的若干矩条件,从而对未知参数进行估计。

估计时工具变量选择滞后期的通货膨胀、实际利率、汇率和产出缺口。

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估计结果t统计量值的DW值可以看出估计结果的显著性。

三、利率市场化对两种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影响比较分析货币政策调整的冲击效应包括影响水准和作用时间两个部分。

政策的影响水准方面,需要回答的是在哪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下货币政策调整能对产出和通胀波动产生最大的影响。

在经济的起伏波动中,一种合意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能通过自身的松紧变换最大水准地烫平波动。

对于货币政策的作用时间而言,自然是越短越好。

因此,从货币政策调整的冲击效应看,合意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政策效应。

下面给出当长期稳态利率为1.035、1.07和1.105时,两种货币政策规则下产出和通胀对一个百分点货币政策冲击的脉冲响应图。

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均衡利率的上升,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的初始冲击效应逐渐增强;利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对产出的初始冲击效应几乎不变。

说明利率市场化提升了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产出波动的能力,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产出波动的能力并没有随利率市场化而提升。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均衡利率的上升,货币供给冲击对通胀的初始冲击效应逐渐增强;利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对产出的初始冲击也逐渐增强。

说明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升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通胀的能力,但是相对而言,价格型调控通胀能力更强。

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以总结得出:数量型货币政策下,利率市场化提升了其调控产出和通胀的能力;价格型货币政策下,利率市场化没有提升其调控产出波动的能力,但是却较大幅度提升了其调控通胀的能力。

从调控作用时间和影响水准来看,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于产出和通胀的调控效果较好。

以上结论虽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得到,但是结论中的数量型部分和金中夏等(2013)[19]在封闭条件下得到的结论一致。

四、结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研究,目前仍然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

为此,本文在小型开放经济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下,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产生的影响。

结果发现:无论是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都能够有效地提升其调控能力,特别是利率市场化较大水准提升了价格型政策调控通胀的能力。

并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行,相对数量型而言,价格型调控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的能力更强。

因此,要坚定不移地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改革利率的形成机制,使之成为准确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价格信号。

当前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都不稳定,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都在下降,这些因素制约着数量型工具的调控效率。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利率市场化水准显著提升,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逐渐畅通,利率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对宏观经济影响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央银行采用利率调控的现实条件逐渐完善,以利率为代表的价格型货币工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深化,因此应当加大使用利率调控手段的力度,减少使用数量型调控手段。

第二篇一、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现状分析从总体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处于直接和间接并存的“双轨”时期。

1998年,我国取消了对贷款规模的控制,实行新的间接调控的管理体制,这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巨大转型。

但是有些直接型货币政策工具仍在被央行使用,比如,“利率管制”这一主要的直接货币政策工具一直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此外,贷款规模管理这个本来已经退出的直接货币政策工具却经常复出,被中央银行或监管部门拿来使用,但这都不能阻挡间接型货币政策工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与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经成为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现状分析我国的存款准备金政策从1984年开始实行,经过近30年的持续完善,已经成为金融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1984年以来,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经过了几次调整、改革。

从1998年3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调整:一是合并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二是降低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超额准备金由商业银行自己确定,这标志着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间接货币政策工具。

200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来调控宏观经济(有所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根据存款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央行的调控需要来确定)。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多次调整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频率非常高,尤其是在某些特殊年份,如:2007年为了抑制物价上涨过快,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