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①《提纲》首次第一次提出了新世界观的根本观点——科学的实践观点。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找到了解开困扰他思想的疙瘩的钥匙。

②《提纲》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根本上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陷,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③《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同唯心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已经彻底摆脱了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标志着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已经产生。

2.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的根本缺陷是什么?马克思是如何批判的?

费尔巴哈所看到的只是人的生物本性,是生物学上的、自然的人。他对人的本质的这种理解只是简单地区分了人与动物。这种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抹杀了人的社会性,否认了人与人的阶级差别,是抽象的人性论。

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这种抽象的人性论,同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观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就是说费尔巴哈脱离人的社会性,从单个人中抽象出人的共性,如理性、意志、情感、欲望、爱等,以为这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这样只能够把人与动物开来,而无法对人与人进行区分。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随着规定他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提出和回答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以往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认为以往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都是意识。点明了唯物史观的前提。包括二个层次:(1)唯物史观的首要前提是现实的个人;(2)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他们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阐述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社会历史观区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是生产实践,而生产实践又是在一定的交往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结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有关论述和其他马列主义文献的有关精神,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解。

首先,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一般来说,人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才能和志趣以及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全面的发展。

其次,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人的才能和个性可以得到自由的发展,人们能够主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从事各种社会活动。

再次,共产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全面发展其才能和个性的条件,人类总体的发展与人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才真正趋于一致。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不仅包括为了人、尊重人,依靠人,还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为人的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5.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是如何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论断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分三个层次展开论述:

首先论述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资产阶级的产生有一个过程,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其次,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既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自己准备也了崛墓人,那么,马克思恩格斯自然地得出了一个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两个不可避免”的论断。

6.马克思恩格斯预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联合体”就是指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马克思用来指代共产主义社会中代替国家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那里,没有阶级差别、没有阶级对立,既没有资产阶级也没有无产阶级,只有自由人,只有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最高理想。

7.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论述,简述社会经济形态的一般结构。

马克思从作为社会历史前提和基础的物质生产出发,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并从两者的统一中揭示社会经济形态的一般结构。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意思是说,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个领域,它们之间既相独立、自成系统,又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人类社会的一般结构,即社会经济结构。具体构成是这样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经济结构,上层建筑中的政治上层建筑构成社会政治结构,思想上层建筑构成社会意识结构。

8.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运用“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现状。

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深刻体现了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社会的发展遵循着自身的客观规律,决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两个必然”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在时间上的前后继起性。而“两个决不会”揭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性,当条件不成熟代替就不可能发生。同时,“两个决不会”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力还有发展空间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空间上会并存。我们既要从时间上看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继起性,又要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复杂性上看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并存性。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并存并不是永恒的,从发展的规律来讲,资本主义是旧的生产关系,它的基本矛盾在其内部是不可克服的,所以,它的灭亡最终不可避免的。而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虽然目前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它是正处于上升时期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9.怎样理解《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的理论发现,一个是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另一个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这两个伟大的理论发现,在《资本论》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资本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一部哲学著作,同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之作。《资本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其精湛的见解,具有多种学科阅读和研究价值。

现实意义:学习《资本论》,有助于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助于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有助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

10.马克思为什么要把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方法,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劳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价值形成过程;第三个层次是价值增殖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这三个层次的有机统一。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同样适用。考察商品价值形成过程,必先计算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研究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必须先研究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体现,所以马克思把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

1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它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并。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前提;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难以理解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和重要原理,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剩余价值理论这个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就不可能从空想变为科学;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失去理论的归宿,就不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革命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也不可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规定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1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括号内简答时可以不要)

自由和必然是揭示客观规律与人的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这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规律。

(1)自由依存于规律。它是不依赖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它。自由不是脱离必然的主观任意的活动。

(2)必然可以转化为自由。人们通过实践认识和掌握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使“盲目的必然性”转化为“为我的必然性”,从而获得自由,成为必然的主人。

(3)自由在于对客观规律的运用。人只有认识了必然和规律,并利用必然和规律去对世界进行改造,就能够获得自由。(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事情,有的人觉得很难,而有的人却觉得很简单。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会者就是掌握了规律,所以就简单,而没有掌握规律,就不会,就难。)

(4)实践是人类获得自由的基础。认识必然、获得自由是离不开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离开实践既不能正确理解自由本身,也不能真正把握必然和自由的辩证转化。

(5)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认识和实践都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那么自由也一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获得自由不是一次性的,一下子获得的,而是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获得的。

13.(什么是“必然王国”“自由王国”?)如何理解“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且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私有财产都将不存在了,这时无产阶级就会自行消亡,而国家也随之消亡。

阶级随着生产力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消失。

公有制的实行,不仅将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而且将实现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公有制的实行,使生产力将得到空前的解放,人类的生存问题将得到根本的解决,人们将摆脱自然规律的束缚和控制,并熟练地运用自然规律,使其服从于人的支配。当然,这一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直到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人类真正熟练地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